本實用涉及雨刮器的技術領域,具體地是一種車用雨刮器。
背景技術:
在日常生活過程中,車輛的使用越來越平凡,但是車輛除了行駛過程的使用,其更多的時間是處于泊車狀態,例如停靠于路邊、露天車庫、企事業單位的露天車位上等。而上述的場所的外部環境往往伴隨著灰塵,而現有車輛用的雨刮器,其在車輛停車時,雨刮器的雨刮條始終壓合于擋風玻璃上,這就導致外部環境的灰塵和砂粒撞擊到擋風玻璃,并沿擋風玻璃下落時堆積于雨刮器的雨刮條上。隨著駕駛人員下一次的使用雨刮器,將會在雨刮器啟動的初期,使雨刮器上的灰塵和砂粒與擋風玻璃的外表面不斷的摩擦,其不僅影響雨刮條與擋風玻璃之間貼合的密封性,從而影響雨刮條的清理能力,而且會劃傷擋風玻璃。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車用雨刮器,其可以在車輛啟動后自動清理在車輛停泊時雨刮條與擋風玻璃之間產生的積灰,從而防止雨刮條上的粗顆粒的雜質劃傷擋風玻璃。
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車用雨刮器,它包括基座、搖臂和雨刮條,基座上設有主動桿和用于驅使主動桿沿基座的上端面所在的平面往復擺動的驅動器,搖臂的一端與主動桿遠離驅動器的一端鉸接,雨刮條安裝于搖臂的另一端上,其特征在于:當搖臂復位至初始位置時所述基座上位于搖臂的下方設有一頂出機構,用于抵靠搖臂且帶動搖臂抬高至搖臂上的雨刮條與車輛的擋風玻璃脫離,所述基座上設有用于容置頂出機構的凹槽。
所述的頂出機構包括頂塊,頂塊沿凹槽的開口方向與凹槽的內壁滑動配合,所述頂塊的下端面與凹槽的槽底之間設有兩個固定塊,兩個固定塊相背離的兩側面分別與各自對應的凹槽內壁相抵靠,兩個固定塊之間設有沿凹槽的槽底滑動配合的兩個主動塊,兩個主動塊相對的側面上各自嵌入一電磁鐵,兩個電磁鐵對稱設置,各固定塊與相近的主動塊之間均設有一從動塊,從動塊的上端寬度大于下端寬度,且從動塊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間通過斜面過渡連接,所述固定塊和主動塊上均設有與從動塊上的斜面相配合的導向斜面,用于帶動從動塊沿豎直方向升降。
所述的頂塊的上端面上內凹形成用于擱置搖臂的防滑槽。
采用以上結構后,本實用新型的車用雨刮器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車輛在啟動通電后,使兩個主動塊上的電磁鐵形成同性磁場,電磁鐵同性相斥帶動兩個主動塊移動,平移的主動塊通過從動塊帶動頂塊抬高搖臂,由此,使雨刮條與擋風玻璃脫離,從而自動清理雨刮條上的積灰,達到清理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車用雨刮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A”方向的剖視示意圖。
其中,1、基座,1.1、凹槽,2、搖臂,3、雨刮條,4、主動桿,5、驅動器,6、頂出機構,7、頂塊,7.1、防滑槽,8、固定塊,9、主動塊,10、電磁鐵,11、從動塊,11.1、斜面。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車用雨刮器,它包括基座1、搖臂2和雨刮條3,基座1上設有主動桿4和用于驅使主動桿4沿基座1的上端面所在的平面往復擺動的驅動器5,搖臂2的一端與主動桿4遠離驅動器5的一端鉸接,雨刮條3安裝于搖臂2的另一端上,其特征在于:當搖臂2復位至初始位置時所述基座1上位于搖臂2的下方設有一頂出機構6,用于抵靠搖臂2且帶動搖臂2抬高至搖臂2上的雨刮條3與車輛的擋風玻璃脫離,所述基座1上設有用于容置頂出機構6的凹槽1.1。
所述的頂出機構6包括頂塊7,頂塊7沿凹槽1.1的開口方向與凹槽1.1的內壁滑動配合,所述頂塊7的下端面與凹槽1.1的槽底之間設有兩個固定塊8,兩個固定塊8相背離的兩側面分別與各自對應的凹槽1.1內壁相抵靠,兩個固定塊8之間設有沿凹槽1.1的槽底滑動配合的兩個主動塊9,兩個主動塊9相對的側面上各自嵌入一電磁鐵10,兩個電磁鐵10對稱設置,各固定塊8與相近的主動塊9之間均設有一從動塊11,從動塊11的上端寬度大于下端寬度,且從動塊11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之間通過斜面11.1過渡連接,所述固定塊8和主動塊9上均設有與從動塊11上的斜面11.1相配合的導向斜面,用于帶動從動塊11沿豎直方向升降。
所述的頂塊7的上端面上內凹形成用于擱置搖臂2的防滑槽7.1。
其工作原理是:
車輛啟動通電后,兩個主動塊上的電磁鐵形成同性磁場,電磁鐵同性相斥帶動兩個主動塊移動,平移的主動塊通過從動塊帶動頂塊抬高搖臂,由此,使雨刮條與擋風玻璃脫離,擋風玻璃上的積灰脫離雨刮條的約束滑落,達到清理積灰的目的,然后車輛在行駛過程中需要用到雨刮器時,雨刮器啟動的控制信號控制電磁鐵斷電,由此,頂塊在自身重力和搖臂的壓力作用下,復位至收納與凹槽內,此時雨刮條又與擋風玻璃貼合,完成雨刮效果。
以上就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作了說明,但不能理解為是對權利要求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不僅局限于以上實施例,其具體結構允許有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獨立要求的保護范圍內所作的各種變化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