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到農機設備中的輪胎結構,具體來說是一種框架式結構的鋼制骨架輪胎。
背景技術:
現行的農機設備中,為了方便設備的作業和降低勞動者的工作強度,越來越多的農機設備配備了單獨的輪胎結構,在人工進行操作時很大程度上降低使用者的工作強度,且極大的提高了設備的工作效率。但是,現行的輪胎多采用的是傳統的輪胎結構,即橡膠制的輪胎,傳統的輪胎的自重較大,而其所支撐的農機設備的重量則不盡相同,當農機設備的重量較輕時,采用傳統的輪胎就體現出其弊端。
我們都知道,輪胎在設備結構中起的作用有以下幾點:(1)和車懸架共同來緩和車行駛時所受到的沖擊,并衰減由此而產生的振動,以保證車有良好的乘坐舒適性和行駛平順性; (2)保證車輪和路面有良好的附著性,以提高車的牽引性、制動性和通過性;(3)承受車的重力,并傳遞其他方向的力和力矩,車行駛速度不斷提高,輪胎在高速滾動下內摩擦加劇,溫度升高,將使輪胎材料的物理力學性能下降,同時引起動負荷增加,工作條件惡化,所以還特別要求輪胎在高速使用條件下安全可靠,滾動阻力小、使用壽命長,以保證車行駛的安全性和經濟性。而上述要求往往是有矛盾的,如承載大,胎面磨損快,壽命短;柔軟舒適的輪胎,牽引能力就較差;減少滾動阻力,但操縱穩定性就差。輪胎技術的進步,就是圍繞解決這些矛盾,使輪胎的結構、材料和制造技術得到不斷的改進和提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框架式結構的鋼制骨架輪胎,它采用框架式的結構,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輪胎的重量,配合農機設備進行使用具有很好的適應性。
本實用新型實現上述目的具有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鋼制骨架輪胎,它包括輪轂、輪盤、輪輞、輻條、支撐環、胎面板。
所述的輪轂為環形結構,所述的輪盤連接到輪轂內側;所述的輪轂外側設有突起的輪輞,所述與的輪輞對應的設有支撐環,所述的支撐環與輪輞之間通過輻條進行連接,所述的輻條在支撐環和輪輞之間均勻分布;所述的支撐環上固定連接有所述的胎面板,所述的胎面板均勻的分布連接在支撐環上。
優選的,所述的輪輞在輪轂的兩側設有相對的兩圈,所述的支撐環也設有相對的兩圈,所述的輻條為弧形結構,輻條的中部向外側突起;所述的胎面板均勻的連接分布在支撐環之間。
優選的,所述的胎面板的截面形狀為弧形結構,胎面板兩側設有與支撐環相對應的凹槽,方便胎面板與支撐環的連接。
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輪胎整體采用骨架式的框架結構,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輪胎的整體重量,在配合農機設備進行作業時保證了整體的靈活性,不會出現重量過大而造成的設備笨重的問題,真正的實現了降低人工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的問題;采用并排分布的胎面板結構,能夠保證輪胎與地面的接觸面積,使輪胎在松軟的土地上也可平穩的進行行走,而且大大提高了鋼制骨架輪胎在整個設備的同步性,省去了原來橡膠輪胎的老化、更換等等一切不必要的麻煩及費用。
大大節省了制造成本,且在使用整個過程中無需再更換任何關于輪胎的配件。本技術方案是一個成本低,效益高,永久使用,無需保養的新型技術。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如圖1所示的一種鋼制骨架輪胎,它包括輪轂1、輪盤2、輪輞3、輻條4、支撐環5、胎面板6。
所述的輪轂1為環形結構,所述的輪盤2連接到輪轂1內側;所述的輪轂1外側設有突起的輪輞3,所述的支撐環5與輪輞3相對而設,所述的支撐環5與輪輞3之間通過輻條4進行連接,所述的輻條4在支撐環5和輪輞3之間均勻分布;所述的支撐環5上固定連接有所述的胎面板6,所述的胎面板6均勻的分布連接在支撐環5上。
所述的輪輞3在輪轂1的兩側設有相對的兩圈,所述的支撐環5也設有相對的兩圈,所述的輻條4為弧形結構,輻條4的中部向外側突起;所述的胎面板6均勻的連接分布在支撐環5之間。
所述的胎面板6的截面形狀為弧形結構,胎面板6兩側設有與支撐環5相對應的凹槽,方便胎面板與支撐環的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