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車用輪轂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汽車用輪轂,屬于機械技術領域。本汽車用輪轂包括:輪輞,輪輞由前至后分為第一波峰段、第一波谷段、第二波峰段、過渡段、中間波谷段、第三波峰段、第二波谷段、第四波峰段;輪輻,內置于輪輞中部靠后位置,且輪輻的外壁與中間波谷段的內壁焊接,輪輻中部凸起并形成安裝盤,輪輻上設有十個散熱孔,散熱孔的寬度由外至內遞減,在安裝盤中部穿設有中心通孔,在中心通孔內壁上緊密安裝有防滑涂層,在安裝盤上開設有六個圓形螺栓孔,在安裝盤上還開設有六個加強凸起;加強圈,通過固定螺栓固定在輪輞前端并與第一波峰段相接,固定螺栓設置為呈圓周分布的六個,在加強圈上設有至少一個排水孔。本汽車用輪轂具有強度高的優點。
【專利說明】
一種汽車用輪轂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機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汽車用輪轂。
【背景技術】
[0002]輪轂又叫輪圈、轱轆、胎鈴,是汽車輪胎內以軸為中心用于支撐輪胎的圓柱形金屬部件。輪轂是汽車零部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伴隨著中國汽車零部件工業的成長,輪轂行業逐漸發展壯大起來。現有技術中汽車用輪轂結構設計簡單,整體輪轂強度不足,汽車行駛過程中如果爆胎容易使輪轂變形。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設計合理、強度高的汽車用輪轂。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汽車用輪轂,包括:
[0005]輪輞,設置為中空環形包圍體結構,所述輪輞由前至后分為第一波峰段、第一波谷段、第二波峰段、過渡段、中間波谷段、第三波峰段、第二波谷段、第四波峰段,所述第一波谷段分別圓弧過渡至第一波峰段、第二波峰段,所述過渡段分別圓弧過渡至第二波峰段、中間波谷段,所述第二波谷段分別圓弧過渡至第三波峰段、第四波峰段;
[0006]輪輻,內置于輪輞中部靠后位置,且輪輻的外壁與中間波谷段的內壁焊接,所述輪輻中部凸起并形成安裝盤,所述輪輻上設有呈圓周分布且位于安裝盤外圍的十個散熱孔,所述散熱孔的寬度由外至內遞減,且散熱孔的邊緣設有圓倒角,在安裝盤中部穿設有中心通孔,在中心通孔內壁上緊密安裝有防滑涂層,在安裝盤上開設有呈圓周分布且位于中心通孔外圍的六個圓形螺栓孔,在安裝盤上還開設有與六個圓形螺栓孔間隔設置的六個加強凸起,相連兩圓形螺栓孔之間設置有一個加強凸起;
[0007]加強圈,通過固定螺栓固定在輪輞前端并與第一波峰段相接,所述固定螺栓設置為呈圓周分布的六個,在加強圈上設有至少一個排水孔。
[0008]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輪輞、輪輻、加強圈均由鋼材料制得,所述輪輻上設有位于安裝盤外圍的錐面,所述散熱孔開設在該錐面上,所述中心通孔的直徑大于圓形螺栓孔的直徑。
[0009]基于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至少可以產生如下技術效果:整體結構設計合理,輪輞設置為中空環形包圍體結構且分為多段子結構,其與輪輻配合緊密,輪輻焊接在輪輞中間靠后位置,而輪輻的安裝盤向前凸起,使得整體輪轂受力不易過于集中,輪轂上防滑涂層的設置可以防止汽車高速運動時汽車的軸與輪轂產生相對滑動,保證汽車行駛的安全性,在輪輻上設有多個散熱孔,提升了輪轂的散熱性能,而加強圈和加強凸起的設置則進一步提升了整體輪轂的結構強度,保證其工作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附圖說明】
[001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
[0011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較佳實施例的剖視圖。
[0013]圖中,10、輪輞;11、第一波峰段;12、第一波谷段;13、第二波峰段;14、過渡段;15、中間波谷段;16、第三波峰段;17、第二波谷段;18、第四波峰段;20、輪輻;21、安裝盤;211、中心通孔;212、圓形螺栓孔;213、加強凸起;22、散熱孔;30、加強圈;31、排水孔;40、固定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0015]下面結合圖1至圖2對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技術方案進行更為詳細的闡述。
[0016]如圖1和圖2所示,本汽車用輪轂包括:
[0017]輪輞10,設置為中空環形包圍體結構,所述輪輞10由前至后分為第一波峰段11、第一波谷段12、第二波峰段13、過渡段14、中間波谷段15、第三波峰段16、第二波谷段17、第四波峰段18,所述第一波谷段12分別圓弧過渡至第一波峰段11、第二波峰段13,所述過渡段14分別圓弧過渡至第二波峰段13、中間波谷段15,所述第二波谷段17分別圓弧過渡至第三波峰段16、第四波峰段18;
[0018]輪輻20,內置于輪輞10中部靠后位置,且輪輻20的外壁與中間波谷段15的內壁焊接,所述輪輻20中部凸起并形成安裝盤21,所述輪輻20上設有呈圓周分布且位于安裝盤21外圍的十個散熱孔22,所述散熱孔22的寬度由外至內遞減,且散熱孔22的邊緣設有圓倒角,在安裝盤21中部穿設有中心通孔211,在中心通孔211內壁上緊密安裝有防滑涂層,在安裝盤21上開設有呈圓周分布且位于中心通孔211外圍的六個圓形螺栓孔212,在安裝盤21上還開設有與六個圓形螺栓孔212間隔設置的六個加強凸起213,相連兩圓形螺栓孔212之間設置有一個加強凸起213;
[0019]加強圈30,通過固定螺栓40固定在輪輞10前端并與第一波峰段11相接,所述固定螺栓40設置為呈圓周分布的六個,在加強圈30上設有至少一個排水孔31。
[0020]在本實用新型中,輪輞10用于支撐汽車的輪胎,輪輻20的設置起到了承載作用,也保證整個輪轂的強度,散熱孔22用于散熱,圓形螺栓孔212和中心通孔211的設置便于輪轂與汽車的軸連接,保證工裝的可靠性。
[0021]本汽車用輪轂在初始狀態下,整體結構設計合理,輪輞10設置為中空環形包圍體結構且分為多段子結構,其與輪輻20配合緊密,輪輻20焊接在輪輞10中間靠后位置,而輪輻20的安裝盤21向前凸起,使得整體輪轂受力不易過于集中,輪轂上防滑涂層的設置可以防止汽車高速運動時汽車的軸與輪轂產生相對滑動,保證汽車行駛的安全性,在輪輻20上設有多個散熱孔22,提升了輪轂的散熱性能,而加強圈30和加強凸起213的設置則進一步提升了整體輪轂的結構強度,保證其工作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0022]為進一步保證輪轂的整體強度,優選輪輞10、輪輻20、加強圈30均由鋼材料制得;為提高結構布局的合理性,避免輪轂受到的應力過于集中,優選輪輻20上設有位于安裝盤21外圍的錐面,所述散熱孔22開設在該錐面上,所述中心通孔211的直徑大于圓形螺栓孔212的直徑。
[0023]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汽車用輪轂,其特征在于:包括: 輪輞,設置為中空環形包圍體結構,所述輪輞由前至后分為第一波峰段、第一波谷段、第二波峰段、過渡段、中間波谷段、第三波峰段、第二波谷段、第四波峰段,所述第一波谷段分別圓弧過渡至第一波峰段、第二波峰段,所述過渡段分別圓弧過渡至第二波峰段、中間波谷段,所述第二波谷段分別圓弧過渡至第三波峰段、第四波峰段; 輪輻,內置于輪輞中部靠后位置,且輪輻的外壁與中間波谷段的內壁焊接,所述輪輻中部凸起并形成安裝盤,所述輪輻上設有呈圓周分布且位于安裝盤外圍的十個散熱孔,所述散熱孔的寬度由外至內遞減,且散熱孔的邊緣設有圓倒角,在安裝盤中部穿設有中心通孔,在中心通孔內壁上緊密安裝有防滑涂層,在安裝盤上開設有呈圓周分布且位于中心通孔外圍的六個圓形螺栓孔,在安裝盤上還開設有與六個圓形螺栓孔間隔設置的六個加強凸起,相連兩圓形螺栓孔之間設置有一個加強凸起; 加強圈,通過固定螺栓固定在輪輞前端并與第一波峰段相接,所述固定螺栓設置為呈圓周分布的六個,在加強圈上設有至少一個排水孔。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用輪轂,其特征在于:所述輪輞、輪輻、加強圈均由鋼材料制得,所述輪輻上設有位于安裝盤外圍的錐面,所述散熱孔開設在該錐面上,所述中心通孔的直徑大于圓形螺栓孔的直徑。
【文檔編號】B60B3/10GK205705966SQ201620678265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7日
【發明人】周岳雷, 黎桂寶
【申請人】寧波郎泰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