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車輛設備技術領域,更具體的說是載重車專用防護網。
背景技術:
目前,隨著國家對骨架車的治理、整改越來越嚴格,先后出臺了多項新規定、新標準,越來越多的客戶對車輛側防護網的強度、裝配、更換的便捷性,以及側防護網的牢固性的要求越來越嚴格,現有技術的車輛側防護網已不能滿足客戶的要求。
現有技術的車輛側防護網結構多是借助車輛的兩縱梁焊接多個立筋并通過支撐角鐵連接側防護網,這種側防護結構一是裝配困難,二是增加了縱梁上的焊接附件,三是焊接過程中會產生應力,而影響整車的承載能力,鑒于現有技術側防護網的缺陷,急需提供一種新型的側防護網結構,實現裝配便捷、使用牢固,且不影響整車承載能力。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裝配便捷、使用牢固,且不影響整車承載能力的載重車專用防護網,其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為:所述的載重車專用防護網包括護網上梁、護網豎梁、護網下梁、豎支撐、連接板、壓塊、橫支撐、斜支撐,其特征是橫支撐的兩端設置有豎支撐,豎支撐的上端與橫支撐焊接連接,豎支撐的下部與斜支撐的下端焊接連接,斜支撐的上端與橫支撐焊接連接,護網豎梁的上端焊接有護網上梁,護網豎梁的下端焊接有護網下梁,護網上梁和護網下梁上均焊接有連接板。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斜支撐,其特征在于斜支撐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為45~60度。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連接板,其特征在于護網上梁上設置的連接板與豎支撐的上端通過螺栓連接,護網下梁上設置的連接板與豎支撐的下端通過螺栓連接。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壓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壓塊對稱設置于橫支撐的垂直中心線的兩側,所述的壓塊與橫支撐通過螺栓連接。
一種載重車輛,采用了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載重車專用防護網。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載重車專用防護網,左右兩側防護為整體框架式結構,變形小、強度大、支撐力強;裝配時通過螺栓和壓塊與車體縱梁連接,能夠實現整體裝配、拆卸,簡便快捷,減少車輛縱梁焊接過程中產生的焊接應力,提升了車輛的承載能力和安全性。
附圖說明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附圖1中:
1. 護網上梁,2. 護網豎梁,3. 護網下梁,4. 豎支撐,5. 連接板,6. 壓塊,7. 橫支撐,8. 斜支撐。
具體實施方式
合附圖1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便公眾更好地掌握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法,本實用新型具體的實施方案為:所述的載重車專用防護網包括護網上梁1、護網豎梁2、護網下梁3、豎支撐4、連接板5、壓塊6、橫支撐7、斜支撐8,其特征是橫支撐7的兩端設置有豎支撐4,豎支撐4的上端與橫支撐7焊接連接,豎支撐4的下部與斜支撐8的下端焊接連接,斜支撐8的上端與橫支撐7焊接連接,護網豎梁2的上端焊接有護網上梁1,護網豎梁2的下端焊接有護網下梁3,護網上梁1和護網下梁3上均焊接有連接板5。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斜支撐8,其特征在于斜支撐8的軸線與水平面的夾角為45~60度。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連接板5,其特征在于護網上梁1上設置的連接板5與豎支撐4的上端通過螺栓連接,護網下梁3上設置的連接板5與豎支撐4的下端通過螺栓連接。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壓塊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壓塊6對稱設置于橫支撐7的垂直中心線的兩側,所述的壓塊6與橫支撐7通過螺栓連接。
一種載重車輛,采用了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載重車專用防護網。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載重車專用防護網,所設置的左右兩側防護為整體框架式結構,整體性強、變形小、強度大、支撐力高;裝配時通過螺栓和壓塊與車體縱梁連接,能夠實現整體裝配、拆卸,簡便快捷,減少車輛縱梁焊接過程中產生的焊接應力,提升了車輛的承載能力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