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萬向輪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減震萬向輪。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貨物的流通變得越來越廣泛,在貨物裝卸、堆高、堆垛和短距離運輸作業中,往往需要使用到搬運車和堆高車。搬運車和堆高車中不可避免地需要使用到萬向輪,目前搬運車和堆高車中所使用的萬向輪多為普通型的萬向輪,即萬向輪不具備減震功能,當搬運車和堆高車行駛到不平整的路面上時,容易使得搬運車和堆高車出現顛簸的現象,極大地影響了搬運車和堆高車行駛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同時在搬運車和堆高車顛簸過程中,容易造成貨物的滑落,從而容易出現貨物損壞和貨物砸傷人的現象的出現。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能夠提高搬運車和堆高車行駛的安全性和穩定性的減震萬向輪。
本實用新型的減震萬向輪,包括支撐架和用于安裝滾輪的滾輪安裝架,支撐架與滾輪安裝架通過銷軸鉸接,銷軸外部可轉動地套接有軸套,軸套的外壁上連接有壓板,壓板與滾輪安裝架之間設置有減震墊,支撐架上連接有用于推動壓板并將減震墊壓緊到滾輪安裝架上的推動機構。
本實用新型的減震萬向輪,其中,推動機構包括一螺接在支撐架上的螺栓,螺栓的螺桿端部與壓板遠離減震墊一側的端面相抵。
本實用新型的減震萬向輪,其中,滾輪安裝架上設置有可供減震墊插入的第一凹槽;通過第一凹槽的設置,能夠避免減震墊與滾輪安裝架之間出現打滑現象,提高了可靠性。
本實用新型的減震萬向輪,其中,減震墊中設置有軸向貫穿減震墊的通孔,第一凹槽中部設置有用于插入到通孔中的插桿,減震墊套接在插桿的外部,插桿的長度小于減震墊的長度;通過插桿的設置,能夠提高減震墊與滾輪安裝架之間的連接可靠性,避免減震墊的脫落。
本實用新型的減震萬向輪,其中,插桿的端部設置有導向面;通過導向面的設置,能夠給減震墊的安裝帶來方便。
本實用新型的減震萬向輪,其中,壓板朝向減震墊一側的端面上設置有可供減震墊插入的第二凹槽;通過第二凹槽的設置,能夠避免減震墊與壓板之間出現打滑現象,提高了可靠性。
本實用新型的減震萬向輪,其中,減震墊至少設置有一個。
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通過在壓板與滾輪安裝架之間設置減震墊,當采用本實用新型后的搬運車和堆高車行駛到不平整的路面上時,本實用新型能夠對搬運車和堆高車起到減震的作用,從而能夠提高搬運車和堆高車行駛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進而能夠避免貨物滑落及貨物傷人現象的出現。
附圖說明
為了易于說明,本實用新型由下述的具體實施及附圖作以詳細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右視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4沿B-B線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5所示的減震萬向輪,包括支撐架1和用于安裝滾輪2的滾輪安裝架3,支撐架1與滾輪安裝架3通過銷軸4鉸接,銷軸4外部可轉動地套接有軸套5,軸套5的外壁上連接有壓板51,壓板51與滾輪安裝架3之間設置有減震墊6,支撐架1上連接有用于推動壓板51并將減震墊6壓緊到滾輪安裝架3上的推動機構。
推動機構包括一螺接在支撐架1上的螺栓7,螺栓7的螺桿端部與壓板51遠離減震墊6一側的端面相抵。
滾輪安裝架3上設置有可供減震墊6插入的第一凹槽31;通過第一凹槽的設置,能夠避免減震墊與滾輪安裝架之間出現打滑現象,提高了可靠性。
減震墊6中設置有軸向貫穿減震墊6的通孔61,第一凹槽31中部設置有用于插入到通孔61中的插桿32,減震墊6套接在插桿32的外部,插桿32的長度小于減震墊6的長度;通過插桿的設置,能夠提高減震墊與滾輪安裝架之間的連接可靠性,避免減震墊的脫落。
插桿32的端部設置有導向面321;通過導向面的設置,能夠給減震墊的安裝帶來方便。
壓板51朝向減震墊6一側的端面上設置有可供減震墊6插入的第二凹槽511;通過第二凹槽的設置,能夠避免減震墊與壓板之間出現打滑現象,提高了可靠性。
減震墊6至少設置有一個。
上面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并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和范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構思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出的各種變型和改進,均應落入到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本實用新型請求保護的技術內容,已經全部記載在權利要求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