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技術領域,更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用于車輛的肘靠組件及車輛。
背景技術:
目前,大部分車輛的前排和/或后排座椅中間設置有用于支撐乘客肘部進行休息的與控制臺相連的肘靠組件。通常,肘靠組件包括作為箱體的上蓋的蓋板。當乘客需要放置物品時,可以使蓋板移動至打開位置,以放置物品到箱體中。當乘客需要支撐肘部休息時,則可以旋轉蓋板使其與箱體鎖閉,然后在蓋板表面支撐肘部。
然而在使用車輛的過程中,由于肘靠組件通常是固定的,因此無法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例如,在現有的肘靠組件中,由于控制臺上設置有杯架,為了使杯架取放物品方便,肘靠組件的長度通常較短,這顯然會使得用戶無法在該肘靠組件上舒適地支撐肘部進行休息。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相關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伸長的用于車輛的肘靠組件及具有上述肘靠組件的車輛。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種用于車輛的肘靠組件,包括:肘靠箱、以及通過樞轉部與肘靠箱連接,以在位于肘靠箱內部和外部的容納位置以及展開位置之間樞轉的延伸件,其中,肘靠箱設置有軌道,并且延伸件設置有可在軌道中移動的卡接件,其中,軌道中設置有凹槽且在展開位置卡接件鎖定在凹槽中。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肘靠箱設置有帶有連接軸的連接凸緣,并且延伸件設置有連接件,連接件的端部構造為樞轉部,且樞轉部可樞轉地套設于連接軸,其中,軌道包括圍繞連接軸設置的環形軌道,并且卡接件包括圍繞連接軸等間距地設置在連接件上的多個卡接件。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連接件上設置有多個通孔,并且卡接件包括位于通孔中的彈簧和設置在彈簧兩端的卡接端頭。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肘靠箱進一步包括由肘靠箱的外表面延伸至凹槽的連接孔、以及部分地容納在連接孔中的按鈕,其中,按鈕可在與位于凹槽中的卡接件接觸的接觸位置和與卡接件脫離的分離位置之間移動。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軌道中還設置有與凹槽間隔開的第二凹槽,并且在容納位置處,卡接件鎖定在第二凹槽中。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還包括位于肘靠箱外部并與肘靠箱連接的杯架,其中,延伸件還設置有容納槽,并且在展開位置,容納槽與杯架相互對準以形成容納空間。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延伸件的相對兩邊緣設置有搭接凸緣,并且在容納位置搭接凸緣搭接在肘靠箱的相對兩邊緣上。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還包括與肘靠箱連接的箱蓋,并且箱蓋可相對于肘靠箱在關閉位置和打開位置之間移動。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在延伸件處于展開位置并且箱蓋處于關閉位置處,延伸件的支撐面與箱蓋的頂面齊平。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方面,還提供一種車輛,在該車輛的前排中央位置和/或后排中央位置設置有上述任一實施例涉及的肘靠組件。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在于: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肘靠組件中設置有能夠在位于肘靠箱內部的容納位置與位于肘靠箱外部的展開位置之間樞轉的延伸件,當現有肘靠組件的長度無法滿足用戶需要時,可以使延伸件樞轉至展開位置,以延長肘靠組件的長度;并且當延伸件樞轉至特定的展開位置時,卡接件可以卡接并鎖定在凹槽中,以將延伸件保持在該展開位置,避免延伸件在使用過程中產生晃動。由于本實用新型涉及的車輛中設置有上述肘靠組件,因此同樣具有上述優點。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示意圖,其中以虛線示出延伸件位于展開位置;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連接件和連接凸緣的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連接凸緣的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局部俯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示意圖,其中以虛線示出延伸件位于容納位置;
圖6是圖5中部分M的局部示意圖;
圖7A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按鈕處于分離位置的示意圖;
圖7B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按鈕處于接觸位置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
如圖1至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用于車輛的肘靠組件。該肘靠組件包括肘靠箱10、以及通過樞轉部與肘靠箱10連接,以在位于肘靠箱10內部和外部的容納位置A以及展開位置B之間樞轉的延伸件12,其中,肘靠箱10設置有軌道14,并且延伸件12設置有可在軌道14中移動的卡接件16,其中,軌道14中設置有凹槽18,并且在展開位置B,卡接件16鎖定在凹槽18中。
應該可以理解,在上述實施例中,延伸件12可以通過樞轉部與肘靠箱10連接,并通過相互配合的卡接件16和軌道14沿如圖1所示的箭頭方向從容納位置A樞轉至展開位置B。并且,由于在肘靠組件中設置有能夠在位于肘靠箱內部的容納位置A與位于肘靠箱外部的展開位置B之間樞轉的延伸件12,當現有肘靠組件的長度無法滿足用戶需要時,可以使延伸件12樞轉至展開位置B,以延長肘靠組件的長度;當用戶不需要使用肘靠組件支撐手臂或無需使用較長的肘靠組件時,可以將延伸件12樞轉至容納位置A,這樣延伸件12不暴露在肘靠組件外部,不會影響中控臺其他功能的使用。并且,當延伸件12樞轉至特定的展開位置B時,卡接件16可以鎖定在凹槽18中,以將延伸件12保持在該展開位置B,避免在延伸件12使用過程中產生晃動。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延伸件12還包括位于展開位置B和容納位置A之間的第二展開位置,并且軌道14中還設置有第二凹槽和第三凹槽,其中在第二展開位置和容納位置A,卡接件16分別鎖定在第三凹槽和第二凹槽中。應該可以理解,上述第二展開位置可以根據具體需要,構造成位于展開位置B與容納位置A之間的任意位置。例如,如圖1所示,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展開位置B構造為容納位置A繞樞轉軸樞轉180°的位置,第二展開位置構造為容納位置A繞樞轉軸樞轉90°的位置。也就是說,當需要取出位于肘靠箱10下部的物品時,將延伸件12樞轉至第二展開位置,即可取出位于下部的物品。此外,由于在第二展開位置和容納位置A,卡接件16分別鎖定在第三凹槽和第二凹槽中,與前述實施例類似地,延伸件12可以被保持在第二展開位置和容納位置A,避免在使用過程中產生位移。
進一步地,在一個可選實施例中,延伸件12在展開位置B與容納位置A構造為沿水平方向L設置,這樣不但可以使肘靠箱10內部具有盡量大的容納空間,并且在展開位置B,延伸件12可以為用戶提供較為舒適的支撐表面。在上述實施例中,延伸件12在第二展開位置可以構造為豎直設置。這樣,當肘靠箱10中存放物品過多時,可以將延伸件12樞轉至第二展開位置,以使肘靠箱10中能夠存放較多的物品,并且不影響中控臺其他功能(例如杯架等)的使用。
如圖2至圖4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肘靠箱10設置有帶有連接軸24的連接凸緣20,并且延伸件12設置有連接件22,其中,連接件22的端部構造為樞轉部,且樞轉部可樞轉地套設在連接軸24上,其中,軌道14包括圍繞連接軸24設置的環形軌道,并且卡接件16包括圍繞連接軸24等間距地設置在連接件22上的多個卡接件。這樣,多個卡接件16共同將延伸件12保持在某些特定位置,增強延伸件12的穩定性。應該可以理解,在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中,卡接件16可以構造為從延伸件12上突出的凸起。連接凸緣20和/或連接件22構造為具有一定柔性,當需要移動延伸件12時,對延伸件12施加一定外力,使連接凸緣20和/或連接件22產生微小形變,即可使卡接件16從凹槽18進入軌道14中,并使延伸件12進行樞轉。
進一步地,如圖2所示,在一個可選實施例中,延伸件12還設置有兩個限位面40、42,該限位面40、42分別在容納位置A和展開位置B與肘靠箱10的止擋部44、46相抵,以避免延伸件12過度樞轉。具體為,在容納位置A,限位面40與止擋部44相抵,將延伸件12保持在容納位置A,避免延伸件12過度樞轉;在展開位置B,限位面42與止擋部46相抵,將延伸件平穩地保持在展開位置B,避免在使用過程中延伸件12發生傾斜或晃動。
或者,如圖2至圖6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連接件22上可以設置有多個通孔,并且卡接件16包括位于通孔中的彈簧26和設置在彈簧26兩端的卡接端頭28。需要注意的是,在上述實施例中,當卡接件16位于軌道14中時(即未進入凹槽18中時),彈簧26始終處于壓縮狀態。彈簧26支撐位于彈簧兩端的卡接端頭28,使卡接端頭28始終位于軌道14中,不會脫離。由于彈簧26一直處于壓縮狀態,當卡接端頭28進入凹槽18中時,彈簧26推動卡接端頭28進入凹槽18,并使卡接端頭28保持在凹槽18中。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肘靠箱10進一步包括由肘靠箱10的外表面延伸至凹槽18的連接孔、以及部分地容納在連接孔中的按鈕48,其中,按鈕48可在與位于凹槽18中的卡接件16接觸的接觸位置和與卡接件16脫離的分離位置之間移動。當需要樞轉延伸件12時,按壓按鈕48使按鈕48從如圖7A所示的分離位置移動到如圖7B所示的、與位于凹槽18中的卡接件16接觸的接觸位置,以使卡接件16從凹槽18中脫離,使卡接件16容納在軌道14中進行滑動,然后松開按鈕48,使按鈕48回復至如圖7A所示的分離位置。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凹槽18包括圍繞連接軸24等間距地布置在環形軌道14中的多個凹槽。例如,在如圖3所示的實施例中,軌道14中設置有等間距布置的四個凹槽18。
進一步地,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軌道14中還設置有與凹槽18間隔開的第二凹槽,并且在容納位置處,卡接件16鎖定在第二凹槽中。
如圖1和圖5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肘靠組件還包括位于肘靠箱10外部并與肘靠箱10連接的杯架30,其中,延伸件12還設置有容納槽32,并且在展開位置B,容納槽32與杯架30相互對準以形成容納空間。這樣,在容納位置A,延伸件12也可以具有杯架的功能,用于放置水杯的物品;并且,在展開位置B,容納槽32與杯架30形成容納空間,以容納放置在杯架30中的物品,避免當延伸件12處于展開位置B時,杯架30中的物品由于高度不足無法放置。
應該可以理解,當容納槽32與杯架30的形狀和尺寸相同時,毫無疑問地,容納槽32與杯架30相互對準指的是:容納槽32與杯架30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完全重合。當然,容納槽32與杯架30也可以構造為形狀和尺寸不同,這時,容納槽32與杯架30相互對準指的是:其中一者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至少部分位于另一者的投影中,并且二者能夠互相配合以在展開位置B將放置在杯架30中的物品保持在容納槽32與杯架30形成的容納空間中。
此外,還應該理解的是,上述容納槽32可以構造為如圖1所示的圓柱形容納槽,在另一個可選實施例中,容納槽32也可以構造為沿方向L或沿在水平面內垂直于方向L的方向完全或部分貫穿延伸件12。這樣,當延伸件12位于展開位置B時,無需移動延伸件12即可將位于杯架30中的物品取出。
如圖5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延伸件12的相對兩邊緣設置有搭接凸緣34,并且在容納位置A,搭接凸緣34搭接在肘靠箱10的相對兩邊緣上。這樣,可以避免延伸件12過度旋轉。
如圖1所示,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還包括與肘靠箱10連接的箱蓋36,并且箱蓋36可相對于肘靠箱10在關閉位置和打開位置之間移動。根據具體情況,箱蓋36可以可樞轉地連接肘靠箱10,并與肘靠箱10可分離地接合。或者,在另一個可選實施例中,箱蓋36也可以通過滑軌與肘靠箱10滑動連接。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在延伸件12處于展開位置B并且箱蓋36處于關閉位置處,延伸件的支撐面與箱蓋36的頂面齊平,以在展開位置B為用戶提供舒適的支撐面。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方面,還提供一種車輛,在該車輛的前排中央位置和/或后排中央位置設置有上述任一實施例涉及的肘靠組件。
在上述實施例中,由于在肘靠組件中設置有能夠在位于肘靠箱內部的容納位置A與位于肘靠箱外部的展開位置B之間樞轉的延伸件12,當現有肘靠組件的長度無法滿足用戶需要時,可以使延伸件12樞轉至展開位置B,以延長肘靠組件的長度;當用戶不需要使用肘靠組件支撐手臂或無需使用較長的肘靠組件時,可以將延伸件12樞轉至容納位置A,這樣延伸件12不暴露在肘靠組件外部,不會影響中控臺其他功能的使用。并且,當延伸件12樞轉至特定的展開位置B時,卡接件16可以鎖定在凹槽18中,以將延伸件12保持在該展開位置B,避免在延伸件12使用過程中產生晃動。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