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動汽車領域,特別是一種后置后驅動力系統裝置。
背景技術:
電動汽車后驅動力系統布置,影響到這個電動汽車的成本,影響到整個車身的布局,影響到整車的動力線束的標準化布局,影響到EMC的實驗。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布置合理的后置后驅動力系統裝置。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后置后驅動力系統裝置,包括電機前艙區域、車身地板區域和后地板區域,其創新點在于:所述電機前艙區域包括蓄電池、直流轉換器、水暖PTC加熱器、快充插座、低速報警器、充電機、電器支架和整車控制器VCU,所述快充插座固定于格柵上方,其余的都通過電器支架固定安裝在車身前艙的縱梁上,且彼此之間通過線束連接;所述車身地板區域內包括動力電池,所述動力電池固定安裝在車身縱梁和橫梁上;所述后地板區域內包括高壓保險箱、驅動電機、減速器總成、動力系統懸置支架、電機控制器、控制器安裝支架和慢充插座,所述動力電池與驅動電機之間通過高壓保險箱連接,所述驅動電機與減速器總成通過動力系統懸置支架固定于車身縱梁底部,所述電機控制器位于驅動電機的左上方,且通過控制器安裝支架固定安裝在車身后地板的下方,所述慢充插座固定于原加油口蓋處。
進一步的,所述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和減速器總成之間構成動力總成。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電機控制器、高壓保險箱、DC/DC等設備之間存在著很多線束連接,將其集中設置在后地板區域,合理的利用空間保證線束的長度不至于太長,進而影響EMC實驗的通過性;通過合理的布置能夠將整車的動力線束標準化,通用化,模塊化應用到各個車型,布局中充分考慮EMC實驗的要求;將驅動系統布置為前中后三大區域,提高動力系統布置標準化、節約成本、更好的通過EMC實驗,進一步提高電動汽車的安全性能。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原理框架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2所示的一種后置后驅動力系統裝置,包括電機前艙區域1、車身地板區域2和后地板區域3,電機前艙區域1包括蓄電池11、直流轉換器12、水暖PTC加熱器13、快充插座14、低速報警器15、充電機16、電器支架17和整車控制器VCU 18,快充插座14固定于格柵上方,其余的都通過電器支架16固定安裝在車身前艙的縱梁上,且彼此之間通過線束連接;車身地板區域2內包括動力電池21,動力電池21固定安裝在車身縱梁和橫梁上;后地板區域3內包括高壓保險箱31、驅動電機32、減速器總成33、動力系統懸置支架34、電機控制器35、控制器安裝支架36和慢充插座37,動力電池21與驅動電機32之間通過高壓保險箱31連接,驅動電機32與減速器總成33通過動力系統懸置支架34固定于車身縱梁底部,電機控制器35位于驅動電機32的左上方,且通過控制器安裝支架36固定安裝在車身后地板的下方,電機控制器35控制接收控制信號,控制電機動作;各電器設備之間的線束連接較多,將其利用電器支架集中放置在同一區域內,不僅節約線束,而且可以取得較好的電磁兼容性。
慢充插座37固定于原加油口蓋處;動力電池21、驅動電機32和減速器總成33之間構成動力總成。
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不能以此來限定本實用新型之權利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都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