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車輛電氣系統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控制后視鏡的方法和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車輛的日益普及和廣泛使用,車輛的安全性成為用戶越來越關注的問題。在車輛行駛過程中,后視鏡是擴展駕駛員視野的主要工具,駕駛員可以通過控制車輛中的后視鏡,使得車輛周圍的環境均在自己的視野范圍內,從而可以安全駕駛。
當前,車輛中安裝的后視鏡一般內置普通直流電機的后視鏡,車輛的車載終端中安裝了用于調整后視鏡的角度的方向按鈕,該方向按鈕一般包括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四個方向的子按鈕,以及停止子按鈕,當車載終端檢測到用戶觸發該方向按鈕時,車載終端根據該方向按鈕,通過控制后視鏡中的電機,從而將后視鏡的角度調整為用戶所需的目標角度,實現對后視鏡的控制。
在實現本發明的過程中,發明人發現現有技術至少存在以下問題:
現有技術中,當車輛的行駛狀態發生改變時,例如,車輛由直行狀態進入右轉狀態或者倒車狀態時,該后視鏡的當前角度仍為用戶在車輛直行狀態時設置的角度,使得用戶此時不能從該后視鏡中觀察到車輛當前行駛狀態下周圍的環境,導致駕駛時的安全性較差。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控制后視鏡的方法和裝置。技術方案如下: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控制后視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過車輛的采樣電阻采集所述車輛的電機的工作波紋,將所述工作波紋轉換為電壓信號;
根據所述電壓信號,通過所述車輛的單片機確定所述電機的當前轉動圈數;
根據所述當前轉動圈數,從轉動圈數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確定所述后視鏡的當前角度;
根據當前行駛狀態,從行駛狀態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確定所述當前行駛狀態對應的后視鏡的目標角度,所述當前行駛狀態為倒車狀態、直行狀態或者轉向狀態;
根據所述當前角度和所述目標角度,調整所述后視鏡的當前角度。
可選的,所述根據所述電壓信號,通過所述車輛的單片機確定所述電機的當前轉動圈數,包括:
通過運放電路,將所述電壓信號轉換為方波信號;
通過所述單片機確定所述方波信號的頻率;
根據所述頻率,從頻率和轉動圈數的對應關系中確定所述當前轉動圈數。
可選的,所述根據所述當前行駛狀態,從行駛狀態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確定所述當前行駛狀態對應的后視鏡的目標角度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
通過自學習模式獲取所述車輛在倒車狀態和直行狀態時對應的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將所述倒車狀態和所述第一角度,所述直行狀態和所述第二角度存儲到行駛狀態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
通過自學習模式獲取所述車輛在轉向狀態對應的第三角度,將所述轉向狀態和所述第三角度存儲到行駛狀態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
可選的,所述轉向狀態對應的第三角度包括多個第三子角度,一個第三子角度對應所述車輛的一個預設轉動角度范圍;
所述通過自學習模式獲取所述車輛在轉向狀態對應的第三角度,將所述轉向狀態和所述第三角度存儲到行駛狀態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包括:
通過自學習模式獲取所述車輛在每個預設轉動角度范圍對應的第三子角度;
將所述轉向狀態、所述每個預設轉動角度范圍、所述每個轉動角度范圍對應的第三子角度存儲到行駛狀態、轉動角度范圍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
當所述當前行駛狀態為所述轉向狀態時,所述根據當前行駛狀態,從行駛狀態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確定所述當前行駛狀態對應的后視鏡的目標角度,包括:
確定所述車輛的當前轉動角度;
根據所述當前轉動角度,確定所述當前轉動角度所在的轉動角度范圍;
根據所述當前行駛狀態和所述轉動角度范圍,從行駛狀態、轉動角度范圍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獲取所述當前行駛狀態對應的后視鏡的目標角度。
可選的,所述通過車輛的采樣電阻采集所述車輛的電機的工作波紋,將所述工作波紋轉換為電壓信號之前,所述方法還包括:
確定所述車輛的當前行駛狀態,以及前一個時刻的歷史行駛狀態;
如果所述當前行駛狀態和所述歷史行駛狀態不同,確定所述車輛的行駛狀態發生改變,執行所述通過車輛的采樣電阻采集所述車輛的電機的工作波紋,將所述工作波紋轉換為電壓信號的步驟。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控制后視鏡的裝置,所述裝置包括:
采集模塊,用于通過車輛的采樣電阻采集所述車輛的電機的工作波紋,將所述工作波紋轉換為電壓信號;
第一確定模塊,用于根據所述電壓信號,通過所述車輛的單片機確定所述電機的當前轉動圈數;
第二確定模塊,用于根據所述當前轉動圈數,從轉動圈數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確定所述后視鏡的當前角度;
第三確定模塊,用于根據當前行駛狀態,從行駛狀態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確定所述當前行駛狀態對應的后視鏡的目標角度,所述當前行駛狀態為倒車狀態、直行狀態或者轉向狀態;
調整模塊,用于根據所述當前角度和所述目標角度,調整所述后視鏡的當前角度。
可選的,所述第一確定模塊,還用于通過運放電路,將所述電壓信號轉換為方波信號;通過所述單片機確定所述方波信號的頻率;根據所述頻率,從頻率和轉動圈數的對應關系中確定所述當前轉動圈數。
可選的,所述裝置還包括:
第一存儲模塊,用于通過自學習模式獲取所述車輛在倒車狀態和直行狀態時對應的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將所述倒車狀態和所述第一角度,所述直行狀態和所述第二角度存儲到行駛狀態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
第二存儲模塊,用于通過自學習模式獲取所述車輛在轉向狀態對應的第三角度,將所述轉向狀態和所述第三角度存儲到行駛狀態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
可選的,所述轉向狀態對應的第三角度包括多個第三子角度,一個第三子角度對應所述車輛的一個預設轉動角度范圍;
所述第二存儲模塊,還用于通過自學習模式獲取所述車輛在每個預設轉動角度范圍對應的第三子角度;將所述轉向狀態、所述每個預設轉動角度范圍、所述每個轉動角度范圍對應的第三子角度存儲到行駛狀態、轉動角度范圍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
當所述當前行駛狀態為所述轉向狀態時,所述第三確定模塊,還用于確定所述車輛的當前轉動角度;根據所述當前轉動角度,確定所述當前轉動角度所在的轉動角度范圍;根據所述當前行駛狀態和所述轉動角度范圍,從行駛狀態、轉動角度范圍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獲取所述當前行駛狀態對應的后視鏡的目標角度。
可選的,所述裝置還包括:
第四確定模塊,用于確定所述車輛的當前行駛狀態,以及前一個時刻的歷史行駛狀態;
采集模塊,還用于如果所述當前行駛狀態和所述歷史行駛狀態不同,確定所述車輛的行駛狀態發生改變,通過車輛的采樣電阻采集所述車輛的電機的工作波紋,將所述工作波紋轉換為電壓信號。
本發明實施例中,車載終端可以通過車輛的采樣電阻采集該車輛的電機的工作波紋,將該工作波紋轉換為電壓信號;根據該電壓信號,通過該車輛的單片機確定該電機的當前轉動圈數;并根據該當前轉動圈數,從轉動圈數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確定該后視鏡的當前角度;從而可以根據當前行駛狀態,從行駛狀態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確定該當前行駛狀態對應的后視鏡的目標角度;由于車載終端根據該當前角度和該目標角度,實時調整該后視鏡的當前角度,使得用戶可以從該后視鏡中觀察到當前行駛狀態下車輛的周圍環境,從而提高了駕駛的安全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控制后視鏡的方法流程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控制后視鏡的方法流程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控制后視鏡的裝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實施方式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控制后視鏡的方法,該方法的可以應用在車輛的車載終端中,如圖1所示,該方法包括:
步驟101:通過車輛的采樣電阻采集該車輛的電機的工作波紋,將該工作波紋轉換為電壓信號。
步驟102:根據該電壓信號,通過該車輛的單片機確定該電機的當前轉動圈數。
步驟103:根據該當前轉動圈數,從轉動圈數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確定該后視鏡的當前角度。
步驟104:根據當前行駛狀態,從行駛狀態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確定該當前行駛狀態對應的后視鏡的目標角度,該當前行駛狀態為倒車狀態、直行狀態或者轉向狀態。
步驟105:根據該當前角度和該目標角度,調整該后視鏡的當前角度。
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根據該電壓信號,通過該車輛的單片機確定該電機的當前轉動圈數,包括:
通過運放電路,將該電壓信號轉換為方波信號;
通過該單片機確定該方波信號的頻率;
根據該頻率,從頻率和轉動圈數的對應關系中確定該當前轉動圈數。
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根據該當前行駛狀態,從行駛狀態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確定該當前行駛狀態對應的后視鏡的目標角度之前,該方法還包括:
通過自學習模式獲取該車輛在倒車狀態和直行狀態時對應的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將該倒車狀態和該第一角度,該直行狀態和該第二角度存儲到行駛狀態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
通過自學習模式獲取該車輛在轉向狀態對應的第三角度,將該轉向狀態和該第三角度存儲到行駛狀態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
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轉向狀態對應的第三角度包括多個第三子角度,一個第三子角度對應該車輛的一個預設轉動角度范圍;
該通過自學習模式獲取該車輛在轉向狀態對應的第三角度,將該轉向狀態和該第三角度存儲到行駛狀態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包括:
通過自學習模式獲取該車輛在每個預設轉動角度范圍對應的第三子角度;
將該轉向狀態、該每個預設轉動角度范圍、該每個轉動角度范圍對應的第三子角度存儲到行駛狀態、轉動角度范圍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
當該當前行駛狀態為該轉向狀態時,該根據當前行駛狀態,從行駛狀態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確定該當前行駛狀態對應的后視鏡的目標角度,包括:
確定該車輛的當前轉動角度;
根據該當前轉動角度,確定該當前轉動角度所在的轉動角度范圍;
根據該當前行駛狀態和該轉動角度范圍,從行駛狀態、轉動角度范圍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獲取該當前行駛狀態對應的后視鏡的目標角度。
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該通過車輛的采樣電阻采集該車輛的電機的工作波紋,將該工作波紋轉換為電壓信號之前,該方法還包括:
確定該車輛的當前行駛狀態,以及前一個時刻的歷史行駛狀態;
如果該當前行駛狀態和該歷史行駛狀態不同,確定該車輛的行駛狀態發生改變,執行該通過車輛的采樣電阻采集該車輛的電機的工作波紋,將該工作波紋轉換為電壓信號的步驟。
本發明實施例中,車載終端可以通過車輛的采樣電阻采集該車輛的電機的工作波紋,將該工作波紋轉換為電壓信號;根據該電壓信號,通過該車輛的單片機確定該電機的當前轉動圈數;并根據該當前轉動圈數,從轉動圈數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確定該后視鏡的當前角度;從而可以根據當前行駛狀態,從行駛狀態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確定該當前行駛狀態對應的后視鏡的目標角度;由于車載終端根據該當前角度和該目標角度,實時調整該后視鏡的當前角度,使得用戶可以從該后視鏡中觀察到當前行駛狀態下車輛周圍環境,從而提高了駕駛的安全性。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控制后視鏡的方法,該方法的可以應用在車輛的車載終端中,該車輛中至少包括后視鏡、單片機以及采樣電阻,該后視鏡中安裝有電機。如圖2所示,該方法包括:
步驟201:車載終端通過車輛的采樣電阻采集該車輛的電機的工作波紋,將該工作波紋轉換為電壓信號。
本發明實施例中,車輛中的后視鏡中安裝有電機,該當車輛處于行駛狀態時,可以通過該電機控制后視鏡的轉向角度。其中,該電機中包括直流有刷電機線束和電刷,當后視鏡中的電機工作時,該直流有刷電機線束和電刷接觸,從而使得電機中的電流信號發生波動,并且,當電機進行切換電流時,該電機中的電流信號也會發生波動,從而產生波紋,將該波紋作為電機的工作波紋。
本步驟中,車載終端通過車輛中的采樣電阻,每隔第一預設周期采集該電機的工作波紋,并將該工作波紋轉換為電壓信號。
其中,該第一預設周期可以根據用戶需要設置并更改,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不做具體限定。例如,該第一預設周期可以為1秒、30毫秒等。
本發明實施例中,車輛在行駛過程中,用戶需要實時通過車輛中的后視鏡觀察到車輛周圍的駕駛環境,從而保證車輛可以安全行駛。當車輛的行駛狀態發生改變時,例如,在控制車輛進行倒車或者轉向時,車載終端根據用戶需要,調整該車輛中后視鏡的角度,以使用戶可以通過該后視鏡,最大范圍的觀察到該車輛所處的當前環境,從而保證駕駛過程中的安全性。
因此,當車輛的行駛狀態發生改變時,車載終端才通過采樣電阻采集電機的工作波紋,將該工作波紋轉換為電壓信號。該步驟可以為:車載終端確定該車輛的當前行駛狀態,以及前一個時刻的歷史行駛狀態;如果該當前行駛狀態和該歷史行駛狀態不同,車載終端確定該車輛的行駛狀態發生改變,車載終端執行通過車輛的采樣電阻采集該車輛的電機的工作波紋,將該工作波紋轉換為電壓信號的步驟。如果該當前行駛狀態和該歷史行駛狀態相同,車載終端確定該車輛的行駛狀態發生改變,結束。
其中,車載終端可以每隔第二預設周期檢測車輛的行駛狀態。該第二預設周期可以根據用戶需要設置并更改,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不做具體限定。例如,該第二預設周期可以為0.5秒、1秒等。
步驟202:車載終端根據該電壓信號,通過該車輛的單片機確定該電機的當前轉動圈數。
具體的,本步驟可以通過以下步驟2021-2022實現。
步驟2021:車載終端通過運放電路,將該電壓信號轉換為方波信號,通過該單片機確定該方波信號的頻率。
本發明實施例中,車載終端中預先安裝了運放電路和單片機,車載終端通過該運放電路,將電壓信號轉換為方波信號,并且,車載終端向單片機發送該該方波信號,該單片機接收車載終端發送的方波信號,單片機檢測該方波信號中單位時間內的方波的數量,確定出該方波信號的頻率。
步驟2022:車載終端根據該頻率,從頻率和轉動圈數的對應關系中確定該當前轉動圈數。
本發明實施例中,車載終端中預先存儲了頻率與該電機的轉動圈數之間的對應關系,車載終端獲取該頻率與電機的轉動圈數之間的對應關系,根據該頻率,從該頻率與電機的轉動圈數之間的對應關系中,確定該頻率對應的轉動圈數,將該轉動圈數作為電機的當前轉動圈數。
其中,該頻率和轉動圈數之間的對應關系可以根據用戶需要設置并更改,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不做具體限定。例如,該頻率和轉動圈數之間的對應關系可以為:方波信號的頻率為電機的轉動圈數的2倍、3倍等。即,方波信號為2hz時,對應的電機的轉動圈數為1圈/秒;或者,方波信號為3hz時,對應的電機的轉動圈數為1圈/秒。
本步驟中,車載終端可以通過車輛中的單片機,確定電機的當前轉動圈數。具體的,該過程可以為:單片機獲取預先存儲的頻率和轉動圈數的對應關系,根據方波信號的頻率,以及頻率與轉動圈數的對應關系,計算方波信號的頻率對應的當前轉動圈數,并向車載終端發送該當前轉動圈數,車載終端接收該當前轉動圈數。
步驟203:車載終端根據該當前轉動圈數,從轉動圈數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確定該后視鏡的當前角度。
本步驟中,車載終端中預先存儲了轉動圈數和后視鏡的角度之間的對應關系,車載終端獲取該轉動圈數和后視鏡的角度之間的對應關系,根據當前轉動圈數,從轉動圈數和后視鏡的角度之間的對應關系中,確定當前轉動圈數對應的角度,將該角度作為后視鏡的當前角度。
其中,該轉動圈數和后視鏡的角度之間的對應關系可以根據用戶需要設置并更改,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不做具體限定。例如,該轉動圈數和后視鏡的角度之間的對應關系中,當該轉動圈數為5圈/秒時,該后視鏡的角度可以為60°。
其中,車載終端可以通過車輛中的單片機確定該后視鏡的當前角度,該過程可以為:單片機獲取預先存儲的轉動圈數和后視鏡的角度之間的對應關系,根據轉動圈數,從轉動圈數和后視鏡的角度之間的對應關系中,確定轉動圈數對應的后視鏡的當前角度,并向車載終端發送該后視鏡的當前角度,車載終端接收該后視鏡的當前角度。
車載終端獲取該后視鏡的當前角度后,可以執行以下步驟204-205,通過自學習模式,確定車輛在不同行駛狀態下用戶設置的后視鏡的角度,并存儲車輛的行駛狀態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從而車載終端后續可以通過步驟206,從行駛狀態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確定該當前行駛狀態對應的后視鏡的目標角度。
本發明實施例中,該車輛的行駛狀態可以為倒車狀態、直行狀態或者轉向狀態。具體的,車載終端可以通過以下步驟204-205,分別確定出車輛在倒車狀態和直行狀態時對應的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以及,車輛在轉向狀態對應的第三角度。
步驟204:車載終端通過自學習模式獲取該車輛在倒車狀態和直行狀態時對應的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將該倒車狀態和該第一角度,該直行狀態和該第二角度存儲到行駛狀態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
本步驟中,車載終端通過自學習模式,根據用戶的需求,確定倒車狀態時用戶設置的后視鏡的角度,將該角度作為第一角度;并確定直行狀態時用戶設置的后視鏡的角度,將該角度作為第二角度。并將該倒車狀態和該第一角度,該直行狀態和該第二角度存儲到行駛狀態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從而使得車載終端后續可以根據該對應關系,確定車輛的倒車狀態對應的第一角度,以及,確定車輛的直行狀態對應的第二角度。
本發明實施例中,該車載終端中還設置了用于控制后視鏡的角度變化的方向按鈕,該方向按鈕可以包括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四個方向的子按鈕,以及停止子按鈕,即,車載終端可以通過向上子按鈕控制后視鏡向上轉動,通過向下子按鈕控制后視鏡向下轉動,通過向左子按鈕控制后視鏡向左轉動,通過向右子按鈕控制后視鏡向右轉動;通過停止子按鈕控制后視鏡停止轉動。
本發明實施例中,車載終端中還可以設置進入該自學習模式的第一預設快捷按鈕,以及需觸發該第一預設快捷按鈕的第一預設時長;退出該自學習模式的第二預設快捷按鈕,以及需觸發該第一預設快捷按鈕的第二預設時長。當車載終端檢測到用戶觸發該第一預設快捷按鈕超過第一預設時長時,確定進入該自學習模式。當車載終端檢測到用戶觸發該第二預設快捷按鈕超過第二預設時長時,確定退出該自學習模式。
具體的,步驟204可以為:車載終端檢測到用戶觸發該第一預設快捷按鈕超過第一預設時長時,確定進入該自學習模式。車載終端檢測到用戶按下車輛中的倒檔開關時,即車輛切入倒檔狀態時,車載終端獲取用戶設置的倒車時的后視鏡的第一角度。車載終端檢測到用戶關閉倒檔開關時,即車輛切入直行狀態時,獲取用戶在車輛的直行狀態時設置的第二角度。車載終端將該倒車狀態和該第一角度,該直行狀態和該第二角度存儲到行駛狀態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當車載終端檢測到用戶觸發該第二預設快捷按鈕超過第二預設時長時,確定退出該自學習模式。
具體的,該后視鏡一般包括左后視鏡和右后視鏡,實際操作時,車載終端可以根據上述步驟,分別調整倒車狀態時左后視鏡對應的第一角度,以及直行狀態時左后視鏡對應的第二角度;倒車狀態時右后視鏡對應的第一角度,以及直行狀態時右后視鏡對應的第二角度。并分別將該倒車狀態和該左后視鏡對應的第一角度,該直行狀態和該左后視鏡對應的第二角度存儲到行駛狀態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將該倒車狀態和該右后視鏡對應的第一角度,該直行狀態和該右后視鏡對應的第二角度存儲到行駛狀態和右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
另外,該車載終端還可以根據用戶需要,只調整左后視鏡或右后視鏡,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不做具體限定。
其中,該第一角度可以為用戶在倒車狀態下可以觀察到車輛的左后車輪以及右后車輪的周圍環境時對應的角度。第二角度可以為用戶在直行狀態下觀察到車輛周圍環境時對應的角度。具體的,該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可以根據用戶需要設置并更改,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不做具體限定。
需要說明的是,該后視鏡的角度的表示方式可以根據用戶需要設置并更改,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不作具體限定。例如,該后視鏡的角度可用空間坐標系中的向量表示,該向量在空間坐標系中的方向表示該后視鏡在水平、垂直、以及前后的角度。例如,空間坐標系xyz中,以水平向左為x軸正方向、垂直紙面向外的方向為y軸正方向,以垂直地面向上為z軸正方向,以后視鏡與車身之間
→的連接點作為坐標系的原點。該第一角度或第二角度可以表示為向量a=(1,1,1)。
其中,該第一預設快捷按鈕與該第二預設快捷按鈕不相同,該第一預設快捷按鈕與該第二預設快捷按鈕可以根據用戶需要設置并更改,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不做具體限定。該第一預設時長與該第二預設時長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該第一預設時長與該第二預設時長可以根據用戶需要設置并更改,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不做具體限定。例如,該第一預設按鈕可以為向下子按鈕,當車載終端檢測到該向下子按鈕被觸發的時長超過10秒時,確定進入自學習模式。該第二預設按鈕可以為向上子按鈕,當車載終端檢測到該向上子按鈕被觸發的時長超過10秒時,確定退出自學習模式。
步驟205:車載終端通過自學習模式獲取該車輛在轉向狀態時對應的第三角度,將該轉向狀態和該第三角度存儲到行駛狀態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
本步驟中,車載終端通過自學習模式,根據用戶的需求,確定轉向狀態時用戶設置的后視鏡的角度,將該角度作為第三角度。并將該轉向狀態和該第三角度,存儲到行駛狀態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從而使得車載終端后續可以根據該對應關系,確定車輛的轉向狀態對應的第三角度。
本發明實施例中,車輛在轉向狀態時,由于車輛轉向的角度不同,車輛在轉向狀態對應的第三角度可以包括多個第三子角度,一個第三子角度對應該車輛的一個預設轉動角度范圍。
因此,本步驟可以為:車載終端通過自學習模式獲取該車輛在每個預設轉動角度范圍對應的第三子角度;并將該轉向狀態、該每個預設轉動角度范圍、該每個轉動角度范圍對應的第三子角度存儲到行駛狀態、轉動角度范圍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
具體的,步驟205可以為:車載終端檢測到用戶觸發該第一預設快捷按鈕超過第一預設時長時,確定進入該自學習模式。車載終端檢測到用戶按下轉向開關時,分別獲取用戶在每個預設轉動角度范圍時對應設置的第三子角度。車載終端將該轉向狀態、該每個預設轉動角度范圍、該每個轉動角度范圍對應的第三子角度存儲到行駛狀態、轉動角度范圍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當車載終端檢測到用戶觸發該第二預設快捷按鈕超過第二預設時長時,確定退出該自學習模式。
具體的,該后視鏡一般包括左后視鏡和右后視鏡,實際操作時,車載終端可以根據上述步驟,分別調整車輛在每個預設轉動角度范圍內,左后視鏡對應的第三子角度,以及左后視鏡對應的第三子角度。并將該轉向狀態、該每個預設轉動角度范圍、該每個轉動角度范圍對應的左后視鏡的第三子角度存儲到行駛狀態、轉動角度范圍和左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將該轉向狀態、該每個預設轉動角度范圍、該每個轉動角度范圍對應的右后視鏡的第三子角度存儲到行駛狀態、轉動角度范圍和右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
另外,該車載終端還可以根據用戶需要,只調整左后視鏡或右后視鏡,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不做具體限定。
其中,該預設轉動角度范圍、第三子角度可以根據用戶需要設置并更改,本發明實施例對此不作具體限定。例如,該預設轉動角度范圍可以為0°~30°、30°~60°、60°~90°等。其中,如果用空間坐標系中的向量表示第三子角度,轉動角度范圍為0°~30°時,該第三子角度可以為
步驟206:車載終端根據當前行駛狀態,從行駛狀態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確定該當前行駛狀態對應的后視鏡的目標角度,該當前行駛狀態為倒車狀態、直行狀態或者轉向狀態。
本步驟中,當該當前行駛狀態為倒車狀態時,車載終端從行駛狀態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確定倒車狀態對應的第一角度,將該第一角度作為目標角度。
當該當前行駛狀態為直行狀態時,車載終端從行駛狀態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確定直行狀態對應的第二角度,將該第二角度作為目標角度。
當該當前行駛狀態為該轉向狀態時,車載終端確定該車輛的當前轉動角度;根據該當前轉動角度,確定該當前轉動角度所在的轉動角度范圍;并根據該當前行駛狀態和該轉動角度范圍,從行駛狀態、轉動角度范圍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獲取該當前行駛狀態對應的后視鏡的目標角度。
步驟207:車載終端根據該當前角度和該目標角度,調整該后視鏡的當前角度。
本發明實施例中,車載終端根據該當前角度和該目標角度,將該后視鏡的當前角度調整為目標角度,從而實現根據車輛的行駛狀態,調整后視鏡的角度,實現對后視鏡的角度的實時控制,提高了駕駛的安全性,以及提高了控制該后視鏡的效率。
本發明實施例中,車載終端可以通過車輛的采樣電阻采集該車輛的電機的工作波紋,將該工作波紋轉換為電壓信號;根據該電壓信號,通過該車輛的單片機確定該電機的當前轉動圈數;并根據該當前轉動圈數,從轉動圈數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確定該后視鏡的當前角度;從而可以根據當前行駛狀態,從行駛狀態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確定該當前行駛狀態對應的后視鏡的目標角度;由于車載終端根據該當前角度和該目標角度,實時調整該后視鏡的當前角度,使得用戶可以從該后視鏡中最大范圍的觀察到當前行駛狀態下車輛的周圍環境,從而提高了駕駛的安全性。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控制后視鏡的裝置,該裝置可以應用在車載終端中,如圖3所示,該裝置包括:
采集模塊301,用于通過車輛的采樣電阻采集該車輛的電機的工作波紋,將該工作波紋轉換為電壓信號;
第一確定模塊302,用于根據該電壓信號,通過該車輛的單片機確定該電機的當前轉動圈數;
第二確定模塊303,用于根據該當前轉動圈數,從轉動圈數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確定該后視鏡的當前角度;
第三確定模塊304,用于根據當前行駛狀態,從行駛狀態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確定該當前行駛狀態對應的后視鏡的目標角度,該當前行駛狀態為倒車狀態、直行狀態或者轉向狀態;
調整模塊305,用于根據該當前角度和該目標角度,調整該后視鏡的當前角度。
可選的,該第一確定模塊302,還用于通過運放電路,將該電壓信號轉換為方波信號;通過該單片機確定該方波信號的頻率;根據該頻率,從頻率和轉動圈數的對應關系中確定該當前轉動圈數。
可選的,該裝置還包括:
第一存儲模塊,用于通過自學習模式獲取該車輛在倒車狀態和直行狀態時對應的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將該倒車狀態和該第一角度,該直行狀態和該第二角度存儲到行駛狀態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
第二存儲模塊,用于通過自學習模式獲取該車輛在轉向狀態對應的第三角度,將該轉向狀態和該第三角度存儲到行駛狀態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
可選的,該轉向狀態對應的第三角度包括多個第三子角度,一個第三子角度對應該車輛的一個預設轉動角度范圍;
該第二存儲模塊,還用于通過自學習模式獲取該車輛在每個預設轉動角度范圍對應的第三子角度;將該轉向狀態、該每個預設轉動角度范圍、該每個轉動角度范圍對應的第三子角度存儲到行駛狀態、轉動角度范圍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
當該當前行駛狀態為該轉向狀態時,該第三確定模塊304,還用于確定該車輛的當前轉動角度;根據該當前轉動角度,確定該當前轉動角度所在的轉動角度范圍;根據該當前行駛狀態和該轉動角度范圍,從行駛狀態、轉動角度范圍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獲取該當前行駛狀態對應的后視鏡的目標角度。
可選的,該裝置還包括:
第四確定模塊,用于確定該車輛的當前行駛狀態,以及前一個時刻的歷史行駛狀態;
采集模塊,還用于如果該當前行駛狀態和該歷史行駛狀態不同,確定該車輛的行駛狀態發生改變,通過車輛的采樣電阻采集該車輛的電機的工作波紋,將該工作波紋轉換為電壓信號。
本發明實施例中,車載終端可以通過車輛的采樣電阻采集該車輛的電機的工作波紋,將該工作波紋轉換為電壓信號;根據該電壓信號,通過該車輛的單片機確定該電機的當前轉動圈數;并根據該當前轉動圈數,從轉動圈數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確定該后視鏡的當前角度;從而可以根據當前行駛狀態,從行駛狀態和后視鏡的角度的對應關系中確定該當前行駛狀態對應的后視鏡的目標角度;由于車載終端根據該當前角度和該目標角度,實時調整該后視鏡的當前角度,使得用戶可以從該后視鏡中最大范圍的觀察到當前行駛狀態下車輛周圍環境,從而提高了駕駛的安全性。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實施例提供的控制后視鏡的的裝置在控制后視鏡的時,僅以上述各功能模塊的劃分進行舉例說明,實際應用中,可以根據需要而將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塊完成,即將裝置的內部結構劃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塊,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實施例提供的控制后視鏡的的裝置與控制后視鏡的的方法實施例屬于同一構思,其具體實現過程詳見方法實施例,這里不再贅述。
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實現上述實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驟可以通過硬件來完成,也可以通過程序來指令相關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儲于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中,上述提到的存儲介質可以是只讀存儲器,磁盤或光盤等。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