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渉及一種腳輪,特別是一種帶剎車的防塵腳輪支架。
背景技術:
腳輪包括腳輪支架、安裝在腳輪支架上的輪子組件和剎車組件,現有技術中的剎車一般從輪子上側或斜上方剎車,但由于人一般是在后向前推,不好發力,踩踏時也很費力,且容易將剎車部位踩偏,從而導致剎車側滑、失效;而且在松開踏板后剎車組件容易卡死,對后續操作大為不利;另外,現有的腳輪通常沒有防塵裝置,灰塵進入轉動部位后,會增大摩擦部件的磨損,使其迅速損傷,導致受力不均,容易使腳輪傾斜、剎車卡死,不能轉向;同時,現有的腳輪轉向部位通常采用一個推力軸承承受縱向壓力,極易損壞,在灰塵的作用下,其損壞速度會加快。因此,有必要對現有的腳輪進行改進和優化。
技術實現要素:
為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腳輪支架。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腳輪支架,包括方形的安裝板和其下側的腳輪支架,安裝板的四角開有安裝孔,所述安裝板中部向下凸起并在上側形成一圓形凹槽,所述凹槽中心開有通孔,所述安裝板下側通過鉚釘穿過通孔固定有一中部向上凸起的底板,所述腳輪支架包括兩條相向設置的向前傾斜的叉板,叉板末端開有腳輪軸孔,兩條所述叉板固定在承壓板兩側,所述承壓板可轉動的裝在安裝板下側,所述叉板與承壓板一體成型而成,所述安裝板與承壓板之間裝有防塵圈,所述承壓板內側邊緣上、下設有垂直方向錯開的環形凹部,所述安裝板下側和底板上側分別設有與上、下側的環形凹部對應的凹位,所述承壓板上、下側的環形凹部與凹位之間均設有若干滾珠,所述滾珠外裝入鋰基潤滑脂;承壓板外沿兩側向下延伸出叉板并在后側形成一剎車通道,所述剎車通道內設有剎車組件,所述剎車組件包括于兩叉板內側通過長軸鉸接在其上的固定板,固定板前端與承壓板下側邊緣接觸,長軸上還鉸接有向后側下方傾斜的壓緊板,壓緊板末端裝有剎車塊,剎車塊的高度與腳輪軸孔平齊并可調整;固定板尾端通過第一短軸鉸接有踏板,第一短軸上裝有扭簧,扭簧一端壓在固定板上、另一端壓在踏板上,第一短軸上還鉸接有第一連接板,壓緊板中部通過第二短軸鉸接有第二連接板,所述第一連接板和第二連接板通過第三短軸鉸接。
進一步,所述固定板兩側設有與之一體成型的第一豎板,所述長軸穿過兩側的第一豎板固定在叉板上,兩側的第一豎板上開有對應的長圓孔,所述第三短軸的兩端分別可滑動的置于兩側的長圓孔內。
進一步,所述踏板前部兩側設有與之一體成型的三角形的第二豎板,第二豎板的角均設為圓角,第一短軸穿過兩側的第二豎板固定在第一豎板上。
進一步,所述剎車塊的摩擦部指向叉板的腳輪軸孔,并在剎車時與腳輪軸孔在同一高度。
進一步,所述剎車塊為一倒置螺接在壓緊板上的蘑菇狀螺桿,其摩擦部表面設有若干環形摩擦條紋。
進一步,所述踏板尾部向下傾斜30°。
進一步,所述防塵圈采用塑料制成,其截面為T字型結構,其插入安裝板和承壓板之間并與之緊密接觸。
進一步,所述凹槽內裝有塑料材質的槽蓋,槽蓋上表面與安裝板上表面平齊。
進一步,所述承壓板下側的環形凹部位于承壓板上側的環形凹部內側,即下側的環形凹部的圓環直徑小于上側的環形凹部的圓環直徑。
進一步,所述承壓板上側的滾珠直徑大于下側的滾珠的直徑。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將剎車塊的高度與腳輪軸孔平齊并可調整的設置,通過剎車塊從后側剎車,迫使行走輪停止轉動,由于人一般是在后向前推,操作非常簡單、方便,也便于發力,踩踏時也很省力,能有效防止剎車側滑和失效;通過扭簧蓄力,在松開踏板后可迅速向上彈回,解除剎車狀態,防止剎車組件卡死;同時通過在安裝板與承壓板之間安裝防塵圈,有效防止灰塵進入,極大的減輕了摩擦部件的磨損,防止滾珠損傷,保障滾珠受力的均勻,保證腳輪平穩、避免卡死,保障轉向的靈活性;另外,通過在承壓板的上下錯落設置滾珠承受縱向壓力,受力更加均勻,不易損壞,由于隔絕了灰塵,其使用壽命得以大大提升,具有很高的實用性。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左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的仰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至3,一種腳輪支架,包括方形的安裝板1和其下側的腳輪支架2,安裝板1的四角開有安裝孔3,所述安裝板1中部向下凸起并在上側形成一圓形凹槽4,所述凹槽4中心開有通孔,安裝板1下側通過鉚釘5穿過通孔固定有一中部向上凸起的底板6,鉚釘兩端分別藏于凹槽4和底板6的凸起內,凹槽4內裝有塑料材質的槽蓋12,槽蓋12上表面與安裝板1上表面平齊,其作用是遮蔽凹槽,使腳輪支架的外觀更完整。
所述底板6與安裝板1之間裝有可轉動的承壓板7,承壓板7中間呈圓形貫通,安裝時先將承壓板7套在安裝板1下側中部,再將底板6高度在安裝板1上,承壓板7在底板6上,不會掉落。承壓板7內側邊緣上、下設有垂直方向錯開的環形凹部,所述安裝板1下側和底板6上側分別設有與上、下側的環形凹部對應的凹位,承壓板7上、下側的環形凹部與凹位之間均設有若干滾珠9;承壓板7下側的環形凹部位于承壓板7上側的環形凹部內側,即下側的環形凹部的圓環直徑小于上側的環形凹部的圓環直徑同時,承壓板7上側的滾珠9直徑大于下側的滾珠9的直徑。這樣,通過上下、內外兩圈滾珠9,使上方的壓力得以分散,提升滾珠9的使用壽命,提高承壓板7轉動的可靠性,進一步提高腳輪支架的使用壽命。
所述滾珠9外裝入鋰基潤滑脂;即在環形凹部和凹位內裝入鋰基潤滑脂,使滾珠9外裹覆潤滑脂,通過潤滑脂與安裝部1、底板6和承壓板7接觸摩擦,降低其間的機械摩擦,有效防止機械磨損。安裝板1與承壓板7之間裝有防塵圈8;防塵圈8采用塑料制成,其截面為T字型結構,其插入安裝板1和承壓板7之間并與之緊密接觸;通過防塵圈8可有效防止灰塵進入滾珠9的滾動空間,保持潤滑脂的潔凈,進一步提高其使用壽命。
腳輪支架2的兩叉板10固定在承壓板7的兩側且相向設置,兩個所述叉板10向前側傾斜,其末端開有腳輪軸孔11。行走輪的輪軸兩端通過兩側的腳輪軸孔11進行安裝,安裝完成后可方便的進行轉向,其結構簡單,轉向靈活,經久耐用,轉向操作也非常簡單、方便,只要向需要轉向的方向輕推即可。
所述叉板10與承壓板7一體成型而成,承壓板7外沿兩側向下延伸出叉板10并在后側形成一剎車通道,剎車通道內設有剎車組件,剎車組件包括于兩叉板10內側通過長軸13鉸接在其上的固定板14,固定板14前端與承壓板7下側邊緣接觸,以長軸13為基點,就形成了一個杠桿結構,固定板14就固定在了叉板10內側。長軸13上還鉸接有向后側下方傾斜的壓緊板15,壓緊板15末端裝有剎車塊16,剎車塊16的高度與腳輪軸孔11平齊并可調整;剎車塊16為一倒置螺接在壓緊板15上的蘑菇狀螺桿,其摩擦部表面設有若干環形摩擦條紋并指向叉板10的腳輪軸孔11,并在剎車時與腳輪軸孔11在同一高度,行走輪安裝后,剎車塊16通過從行走輪后側剎車,迫使行走輪停止轉動,操作非常簡單、方便。
所述固定板14尾端通過第一短軸17鉸接有踏板18,踏板18尾部向下傾斜30°以方便腳踩,且由于剎車塊16通過從行走輪后側剎車,腳踩的同時有向前的力量分量,踏板18尾部向下傾斜最為合適,在角度的設置上,經過實踐,發現30°的角度最為省力。
所述第一短軸17上裝有扭簧19,扭簧19一端壓在固定板14上、另一端壓在踏板18上,通過扭簧19蓄力,在松開踏板18后可迅速向上彈回,解除剎車狀態,防止剎車組件卡死。
所述第一短軸17上還鉸接有第一連接板20,壓緊板15中部通過第二短軸21鉸接有第二連接板22,第一連接板20和第二連接板22通過第三短軸23鉸接。固定板14兩側設有與之一體成型的第一豎板24,長軸13穿過兩側的第一豎板24固定在叉板10上,兩側的第一豎板24上開有對應的長圓孔25,第三短軸23的兩端分別可滑動的置于兩側的長圓孔25內;踏板18前部兩側設有與之一體成型的三角形的第二豎板26,第二豎板26的角均設為圓角,第一短軸17穿過兩側的第二豎板26固定在第一豎板24上。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不易損壞,壽命長,可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以方便運送物品。
以上所述,只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達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都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