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道床基底預制板及其應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008701閱讀:516來源:國知局
一種道床基底預制板及其應用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道床基底預制板及其應用。其包括由鋼筋混凝土材料預制而成的板體,板體的尺寸小于基底的設計尺寸,板體上設有至少三個高度及傾角調節裝置。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結構簡單,可以在隧道外的場地或工廠加工制作,加工精度和質量更容易保證;應用道床基底預制板構筑的道床基底,誤差小,精度高;應用道床基底預制板構筑道床基底的施工方法,操作簡便快捷,基底的平整度及橫向坡度等關鍵指標可以借助道床基底預制板來進行有效控制,現場施工的難度大大降低,可以大大提高施工效率,減少二次處理或返工造成的浪費,其經濟性、實用性和適用性俱佳,可以廣泛用于直線段、曲線段的隧道內基底施工,市場應用前景十分廣闊。
【專利說明】一種道床基底預制板及其應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于軌道交通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利用新型預制板技術構筑道床基底的施工方法及相應的預制板。
【背景技術】
[0002]振動和噪聲是人們公認的影響面最為廣泛的一種公害,也是近年來軌道交通發展所面臨的一項亟待解決的難題?,F有軌道交通的減振降噪技術中,實踐應用最為成功的是浮置板道床技術,其隔振效率高,工作性能穩定,已經成為業內的共識。
[0003]傳統的道床與基地是一體的。浮置板道床則將整體道床分為基底與浮置板兩部分,浮置板采用彈性元件支承在基底上,因此浮置板系統對鋼彈簧隔振器、彈性墊板等支承元件附近的基底平整度要求較高,需要達到2mm/m2,同時高程誤差控制在O?_5mm。目前,基底均采用現場澆注的施工方法,受施工現場環境條件限制、以及施工工藝復雜且對施工人員技能要求高等客觀原因的影響,基底表面經常出現局部較大誤差,不能滿足平整度及高程的設計要求,返工整修經常發生,大大制約了浮置板地段的施工速度。
[0004]另外,傳統浮置板道床設計在曲線段采用水平基底、傾斜浮置板的方案,這一方案在應用過程中發現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每塊浮置板配筋不同,減振產品涉及的型號多,生產及安裝均十分不便,設計施工周期長、效率低、成本高等。為克服這些不足,近年來在基底上設置超高已成為浮置板道床設計的標準做法,但是,這種技術方案在實際操作中又遇到了新的問題,表現在:在緩和曲線段,超高值(沿軌道橫向)是線性漸變的,而線路本身也有(沿軌道縱向)坡度,使得緩和曲線段基底表面理論上是個曲面,因為現場澆筑施工基底比較粗放,施工斜基底時混凝土也容易向低處流動,這些不利因素導致曲線段現場施工完成的基底經常難以滿足設計要求,要么高程高低誤差超出O?-5_的標準范圍,要么橫向坡度不符合要求,誤差有時高達±30mm。
[0005]按照現有的施工方式,現場澆注的基底經常出現平整度、高程、曲線段橫向坡度等指標不能滿足設計要求,因此在施工后往往需要再進行打磨或墊高等二次處理,不僅耗費人力物力并且制約施工進度,嚴重時甚至需要鑿除重做,造成很大的經濟浪費。綜上所述,市場迫切需要一種容易操作并且施工精度更高的基底施工方法和相關產品。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應用操作簡單,更容易保證施工精度的道床基底預制板。
[0007]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是這樣實現的,包括由鋼筋混凝土材料預制而成的板體,板體的尺寸小于基底的設計尺寸,板體上設有至少三個高度及傾角調節裝置。
[0008]所述高度及傾角調節裝置包括與板體一體化設置的錨固件,錨固件上設有相互配合的螺紋孔和螺桿。在布置時,根據三點確定一個平面的原理,高度及傾角調節裝置至少需要設置三個,在應用中,可以根據板體長度和重量的實際情況不同,來確定所采用高度及傾角調節裝置的具體數量,例如四個、五個甚至更多。
[0009]為了應用時灌注混凝土或灌漿料更方便,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的板體上還可以設有灌漿通道。此外,為了與后期灌注的混凝土或灌漿料更好地結合成一體,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的板體下部表面還可以進行鑿毛處理或設有凹凸結構。另外,出于方便排水的考慮,還可以在板體上表面的中部設置排水溝。鑒于目前浮置道床結構中,基底的設計強度絕大多數已按照C40混凝土的強度標準執行,因此,一般情況下,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要求板體中混凝土的強度不低于C40混凝土的規定強度。出于方便搬運和運輸的考慮,板體上還可以設置至少一個減重通孔。
[0010]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的板體結構形式多樣,除了常規的板狀結構外,板體還可以采用其他的結構形式,例如,板體包括縱向承重梁及連接件,縱向承重梁共設置二根,二根縱向承重梁之間設置至少一個連接件。此外,當有排水需求時,連接件中部的上表面還可以固定設置與排水溝形狀對應的丟失模板。另外,連接件的結構形式也可以多種多樣,其除了與縱向承重梁一樣采用鋼筋混凝土材料制成外,連接件也可以由鋼筋框架構成,或者由金屬型材直接構成,所述金屬型材包括角鋼、槽鋼、工字鋼、鋼筋、鋼管等。
[0011]為了滿足基底的使用要求,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板體上表面的平整度誤差小于2mm/m2。需要說明的是,所述縱向承重梁在道床結構中的功能主要是用于支承隔振裝置,因此一般來說,在包含縱向承重梁結構的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的板體中,至少縱向承重梁中使用的混凝土材料的強度不低于C40混凝土的規定強度。另外要說明的是,本發明中所述的縱向,與鋼軌的延伸方向相對應;所述的橫向,與鋼軌的橫向相對應。
[0012]本發明的第二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應用所述道床基底預制板構筑的道床基底,其特征在于道床基底預制板板體的頂面與基底的設計工作面重合,板體與道床結構基礎面之間的空隙內密實的填充混凝土或灌漿料,混凝土或灌漿料填充部分的上表面不高于板體頂面。
[0013]為保證基底結構的整體強度,一般來說,所采用的混凝土或灌漿料的強度不低于C30混凝土的規定強度。
[0014]本發明的第三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應用所述道床基底預制板構筑道床基底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0015](I)清理干凈道床結構基礎面上的雜物,按照工程圖紙的要求,依據鋪軌基標在工作地段的道床結構基礎面上劃線標識出道床基底預制板的平面位置;
[0016](2)將已經預制好的道床基底預制板運送至工作地段,并將其對照劃線擺放在道床結構基礎面上的相應位置;
[0017](3)根據工程圖紙的要求,參照道床結構中預先設置的鋪軌基標,借助測量裝置,通過高度及傾角調節裝置調整道床基底預制板板體的高低與坡度,使得板體的頂面與該處基底的設計工作面重合;
[0018](4)參照板體頂面,向板體與道床結構基礎面之間的空隙內灌注混凝土或灌漿料,直至完全填充密實,使新灌注部分的上表面不高于板體上表面;
[0019](5)按照上述操作方法完成其它道床基底預制板的施工安裝;
[0020](6)對新灌注的混凝土或灌漿料部分進行養護和保護,直至其達到設計強度,即得到最終完整的基底。[0021]本發明應用道床基底預制板構筑道床基底的施工方法中,所述道床結構基礎面指的是道床結構中基底的依托表面,其在不同工程中的具體形式有所差異,例如,在隧道工程中,隧道表面即是基底的依托表面,因此與基底對應的隧道表面即為所述道床結構基礎面;在高架橋工程中,基底的依托表面為橋梁上部結構中的梁表面,因此基底對應的橋梁上部結構的梁表面即為所述道床結構基礎面;在地面工程中,基底的依托表面是基底下方與基底直接接觸的路基表面,包含基底在內的整個道床結構都設置在路基表面的上方,該路基表面即為所述道床結構基礎面,基于上述說明,其他工程中也是同樣的原理,不再一一例舉。另外,根據工程的實際需要,在許多應用場所,按步驟(I)對道床結構基礎面上的雜物進行清理前,首先需要對道床結構基礎面作表面鑿毛處理。例如,一般來說,隧道內工程除了盾構結構的隧道外,都需要對道床結構基礎面作表面鑿毛處理,因此可以根據工程實際需要,在施工方法中增加表面鑿毛處理的環節。
[0022]需要說明的是,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施工方法也可以有所變化。例如,當采用長度較短的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進行基底施工時,由于單塊板體尺寸較小,逐一進行灌漿操作重復次數多,效率低,因此可以在步驟(2)中將相鄰的至少二塊道床基底預制板作為一組擺好,然后對同一組中所有道床基底預制板分別進行高低與坡度調整,再向同一組中每一塊道床基底預制板與道床結構基礎面之間的空隙內灌注混凝土或灌漿料,直至完全填充密實,按照上述操作方法分組完成每一組道床基底預制板的施工安裝,最后對新灌注部分進行養護,直至其達到設計強度,即得到最終完整的基底。上述方法將多塊道床基底預制板組合成多個更大的單元再分別進行施工操作,重復工序少,施工效率更高,此外,采用這種施工方法也有利于提高基底的整體性。當然,根據上述技術思想,作為一種特殊的施工方式,也可以先將所有的道床基底預制板全部擺好后分別進行高低與坡度調整,然后再統一灌注混凝土或灌漿料。另外要說明的是,步驟(3)中提到的測量裝置,包括標尺、經緯儀、全站儀、水準儀等,由于這些測量工具在軌道交通領域中的使用已經非常普遍,因此本發明中對具體選用哪種測量裝置及其使用過程不做詳細描述。步驟(4)中灌注混凝土或灌漿料時,采用可自流平的混凝土或灌漿料,或者采用壓力注漿的灌注方法。
[0023]此外,在施工過程中,為了防止調整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板體高低與坡度過程中導致的板體移位,必要時,可以在板體的高低與坡度調整完畢后,重新對板體的位置進行精調。另外,當步驟(4)中采用壓力注漿的方法灌注混凝土或灌漿料時,為了避免灌注混凝土或灌漿料的過程中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板體受迫發生移位,例如發生水平移動或局部向上抬起等,灌注施工時,可以在板體上設置配重。特別要注意的是,為了避免所灌注的混凝土或灌漿料在固化過程中出現體積收縮對道床基底帶來的不利影響,在施工時,優選的,采用無收縮的混凝土或灌漿料。
[0024]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結構簡單,可以在隧道外的場地或工廠加工制作,加工精度和質量更容易保證。本發明應用道床基底預制板構筑的道床基底,誤差小,精度高。本發明應用道床基底預制板構筑道床基底的施工方法,操作簡便快捷,基底的平整度及橫向坡度等關鍵指標可以借助道床基底預制板來進行有效控制,現場施工的難度大大降低,可以大大提高施工效率,減少二次處理或返工造成的浪費,其經濟性、實用性和適用性俱佳,可以廣泛用于直線段、曲線段、緩和曲線段的隧道內基底施工,市場應用前景十分廣闊。【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5]圖1為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的結構示意圖之一。
[0026]圖2為圖1的A-A向剖視圖。
[0027]圖3為圖1所不道床基底預制板的應用不意圖之一。
[0028]圖4為圖3的俯視圖。
[0029]圖5為應用圖1所示道床基底預制板構筑的本發明道床基底的結構示意圖。
[0030]圖6為混凝土隔板的結構示意圖。
[0031]圖7為圖6的俯視圖。
[0032]圖8為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的結構示意圖之二。
[0033]圖9為圖8的B-B向剖視圖。
[0034]圖10為圖8所不道床基底預制板的應用不意圖之一。
[0035]圖11為圖10的俯視圖。
[0036]圖12為應用圖8所示道床基底預制板構筑的本發明道床基底的結構示意圖。
[0037]圖13為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的結構示意圖之三。
[0038]圖14為圖13的C-C向剖視圖。
[0039]圖15為圖13所不道床基底預制板的應用不意圖之一。
[0040]圖16為圖13所不道床基底預制板的應用不意圖之_.ο
[0041]圖17為圖15的俯視圖。
[0042]圖18為應用圖13所不道床基底預制板構筑的本發明道床基底的結構不意圖。
[0043]圖19為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的結構示意圖之四。
[0044]圖20為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的結構示意圖之五。
[0045]圖21為圖13所不道床基底預制板的應用不意圖之四。
[0046]圖22為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的結構示意圖之六。
[0047]圖23為圖22的D-D向剖視圖。
[0048]圖24為圖22所不道床基底預制板的應用不意圖之一。
[0049]圖25為圖24的俯視圖。
[0050]圖26為應用圖22所不道床基底預制板構筑的本發明道床基底的結構不意圖。
[0051]圖27為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的結構示意圖之七。
[0052]圖28為圖27的E-E向剖視圖。
[0053]圖29為圖28所不道床基底預制板的應用不意圖之一。
[0054]圖30為圖29的俯視圖。
[0055]圖31為應用圖28所示道床基底預制板構筑的本發明道床基底的結構示意圖。
[0056]圖32為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的結構示意圖之八。
[0057]圖33為圖32的F-F向剖視圖。
[0058]圖34為圖32所不道床基底預制板的應用不意圖之一。
[0059]圖35為圖34的俯視圖。
[0060]圖36為應用圖32所不道床基底預制板構筑的本發明道床基底的結構不意圖。
[0061]圖37為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的結構示意圖之九。
[0062]圖38為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的結構示意圖之十。[0063]圖39為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的結構示意圖之十一。
[0064]圖40為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的結構示意圖之十二。
[0065]圖41為圖40的H-H向剖視圖。
[0066]圖42為圖40所示道床基底預制板的應用示意圖之一。
[0067]圖43為圖42的俯視圖。
[0068]圖44為應用圖40所不道床基底預制板構筑的本發明道床基底的結構不意圖。
[0069]圖45為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的結構示意圖之十三。
[0070]圖46為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的結構示意圖之十四。
[0071]圖47為圖46的J-J向剖視圖。
[0072]圖48為圖46所不道床基底預制板的應用不意圖之一。
[0073]圖49為應用圖46所不道床基底預制板構筑的本發明道床基底的結構不意圖。
[0074]圖50為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的結構示意圖之十五。
【具體實施方式】
[0075]實施例一
[0076]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包括由鋼筋混凝土材料預制而成的板體1,板體I的尺寸小于工程中基底的實際設計尺寸,板體I上表面的中部設有排水溝2,板體I上沿自身縱向中心線兩側還分別設有高度及傾角調節裝置3,其中,板體I沿自身縱向的長度為12.5m,高度及傾角調節裝置3共設置10個,二個為一組沿板體縱向均布。所述高度及傾角調節裝置3包括鋼制的錨固件5,錨固件5上還設有相互配合的螺紋孔和螺桿4,螺桿4也為鋼制,錨固件5與板體I預制成一體。調整各高度及傾角調節裝置3中螺桿4與螺紋孔的相對位置,就可以實現調節板I的高度及坡度。
[0077]應用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在隧道中構筑浮置道床的基底時,以盾構結構的隧道內直線段為例,具體可以按照如下步驟進行操作:
[0078]( I)清理干凈道床結構基礎面(即隧道表面)上的雜物,按照工程圖紙的要求,依據鋪軌基標在工作地段的道床結構基礎面上劃線標識出道床基底預制板的平面位置;
[0079](2)將已經預制好的道床基底預制板運送至工作地段,并將其對照劃線擺放在道床結構基礎面上的相應位置,在此,相應的隧道表面即為所述道床結構基礎面,因此在下面的施工方法中用隧道表面代替道床結構基礎面進行表述,特此說明;
[0080](3)根據工程圖紙的要求,參照道床結構中預先設置的鋪軌基標,借助測量裝置,通過高度及傾角調節裝置3調整板體I的高低與坡度,使得板體的頂面與該處基底的設計工作面重合,如圖3所示;
[0081](4)如圖4所示,在板體I縱向兩端分別設置浙青木板制成的擋板7,參照板體I頂面,通過板體I側面與隧道壁6之間的空隙向板體I與隧道壁6之間的空隙內灌注自流平灌漿料40,直至完全填充密實,使新灌注部分的上表面不高于板體上表面,截去螺桿4高出板體I上表面的部分;
[0082](5)按照上述操作方法完成其他道床基底預制板的施工安裝;
[0083](6)對新灌注的灌漿料40部分進行養護和保護,直至其達到設計強度,得到最終完整的基底,即本發明應用道床基底預制板構筑的道床基底,其結構如圖5所示。[0084]需要指出的是,在最終基底完成后,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之間設置的浙青木板制成的擋板7不必拆除,利用擋板7所占據的空間,作為基底中的伸縮縫使用,鑒于這種情況,所采用擋板7的實際厚度可以按照伸縮縫的設計寬度選取。此外,灌漿料40具體為可自流平的高強砂漿,當然,還可以采用高強混凝土等其他可自流平的灌注材料,也可以實現同樣的功能。在步驟(6)中提到對新灌注的混凝土或灌漿料部分進行養護和保護,其中保護的含義是指應采取措施防止新灌注部分過早承重,以免出現破損、裂痕等缺陷,這一點適用于本發明所有實施例,在此一并說明,不再反復描述。
[0085]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結構簡單,可以在隧道外的地面場地或預制件工廠加工制作,加工精度和質量更容易保證。本例中以一塊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的施工安裝為例進行說明,在實際應用中,可以同時進行多塊甚至全部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的施工安裝,因此,施工速度更快,這一點適用于本發明所有實施例,在此一并說明。本發明應用道床基底預制板在隧道中構筑基底的施工方法,操作簡便快捷,基底的平整度主要取決于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的平整度,由于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采用了隧道外預制的加工工藝,其生產過程不再受隧道內施工條件限制,加工精度和質量更容易保證,可以在加工過程中就將板體上表面平整度誤差控制在小于2mm/m2,因而使用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構筑的基底的工程質量更高,施工速度也更快,可以有效縮短施工周期,經濟性和實用性顯著。由于使用過程中,道床結構中的彈性隔振裝置直接擺放在本發明有道床基底預制板的表面,控制好板體上表面平整度誤差就等同于控制了道床基底的平整度誤差,因而應用道床基底預制板構筑的本發明道床基底,其工程質量更有保障,可以有效避免二次處理造成的浪費。
[0086]在對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中高度及傾角調節裝置3的螺桿4進行標準化后,也可以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在本發明施工方法的步驟(4)中不再截斷高出板體頂面的螺桿4部分,而是改為在新灌注的灌漿料40達到初始強度后,將螺桿4旋出,這樣螺桿4就可以實現重復利用,進而實現減少物料投入,降低施工成本。實際應用中,可以事先在螺桿上涂抹黃油或硅油,防止與灌漿料或混凝土粘結。
[0087]另外要說明的是,出于方便隧道內吊裝運輸以及方便施工的考慮,兼顧現有隧道內吊裝設備的起吊能力,優選的,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的板體沿自身縱向的長度不超過
12.5m。由于本例以隧道內直線段區間施工為例進行說明,因此選用的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板體的長度較長,具體為12.5m。實際應用中,根據工程情況不同,也可以將板體長度設置的較短,例如將板體長度設置為1.15m、2m、3.6m、4.8m、6m等,并且同一個基底工程中應用的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的板體長度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有所不同,工程中可以靈活掌握。但為了與目前25m標準長度的鋼軌相匹配,同時為了減少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的不同長度種類以方便加工,優選的,將25m作為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的板體長度的整數倍,或近似整數倍;當然,還可以依據扣件間距,由于道床結構中彈性隔振器的間距設置成扣件間距的整數倍,現有工程中以2倍居多,因此可以相應地將板長設定在扣件間距的整數倍或接近整數倍,都可以很好地實現本發明的目的。再有,鑒于目前隧道內浮置道床結構中,基底的設計強度絕大多數已按照C40混凝土的強度標準執行,為了保證基底強度達到要求,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要求板體中所采用混凝土材料的強度不低于C40混凝土的強度標準,同時,所選用灌漿料的材料強度也不低于C40混凝土的規定強度。
[0088]實施例二[0089]如圖8和圖9所示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板體I沿自身縱向的長度為4.15m,高度及傾角調節裝置3共設置四個,其中二個為一組共分為兩組,每組高度及傾角調節裝置3在距板體I的縱向板端Im處開始布置,相鄰兩組高度及傾角調節裝置3之間間距為2m。此外,高度及傾角調節裝置3中的螺桿4內置于錨固件5內。另外,在排水溝2中還設置有二個灌漿通道9,灌漿通道9設置在同一組的二個高度及傾角調節裝置3的中間。板體上表面平整度誤差控制在小于2mm/m2。
[0090]應用本例所述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在隧道中構筑浮置道床的基底時,以暗挖得到的馬蹄形隧道中的直線段工程為例,可以按照如下步驟進行操作:
[0091](I)對道床結構基礎面(即隧道表面)作表面鑿毛處理,清理干凈道床結構基礎面上的雜物,按照工程圖紙的要求,依據鋪軌基標在工作地段的道床結構基礎面上劃線標識出道床基底預制板的平面位置;
[0092](2)將已經預制好的道床基底預制板運送至工作地段,并將其對照劃線擺放在道床結構基礎面上的相應位置,如圖11所示,擺放時,將三塊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10、11和12作為一組,每組中相鄰道床基底預制板之間設置C40混凝土預制成的隔板8,每組道床基底預制板縱向兩端分別設置浙青木板構成的擋板7,其中隔板8的形狀結構如圖6和圖7所示,其尺寸略小于基底的橫截面設計尺寸;
[0093](3)根據工程圖紙的要求,參照道床結構中預先設置的鋪軌基標,借助測量裝置,通過高度及傾角調節裝置3調整板體I的高低與坡度,使得板體的頂面與該處基底的設計工作面重合,如圖10所示;
[0094](4)參照道床基底預制板的頂面,通過灌漿通道9采用壓力注漿的方式向板體與隧道表面6之間的空隙內灌注灌漿料40,直至完全填充密實,需要指出的是,灌漿通道9也用灌漿料40填滿,為了防止灌漿料40從灌漿通道9溢出,灌注完畢后待灌漿料實現初凝時,將灌漿通道9在排水溝2底面的開口處溢出的灌漿料抹平,另外錨固件5中與螺桿4之間的空腔部分也用灌漿料40填充密實,應注意所有新灌注部分的上表面都不應高于板體上表面;
[0095](5)按照上述操作方法完成其他組道床基底預制板的施工安裝;
[0096](6)對新灌注的灌漿料40部分進行養護和保護,直至其達到設計強度,得到最終完整的基底,即本發明應用道床基底預制板構筑的道床基底,其結構如圖12所示。
[0097]與實施例一中的描述相同,在最終基底完成后,將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之間設置的擋板7所占部分空間作為基底中的伸縮縫使用。
[0098]本例所述的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板體長度尺寸較小,在隧道內的運輸和位置調整更加容易實現,此外,高度及傾角調節裝置3中的螺桿4內置于錨固件5內,使用材料更少,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
[0099]本例所述的本發明應用道床基底預制板構筑基底的施工方法,由于采用了長度較短的道床基底預制板,并且在相鄰道床基底預制板之間增設了隔板,從而將整個需要利用灌漿料進行填充的空間分隔成多個較小的獨立灌注空間,更容易實現灌漿料的填充密實。灌注灌漿料以后,通過灌漿料使隔板與道床基底預制板結合成一個整體,其整體性更好。另夕卜,需要說明的是,為了防止隔板與道床基底預制板端面之間存在間隙,在設置隔板時,可以利用結構膠將隔板粘接在板體端面上,從而消除間隙,這種作法的另一個好處在于,可以預先將三塊道床基底預制板及隔板連成一個整體,其整體重量較大,在后續灌注灌漿料的過程中,道床基底預制板不易發生移位,有利于保證平面位置精度。需要說明的是,灌漿通道的數量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設定,本例圖示中以設置二個灌漿通道進行說明,實際應用中,根據板長的不同和灌漿方法的不同,也可以僅設置一個灌漿通道或者設置二個以上的灌漿通道。
[0100]本例所述的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及其施工方法,運輸和施工操作更方便,施工時從板體中部的灌漿通道實施灌注,由于已利用隔板分隔出較小的獨立灌注空間,只要灌漿料從板體兩側涌出,將板體與隧道壁之間空隙完全填平即可,更容易保證灌漿料填充密實,方便操作和控制,有利于進一步提高施工速度。
[0101]實施例三
[0102]如圖13和圖14所示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與實施例一的區別在于,板體I上還設有一個灌漿通道9,設有灌漿通道的一側板體長度略短,整個板體I的平面輪廓為等腰梯形,其沿自身縱向中心線處的長度為1.15m,板體I上設置4個高度及傾角調節裝置3。
[0103]應用本例所述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在盾構隧道中構筑浮置道床的基底時,以緩和曲線段為例,根據緩和曲線段的設計尺寸,在隧道外預制好一系列本例所述的道床基底預制板,通過控制每一塊道床基底預制板的表面尺寸進而組合拼接成緩和曲線段的復雜曲面,按照拼接順序將道床基底預制板依次編號,準備用于基底構筑。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緩和曲線段中基底表面理論上是個曲面,因此每一塊道床基底預制板的外形尺寸均不同,本例中僅以圖13為例,以其中一塊道床基底預制板為例對本例所述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的特點給予描述。構筑基底時,可以按照如下步驟進行操作:
[0104](I)清理干凈道床結構基礎面上的雜物,按照工程圖紙的要求,依據鋪軌基標在工作地段的道床結構基礎面上劃線標識出道床基底預制板的平面位置;
[0105](2)將已經預制好的道床基底預制板運送至工作地段,并將其對照劃線擺放在道床結構基礎面上的相應位置,如圖16所示,擺放時,根據編號順序將十塊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依次擺放作為一組,相鄰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之間留有5cm左右的間距,每組道床基底預制板縱向兩端分別設置浙青木板制成的擋板7,需要說明的是,由于圖幅有限,圖不中僅顯不了道床基底預制板16、17、50、18和19等部分道床基底預制板;
[0106](3)根據工程圖紙的要求,參照道床結構中預先設置的鋪軌基標,借助測量裝置,通過高度及傾角調節裝置3調整板體I的高低與坡度,使得板體的頂面與該處基底的設計工作面重合,由于本例采用的道床基底預制板的尺寸較小,為了防止調整過程中板體發生移位,在高低與坡度調整完畢后重新對板體進行位置精調,然后在板體上設置配重15以防止灌注過程中板體發生移位;另外,在坡度較低的一側設置擋板14以防止注漿漏出,施工時可以利用配重15同時將擋板14壓住,了注漿方便,擋板14上對應灌漿通道9設置有灌漿孔13,具體如圖15和圖17所示;
[0107](4)參照道床基底預制板的頂面,通過灌漿孔13采用壓力注漿的方式向板體與隧道表面6之間的空隙內灌注灌漿料40,直至完全填充密實,需要指出的是,灌漿通道9也用灌漿料40填滿,截去螺桿4露出在板體I表面的部分,應注意所有新灌注部分的上表面都不應高于板體上表面;
[0108](5)按照上述操作方法完成其他組道床基底預制板的施工安裝;[0109](6)對新灌注的灌漿料40部分進行養護和保護,直至其達到設計強度,得到最終完整的基底,即本發明應用道床基底預制板構筑的道床基底,其結構如圖18所示。
[0110]本例中所述灌漿料40為摻有纖維材料的高強砂漿?;尊B護完成后,將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之間設置的擋板7無需拆除,其所占部分空間作為基底中的伸縮縫使用。另外,在新灌注部分達到初始強度之后,就可以拆去擋板14及配重,以方便養護。當然,當曲線半徑較大,基底坡度較小時,也可以不設置擋板14,利用人工將坡度面抹齊即可,具體可以根據工程的實際需求選擇具體操作方法。在后面其他本發明中采用擋板的實施例中也是如此,在此一并給予說明。本例中以縱向中心線處板長為1.15m的板體為例進行說明,在應用時,相鄰板體之間間距5cm,這樣,灌漿料將相鄰板體之間空隙填充后,一方面將相鄰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連成一個整體,提高整體性,另一方面可以延續板體的長度,使板體長度達到1.2m左右,是常用扣件間距0.6m長度的二倍,進而與道床結構中彈性隔振器的間距相匹配。
[0111]本例所述技術方案中,緩和曲線段基底的高程及橫向坡度由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的尺寸來控制,由于道床基底預制板在隧道外制造,其尺寸精度和加工質量更容易保證,可以有效地保證最終基底的各項關鍵指標滿足使用要求。有利于大幅減少二次處理的次數和工作量,降低施工成本,并大大提高施工速度。本例記載的施工方法步驟(3)中,在通過高度及傾角調節裝置3調整板體I的高低與坡度以后,增加了板體水平位置確認工序,如發生了板體移位,可以及時給予糾正,有利于進一步保證和提高工程質量,另外,基于這種技術原理,其他實施例中也可以采用該工序,在此一并說明。在步驟(3)中,為了方便脫模,擋板14上還可以預先涂有脫模劑或隔離劑,例如硅油等。
[0112]本例中采用壓力注漿的方式,自灌漿孔13及灌漿通道9自下而上灌入灌漿料,不容易產生氣隙,密實性好。當然基于本例所述的技術原理,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中灌漿通道的位置、形狀和數量可以多種多樣,例如圖19所示,板體I兩側邊緣處可以各設置一個橫截面輪廓為局部圓形的灌漿通道9 ;也可以如圖20所示,在板體I中對稱設置二個橫截面輪廓為圓形的灌漿通道9,都可以起到同樣的效果;當然由于采用的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的長度很短,在實際應用中,也可以僅在部分板體上設置灌漿通道9,另外,灌漿通道9也可以設置在坡度較高的一側,具體如圖21所示,這樣,在灌注時漿料自動從高處往低處流,容易保證填充密實。
[0113]另外,以圖16所示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為例,當板體較輕時,高度及傾角調節裝置3中的螺桿4也可以采用尼龍、塑料等非金屬材料制成,一方面可以減輕重量,另一方面有利于降低成本,還可以提高基底的絕緣性能。這一點對于其他實施例所述技術方案也一樣適用,在此一并說明。
[0114]實施例四
[0115]如圖22和圖23所不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與實施例二中圖9所不道床基底預制板的區別在于,為了保證板體I的結構強度,避免橫向兩側板體過薄帶來的制造不便和強度降低,縮短板體I沿橫向的長度。板體I沿自身縱向的長度為3.6m,板體I上不再設置灌漿通道。
[0116]應用本例所述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在隧道中構筑浮置道床的基底時,以盾構隧道中直線段為例,可以按照如下步驟進行操作:[0117](I)清理干凈道床結構基礎面(即隧道表面)上的雜物,按照工程圖紙的要求,依據鋪軌基標在工作地段的道床結構基礎面上劃線標識出道床基底預制板的平面位置;
[0118](2)將已經預制好的道床基底預制板運送至工作地段,并將其對照劃線擺放在道床結構基礎面上的相應位置,如圖25所示,擺放時,將四塊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20、21、22和23作為一組,同組中相鄰的道床基底預制板利用結構膠24粘接成一體,每組道床基底預制板縱向兩端分別設置浙青木板制成的擋板7 ;
[0119](3)根據工程圖紙的要求,參照道床結構中預先設置的鋪軌基標,借助測量裝置,通過高度及傾角調節裝置3調整板體I的高低與坡度,使得板體的頂面與該處基底的設計工作面重合,如圖24所示;
[0120](4)參照道床基底預制板的頂面,通過道床基底預制板側面與兩側隧道表面6之間的間隙向板體與隧道表面6之間的空隙內灌注高強混凝土 25,直至完全填充密實,本例中高強混凝土 25具體為鋼纖維混凝土,另外錨固件5中與螺桿4之間的空腔部分用灌漿料40填充密實,應注意所有新灌注部分的上表面都不應高于板體上表面;
[0121](5)按照上述操作方法完成其他組道床基底預制板的施工安裝;
[0122](6)對新灌注的高強混凝土 25及灌漿料40部分進行養護及保護,直至其達到設計強度,得到最終完整的基底,即本發明應用道床基底預制板構筑的道床基底,其結構如圖26所示。
[0123]基底養護完成后,擋板7所占空間作為道床基底中的伸縮縫使用。另外,由于本例中采用的道床基底預制板橫向寬度較窄,因此在使用過程中,道床結構中的彈性隔振裝置可能會至少部分擺放到板體I以外新灌注區域的表面上,所以在灌注高強混凝土 25后應注意控制新灌注部分上表面的平整度,使其上表面平整度誤差與板體I同樣控制在小于2mm/m2,以滿足基底的使用要求。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發明中由于采用了道床基底預制板,對新灌注混凝土部分可以形成一個很好的參照平面,而且新灌注部分的面積也大幅減小,更容易施工和保證精度。
[0124]本例所述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縮短了板體I沿橫向的長度,可以防止邊緣部分較薄造成的板體強度下降,同時也降低了板體加工制作以及運輸的難度。另外,由于板體與兩側隧道壁之間的間隙較大,因此無須額外設置灌漿通道,板體結構更簡單。本例所述本發明應用道床基底預制板構筑基底的施工方法,由于采用板體的橫向長度較短,最終與浮置板中彈性隔振器配合時,彈性隔振器可能會至少部分放在灌漿形成的結構上,因此根據具體情況,施工中可選用鋼纖維混凝土等強度較高的填充材料,以保證使用強度要求。一般來說,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及所選用的高強混凝土和灌漿料等填充材料的強度均不低于C40混凝土的強度,從而保證最終形成的本發明道床基底的整體強度不低于C40混凝土的規定強度。
[0125]實施例五
[0126]如圖27和圖28所不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與實施例四中圖23所不道床基底預制板的區別在于,鋼板構成的錨固件5預制在板體I內,并且從兩側延伸出板體1,錨固件5上設置螺孔與螺桿4配合。板體I沿自身縱向的長度為4.15m。此外,板體I的下表面還設置有凹凸結構26。
[0127]應用本例所述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在隧道中構筑浮置道床的基底時,以普通曲線段為例,可以按照如下步驟進行操作:
[0128]( I)清理干凈道床結構基礎面(即隧道表面)上的雜物,按照工程圖紙的要求,依據鋪軌基標在工作地段的道床結構基礎面上劃線標識出道床基底預制板的平面位置;
[0129](2)將已經預制好的道床基底預制板運送至工作地段,并將其對照劃線擺放在道床結構基礎面上的相應位置,如圖30所示,擺放時,將三塊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30、31和32作為一組,每組道床基底預制板縱向兩端分別設置浙青木板制成的擋板7 ;
[0130](3)根據工程圖紙的要求,參照道床結構中預先設置的鋪軌基標,借助測量裝置,通過高度及傾角調節裝置3調整板體I的高低與坡度,使得板體的頂面與該處基底的設計工作面重合,如圖29和圖30所示;
[0131](4)如圖30所示,在道床基底預制板縱向兩端,參照道床基底預制板的頂面設置擋板27,并利用配重28壓住擋板27,通過擋板27上設置的灌漿孔29采用壓力注漿的方式向板體I與隧道表面6之間的空隙內灌注高強混凝土 25,直至完全填充密實,特別要說明的是,同組中相鄰的道床基底預制板之間的間隙24也被高強混凝土 25填充密實,為了防止高強混凝土 25從灌漿孔29溢出,灌注完畢后將灌漿孔29封閉,應注意所有新灌注部分的上表面都不應高于板體上表面;
[0132](5)按照上述操作方法完成其他組道床基底預制板的施工安裝;
[0133](6)對新灌注的高強混凝土 25部分進行養護和保護,直至其達到設計強度,得到最終完整的基底,即本發明應用道床基底預制板構筑的道床基底,其橫截面結構如圖31所
/Jn ο
[0134]基底養護完成后,擋板7所占空間作為道床基底中的伸縮縫使用。本例所述的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由于在彎道基底施工過程中利用結構膠填充板體之間的間隙,一方面提高了整體性,可以有效防止灌漿過程中板體發生移位;另一方面,板體如圖27所示,可以制作成相對規則的形狀,制作更加簡單。此外,錨固件5及螺桿4掩埋在高強混凝土結構內,整體更加美觀。由于板體I的下表面還設置有凹凸結構26,因此板體I與后期灌注的高強混凝土結構結合力更強,最終構成的基底結構的整體性也更好?;谶@種技術原理,利用嵌設砂粒、碎石等方法在板體下表面設置凸凹結構,或者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使用前在板體下表面預先進行鑿毛處理,也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當然如果預制直接得到的板體下表面粗糙度足夠大,不經其他處理也可以直接用于構筑本發明道床基底。
[0135]實施例六
[0136]如圖32和圖33所示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包括由鋼筋混凝土材料預制而成的板體1,板體I的尺寸小于工程中基底的實際設計尺寸,板體I上對稱設有四個高度及傾角調節裝置3,其中,板體I沿自身縱向的長度為2m。所述高度及傾角調節裝置3包括鋼制的錨固件5,錨固件5上還設有相互配合的螺紋孔和螺桿4,螺桿4也為鋼制錨固件5與板體I預制成一體。板體I上表面平整度誤差小于2mm/m2。此外,板體I中部還設置有一個減重通孔60。板體中所采用的混凝土材料的強度不低于C40混凝土的強度標準。
[0137]下面以在高架橋上應用本例所述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構筑道床基底為例進行具體說明,具體可以按照如下步驟進行操作:
[0138](I)清理干凈道床結構基礎面(即橋梁上部結構的梁表面)上的雜物,按照工程圖紙的要求,依據鋪軌基標在工作地段的道床結構基礎面上劃線標識出道床基底預制板的平面位置;
[0139](2)如圖34和圖35中所示,將已經預制好的道床基底預制板運送至工作地段,并將其對照劃線擺放在道床結構基礎面上的相應位置,擺放時,將三塊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61、62和63作為一組,每組道床基底預制板縱向兩端分別設置浙青木板制成的擋板64,沿板體兩側分別設置模板66將每組道床基底預制板與梁表面67之間的空隙封閉好;
[0140](3)根據工程圖紙的要求,參照道床結構中預先設置的鋪軌基標,借助測量裝置,通過高度及傾角調節裝置3調整板體I的高低與坡度,使得板體的頂面與該處基底的設計工作面重合,將同組中相鄰的道床基底預制板之間利用結構膠65粘接成一體,具體如圖35所示;
[0141](4)參照道床基底預制板的頂面,通過板體上設置的減重通孔60采用壓力注漿的方式向板體與梁表面67之間的空隙內灌注細石混凝土 68,直至完全填充密實,需要說明的是,減重通孔60也用細石混凝土 68填充密實,另外錨固件5中與螺桿4之間的空腔部分用灌漿料40填充密實,應注意所有新灌注部分的上表面都不應高于板體上表面;
[0142](5)按照上述操作方法完成其他組道床基底預制板的施工安裝;
[0143](6)對新灌注的細石混凝土 68及灌漿料40部分進行養護及保護,直至其達到設計強度,得到最終完整的基底,即本發明應用道床基底預制板構筑的道床基底,其橫截面結構如圖36所示。
[0144]由于高架橋上對排水及走線等的特殊要求,一般情況下,間隔6m左右就需要設置一塊擋塊64,擋板64的寬度較寬,一般在IOOmm以上,可以選擇在細石混凝土 68初凝后或在道床基底使用前將擋板64拆除,所留下的空隙作為伸縮縫、排水溝及過軌管線通道使用。
[0145]本例所述的道床基底預制板,除了具有實施例一中所述的共性優點外,由于在板體上設置了減重通孔60,因此板體重量更輕,有利于運輸和現場搬運。此外,由于設置了減重通孔,不需要再額外設置灌漿通道,并且減重通孔內填充混凝土后,道床基底預制板在橋梁上部結構表面67上的固定更加穩固,有利于提高基底結構的穩定性。另外,要說明的是,由于外部環境條件較差,因此新灌注部分所選用混凝土材料及灌漿料的強度要求高,所以本例所述技術方案中,細石混凝土 68的強度不得低于C40混凝土強度,必要時可以選用C50甚至更高標號的混凝土。當然,本例中也可以利用細石混凝土替代灌漿料40填充在錨固件5中與螺桿4之間的空腔部分,也可以起到相同的作用。
[0146]基于本例所述的技術原理,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的結構還可以作許多演變,例如根據板體的實際長度不同,減重通孔的數量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二個或二個以上,另夕卜,布置的具體方式是沿縱向或沿橫向,也可以有所變化。具體舉例,如圖37所示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沿板體I橫向并列設置二個減重通孔60 ;如圖38所示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在板體I上設置四個減重通孔60 ;如圖39所示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沿板體I縱向設置二個減重通孔60。這些技術方案都是本例所述技術方案的簡單演變,也可以實現同樣的效果,都在本發明要求的保護范圍內。
[0147]另外對于高架橋的梁表面設有錨固結構的狀況,可以在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底面設置凸凹結構給予配合和避讓,并最終利用混凝土或灌漿料將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與橋梁表面連成一體,由于新灌注部分中錨固結構的存在,最終得到的道床基底具有更好的水平穩定性。實施例七
[0148]如圖40和圖41所示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與圖32所示道床基底預制板的區別在于,道床基底預制板的板體由二根縱向承重梁69及二根連接件70構成,其中,縱向承重梁69及連接件70均由鋼筋混凝土材料制成,二者的鋼筋骨架一體化設置。此外,連接件70的頂面略低于縱向承重梁69的頂面。另外,高度及傾角調節裝置3共設置三個,其中,一根縱向承重梁69上設置二個,另一根上設置一個。需要說明的是,縱向承重梁69及連接件70圍成的空腔71起到了減重通孔的功能。
[0149]由于縱向承重梁69在道床結構中的功能主要是用于支承隔振裝置,因此縱向承重梁69中使用的混凝土材料的強度不低于C40混凝土的規定強度。對于連接件70,其要求相對較低,只要連接強度足夠,根據連接件的具體尺寸和工程的實際需要,制造過程中也可以采用較低標號的混凝土材料,例如采用C30混凝土,但是,為保證基底結構的整體強度,一般來說,連接件所選用的混凝土材料至少要達到C30混凝土的強度水平。
[0150]在地面線路的道床結構工程中,應用本例所述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構筑道床基底可以按照如下步驟進行操作:
[0151](I)對道床結構基礎面(即路基表面)作表面鑿毛處理,然后清理干凈道床結構基礎面上的雜物,按照工程圖紙的要求,依據鋪軌基標在工作地段的道床結構基礎面上劃線標識出道床基底預制板的平面位置;
[0152](2)如圖42和圖43中所示,將已經預制好的道床基底預制板運送至工作地段,并將其對照劃線擺放在道床結構基礎面上的相應位置,擺放時,將二塊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72和73作為一組,每組道床基底預制板縱向兩端分別設置浙青木板制成的擋板74,沿板體兩側分別設置模板75 ;
[0153](3)根據工程圖紙的要求,參照道床結構中預先設置的鋪軌基標,借助測量裝置,通過高度及傾角調節裝置3調整板體I的高低與坡度,使得板體的頂面與該處基底的設計工作面重合,在道床基底預制板上方設置配重76,具體如圖43所示;
[0154](4)參照道床基底預制板中連接件70的頂面,通過板體上設置的空腔71采用壓力注漿的方式向板體與路基表面77之間的空隙內以及板體與模板75之間的空隙內灌注灌漿料40,直至完全填充密實,需要說明的是,空腔71中也用灌漿料40填充密實,另外錨固件5中與螺桿4之間的空腔部分用灌漿料40填充密實,應注意所有新灌注部分的上表面都與連接件70的頂面平齊;
[0155](5)按照上述操作方法完成其他組道床基底預制板的施工安裝;
[0156](6)對新灌注的灌漿料40部分進行養護和保護,直至其達到設計強度,得到最終完整的基底,即本發明應用道床基底預制板構筑的道床基底,其橫截面結構如圖44所示。
[0157]基底養護完成后,擋板74無需拆除,其所占空間作為道床基底中的伸縮縫使用。需要說明的是,所述灌漿料40具體為高強砂漿,由于用于戶外環境中,應保證所選用灌漿料40的固化后強度不低于C40混凝土的規定強度。當新灌注的灌漿料40達到初始強度后即可拆除模板75并取下配重76,然后繼續實施養護,直至新灌注部分達到設計強度,期間應對新灌注部分給予保護,避免其過早承重,導致出現質量缺陷。
[0158]本例所述的道床基底預制板,與實施例六相同,具有便于運輸和現場搬運的優點。本例所得到的本發明道床基底,在后續使用過程中利用道床基底預制板的縱向承重梁69來支承道床結構中的彈性隔振裝置,由于道床基底預制板板體上表面平整度誤差小于2_/Hi2,且所選用混凝土強度不低于C40混凝土強度,因此完全可以滿足道床結構對基底的要求。對于后期灌注部分,由于其上表面與連接件70的頂面平齊,低于縱向承重梁69的頂面,因此不影響基底的使用,對表面平整度等方面的要求顯著降低,在施工過程中對操作技能要求低,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0159]基于本例所述的技術原理,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中連接件的數量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設定,其數量具體可以是一個、二個、三個甚至更多,并且連接件的結構形式也可以多種多樣,其除了與縱向承重梁一樣采用鋼筋混凝土材料制成外,連接件也可以由鋼筋框架構成,或者由金屬型材直接構成。所述金屬型材包括角鋼、槽鋼、工字鋼、鋼筋、鋼管等。例如如圖45所示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其板體中縱向承重梁69的長度較長,為保證強度,在二根縱向承重梁69之間設置四個連接件70,連接件70由方鋼管構成并與縱向承重梁69中的鋼筋骨架預綁扎或焊接在一起,在縱向承重梁的鋼筋骨架澆注混凝土后,進而與整個縱向承重梁固連成一體,都可以實現很好的效果,都在本發明要求的保護范圍內。
[0160]實施例八
[0161]如圖46和圖47所示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與圖45所示道床基底預制板的區別在于,連接件70由鋼筋骨架構成。另外,為了滿足排水的需要,連接件70中部的上表面固定設置與排水溝形狀對應的丟失模板78,丟失模板78由鐵皮制成,并綁扎固定在連接件70上。另外,采用實施例一中所述結構的高度及傾角調節裝置3。
[0162]如圖48所示,應用于盾構結構的隧道中時,其施工方法與實施例一所述步驟基本相同,不再從頭進行描述,不同之處在于灌注灌漿料40時,通過圖46中所示的空腔71采用壓力注漿的方式向板體與隧道表面6的空隙內灌注灌漿料40,空腔71及連接件70的空隙中也填充灌漿料40,直至填充密實。保護及養護完畢后最終得到的本發明道床基底的結構如圖49所示。
[0163]與實施例一相比,本例中所述的道床基底預制板的單位重量更輕,理便于運輸和現場搬運。另外,按本例技術方案得到的本發明道床基底,由于每塊道床基底預制板中的空腔71都是現場完成灌注灌漿料,因此對于道床基底預制板的固定更加牢固可靠,所構成的道床基底的穩定性也更強。另外要說明的是,由于隧道內環境溫度及濕度等條件相對室外穩定的多,因此在隧道中,在某些工程里,所采用的灌漿料40固化后強度滿足C30混凝土強度水平即可滿足設計要求,但在本發明中,后期灌注所選用的灌漿料或混凝土的固化強度絕不可以低于C30混凝土的強度。
[0164]實施例九
[0165]如圖50所示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與圖45所示道床基底預制板的區別在于,連接件70由方鋼管構成,并通過兩端設置的連接法蘭80和緊固件81與縱向承重梁69連接成一體,相應的縱向承重梁69中設置錨固件(常用結構,圖中未具體示出)與連接法蘭80及緊固件81配合。
[0166]本例所述的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連接件70與縱向承重梁69之間采用了分體式結構,可以分別進行運輸和搬運,因此運輸和搬運中更加方便。為保證連接件70與縱向承重梁69可以在現場進行順利拼裝,在預制過程中,可以將連接件70與縱向承重梁的鋼筋骨架預先裝配在一起,再對縱向承重梁進行混凝土澆注,以保證配合精度。除了現場進行拼裝外,其應用方法與圖40、圖45所示的道床基底預制板基本相同,在此不再重復描述
[0167]通過上述實施例可以看出,本發明施工方法中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的分組可以根據板長的實際情況來設定,具體的可以將相鄰二塊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設為一組,也可以是連續的三塊、四塊甚至更多本發明道床基底預制板設為一組,都可以實現很好的效果。要說明的是,本發明行文中所述的縱向,與鋼軌的延伸方向相對應;所述的橫向,與鋼軌的橫向相對應。另外,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例應用,基于本文中記敘的技術原理,相關技術方案也可以交叉使用,都在本發明要求的保護范圍中。
【權利要求】
1.一種道床基底預制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鋼筋混凝土材料預制而成的板體,板體的尺寸小于基底的設計尺寸,板體上設有至少三個高度及傾角調節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道床基底預制板,其特征在于高度及傾角調節裝置包括與板體一體化設置的錨固件,錨固件上設有相互配合的螺紋孔和螺桿。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道床基底預制板,其特征在于板體上表面的中部設有排水溝。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道床基底預制板,其特征在于板體上設有灌漿通道。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道床基底預制板,其特征在于板體包括縱向承重梁及連接件,縱向承重梁共設置二根,二根縱向承重梁之間設置至少一個連接件。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道床基底預制板,其特征在于連接件中部的上表面固定設置與排水溝形狀對應的丟失模板。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道床基底預制板,其特征在于連接件由鋼筋框架或金屬型材構成。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道床基底預制板,其特征在于至少縱向承重梁中混凝土的強度不低于C40混凝土的規定強度。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道床基底預制板,`其特征在于板體下部表面進行鑿毛處理或設有凹凸結構。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道床基底預制板,其特征在于板體中混凝土的強度不低于C40混凝土的規定強度。
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道床基底預制板,其特征在于板體上表面平整度誤差小于2mm/m2。
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道床基底預制板,其特征在于板體上設置至少一個減重通孔。
13.一種應用權利要求1-12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道床基底預制板構筑的道床基底,其特征在于道床基底預制板板體的頂面與基底的設計工作面重合,板體與道床結構基礎面之間的空隙內密實的填充混凝土或灌漿料,混凝土或灌漿料填充部分的上表面不高于板體頂面。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道床基底,其特征在于混凝土或灌漿料的強度不低于C30混凝土的規定強度。
15.一種應用權利要求1-12中任一權利要求所述道床基底預制板構筑道床基底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清理干凈道床結構基礎面上的雜物,按照工程圖紙的要求,依據鋪軌基標在工作地段的道床結構基礎面上劃線標識出道床基底預制板的平面位置; (2)將已經預制好的道床基底預制板運送至工作地段,并將其對照劃線擺放在道床結構基礎面上的相應位置; (3)根據工程圖紙的要求,參照道床結構中預先設置的鋪軌基標,借助測量裝置,通過高度及傾角調節裝置調整道床基底預制板板體的高低與坡度,使得板體的頂面與該處基底的設計工作面重合; (4)參照板體頂面,向板體與道床結構基礎面之間的空隙內灌注混凝土或灌漿料,直至完全填充密實,使新灌注部分的上表面不高于板體上表面; (5)按照上述操作方法完成其它道床基底預制板的施工安裝; (6)對新灌注的混凝土或灌漿料部分進行養護和保護,直至其達到設計強度,即得到最終完整的基底。
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2)中將相鄰的至少二塊道床基底預制板作為一組擺好,然后對同一組中所有道床基底預制板分別進行高低與坡度調整,再向同一組中每一塊道床基底預制板與道床結構基礎面之間的空隙內灌注混凝土或灌漿料,直至完全填充密實,按照上述操作方法分組完成每一組道床基底預制板的施工安裝,最后對新灌注部分進行養護,直至其達到設計強度,即得到最終完整的基底。
17.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3)中,板體的高低與坡度調整完畢后,重新對板體的位置進行精調。
18.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4)中灌注混凝土或灌漿料時,采用可自流平的混凝土或灌漿料,或者采用壓力注漿的灌注方法。
19.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當采用壓力注漿的灌注方法時,在板體上設置配重。
2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據工程需要,在步驟(1)對道床結構基礎面上的雜物進行清理前,首先對道床結構基礎面作表面鑿毛處理。
【文檔編號】E01B29/00GK103669114SQ201210327998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6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6日
【發明者】白廷輝, 尹學軍, 劉加華, 畢湘利, 宋鍵, 范恒秀, 王建立, 劉揚, 董國憲, 李育朝, 楊宏偉, 王建, 雷湘黔, 孔祥斐, 陳高峰, 黃俊飛, 王正 申請人:隔而固(青島)振動控制有限公司, 尹學軍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泉县| 连平县| 峡江县| 教育| 西林县| 苏尼特左旗| 富锦市| 定远县| 钟山县| 阜城县| 阿瓦提县| 沁阳市| 苍山县| 运城市| 北安市| 留坝县| 葫芦岛市| 抚宁县| 陇西县| 平远县| 阳高县| 合山市| 尚志市| 息烽县| 大丰市| 铜梁县| 开鲁县| 灵宝市| 安顺市| 集贤县| 保康县| 乃东县| 禹城市| 凤凰县| 黔西| 枞阳县| 新化县| 曲阜市| 精河县| 东港市| 仙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