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礦用電機車腳踏制動裝置,屬于礦用電機車制動系統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礦用電機車制動裝置的制動方式主要有三種:(1)手輪轉動式制動,其缺陷在于:空行程時間長、制動力矩小、可靠性差,且操作不便,僅適應于駐車制動;(2)液壓或壓縮空氣制動,其缺陷在于:動力消耗大;(3)如公告號為CN203958179U的專利文獻《礦用雙電機架線式電機車制動裝置》中所采用的電機-減速器制動方式,其缺陷在于:制動時,減速器的傳動軸、齒輪等部件受到較大的沖擊載荷,可靠性差、壽命低。
技術實現要素:
為克服現有礦用電機車制動裝置空行程時間長、制動力矩小、操作不便、動力消耗大、可靠性差和壽命低等缺陷,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礦用電機車腳踏制動裝置。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礦用電機車腳踏制動裝置,包括車體和安裝在車體上用于剎緊車輪的輪轂制動桿;
所述礦用電機車腳踏制動裝置還包括轉動軸一、轉動軸二和轉動軸三;所述轉動軸一、轉動軸二和轉動軸三相互平行且均通過兩端與車體轉動連接的方式安裝在車體上;
所述礦用電機車腳踏制動裝置還包括與轉動軸一相固接的踏板;
所述礦用電機車腳踏制動裝置還包括連桿一、連桿二、連桿三、連桿四、連桿五、連桿六、連桿七和連桿八;
所述連桿一上端與轉動軸一固接、下端與連桿二的前端相鉸接;所述連桿二的后端與連桿三的上端相鉸接;所述連桿三的下端與轉動軸二相固接;
所述連桿四的后端與轉動軸二相固接、前端與連桿五的下端相鉸接;所述連桿五的上端與連桿六的前端相鉸接;所述連桿六的后端與轉動軸三相固接;
所述連桿七的下端與轉動軸三相固接、上端與連桿八的前端相鉸接;所述連桿八的后端與輪轂制動桿的前端相鉸接;
所述礦用電機車腳踏制動裝置還包括復位彈簧,所述復位彈簧一端與踏板相連接、另一端與車體相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礦用電機車腳踏制動裝置還包括棘輪裝置,所述棘輪裝置包括固定安裝在轉動軸一上的制動棘輪和一端與車體相鉸接且另一端與制動棘輪相配合的棘爪。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連桿七、連桿八以及輪轂制動桿各自的數量均為兩支且各自的兩支分別設在車體的左側和右側;
設置于左側的連桿七通過設置于左側的連桿八與設置于左側的輪轂制動桿相連接;設置于右側的連桿七通過設置于右側的連桿八與設置于右側的輪轂制動桿相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踏板的長度大于連桿一的長度,連桿三的長度大于連桿四的長度,連桿六的長度大于連桿七的長度。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積極效果:(1)本實用新型使用踏板驅動多組連桿機構、經過多級力的放大拉動輪轂制動桿實現制動,具有結構簡單、空行程時間短、制動力矩大、操作方便、動力消耗小、可靠性高和使用壽命長的優點;(2)本實用新型還具有輔助駐車制動的棘輪裝置,在駐車時通過棘爪固定住制動棘輪,從而將本制動裝置完全鎖死、無法復位,進一步提高了可靠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
如圖1和2,一種礦用電機車腳踏制動裝置,包括車體1和安裝在車體1上用于剎緊車輪的輪轂制動桿2,所述輪轂制動桿2可相對于車體1前后移動,當輪轂制動桿2相對于車體1向前移動時可將車輪剎緊;
所述礦用電機車腳踏制動裝置還包括轉動軸一3、轉動軸二4和轉動軸三5;所述轉動軸一3、轉動軸二4和轉動軸三5相互平行且均通過兩端與車體1轉動連接的方式安裝在車體1上;
所述礦用電機車腳踏制動裝置還包括與轉動軸一3相固接的踏板6;
所述礦用電機車腳踏制動裝置還包括連桿一7、連桿二8、連桿三9、連桿四10、連桿五11、連桿六12、連桿七13和連桿八14;
所述連桿一7上端與轉動軸一3固接、下端與連桿二8的前端相鉸接;所述連桿二8的后端與連桿三9的上端相鉸接;所述連桿三9的下端與轉動軸二4相固接;
所述連桿四10的后端與轉動軸二4相固接、前端與連桿五11的下端相鉸接;所述連桿五11的上端與連桿六12的前端相鉸接;所述連桿六12的后端與轉動軸三5相固接;
所述連桿七13的下端與轉動軸三5相固接、上端與連桿八14的前端相鉸接;所述連桿八14的后端與輪轂制動桿2的前端相鉸接;
所述連桿七13、連桿八14以及輪轂制動桿2各自的數量均為兩支且各自的兩支分別設在車體1的左側和右側;設置于左側的連桿七13通過設置于左側的連桿八14與設置于左側的輪轂制動桿2相連接;設置于右側的連桿七13通過設置于右側的連桿八14與設置于右側的輪轂制動桿2相連接;
所述踏板6的長度大于連桿一7的長度,連桿三9的長度大于連桿四10的長度,連桿六12的長度大于連桿七13的長度,從而通過杠桿原理實現了力的放大;
所述礦用電機車腳踏制動裝置還包括復位彈簧15,所述復位彈簧15一端與踏板6相連接、另一端與車體1相連接。
所述礦用電機車腳踏制動裝置還包括棘輪裝置,所述棘輪裝置包括固定安裝在轉動軸一3上的制動棘輪16和一端與車體1相鉸接且另一端與制動棘輪16相配合的棘爪17。
如圖1,制動時,操作人員踩下踏板6,踏板6、轉動軸一3和連桿一7以轉動軸一3為軸線逆時針轉動,連桿一7通過連桿二8驅動連桿三9,使得連桿三9、轉動軸二4和連桿四10以轉動軸二4為軸線順時針轉動,連桿四10通過連桿五11驅動連桿六12,使得連桿六12、轉動軸三5和連桿七13以轉動軸三5為軸線順時針轉動,繼而通過連桿八14拉動輪轂制動桿2向前移動實現對車輪的制動。操作人員松開踏板6后,踏板6在復位彈簧15的作用下復位,松開車輪。
駐車制動時,通過踩下踏板6實現制動之后,可以使用棘爪17鎖定制動棘輪16的位置,將本制動裝置完全鎖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