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動車電動輪轂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一種運載工具上的車輪,具體地說是一種電動車上的電動輪轂。
背景技術:
在電動自行車等以電作為動力源的車輛中,通常都以設置于車輪輪轂部位的電動機帶動輪轂而驅動車輪轉動,這種傳動方式的特點是體積小、驅動平穩可靠、受外界干擾少。目前,在這類驅動式電動輪轂中,用來帶動輪轂轉動的驅動機構一般只配備一臺電動機作為動力驅動,這樣的設計常常會在重載或負載增大時出現驅動力不足的問題。為克服這個問題,常采用同時在不同的車輪輪轂處各自分別獨立地設置驅動系統,對多個車輪同時驅動。但這種方式不僅因重復設置而造成成本增加,而且因多方位驅動而帶來能量損耗和安全隱患。
為此,本申請人申請了一種在同一個輪轂內安裝兩套驅動機構的專利(專利號ZL99241743.0)和(ZL200420025668.3),有效地解決了上述問題。但經過一段時間使用仍然發現該方案存在一些問題一、超越離合器在減速機構的末級,容易造成離合器打滑。二、每臺電動機都有一套獨立的減速系統,既增加生產成本和產品的重量,又影響其機械結構的協調。三、支承架設計功能不全,不能支承電機的定位,也不能承受徑向和軸向的沖擊力。四、簡化行星減速齒輪和行星齒輪結構,讓輪轂效率更高,性能更可靠。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情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新型的電動車電動輪轂,這種電動輪轂中的兩臺電機共用一套減速系統,有效地節約了生產成本,簡化了結構,優化了動力性能。
按照本發明所提供的設計方案,在輪殼的兩端連接輪轂端蓋,在兩個輪轂端蓋上各安裝1根電動機軸,在每根電動機軸的內端分別安裝電動機,兩臺電動機的電機輸出軸上分別連接離合軸,其特征是在每根離合軸上分別安裝1套越離合器,每套超越離合器分別與同一套減速系統連接,減速系統再與輪殼轉動連接。
在減速系統中,中心齒輪的內壁分別與兩套超越離合器配合連接,中心齒輪上的外齒與和行星齒輪的大齒輪嚙合,行星齒輪的小齒輪與設置于輪殼內壁上的齒圈的內齒嚙合。行星齒輪由位于中間的大齒輪與位于大齒輪兩邊的小齒輪同軸組成對稱式結構。在兩臺電動機之間的輪殼內安裝支承架,在支承架上設置軸向的定位軸,定位軸與設置于電動機上的定位孔軸向配合。在支承架上設置徑向的裝配槽,行星軸柔性的安裝在裝配槽內。
本發明的優點是由于兩臺電機共用一套減速系統,與原來的設計相比,簡化了結構,優化了動力性能。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圖。
圖2為支承架15的平面圖。
圖3為圖2的A-A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如圖所示在輪殼13的兩端連接輪轂端蓋3,在兩個輪轂端蓋3上各安裝1根電動機軸1,在每根電動機軸1的內端分別安裝電動機4、4′,兩臺電動機4、4′的電機輸出軸5上分別連接離合軸6,在每根離合軸6上分別安裝超1套越離合器7,每套超越離合器7分別與同一套減速系統連接,減速系統再與輪殼13轉動連接。
在減速系統中,中心齒輪8的內壁分別與兩套超越離合器7配合連接,中心齒輪8上的外齒與和行星齒輪11的大齒輪嚙合,行星齒輪11的小齒輪與設置于輪殼13內壁上的齒圈12的內齒嚙合。以便于將電動機的動力傳遞給輪轂。行星齒輪11是中間大齒輪兩邊小齒輪同軸組成的對稱式結構,這種對稱式布局可提高傳動系統的動力性能。
本發明在中心齒輪8的內孔內,同時壓配兩套超越離合器7,兩臺電動機4均可通過超越離合器7輸出扭矩,并且處于工作狀態的電動機4或4′與停止狀態的電動機4′或4互不干擾。每臺電動機4、4′的輸出軸5上各配置一套離合軸6和超越離合器7,超越離合器7安裝于離合軸6上,每臺電動機4、4′均可向每個超越離合器7輸出扭矩,使得兩臺電動機4、4′既可單獨工作,又可同時工作,相互之間沒有干擾。在中心齒輪8的內孔內,同時安裝兩套超越離合器7,這種布局比較緊湊、合理。行星齒輪11為對稱式結構,行星減速小齒輪與齒圈12內嚙合,這種對稱式配合,使其減速系統運轉更平穩、受力更均勻、輸出扭矩更大、使用更可靠。
本發明為了克服輪轂在工作中產生的力矩和反作用力,特設計了制動結構的支承架15,見附圖2、3,當支承架15壓力配合在連接桿16上后,支承架15固定成為一體,支承架15上的定位軸14與電動機4、4′相對的安裝端面上的定位孔軸向配合,使兩電動機4、4′和支承架15固定在同一軸線上,保證了電動機能承受徑向和軸向的沖擊力。
本發明使用柔性行星軸10固定法,將行星軸10的軸端扁臺裝入支承架15上的行星軸裝配槽17中,使行星齒輪10能在齒圈12、輪殼13的旋轉軌跡出現誤差和加工裝配誤差時,由行星軸10在裝配槽17內自行調節補償。
工作時,電動機4的旋轉運動由電機輸出軸5帶動離合軸6,離合軸6帶動超越離合器7,超越離合器7再帶動與其相互配合的中心齒輪8同時轉動,中心齒輪8與行星齒輪11的減速大齒輪嚙合,將扭矩傳遞給行星齒輪11的小齒輪,小齒輪與齒圈12的內齒嚙合,帶動輪殼13轉動,齒圈12與輪殼13為壓力配合一體,輪殼13再帶動端蓋3,端蓋3在軸承2的支撐下圍繞電動機軸1轉動。使電動輪轂將力矩傳遞給車輪。
權利要求
1.電動車電動輪轂,在輪殼(13)的兩端連接輪轂端蓋(3),在兩個輪轂端蓋(3)上各安裝1根電動機軸(1),在每根電動機軸(1)的內端分別安裝電動機(4)、(4`),兩臺電動機(4)、(4`)的電機輸出軸(5)上分別連接離合軸(6),其特征是在每根離合軸(6)上分別安裝1套越離合器(7),每套超越離合器(7)分別與同一套減速系統連接,減速系統再與輪殼(13)轉動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車電動輪轂,其特征是在減速系統中,中心齒輪(8)的內壁分別與兩套超越離合器(7)配合連接,中心齒輪(8)上的外齒與和行星齒輪(11)的大齒輪嚙合,行星齒輪(11)的小齒輪與設置于輪殼(13)內壁上的齒圈(12)的內齒嚙合。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動車電動輪轂,其特征是行星齒輪(11)由位于中間的大齒輪與位于大齒輪兩邊的小齒輪同軸組成對稱式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車電動輪轂,其特征是在兩臺電動機(4)、(4`)之間的輪殼(13)內安裝支承架(15),在支承架(15)上設置軸向的定位軸(14),定位軸(14)與設置于電動機(4)上的定位孔軸向配合。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動車電動輪轂,其特征是在支承架(15)上設置徑向的裝配槽(17),行星軸(10)柔性的安裝在裝配槽(17)內。
全文摘要
電動車電動輪轂,屬于一種用于運載工具上車輪輪轂。按照本發明所提供的設計方案,在輪殼的兩端連接輪轂端蓋,在兩個輪轂端蓋上各安裝1根電動機軸,在每根電動機軸的內端分別安裝電動機,兩臺電動機的電機輸出軸上分別連接離合軸,其特征是在每根離合軸上分別安裝超1套越離合器,每套超越離合器分別與同一套減速系統連接,減速系統再與輪殼轉動連接。由于這種電動輪轂中的兩臺電動機共用一套減速系統,因此有效地節約了生產成本,簡化了結構,優化了動力性能。
文檔編號B62M7/12GK1702014SQ20051004035
公開日2005年11月30日 申請日期2005年5月31日 優先權日2005年5月31日
發明者熊仿舒 申請人:熊仿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