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變空轉阻力的驅動及煞車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提供一種可變空轉阻力的驅動及煞車機構,尤指一種利用各平面迫抵運轉中的煞車件摩擦未轉動的對象,以產生緩煞車的效果的設計。
背景技術:
如圖8所示,是為中國臺灣公告第577416號的煞車結構改良,其是于煞車70中有一本體71,本體71內設有制動結構72,且于本體71中樞設一套件73,又套件73周緣是具有幾何形狀,具壓制力的制動結構72相對壓迫于套件73的幾何形狀上。
另外,其本體71中置有容室711、中空處712,容室711中置一制動結構72,并供制動塊721凸出于中空處712內,其中空處712內樞設一有幾何形狀的套件73,套件73周緣如多角形的幾何形狀,制動塊721凸出缺口713并對應壓迫于套件73上,其整體作動后再要減速或停止時,本體71與套件73其中一構件固定件,另一構件為活動件,且制動結構72單元與套件73上的幾何形狀周緣產生點放動作。
且其容設于各缺口713的各制動結構72依序容置有一制動塊721、一彈性組件722及一調整組件723,而使用時由各制動機構72的調整組件723壓迫彈性組件722,使該彈性組件722推抵制動塊721去摩擦該成幾何形態的套件73,進以達到點放及煞車的目的。
惟,該本體71上所設的各容室711是分別容設有一制動結構72,而各制動結構72是分別由一調整組件723,所單獨控制該制動塊721對于套件73的摩擦力量,而無法同步調整各制動塊721的摩擦力量,因此,如需改變各制動塊721的煞車力量時,需費時的各別旋動各調整組件723壓迫各制動塊721,故,此種結構設計實相當不符合經濟效益。
除此,當煞車70各別調整制動結構72的煞車力量時,并無法確切的得知或保持各制動結構72的煞車力量均為一致,因此,若當各制動結構72的煞車力量不一致時,在煞車時會造成其煞車力量不平均的現象,故,會使該煞車70產生忽大忽小的慣性,進而發生無法平順停止及煞車過程中的震動噪音問題。
再者,上述現有的煞車結構改良,是為雙向驅動的設計,且此種設計用于運動器材時,可由其負載輪的慣性將二踏板帶動成往覆旋轉,以讓使用者于踩踏時達到省力的效果,但是,如踩踏的動作停止時,該負載輪的慣性仍會將二踏板帶動旋轉,進而讓使用者的雙腿因其慣性力,而扭傷的疑慮。
綜上所述,讓我們明了現有的煞車結構改良,實非一良善的設計,故,實有做進一步改良的必要,進以達到使用的需求。
本案的創作人從事煞車機構及其相關產品制造業多年深知其煞車機構的制造方法及其優缺點,乃致力于改良其缺點,期使煞車機構更為實用,經由多年的努力研究并屢為試作,終于創作出本實用新型的可變空轉阻力的驅動及煞車機構。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決上述的問題而提供一種可變空轉阻力的驅動及煞車機構,而其具有一穿置驅動軸的負載輪,且該負載輪的一側連結有一穿置驅動軸的煞車組,該煞車組的本體等間隔設置三個破孔,且各破孔是容設有一煞車件,而煞車件與制動環相接處是分別成一平面,因此,當該驅動軸停止轉動時,該負載輪所存在的慣性會帶動煞車組同步轉動,使煞車組的各煞車件經由各平面的迫抵,以對該驅動軸產生摩擦效果,而產生的緩煞車效應,進以使該負載輪停止轉動,如此,可以避免使用者于未踩踏驅動踏板時,因負載輪的持續轉動,而讓驅動踏板撞擊使用者的現象產生。
本實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提供一種可變空轉阻力的驅動及煞車機構,其中該煞車組是穿設有二調整螺絲,而二調整螺絲與二推抵部是各別成相對的形態,且各調整螺絲是分別頂推一推抵件套,而各推抵件另設有一各別頂推一推抵部的彈簧,因此,只需轉動其中一調整螺絲伸長或縮短,可連動另一調整螺絲的彈簧產生相對的縮短或伸長,如此,以達到同步調整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一種可變空轉阻力的驅動及煞車機構,其具有負載輪,該負載輪的圓心處穿設有固定軸,該固定軸外緣套設有一驅動軸,該驅動軸的一端則設有一齒盤,而該驅動軸的另一端設有一連結于負載輪的煞車組,該驅動軸與負載輪相接段得設一單向軸承,并由鏈條帶該該齒盤使負載輪轉動,而當鏈條停止驅動時經由該煞車組所產生的摩擦力得使該負載輪停止轉動;其特征在于該煞車組是具有一本體,其套設于驅動軸外緣,并具有一環設于驅動軸的環槽,該環槽并設具有相對的二容置部,且于環槽與驅動軸間設有至少一個供相對破孔數量的煞車件容置的破孔;一制動環,其容設于本體的環槽中,且制動環相對各煞車件的位置各設有一平面,且該制動環容置于二容置部的位置各設有一推抵部;二調整螺絲,其分別穿伸本體的容置部,且其穿伸容置部段分別套設有一彈簧,使二彈簧分別頂推該制動環。
其中二推抵部成凸伸的形態。
其中二推抵部成傾斜隆起的平面的形態。
其中該單向軸承的二側分別設有一培林。
其中各煞車件分別為一圓柱。
其中該驅動軸與固定軸相接觸的二端分別設有一軸承。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可變空轉阻力的驅動及煞車機構,而其具有一穿置驅動軸的負載輪,且該負載輪的一側連結有一穿置驅動軸的煞車組,該煞車組的本體等間隔設置三個破孔,且各破孔是容設有一煞車件,而煞車件與制動環相接處是分別成一平面,因此,當該驅動軸停止轉動時,該負載輪所存在的慣性會帶動煞車組同步轉動,使煞車組的各煞車件經由各平面的迫抵,以對該驅動軸產生摩擦效果,而產生的緩煞車效應,進以使該負載輪停止轉動,如此,可以避免使用者于未踩踏驅動踏板時,因負載輪的持續轉動,而讓驅動踏板撞擊使用者的現象產生。
本實用新型的可變空轉阻力的驅動及煞車機構,其中該煞車組是穿設有二調整螺絲,而二調整螺絲與二推抵部是各別成相對的形態,且各調整螺絲是分別頂推一推抵件套,而各推抵件另設有一各別頂推一推抵部的彈簧,因此,只需轉動其中一調整螺絲伸長或縮短,可連動另一調整螺絲的彈簧產生相對的縮短或伸長,如此,以達到同步調整的目的。
有關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手段及其功效,茲舉一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于后,相信本實用新型上述的目的、構造及特征,當可由的得一深入而具體的了解,其中圖1是本實用新型可變空轉阻力的驅動及煞車機構的健身車立體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可變空轉阻力的驅動及煞車機構局部分解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可變空轉阻力的驅動及煞車機構剖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可變空轉阻力的驅動及煞車機構的煞車組運動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可變空轉阻力的驅動及煞車機構的煞車組緩煞車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可變空轉阻力的驅動及煞車機構調整緩煞車力量示意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可變空轉阻力的驅動及煞車機構的另一實施例剖視圖。
圖8是現有的煞車結構改良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是提供一種可變空轉阻力的驅動及煞車機構設計者,其是可廣泛的用于各種可動器材、機械、代步工具及運動健身器材……等等,而于本實用新型中是以運動器材為實施說明例。
為使其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結構設計及技術,謹配合附圖再予說明于后參閱圖1至圖3所示,一種可變空轉阻力的驅動及煞車機構,其主要是具有一健身車10,該健身車10是具有二驅動踏板11,而二驅動踏板11是連結有一鏈條12,另外,于該負載輪20的圓心位置是有一固定軸21穿設,該固定軸21外緣是套設有一驅動軸22,該驅動軸22的一端外側則設有一連結鏈條12的齒盤23,而該驅動軸22的另一側另設有一連結于負載輪20的煞車組30,且該驅動軸22與固定軸21相接觸的二端分別設有一穿套該固定軸21的軸承211,并由該鏈條12嚙合該齒盤23以驅動該負載輪20轉動,另外,該驅動軸22與負載輪20相接段,并另設有一單向軸承24,而由該單向軸承24可限制該負載輪20成單一方向轉動,同時該單向軸承24的二側是分別設有一培林241。
而本實用新型的可變空轉阻力的驅動及煞車機構,其主要可提供摩擦力而將該負載輪20停止轉動的煞車組30是具有一本體31,其套設于驅動軸22外緣,并以該驅動軸22為中心等距環設有一環槽311,該環槽311并設具有相對傾斜隆起的二容置部312,且該本體31的環槽311與驅動軸22相隔的區間設有至少一個破孔313,于本實施例中各破孔313的數量是以三個為例說明,而各破孔313是可分別供相對數量的煞車件314容置,且各煞車件314于本實施例中各為一圓柱。
一制動環32,其是容設于本體31的環槽311中,而該制動環32相對于環槽311的二容置部312的位置是分別凸伸有一推抵部321,且該制動環32相對各煞車件314的位置各別設有一平面322。
二調整螺絲33,其是分別穿伸本體31的容置部312,且二調整33件是分別頂推一頂推件331,而各頂推件331穿伸于容置部312段是分別套設有一彈簧332,如此,使二彈簧332分別頂推該制動環22的推抵部321。
當踩踏二驅動踏板11而使鏈條12驅動齒盤23轉動時,會帶動驅動軸22轉動,該驅動軸22則會由該單向軸承24驅動負載輪20同步轉動,使得連結于負載輪20的煞車組30同步轉動,所以,負載輪20、煞車組30及驅動軸22三者之間的轉速是成同步轉動的關系,請參閱圖4所示。
但是,當使用者停止踩踏二驅動踏板11時,該鏈條12則會停止驅動齒盤23,使該驅動軸22停止轉動,可是,此時的負載輪20因還存在有旋轉時所產生的慣性,因此,該負載輪20仍會持續的轉動,而且,該煞車組30的本體31與驅動軸22并成緊配合的形態,所以,各破孔313所容置的煞車件314會由各破孔313之間隙以分別卡抵于驅動軸22與制動環32的平面322區間,且該制動環32的各平面322與驅動軸22的距離是小于煞車件314的直徑,故各平面322可分別迫使各煞車件314靠抵該驅動軸22,以對該驅動軸22產生摩擦效果,讓因慣性而持續旋轉的負載輪20因其摩擦而產生的緩煞車效應,使該負載輪20停止轉動,請參閱圖5所示。
除此,如需增加煞車組30的緩煞車力量時,可旋動其中一調整螺絲33往制動環32的推抵部321的方向前進,請參閱圖6所示,使該頂推件331的彈簧332推抵該制動環32的推抵部321朝相異于調整螺絲33的方向移動,如此,可使各平面322更進一步縮短與驅動軸22的間隙,以增加迫抵各煞車件314靠抵于驅動軸22的力量,進以提升其摩擦力而增加該煞車組30對于驅動軸22的緩煞車力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二調整螺絲33與二推抵部321是各別成相對的形態,且各頂推件331是分別套設有一各別頂推一推抵部321的彈簧332,因此,只需轉動其中一調整螺絲33使其彈簧332伸長或縮短,即可同時調整所有的煞車件314對于驅動軸22的迫緊力量大、小,使其一致,以達到同步調整的目的。
當然,本實用新型仍存在許多例子,其間僅細節上的變化。請參閱圖7,其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其中該制動環32于二容置部312的位置是分別有一推抵部321,且于本實施例中該推抵部312是成傾斜隆起的平面,二調整螺絲33的頂推件331穿伸于容置部312段是分別套設有一彈簧332,如此,使二彈簧332分別頂推該制動環22的推抵部321。
所以,如需調整其煞車力量時,只需轉動其中一調整螺絲33使其彈簧332伸長或縮短,即可同時調整所有的煞車件314對于驅動軸22的迫緊力量大、小,使其一致,以同樣達到同步調整的目的。
經由上述說明可得知,本實用新型的可變空轉阻力的驅動及煞車機構,其具有一穿置驅動軸22的負載輪20,且該負載輪20的一側連結有一穿置該驅動軸22的煞車組30,該煞車組30的本體31等間隔設置有三個破孔313,且各破孔313是容設有一煞車件314,而各煞車件314與制動環32相接處是分別成一平面322,因此,當該驅動軸22停止轉動時,該負載輪20所存在的慣性會帶動煞車組30同步轉動,使煞車組30的各煞車件314經由各平面322的迫抵,以對該驅動軸22產生摩擦效果,而產生的緩煞車效應,進以使該負載輪20停止轉動,如此,可以避免使用者于未踩踏驅動踏板11時,因負載輪20的持續轉動,而讓驅動踏板11撞擊使用者的現象產生,同時亦可確保驅動踏板11,在轉動運行中,不會有停頓或運動不順的情形發生。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在同類產品中實有其極佳的進步實用性,同時遍查國內外關于此類結構的技術資料、文獻中亦未發現有相同的構造存在在先,是以,本實用新型實已具備發明專利條件,故依法提出申請。
上述實施例,僅用以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據以在不離本實用新型精神的范圍,熟習此項技術者憑之而作的各種變形、修飾與應用,均應包括于本實用新型的范疇。
權利要求1.一種可變空轉阻力的驅動及煞車機構,其具有負載輪,該負載輪的圓心處穿設有固定軸,該固定軸外緣套設有一驅動軸,該驅動軸的一端則設有一齒盤,而該驅動軸的另一端設有一連結于負載輪的煞車組,該驅動軸與負載輪相接段得設一單向軸承,并由鏈條帶該該齒盤使負載輪轉動,而當鏈條停止驅動時經由該煞車組所產生的摩擦力得使該負載輪停止轉動;其特征在于該煞車組是具有一本體,其套設于驅動軸外緣,并具有一環設于驅動軸的環槽,該環槽并設具有相對的二容置部,且于環槽與驅動軸間設有至少一個供相對破孔數量的煞車件容置的破孔;一制動環,其容設于本體的環槽中,且制動環相對各煞車件的位置各設有一平面,且該制動環容置于二容置部的位置各設有一推抵部;二調整螺絲,其分別穿伸本體的容置部,且其穿伸容置部段分別套設有一彈簧,使二彈簧分別頂推該制動環。
2.依據權利要求1項所述的可變空轉阻力的驅動及煞車機構,其特征在于,其中二推抵部成凸伸的形態。
3.依據權利要求1項所述的可變空轉阻力的驅動及煞車機構,其特征在于,其中二推抵部成傾斜隆起的平面的形態。
4.依據權利要求2或3項所述的可變空轉阻力的驅動及煞車機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單向軸承的二側分別設有一培林。
5.依據權利要求2或3項所述的可變空轉阻力的驅動及煞車機構,其特征在于,其中各煞車件分別為一圓柱。
6.依據權利要求2或3項所述的可變空轉阻力的驅動及煞車機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驅動軸與固定軸相接觸的二端分別設有一軸承。
專利摘要一種可變空轉阻力的驅動及煞車機構,特指其具有一穿置驅動軸的負載輪,而此負載輪的一側連結有一穿置驅動軸的煞車組,此煞車組的本體等間隔是設置有三個破孔,且各破孔是容設有一煞車件,而煞車件與制動環相接處是分別成一平面,因此,當驅動軸停止轉動時,負載輪所存在的慣性會帶動煞車組同步轉動,使煞車組的各煞車件經由各平面的迫抵,以對驅動軸產生摩擦效果,進以產生的緩煞車效應使負載輪停止轉動。
文檔編號B62L1/00GK2936329SQ200620124200
公開日2007年8月22日 申請日期2006年8月16日 優先權日2006年8月16日
發明者黃雅鈴 申請人:黃雅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