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兒童滑行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滑行車,具體是一種兒童滑行車。
背景技術:
兒童滑行車是一種深受廣大家長和兒童喜愛的運動器具,它既能給兒童帶來娛樂的享受,同時又能從小鍛煉兒童身體和四肢協調能力,而目前常見的滑行車功能比較單一,多為座式的滑行車,兒童坐在滑行車上,通過兩腳蹬地來獲得反作用力實現滑行車前行的,這種滑行車對一些年紀較小剛學會行走兒童顯然是難度較大,而年紀大一些的兒童更喜歡那種站立式的踏板車,因此這種兒童滑行車適用年齡層較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自由變換的兒童滑行車,既能像普通滑行車那樣坐在滑行車上來滑行,也能將滑行座背立起用推行的方式來滑行,本發明增強了滑行車的趣味性,并擴大了滑行車適用的年齡層。
為實現上述目的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兒童滑行車包括底板、手握把、車輪和座背,其特征在于座背的前端活動連接在底板上,在座背上還活動連接有一支撐架,在支撐架與底板之間設有卡接結構。
所述的卡接結構為活動卡舌裝置和卡槽組成,活動卡舌裝置設置在底板上,卡槽設置在支撐架上。
所述的卡槽開設在支撐架的前端和底部,在底板上設有與卡槽相配合的容置槽,卡舌裝置的卡舌就設置在容置槽內。
所述的座背上開有一通孔,在所述的手握把設置在支撐架的前端,手握把剛好能從通孔穿過。
所述的所述支撐架的后端也設有一手握把。
在所述底板后部開設有開叉口。
本發明在使用時有兩種狀態,一種是座背臥在底板上,底板與支撐架相互卡接連接,這種狀態下滑行車的使用與普通的滑行車一致,需要兩腳蹬地來獲得前進的動力;另一種狀態是轉動座背使座背立起,支撐架一端活動連接在座背的底部上,另一端支撐在底板的容置槽,此時卡舌裝置的卡舌會卡接在支撐架前端的卡槽內,使得滑行車能保持立起的狀態,這種狀態下適用年齡較小還不太會站立行走的兒童,對于訓練兒童的行走和平衡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圖1、本發明座背臥式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2、本發明座背立起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3、本發明座背變換過程中的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如圖1-3所示,一種兒童滑行車包括底板、手握把、車輪和座背,座背的前端活動連接在底板上,在座背的底部還活動連接有一支撐架,在支撐架與底板之間設有卡接結構,所述的卡接結構為活動卡舌裝置和卡槽組成,活動卡舌裝置設置在底板上,卡槽設置在支撐架上,所述的卡槽有兩個分別開設在支撐架的前端和底部,在底板上設有與卡槽相配合的容置槽,卡舌裝置的卡舌就設置在容置槽的側壁上。在所述的座背上還開有一通孔,所述的手握把就設置在支撐架的前端,手握把剛好能從通孔穿過,在支撐架的后端還設有一手握把。
本發明使用時有兩種變換狀態,一種狀態是座背橫臥在底板上,此時支撐架前端連接手握把從座背上的通孔穿出,而底部上的卡舌裝置的卡舌則卡接在支撐架底部的卡槽,將座背和底板相互鎖緊,這時的兒童滑行車與目前常見的滑行功能基本相同,滑行者座在座背上,通過兩腿蹬地來推動滑行車前行;另外我們可以有座背背面上設置各種玩具,增加滑行車的趣味性。
本發明可以操作卡舌裝置使得卡舌脫離支撐架底部的卡槽,同時轉動座背和支撐架使座背立起,將支撐架前端的卡槽容置到底板上的容置槽內,并將卡舌裝置的卡舌卡接在卡槽內來保持座背的立起狀態,此時的滑行車就變換成一輛兒童推車了,而支撐架后端的手握把就可用來作用推行時的手握把了,這種狀態下的滑行車適合年齡較小的兒童學習行走,煅練兒童四肢的協調能力和行走能力很有幫助;另外本發明在底板的尾部開設有開叉口,使得滑行車的設計更加人性化。
權利要求
1.一種兒童滑行車包括底板、手握把、車輪和座背,其特征在于座背的前端活動連接在底板上,在座背上還活動連接有一支撐架,在支撐架與底板之間設有卡接結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兒童滑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接結構為活動卡舌裝置和卡槽組成,活動卡舌裝置設置在底板上,卡槽設置在支撐架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兒童滑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槽開設在支撐架的前端和底部,在底板上設有與卡槽相配合的容置槽,卡舌裝置的卡舌就設置在容置槽內。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兒童滑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背上開有一通孔,在所述的手握把設置在支撐架的前端,手握把剛好能從通孔穿過。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兒童滑行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所述支撐架的后端也設有一手握把。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兒童滑行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板后部開設有開叉口。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兒童滑行車包括底板、手握把、車輪和座背,在座背的前端活動連接在底板上,在座背上還活動連接有一支撐架,在支撐架與底板之間設有卡接結構。本發明既能像普通滑行車那樣坐在滑行車上來滑行,也能將滑行座背立起用推行的方式來滑行,本發明增強了滑行車的趣味性,并擴大了滑行車適用的年齡層。
文檔編號B62K17/00GK101020487SQ200710067429
公開日2007年8月22日 申請日期2007年3月8日 優先權日2007年3月8日
發明者陳遠仁 申請人:陳遠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