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滑板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滑板車,尤其涉及一種帶有后剎車裝置的滑板車。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的滑板車,其后輪上的剎車裝置一般鉸接在車架上,通
過彈簧或扭簧在鉸接點進行復位。如圖1和圖2所示的現有技術的剎車裝 置,其包括一剎車片,所述剎車片的一端鉸接在車架上,另外一端位于 后輪的上方,在鉸接點處安裝有一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固定在車架上, 另一端與所述剎車片相固定。當需要剎車時,用腳將所述剎車片下壓, 使所述剎車片與所述后輪相接觸,從而實現剎車。當松開剎車片后,所 述剎車片在扭簧的作用下即可復位。上述方案雖然能夠實現剎車,但由 于扭簧位于鉸接點,且鉸接點位于剎車片的一端,因此,需要具有較大 扭力的扭簧才能使剎車片復位。但扭簧在長期使用后,其扭力會逐漸減 弱,勢必會影響剎車片的復位。再如中國專利號為20)0262796.5號實用 新型專利,其公告日為2001年10月10日,公開了一種滑板車剎車裝置, 于車體尾端固接一后輪支架,后輪樞設于該后輪支架上,所述車體尾端 固定設有一 "L"形彈性支架,彈性支架的另一端固定一剎車踏板。這個 方案也存在上一個方案同樣的問題,且這兩個方案的結構較為復雜,安 裝也比較麻煩,使得滑板車的成本增加。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之不足,提 供一種安裝有結構簡單、使用壽命長、成本低的剎車裝置的滑板車。
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滑板車,包括一車架、安裝在所述車架 前端的前輪、安裝在所述車架后端的后輪和驅動所述前輪轉動的車把手, 所述車架后端還設有一剎車裝置,所述剎車裝置與所述后輪相配合,其 包括一固定在所述車架上的固定片和一位于所述后輪上方的剎車片,所 述固定片與所述剎車片之間通過一直板彈性鋼片相連接。
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滑板車還具有如下附屬技術特征 所述固定片的后端向上彎折,形成一彎折部,所述彈性鋼片的一部 分固定在所述彎折部上。
所述剎車片沿縱向成弧形,其扣合在所述后輪的上方。 所述固定片的彎折部與所述剎車片的連接處的截面形狀相同,都為 弧形。
所述彈性鋼片固定于所述彎折部和所述剎車片的內表面。 所述彈性鋼片位于所述剎車片的長度大于其位于所述彎折部的長度。
所述彈性鋼片位于所述剎車片的長度為其總長度的55%-65%,所述 彈性鋼片位于所述彎折部的長度為其總長度的45% —35% 。
所述彎折部上成形有至少兩個縱向排列的固定孔,所述剎車片上也 成形有至少兩個縱向排列的固定孔,所述彈性鋼片上成形有至少四個縱 向排列的固定孔,所述彎折部和所述剎車片上的固定孔分別與所述彈性 鋼片上的固定孔相對應,其中穿設鉚釘或螺栓。
所述彈性鋼片位于所述剎車片的一端具有一延伸部。
所述后輪安裝在一后叉上,所述后叉固定在所述車架的底部,所述 車架的后端面頂靠在所述后叉上的凸臺。
按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滑板車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首先,本實用新型的剎車片通過彈性鋼片與固定片相連接,彈性鋼片能 夠帶動剎車片復位,復位效果更好,且這種結構簡單,成本低,安裝非
常方便;其次,本實用新型的固定片后端向上彎折,形成彎折部,通過 彎折部與剎車片連接,不僅利于剎車片的連接,而且使得彈性鋼片的位 置更加靠近剎車點,僅需較小的復位力即可,利于剎車片的復位;再次, 后叉與車架是兩體結構,通過固定件連接在一起,更加利于車體的加工。
圖l是現有技術中剎車裝置的主視圖。
圖2是現有技術中剎車裝置的立體分解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4是圖3的右視圖。
圖5是圖3的仰視圖。
圖6是圖3的俯視圖。
圖7是圖3中剎車裝置的剖視圖。
圖8是圖7中A處放大圖。
圖9是圖3中剎車裝置的立體分解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3至圖9,在本實用新型給出的一種優選實施例中,包括一車 架l、安裝在所述車架1前端的前輪2、安裝在所述車架1后端的后輪3和驅 動所述前輪2轉動的車把手4,所述車架l上可以設置快拆式折疊結構,折 疊結構上設置前叉管,所述前輪2安裝在前叉上,所述前叉安裝在前叉管 中,并與車把手4相連接,從而驅動前輪2轉向。這些結構都屬于比較成
熟的現有技術,因此,本實用新型在此不再贅述。本實用新型的主要改 進點在于,所述車架1后端還設有一剎車裝置5,所述剎車裝置5與所述后
輪3相配合,其包括一固定在所述車架1上的固定片51和一位于所述后輪3 上方的剎車片52,所述固定片51與所述剎車片52之間通過一直板彈性鋼 片53相連接。在常態下,所述剎車片52與所述后輪3之間形成有間隙,但 需要剎車時,所述剎車片52在外力的作用下與后輪3相接觸,從而使所述 后輪3制動。所述剎車片52的內表面成形有防滑結構,增大摩擦力。所述 直板彈性鋼片53是指其為平板結構,從圖中可以看出,其主要是長方形 鋼片,具有一定的厚度。在受到外力時,其能夠變形,當外力消失后, 其又能夠復位。
參見圖8和圖9,在本實用新型給出的上述實施例中,所述固定片51 的后端向上彎折,形成一彎折部511,所述彈性鋼片53的一部分固定在所 述彎折部511上。所述固定片51的前端為平板結構,其上成形有四個固定 孔,通過鉚釘固定在車架l的表面上。設置所述彎折部511有利于所述固 定片51與所述剎車片52相連接,也使得復位點盡量接近剎車點,減小復 位力。
參見圖7、圖8和圖9,在本實用新型給出的上述實施例中,所述剎車 片52沿縱向成弧形,其扣合在所述后輪3的上方。上述結構不僅增大剎車 片52與后輪3之間的摩擦面積,提高剎車效果,而且起到擋泥板的作用。
參見圖9,在本實用新型給出的上述實施例中,所述固定片51的彎折 部511與所述剎車片52的連接處的截面形狀相同,都為弧形。當所述剎車 片52與所述固定片51連接后,能夠平滑過渡,形成一個整體,更加美觀。
參見圖7、圖8和圖9,在本實用新型給出的上述實施例中,所述彎折 部511上成形有兩個縱向排列的固定孔512,所述剎車片52上也成形有兩 個縱向排列的固定孔521 ,所述彈性鋼片53上成形有四個縱向排列的固定 孔531,所述彈性鋼片53上的兩個固定孔531與所述彎折部511上的兩個固 定孔512相對應,并通過鉚釘連接在一起;所述彈性鋼片53上的另外兩個
固定孔531與剎車片52上的兩個固定孔521相對應,并通過鉚釘連接在一 起。當然,彎折部511和剎車片52上可以分別成形有三個固定孔,則彈性 鋼片53上相應成形六個固定孔。同樣,進行連接時,也可以采用螺栓進 行連接。所述彎折部511和所述剎車片52設置至少兩個固定孔的目的在于 提高連接的穩定性,防止發生脫落或移位,提高安全性。同時,有利于 彈性鋼片53發生形變,使其具有復位的預張力。
參見圖7和圖8,在本實用新型給出的上述實施例中,所述彈性鋼片 53固定于所述彎折部511和所述剎車片52的內表面。這樣所述彈性鋼片53 整條都可以承受剎車片52的下壓力,利于復位。
參見圖7和圖8,在本實用新型給出的上述實施例中,所述彈性鋼片 53位于所述剎車片52的長度大于其位于所述彎折部511的長度。其具體的 比例為所述彈性鋼片53位于所述剎車片52的長度為其總長度的55%-65 %,本實施例為60%。所述彈性鋼片53位于所述彎折部511的長度為其總 長度的45% — 35%,本實施例為40%。上述比例關系可以使所述彈性鋼 片53位于所述剎車片52的一端具有一延伸部532,所述延伸部532的頂端 離固定孔531具有一定的距離。上述結構更有利于彈性鋼片53發生形變, 使其具有更高的復位預張力。
參見圖9,在本實用新型給出的上述實施例中,所述后輪3安裝在一 后叉31上,所述后叉31固定在所述車架1的底部,所述車架l的后端面ll 頂靠在所述后叉31上的凸臺32。所述后叉31通過鉚釘固定在車架1的底 部。上述結構利于車架l的加工。
權利要求1、一種滑板車,包括一車架(1)、安裝在所述車架(1)前端的前輪(2)、安裝在所述車架(1)后端的后輪(3)和驅動所述前輪(2)轉動的車把手(4),其特征在于所述車架(1)后端還設有一剎車裝置(5),所述剎車裝置(5)與所述后輪(3)相配合,其包括一固定在所述車架(1)上的固定片(51)和一位于所述后輪(3)上方的剎車片(52),所述固定片(51)與所述剎車片(52)之間通過一直板彈性鋼片(53)相連接。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滑板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51) 的后端向上彎折,形成一彎折部(511),所述彈性鋼片(53)的一部分 固定在所述彎折部(511)上。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滑板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剎車片(52) 沿縱向成弧形,其扣合在所述后輪(3)的上方。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滑板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51) 的彎折部(511)與所述剎車片(52)的連接處的截面形狀相同,都為弧 形。
5、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滑板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鋼片(53) 固定于所述彎折部(511)和所述剎車片(52)的內表面。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滑板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鋼片(53) 位于所述剎車片(52)的長度大于其位于所述彎折部(511)的長度。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滑板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鋼片(53) 位于所述剎車片(52)的長度為其總長度的55%-65%,所述彈性鋼片(53) 位于所述彎折部(511)的長度為其總長度的45%—35%。
8、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滑板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彎折部(511) 上成形有至少兩個縱向排列的固定孔(512),所述剎車片(52)上也成 形有至少兩個縱向排列的固定孔(521),所述彈性鋼片(53)上成形有 至少四個縱向排列的固定孔(531),所述彎折部(511)和所述剎車片(52)上的固定孔分別與所述彈性鋼片(53)上的固定孔相對應,其中 穿設鉚釘或螺栓。
9、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滑板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鋼片(53) 位于所述剎車片(52)的一端具有一延伸部。
10、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一種滑板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輪(3) 安裝在一后叉(31)上,所述后叉(31)固定在所述車架(1)的底部, 所述車架(1)的后端面(11)頂靠在所述后叉(31)上的凸臺(32)。
專利摘要一種滑板車,包括一車架、安裝在所述車架前端的前輪、安裝在所述車架后端的后輪和驅動所述前輪轉動的車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車架后端還設有一剎車裝置,所述剎車裝置與所述后輪相配合,其包括一固定在所述車架上的固定片和一位于所述后輪上方的剎車片,所述固定片與所述剎車片之間通過一直板彈性鋼片相連接。本實用新型的剎車片通過彈性鋼片與固定片相連接,彈性鋼片能夠帶動剎車片復位,復位效果更好,且這種結構簡單,成本低,安裝非常方便。
文檔編號B62L1/00GK201010001SQ20072014059
公開日2008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07年3月16日 優先權日2007年3月16日
發明者符湘仁 申請人:元大金屬實業(深圳)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