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板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滑板車,包括主架、設置在主架上的手把桿、安裝在手把桿上端的把手、以及前輪和后輪,所述主架包括前側用于與手把桿連接的連接座、以及由連接座向后延伸的連桿,所述連桿的底部安裝固定有底殼,所述底殼的中部與連桿安裝固定,底殼的左右兩側向外伸出于連桿形成左、右支撐部,左、右支撐部內分別設有與之配合的踏墊,兩側踏墊的上端面與兩者之間連桿的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本實用新型在連桿兩側設置左、右踏墊且踏墊的上端面與連桿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踏行時,踩踏者雙腳踏在左、右踏墊上,改變了傳統一前一后的踩踏方式,具有更好的穩定性及平衡性,而且踏行速度更快、踩踏更舒適。
【專利說明】
滑板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滑板車。【背景技術】
[0002]滑板車是一種常見的休閑運動工具,它不但可以作為代步工具,而且是一種時尚的運動器材。市面上的滑板車包括主架、設置在主架下方的輪子、設置在主架前側且向上延伸的手把桿以及安裝在手把桿上端的把手,現有滑板車使用時雙腳是一前一后踏在主架上方的,這樣不僅穩定性較差,而且無法達到較高的速度。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滑板車,其在連桿兩側設置左、右踏墊且踏墊的上端面與連桿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踏行時,踩踏者雙腳踏在左、右踏墊上,改變了傳統一前一后的踩踏方式,具有更好的穩定性,而且踏行速度更快、踩踏更舒適。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滑板車,包括主架、設置在主架上的手把桿、安裝在手把桿上端的把手、以及前輪和后輪,所述主架包括前側用于與手把桿連接的連接座、以及由連接座向后延伸的連桿,所述連桿的底部安裝固定有底殼,所述底殼的中部與連桿安裝固定,底殼的左右兩側向外伸出于連桿形成左、右支撐部,左、右支撐部內分別設有與之配合的踏墊,兩側踏墊的上端面與兩者之間連桿的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
[0005]所述踏墊與底殼的具體裝配結構為:所述底殼的外周沿向上延伸形成有包邊,底殼左、右側包邊與連桿之間分別形成有供踏墊卡設的容置槽,所述踏墊卡設固定在相應的容置槽內。
[0006]所述前輪通過前輪叉安裝在連接座下方,所述后輪通過后輪叉安裝在連桿后方。 所述后輪叉上安裝有擋設在后輪上方且可上下轉動的后蓋板,使用者可通過下踩后蓋板, 實現剎車,結構簡單,且剎車操作十分方便。
[0007]優選的,所述前輪和后輪的直徑為125mm,其兩者軸心距在460mm-500mm之間。所述踏墊為軟性踏墊,如海綿墊、橡膠墊等。
[0008]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
[0009]1、本實用新型在連桿兩側設置左、右踏墊且踏墊的上端面與連桿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踏行時,踩踏者雙腳踏在左、右踏墊上,改變了傳統一前一后的踩踏方式,具有更好的穩定性及平衡性,而且踏行速度更快、踩踏更舒適。[〇〇1〇] 2、本實用新型在后輪叉上安裝有擋設在后輪上方且可上下轉動的后蓋板,使用者可通過下踩后蓋板,實現剎車,結構簡單,且剎車操作十分方便。【附圖說明】
[0011]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2為本實用新型局部分解圖。[〇〇14] 其中:1主架;1-1連接座;1-2連桿;
[0015]2手把桿;
[0016]3 把手;
[0017]4 前輪;
[0018]5 后輪;[〇〇19]6底殼;6-1支撐部;6-2包邊;
[0020]7踏墊;
[0021]8前輪叉;
[0022]9后輪叉;[〇〇23]10后蓋板。【具體實施方式】[0〇24]實施例:如圖1和圖2所不,一種滑板車,包括主架1、設置在主架1上的手把桿2、安裝在手把桿2上端的把手3、以及前輪4和后輪5,所述主架1包括前側用于與手把桿2連接的連接座1-1、以及由連接座1-1向后延伸的連桿1-2,所述前輪4通過前輪叉8安裝在連接座1-1下方,所述后輪5通過后輪叉9安裝在連桿1-2后方。所述連桿1-2的底部安裝固定有底殼6, 所述底殼6的中部與連桿1-2安裝固定,底殼6的左右兩側向外伸出于連桿1-2形成左、右支撐部6-1,左、右支撐部6-1內分別設有與之配合的踏墊7,兩側踏墊7的上端面與兩者之間連桿1-2的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
[0025]所述踏墊7與底殼6的具體裝配結構為:所述底殼6的外周沿向上延伸形成有包邊 6-2,底殼6左、右側包邊6-2與連桿1-2之間分別形成有供踏墊7卡設的容置槽,所述踏墊7 卡設固定在相應的容置槽內。
[0026]本實施例中,所述后輪叉9上安裝有擋設在后輪5上方且可上下轉動的后蓋板10, 使用者可通過下踩后蓋板10,實現剎車,結構簡單,且剎車操作十分方便。[〇〇27] 本實施例中,所述前輪4和后輪5的直徑為125111111,其兩者軸心距在46〇111111-50〇111111之間。所述踏墊7優選為軟性踏墊,如海綿墊、橡膠墊等。
[0028]本實用新型在連桿1-2兩側設置左、右踏墊7且踏墊7的上端面與連桿1-2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踏行時,踩踏者雙腳踏在左、右踏墊7上,改變了傳統一前一后的踩踏方式,具有更好的穩定性及平衡性,而且踏行速度更快、踩踏更舒適。
[0029]以上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應用范例,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不構成任何限制。除上述實施例外,本實用新型還可以有其它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所要求保護的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滑板車,包括主架(1)、設置在主架(1)上的手把桿(2)、安裝在手把桿(2)上端的 把手(3)、以及前輪(4)和后輪(5),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1)包括前側用于與手把桿(2)連 接的連接座(1 _ 1 )、以及由連接座(1 _ 1)向后延伸的連桿(1 -2 ),所述連桿(1 -2)的底部安裝 固定有底殼(6),所述底殼(6)的中部與連桿(1-2)安裝固定,底殼(6)的左右兩側向外伸出 于連桿(1-2)形成左、右支撐部(6-1),左、右支撐部(6-1)內分別設有與之配合的踏墊(7), 兩側踏墊(7)的上端面與兩者之間連桿(1-2)的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滑板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殼(6)的外周沿向上延伸形 成有包邊(6-2 ),底殼(6)左、右側包邊(6-2)與連桿(1-2)之間分別形成有供踏墊(7)卡設的 容置槽,所述踏墊(7)卡設固定在相應的容置槽內。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滑板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輪(4)通過前輪叉(8)安裝在 連接座(1-1)下方,所述后輪(5)通過后輪叉(9)安裝在連桿(1-2)后方。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滑板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輪叉(9)上安裝有擋設在后 輪(5)上方且可上下轉動的后蓋板(10)。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種滑板車,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輪(4)和后輪(5) 的直徑為125mm,其兩者軸心距在460mm-500mm之間。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種滑板車,其特征在于:所述踏墊(7)為軟性踏墊。
【文檔編號】B62L1/04GK205707027SQ201620525477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6月2日
【發明人】丹尼斯·尚·丹尼爾·阿萊斯, 張建平
【申請人】丹尼斯·尚·丹尼爾·阿萊斯, 張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