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調整角度的自行車豎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調整角度的自行出豎管,尤指一種應用于自行 車零組件所屬技術領域。
技術背景按目前公知的自行車豎管如圖6所示,是主體(80)兩側設有前叉 結合部(81)及車把結合部(82),其前叉結合部(81)及車把結 合部(8 2 )是一體設于主體(80),而前叉結合部(81)結合于前 叉(5 0 ),另前叉(50)是結合于車架(60),但其具有下列問題存 在1、 無法調整其前叉結合部固設于前叉,故無法進行上、下角度 的擺動調整。2、 功能性不足其前叉結合部固設于前叉,僅具有固設車把的功 能而不具其它功能性。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有鑒于上述問題,為改善公知自行車豎管功能性不足及調 整不易的問題,乃完成本實用新型的可調整角度的自行車豎管。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調整角度的自行車豎管。其系 于豎管的主體所設結合座內設有內套體,該內套體系呈弧形或酒筒形,且 結合座內供容置內套體的容置部亦呈弧形或酒筒形,且內套體容置于容置部時與結合座的頂面設有一間距,而內套體套固于前叉,且結合座外蓋設 一蓋體,該蓋體上設有角度調整槽,該角度調整槽設有調整件,該調整件 以鎖合件固定于前叉,并使蓋體蓋合于結合座上,通過內套體與結合座的 容置部的弧形或酒筒形所形成的間隙,并搭配蓋體及其所設角度調整槽內 之調整件,使豎管可做上、下角度之調整擺動,以達易于調整及功能性佳 之功效。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可調整角度的自行車豎管,其包括一本體,該本體的兩端分設有一結合座及一車把結合部,而其結合座 設有一容置部及一夾束間隙,且該容置部呈弧形,而該夾束間隙是以迫緊 件迫緊,且該結合座與內套體及蓋體配合;一內套體,該內套體呈弧形,且該內套體設有一夾制間隙,另該內套 體系設于本體的結合座所設容置部,于本體的結合座所設夾束間隙以迫緊 件迫緊時將內套體固定于本體的結合座內,且該內套體系固設于自行車的前叉;一蓋體,該蓋體設有角度調整槽,且該角度調整槽貫穿蓋體設有長圓孔,且該蓋體與調整件配合;一調整件,該調整件設于蓋體的角度調整槽,且該調整件設有一貫孔, 以一鎖合件穿過貫孔,且該鎖合件穿過蓋體的角度調整槽所設長圓孔,并 結合于自行車的前叉。上述的可調整角度的自行車豎管,其中,容置部呈酒筒形,且內套體 也呈酒筒形,使內套體結合于容置部時,具有一角度擺動的裕度。上述的可調整角度的自行車豎管,其中,結合座的容置部頂面邊緣設 有一定位槽,而蓋體底部的卡制凸緣邊緣設有定位部,于蓋體與本體結合 的結合座結合時,蓋體底面所設定位部卡制定位于本體的結合座所設定位 槽,使蓋體定位固定于本體的結合座上。上述的可調整角度的自行車豎管,其中,內套體結合于結合座的容置 部時,內套體的頂面與結合座的容置部頂面設有一間隙,使本體于角度擺 動時內套體與蓋體間設有一自由裕度。上述的可調整角度的自行車豎管,其中,蓋體的底部設有卡制凸緣, 該卡制凸緣使蓋體蓋合于本體的結合座時,定位于結合座所設容置部頂 緣。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及效益1、 簡易微調藉由懸松調整件所設鎖合件,即可使本體作角度調整之上、 下擺動。2、 功能性佳其豎管不僅單純具有固設車把之功能,另可作角度調整之 上、下擺動,使其可作簡易之微調。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組合狀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狀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局部剖面狀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參考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角度調整狀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公知狀態參考圖。主要組件符號說明(10)本體(11)結合座(110)容置部(111)夾束間隙 (1 1 1 A )迫緊件 (112)定位槽 (12)車把結合部 (20)內套體(21)夾制間隙 (3 0 )蓋體 (31)角度調整槽 (310)長圓孔(32)卡制凸緣 (3 2 0 )定位部 (40)調整件 (4 1 )貫孔 (410)鎖合件 (5 0 )前叉(51)車頭碗 (6 0 )車架(80)主體具體實施方式
(81)前叉結合部 (82)車把結合部為使本領域技術人員能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征及其它 的目的,現以如后的較佳實施例附以圖式詳細說明,惟本圖例所說明的實 施例供說明之用,并非為專利申請上的唯一限制。如圖l至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可調整角度的自行車豎管的立體組 合、分解及局部剖視狀態示意圖,其系包括一本體1 0 ,該本體1 0的兩端分設有一結合座1 1及一車把結合部 1 2 ,而其結合座l l設有一容置部l 10,該容置部l 1 0呈弧形或酒 筒形,另該結合座l l設有一夾束間隙l 1 1,且該夾束間隙l 1 l是以 迫緊件l 1 1 A迫緊,而結合座l l的容置部l 1 0頂面邊緣設有一定位 槽l 1 2,另該結合座l l是與內套體2 0及蓋體3 O配合一內套體20,該內套體2 O呈弧形或酒筒形,而該呈弧形或酒筒形 的內套體2 0與本體1 0的容置部1 1 O相對應,且該內套體2 O側邊設 有由上至下剖切的夾制間隙2 1,而該內套體2 0設于本體1 O的結合座1 l所設容置部l 10,通過本體l 0的結合座1 l所設夾束間隙l 1 1 以迫緊件l 1 1 A迫緊,同時將內套體2 0結合固定于本體1 0的結合座1 1內,且該內套體2 0與結合座1 1的容置部l 10頂面設有一間隙, 另該內套體2 O固設于自行車的前叉,如圖4所示;一蓋體3 0 ,該蓋體3 0設有角度調整槽3 1 ,該角度調整槽3 1貫 穿蓋體3 0設有長圓孔3 1 0,另蓋體3 0的底部設有卡制凸緣3 2,該 卡制凸緣3 2的邊緣設有定位部3 2 0,且該蓋體3 0蓋合于本體1 0的 結合座l l所設容置部l 1 O頂緣,且蓋體3 0底面所設定位部3 2 0卡 制定位于本體1 0的結合座1 1所設定位槽112,且該蓋體3 0與調整 件4 O配合;一調整件4 0,該調整件4 0設于蓋體3 0的角度調整槽3 1,且該 調整件4 0設有一貫孔4 1 ,以一鎖合件4 1 Q穿過貫孔4 1 ,且該鎖合 件4 1 0穿過蓋體3 0的角度調整槽3 l所設長圓孔3 1 0,并結合于自 行車的前叉,如圖4所示;通過上述結構的配合,以完成本實用新型可調整角度的自行車豎管。 如圖4、 5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可調整角度的自行車豎管的使用狀態 及角度調整狀態示意圖,其是于豎管的主體l 0所設結合座1 l內設有內 套體2 0,且結合座l l內供容置內套體2 0的容置部1 1 0與內套體2 0皆呈酒筒形,通過加壓內套體2 O使其徑縮,并套入主體l O所設結合 座1 1的容置部1 1 0 ,而內套體2 0容置于容置部1 1 0時與結合座1 l的頂面設有一間距,使結合座l l與內套體2 0作用時,不致與蓋體3 O產生相互間的干涉,而內套體2 0套固于前叉5 0,使內套體2 O的底緣抵頂于車頭碗5 1 ,且結合座1 1外蓋設一蓋體3 0 ,該蓋體3 0上設 有角度調整槽3 1 ,該角度調整槽3 1設有調整件4 0 ,該調整件4 0以 鎖合件4 1 0固定于前叉5 0 ,并使蓋體3 0蓋合于結合座1 1上,通過 懸松鎖合件4 1 0,使調整件4 Q于蓋體3 Q所設角度調整槽3 l行角度 調整的上、下擺動,且內套體2 0與結合座1 l的容置部l 1 0所形成的 間隙,使本體l O可同時作出角度調整的上、下擺動,以達易于調整及功 能性佳的功效。
權利要求1、一種可調整角度的自行車豎管,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本體,該本體的兩端分設有一結合座及一車把結合部,而其結合座設有一容置部及一夾束間隙,且該容置部呈弧形,而該夾束間隙是以迫緊件迫緊,且該結合座與內套體及蓋體配合;一內套體,該內套體呈弧形,且該內套體設有一夾制間隙,另該內套體系設于本體的結合座所設容置部,于本體的結合座所設夾束間隙以迫緊件迫緊時將內套體固定于本體的結合座內,且該內套體系固設于自行車的前叉;一蓋體,該蓋體設有角度調整槽,且該角度調整槽貫穿蓋體設有長圓孔,且該蓋體與調整件配合;一調整件,該調整件設于蓋體的角度調整槽,且該調整件設有一貫孔,以一鎖合件穿過貫孔,且該鎖合件穿過蓋體的角度調整槽所設長圓孔,并結合于自行車的前叉。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可調整角度的自行車豎管,其特征在于,容置 部呈酒筒形,且內套體也呈酒筒形,使內套體結合于容置部時,具有一角 度擺動的裕度。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可調整角度的自行車豎管,其特征在于,結合 座的容置部頂面邊緣設有一定位槽,而蓋體底部的卡制凸緣邊緣設有定位 部,于蓋體與本體結合的結合座結合時,蓋體底面所設定位部卡制定位于 本體的結合座所設定位槽,使蓋體定位固定于本體的結合座上。
4、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可調整角度的自行車豎管,其特征在于,內套體結合于結合座的容置部時,內套體的頂面與結合座的容置部頂面設有一 間隙,使本體于角度擺動時內套體與蓋體間設有一自由裕度。 5、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可調整角度的自行車豎管,其特征在于,蓋體 的底部設有卡制凸緣,該卡制凸緣使蓋體蓋合于本體的結合座時,定位于 結合座所設容置部頂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調整角度的自行車豎管,其是于豎管的主體所設結合座內設有酒筒形內套體,且結合座內供容置酒筒形內套體的容置部亦呈酒筒形,且酒筒形內套體容置于容置部時與結合座的頂面設有一間距,而酒筒形內套體系套固于前叉,且結合座外蓋設一蓋體,通過酒筒形內套體與結合座的容置部的酒筒形所形成的間隙,使豎管可做上、下角度的調整擺動,以達易于調整及功能性佳的功效。
文檔編號B62K21/16GK201102614SQ20072017369
公開日2008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07年10月18日 優先權日2007年10月18日
發明者巫俊揚, 巫松昀 申請人:巫松昀;巫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