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機車碟煞鎖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機車碟煞鎖,尤指一種結構精簡易組裝在碟煞 盤側,且鎖掣強固性更佳的機車碟煞鎖設計。
背景技術:
按,機車碟煞鎖的安裝設置,可對于機車的車輪加以鎖掣,如臺灣專利公告編號236978 「機車碟煞鎖之改良構造J ,其包含有一本體、 一鎖 定栓、 一制動栓,于本體上設置一開口槽,制動栓設置于本體中與開口槽 平行,而鎖定栓設置于本體與制動栓呈垂直交錯,該鎖定栓可橫向插入開 口槽中,并于本體中設置一鎖具可對于制動栓加以鎖掣定位,其操作使用, 是施以一外力將鎖定栓穿入開口槽中,及伸入機車碟煞盤的散熱孔中,而 可利用制動栓定位鎖定栓使其形成閉鎖狀態,此 一 專利前案的機車碟煞 鎖,其鎖定栓設計,為了能伸入碟煞盤的散熱孔中,而制成小圓桿狀,宵 小在偷取機車時,可以架立機車及手按煞車把手,及快速推動機車,使碟 煞盤與鎖定栓抵靠邊可以瞬間沖力而撞斷鎖定栓。另一現有碟煞鎖,如臺灣專利公告編號551328 r機車鎖」,其由下 殼體、鎖扣組件、上殼體及固定座等構件所組成,其設置于機車碟煞盤側 而形成一龐大的組成結構,于組裝上甚為不便,且其具有相當的重量,于 設置在機車前叉的碟煞盤側時,會造成機車騎乘時的握把重且易側偏,因 而造成不易操控等問題,于實際騎乘的操作上,容易造成摔倒的意外傷害。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設計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機車碟煞鎖」,其結構精簡易 于組裝,且鎖桿粗大不易折斷,而具有良好的鎖掣效果,其解鎖時,可將 鎖心取出減輕重量,而能確保機車握把的操控輕便不受影響。為達成上述目的的結構特征及技術內容,本實用新型「機車碟煞鎖J, 其包括一固定座,固定座中形成一容置空間;一定位座,其固設于固定座的容置空間中,定位座一側設置一壁板, 壁板中設置一穿孔,定位座另側形成開口 ,而在定位座中形成一作動區間, 于作動區間中設置一彈簧,并于定位座上設置至少一個導槽,以及設置至 少一個卡掣孔,定位座的開口周緣設置至少一個斜面滑槽,斜面滑槽對位 于卡掣孔外側;一鎖桿,其一端設置一面板,面板周緣設置凸桿,該鎖桿置入定位座的作動區間中,而凸桿伸入導槽中,以及面板內側端面抵壓于彈簧末端; 一鎖心,其具有一鑰匙孔,鎖心周面設置一伸縮桿。 利用此精簡結構設計,可達到容易組裝的絕佳功效,并且,其鎖桿尺 寸達10mm至15mm,遠比現有鎖定栓的小圓桿更具強固性的鎖掣效果, 以及,在解開鎖桿鎖掣狀態時,可連同鎖心一并取出,以減輕碟煞鎖依附 于機車前叉的重量,而能確保機車握把操作的輕盈特性,以避免握把偏重 而難以控制的缺點,達到更具實用性功效。
圖l是本實用新型立體分解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定位座設置于固定座中的組合剖視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鎖心插入定位座中的組合剖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設置于機車碟煞盤側的示意圖(一)。 圖5是本實用新型設置于機車碟煞盤側的示意圖(二)。 圖6是本實用新型設置于機車碟煞盤側的正視圖。 圖7是本實用新型進行鎖心插設鎖掣的實施例圖(一)。 圖8是本實用新型進行鎖心插設鎖掣的實施例圖(二)。 圖9是本實用新型進行解鎖動作及取出鎖心的實施例圖。
具體實施方式
配合參看圖1、 2、 3所示,本實用新型「機車^萊煞鎖」包括 一固定座1 0 ,固定座1 0中形成一容置空間1 1 ; 一定位座2 0 ,其固設于固定座1 0的容置空間1 1中,定位座2 0 一側設置一壁板2 2 ,壁板2 2中設置一穿孔2 2 1 ,定位座2 0另側形 成開口 ,而在定位座2 0中形成一作動區間2 3 ,于作動區間2 3中i殳置 一彈簧3 7 ,并于定位座2 0上設置至少一個導槽2 5 ,以及設置至少一個卡掣孔2 6 ,定位座2 0的開口周緣設置至少一個斜面滑槽2 4 ,斜面滑槽2 4橫向對位于卡掣孔2 6外側;一鎖桿3 6 ,其一端設置一面板3 3 ,面板3 3周緣設置凸桿3 4 ,該鎖桿3 6置入定位座2 0的作動區間2 3中,而凸桿3 4伸入導槽2 5中,以及面板3 3內側端面抵壓于彈簧3 7末端;一鎖心3 0 ,其具有一鑰匙孔3 1 ,鎖心3 0周面設置一伸縮桿3 2 。 所述的鎖心3 0鑰匙孔3 1可用 一鑰匙4 0插入其中,以及在鎖心3 0內部設置一彈簧,可供伸縮桿3 2壓縮而縮入鎖心3 0,而當鑰匙4 0插入鑰匙孔4 O中旋轉時,則可帶動伸縮桿3 2縮入鎖心3 O當中, 并于抽出鑰匙4 0時,則可以彈簧推抵伸縮桿3 2而伸出鎖心3 0周面。上述固定座l0形成圓筒狀,于固定座lO周面設置一相對的夾板1 2及翼板1 4 ,于夾板1 2及翼板1 4間形成一夾槽1 8 ,夾板1 2上 設置一套孔1 3 ,翼板1 4上設置一穿孔1 5 ,并于翼板1 4頂端設置一 延伸板1 6 ,于延伸板1 6上設置一穿孔1 7 。所述的定位座2 0固i殳于固定座1 0的容置空間1 1中,于定位座2 0周面設置一定位孔2 7 ,以及在固定座1 0周面設置一^^孔10 1, 卡孔1 0 1與定位孔2 7形成相對,并于卡孔1 0 1與定位孔2 7中插設 一銷釘2 8 ,及對銷釘2 8的焊接研磨,而令銷釘2 8隱藏于定位孔2 7 及卡孔l 0 l中,使定位座2 0能穩固的設置在固定座1 0的容置空間1 1中。配合參看圖4、圖5及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設置于機車的碟煞盤5 4側,是先將前輪5 3由前叉桿5 0處卸下,并以固定座1 0的夾槽1 8夾設在前叉桿5 0底端,而可用軸桿5 7穿過翼板1 4穿孔1 5及前 叉桿5 0底端穿孔5 1 ,并且穿過夾板1 2套孔1 3及前輪5 3軸孔處所 設置的環圈5 2 ,而能連同前輪一起樞設,使機車碟煞鎖能定位設置在前 叉桿5 0底端,而位于碟煞盤5 4側,以及可利用一螺絲5 8穿入延伸板1 6及螺入翼片5 1 l螺孔中加以緊固。上述鎖桿3 6—端的面板3 3表面設置數個對位孔3 5,以及在鎖心3 0端面上設置相對于對位孔3 5的短柱3 0 1 ,短柱3 0 1可插入對位 孔3 5中。本實用新型操作使用,可配合參看圖5、圖7及圖8所示,而可將鎖 心3 0端面的短柱3 0 1插入面板3 3對位孔3 5中,并且按壓鎖心3 0推動面板3 3及鎖桿3 6 ,使面板3 3能壓縮彈簧3 7 ,而當鎖心3 0推 動面板3 3且進入定位座2 0時,鎖心3 0的伸縮桿3 2可沿著斜面滑槽 2 4而抵壓鎖心3 0內部彈簧及縮入鎖心3 0當中,并且在鎖心3 0完全 推入定位座2 0時,伸縮桿3 2位于卡掣孔2 6處,而可以鎖心3 0內部 的彈簧釋放時的回推力,將伸縮桿3 2推出而插入卡掣孔2 6中完成卡 掣,此時,鎖桿3 6可由壁板2 2穿孔2 2 l向外穿出,而伸入碟煞盤 5 4的透空部5 5中,使碟煞盤5 4及前輪5 3形成鎖掣狀態。配合參看圖9所示,其中,本實用新型進行解鎖動作,是以鑰匙4 0 插入鎖心3 0鑰匙孔3 l加以旋轉,而能帶動伸縮桿3 2縮入鎖心3 0, 如此,可利用彈簧3 7壓縮釋放的回復力回推面板3 3及鎖心3 0 ,使面 板3 3上所設置的鎖桿3 6可退出碟煞盤5 4透空部5 5 ,而將鎖心3 0 取出,完成碟煞鎖的開鎖操作。因此,經由上述結構特征、技術內容及操作使用上的詳細說明,可清 楚看出本實用新型設計特點在于提供一種r機車碟煞鎖」,其包括一固定座、 一定位座、 一彈簧、一 鎖桿及一鎖心,該固定座設置于機車的碟煞盤側,該鎖桿一端設置一面板, 鎖桿及彈簧設置于定位座中,其形成精簡的結構設計,可達到方便組裝功 效,并且,鎖桿的桿徑粗大約10mm至15mm,而能達到較佳的強固性不 易斷裂,使機車的鎖掣效果更佳,其鎖掣狀態,是以鎖心插入定位座中, 而解除鎖掣狀態,則是以鑰匙插入鎖心旋轉,而將鎖心加以取出,以減輕 碟煞鎖重量,因此,本實用新型設計,可確保機車握把的原有輕盈易操控 特性,使碟煞鎖的設置,不會產生不良影響。
權利要求1.一種機車碟煞鎖,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固定座,固定座中形成一容置空間;一定位座,其固設于固定座的容置空間中,定位座一側設置一壁板,壁板中設置一穿孔,定位座另側形成開口,而在定位座中形成一作動區間,于作動區間中設置一彈簧,并于定位座上設置至少一個導槽,以及設置至少一個卡掣孔,定位座的開口周緣設置至少一個斜面滑槽,斜面滑槽橫向對位于卡掣孔外側;一鎖桿,其一端設置一面板,面板周緣設置凸桿,該鎖桿置入定位座的作動區間中,凸桿伸入導槽中,以及面板內側端面抵壓于彈簧末端;一鎖心,其具有一鑰匙孔,鎖心周面設置一伸縮桿。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機車碟煞鎖,其特征在于固定座形成圓筒狀, 于固定座周面設置一相對的夾板及翼板,于夾板及翼板間形成一夾槽,夾 板上設置一套孔,翼板上設置一穿孔,并于翼板頂端設置一延伸板,于延 伸板上設置一穿孔。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機車碟煞鎖,其特征在于定位座周面設 置一定位孔,以及在固定座周面設置一-i^孔,卡孔與定位孔形成相對,并 于卡孔與定位孔中插設一銷釘。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機車碟煞鎖,其特征在于鎖桿一端的面板表 面設置數個對位孔,以及在鎖心端面上設置相對于對位孔的短柱。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關于一種機車碟煞鎖,其包括一固定座、一定位座、一彈簧、一鎖桿及一鎖心,固定座設置于機車的碟煞盤側,而在鎖桿一端設置一面板,彈簧、鎖桿及面板設置于定位座中,利用此精簡結構設計,可達到方便組裝功效,并且,鎖桿的桿徑粗大,而能達到較佳的鎖掣強固性,使機車的鎖掣效果更佳,其鎖掣狀態,是以鎖心插入定位座中,而解除鎖掣狀態,則是以鑰匙插入鎖心旋轉,而將鎖心加以取出,故于騎乘機車時,可以鎖心取出而減輕整個碟煞鎖的依附重量,以確保機車握把的原有輕盈易操控性。
文檔編號B62H5/18GK201086764SQ20072018241
公開日2008年7月16日 申請日期2007年9月20日 優先權日2007年9月20日
發明者柳正昌 申請人:力巨人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