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具有可調節的輪距的摩托車車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可調節的輪距的摩托車車架。
背景技術:
摩托車的動力學特性受到諸多參數的影響,所述參數限定摩托車
的構造,例如轉向角度、前輪主銷后傾拖距(trail)、懸架的定位、重 量分布、簧下質量以及摩托車的輪距,即,前輪和后輪與地之間的兩 個接觸點之間的距離。
通過修改決定這種參數的值的部件,可以使相同的摩托車具有明 顯不同的特性以及較高或較低的操縱性和機動性,或者對由道路和駕 駛員提供的應力的較快或較慢并且可管理的響應。
例如,摩托車的輪距影響重心,并且因此影響摩托車的控制、摩 托車制動過程中的特性以及加速和制動過程中到前輪和后輪的載荷轉 移。
在已知的摩托車中,最多可進行輪距的微調,即,小尺寸的調節, 如下文所述。
在設有鏈傳動裝置的摩托車中,輪距可通過調節改變,所述調節 必須給鏈正確的張力,例如給鏈增加鏈環。在這種情況下,后輪的銷 在調節狹槽中移動,所述調節狹槽總是在叉上。輪距的微小變化也因 此而實現。張緊鏈和因此輪距的微小變化的其它可行方案是叉的端部 ,中的偏心輪,輪銷插在該偏心輪上。此外,通過叉管相對轉向板的收 回或引入(introduction),使摩托車前部升高或降低幾毫米,同樣可 使輪距發生微小尺寸的變化。
另一種已知的調節輪距的可行方案通過轉向管內的可調節的襯套 實現。這種襯套例如是偏移通孔類型的,因此允許在徑向方向上的調節,該調節具有這樣的效果,即,使轉向軸線與其自身平行地移動、 使轉向軸線傾斜或以上兩種情況的組合。在這種情況下,輪距同樣發生微小的變化。因此,在已知的摩托車中,輪距不是能夠受到較大調節的參數。 因此,摩托車的輪距需要大的調節,例如以便在盡可能多的變型上使用車架的模制的側面板,所述變型在前輪的直徑上是不同的。類似地,有利的是在轉向角度上也能夠進行大的調節,目前轉向角度可通過前述可調節的襯套僅進行微調。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是避免上述缺點,尤其是提供一種摩托車車架,該 車架允許摩托車輪距的較大調節。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摩托車車架,其中可以對轉向角 度進行大的調節。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摩托車車架,其中可通過容易地接近(access)相關調節裝置而容易地進行大的調節。本發明的這些和其它目的是通過提供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車車架實現的。該裝置的其它特征是從屬權利要求的目的。
根據本發明的摩托車車架的特征和優點將從參照附圖作為非限制 性示例給出的以下說明而變得較清楚,其中圖l是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摩托車車架前部的局部透視圖;圖2是圖1中車架的不同角度的局部透視圖;圖3是箱狀體的俯視圖,所述箱狀體容納有圖1和圖2中車架的 轉向管;圖4是根據本發明的車架的第一實施例的變型的局部透視圖; 圖5是安裝在車架上的箱狀體按照圖4的平面V-V的剖視圖;圖6是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另一變型的摩托車車架前部的局 部透視圖;圖7是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摩托車車架前部的局部透視圖; 圖8是圖7所示車架的側視圖;圖9是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車架的變型的局部透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附圖,示出一種摩托車車架,其總體地用10、 110表示。根據本發明的車架IO、 llO包括兩個梁ll、 111,所述梁ll、 111 可替代地被制成單個部件(整體式車架),或者在車架IO、 110的第一 后端12處通過橫桿固定地連接在一起(具有兩個體側面板的車架)。在車架IO、 110的前端14、 114處,兩個梁ll、 lll還連接至轉 向管20、 120,以與叉(未示出)的管連接。在第一實施例中, 一些變型如圖l-6所示,前端14處的梁11的 端部15基本是弧形的,按照本實施例,尤其是U形(圖l、 2和6) 或者C形(圖4和5)的,并且布置成彼此靠近,以便使凸出部分的 端部基本接觸,從而在車架10中限定一貫通的環狀開口,該環狀開口 的軸線相對于車架10的主延伸部基本呈縱向。按照端部15的構造,形成的環狀開口可具有一圓柱形的、橢圓形 的或例如帶有斜角的基本矩形的截面。有利地,所述轉向管20被容納在箱狀體18中,并且伸出到其頂 面21和底面22中。所述箱狀體18具有一優選較窄的聯接部分24,該聯接部分24的 截面與由梁11的端部15限定的環狀開口的截面相匹配。箱狀體18 因此可被部分地容納在所述開口中,并且被擠壓在所述端部15之間的 組合件中。因此,端部15和箱狀體18的特定構造允許所述箱狀體18和端部 15之間相對于車架IO在縱向方向上的聯接。鎖定裝置17面向所述車架10的內側,因此布置在無法看到的受保護的位置處。
鎖定裝置17的這種布置允許用戶進行摩托車輪距的調節,通過插 入適當的間隔器23使轉向管20遠離車架IO移動。例如,圖4示出在 箱狀體18和端部15之間插入一厚度件23。
為了這一目的,在按照本發明的車架10的第一變型中,箱狀體 18在與端部15聯接的一側上具有一凸出的法蘭19,該法蘭19適于與 端部15的側面協同操作,所述端部15的側面相對于車架IO位于內側。
所述法蘭19設有多個通孔,所述通孔適于接收多個第一螺釘17。 在端部15的相對于車架IO在內側的一側上也有對應的孔。
法蘭19可與箱狀體18制成單個部件。或者,法蘭19可借助輕微 的強迫聯接安裝到箱狀體18上,或者法蘭19可具有帶拔模斜度的內 壁,從而通過螺釘17的拉緊效果,在適當地開槽的箱狀體18的端部 上發生彈性壓縮。這樣,該連接比簡單的套管產生的連接更緊固。
優選地,如圖4所示,使用第二螺釘25,第二螺釘25作用在相 對于所述車架10的主延伸方向的橫向方向上,并且適于將車架10的 兩個梁11螺紋擰緊在箱狀體18的連接部分24上。
螺釘25可以由鋁鎂鋅系合金或鋼制成,并且配備有如圖4所示的 鋁制襯套26,可使用所述襯套26作為第二端部15上的套管,以便使 安裝在第二部分15的一盲孔上的螺釘25氣密封。
在一優選的構造中,箱狀體18具有兩個相對的開口 16a、 16b, 所述開口 16a、 16b的軸線相對于車架10的主延伸部基本呈縱向,從 而集成用于進氣箱的進氣口
在第二實施例的優選的變型中,箱狀體18和端部15被構造并相 互地布置成形成用于容納如圖6所示的點火開關30的座。
如圖1-6所示的變型適于使用鎂制的梁11 、鋼制的螺釘17以及鋁 制的箱狀體18,因為鋼和鎂之間的接觸是氣密性的,并且因而可防止
電腐蝕(galvanic decay )。
或者,所述車架10可由鎂制成。如果是用于螺釘17的鋼材料和 用于車架10的鋁材料聯接,或者用于螺釘17的鋁材料和用于車架10的鎂材料聯接,則螺釘17可與車架10的端部15接觸,否則在鋼制 的螺釘17和鎂制的車架10的情況下,螺釘17與車架10的端部15 通過插入鋁制的法蘭19而接觸。
作為借助螺釘17附裝的替代方案,可使用環形螺母(未示出)與 箱狀體18的聯接部分24聯接。在這種情況下,由端部15形成的環狀 開口,就像箱狀體18的聯接部分24—樣,具有一圓形截面。
在分離的梁ll的情況下,相對于箱狀體18的相對開口 16a, 16b 的軸線的定中心和徑向定位通過銷得到保證。反之亦然,在單個部件 的梁(整體式車架)的情況下,定中心直接在箱狀體18的狹窄部分 24中進行,徑向定位必須通過銷或抵靠平面實現。
在優選但不唯一的鋁制的箱狀體18和鎂制的梁11的情況下,環 形螺母不可以由鋼制成。因此附裝件由一獨立的聯接部分24構成,該 聯接部分24由鋼制成,并且具有外螺紋。所述連接部分24部分地螺 紋旋擰到箱狀體18中,在剩余部分上螺紋旋擰有一鋁制的環形螺母, 該環形螺母可支靠在鎂上。因此箱狀體18和環形螺母在鋼制連接部分 24上螺紋旋檸在彼此上,安全地防止螺紋旋松。
在第二實施例中,梁111并沒有在其端部115處將箱狀體18的一 部分夾緊到一組合件(pack)中,但梁lll在其端部表面124處鎖定 至這種箱狀體118上的至少一個連接部件119。
這樣,容納轉向管120的箱狀體118也可以固定地連接至整體式 車架。
類似于第一實施例所述的那樣,箱狀體118容納轉向管120,所 述轉向管120伸出到箱狀體118的頂面121和底面122中。
同樣在第二實施例中,鎖定裝置17作用在縱向方向上,并且可以 從車架110內部接近,因此布置在看不到的受保護的位置中。因此用 戶可以調節附裝裝置117以對摩托車的輪距進行調節,移動箱狀體118 并因此通過插入適當的間隔器23使轉向管120遠離車架110移動。
在一優選的實施例中,端部115是弧形的。此外,箱狀體118通 過少量螺釘117鎖定至端部115,所述螺釘117相對于車架110的主延伸方向縱向地布置。
為了這個目的,箱狀體18固定地連接至連接部件119,所述連接 部件119與端部115的相對于車架110在外側的側面協同操作,并且 設有多個適于接收螺釘117的孔。
優選地,在所述孔處設有墊圈127。
所述端部115也i殳有對應的通孔125。
在一優選的變型中,每個端部115都包括適當地布置的一對頂部 孔128a和一對底部孔128b,并且連接部件119包括/\個對應的孔。
優選地,箱狀體118具有兩個相對的開口 116a、 116b,所述開口 116a和116b的軸線相對于車架的主延伸部基本呈縱向,從而形成一 進氣口。
本發明的對象的特征從上述描述變得清楚,相關的優點也變得清楚。
附裝裝置的縱向布置, 一方面使其容易接近,另一方面允許用戶 對摩托車的輪距和轉向角度的調節,所述用戶可以通過插入間隔器而 不是通過將所述箱狀體更換成另一個箱狀體而進行調節,所述另一個 箱狀體例如與一較長的轉向管相聯。
這樣就可補償不同車輪之間直徑的改變,以便在盡可能多的變型 上使用車架的模制的側面板。如果沒有這種補償,則通過改變前輪直 徑,當懸架盡可能遠地延伸時,所述車輪將與散熱器接觸。
最后,如此設計的裝置顯然可經過許多修改和變型,所有的修改 和變型都被本發明所覆蓋;此外,所有的細節都可以被技術上等效的 部件所替代。實際上,所使用的材料以及尺寸都可以按照技術需求而 改變。
權利要求
1.一種摩托車車架(10,110),所述車架包括在所述車架(10,110)的前端(14,114)處連接至轉向管(20,120)的兩個梁(11,111),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向管(20,120,220)位于箱狀體(18,118,218)中,所述箱狀體(18,118,218)通過鎖定裝置(17,117)固定地連接至所述梁(11,111,211),所述鎖定裝置(17,117)作用在相對于所述車架(10,110)的主延伸方向的縱向方向上。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摩托車車架(10, 110),其特征在于,所 述鎖定裝置(17, 117)可從所述車架(10, 110)內部接近。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車車架(10),其特征在于,在 所述箱狀體(18, 118)和所述梁(11, 111)之間布置有至少一個間 隔器(23)。
4. 如權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摩托車車架(10),其 特征在于,為了將所述箱狀體(18, 118)鎖定至所述梁(11, 111), 所述鎖定裝置(17, 117)作用在至少一個連接部件(19, 119)上, 所述連接部件(19, 119)位于所述箱狀體(18, 118)上并且位于所 述梁(11, 111)的端部(15, 115)上。
5. 如權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摩托車車架(10),其 特征在于,所述鎖定裝置是螺釘(17, 117)。
6. 如權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摩托車車架(10),其 特征在于,所述鎖定裝置是環形螺母。
7. 如權利要求4至6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摩托車車架(10),其 特征在于,所述連接部件(119 )鎖定至所述梁(111 )的端部表面(124 )。
8. 如權利要求4至6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摩托車車架(10),其 特征在于,所述端部(15)基本是弧形的,并且基本保持相互接觸, 從而在車架(IO)中限定一環狀開口,所述環狀開口的軸線相對于所 述車架(10)的主延伸部基本呈縱向,并且所述端部(15)可圍繞所 述箱狀體(18)的聯接部分(24)。
9.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摩托車車架(10),其特征在于,所述連 接部件(19)是在所述箱狀體(18)中凸出的法蘭,所述法蘭與所述 聯接部分(24)相鄰布置。
10.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摩托車車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法 蘭(19)與所述箱狀體(18)制成單個部件。
11.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摩托車車架(10),其特征在于,所述法 蘭(19)通過形狀和/或力聯接安裝在所述箱狀體(18)上。
12. 如權利要求8至11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摩托車車架(10),其 特征在于,所述端部(15 )通過第二螺釘(25 )鎖定至所述箱狀體(18 ) 的所述聯接部分(24 ),所述第二螺釘(25 )作用在相對于所述車架(10, 110)的主延伸方向的才黃向方向上。
13. 如權利要求8至12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摩托車車架(10),其 特征在于,所述聯接部分(24)是與所述箱狀體(18)分開的,并且 具有外螺紋,用于螺紋旋擰到所述箱狀體(18)上。
14. 如權利要求8至13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摩托車車架(10),其 特征在于,所述箱狀體(18)和所述端部(15)形狀設計成并且相互 地布置成形成用于容納點火開關(30)的座。
15. 如上述權利要求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摩托車車架(10, 110), 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狀體(18, 118)i殳有相對的開口 (16a, 16b, 116a, 116b),所述開口(16a, 16b, 116a, 116b )的軸線相對于所述車架(10, 110)的主延伸部基本呈縱向。
16. 如上述權利要求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摩托車車架(10, 110), 其特征在于,所述梁(ll, lll)被制成單個部件。
17. 如權利要求1至15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摩托車車架(10,110), 其特征在于,所述梁(11, 111)在所述車架(10, 110)的后端處固 定地連接到一起。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具有可調節的輪距的摩托車車架,該車架包括兩個梁(11,111),所述梁(11,111)在車架(10,110)的前端(14,114)處連接至轉向管(20,120),其特征在于,轉向管(20,120,220)位于一箱狀體(18,118,218)中,該箱狀體(18,118,218)通過鎖定裝置(17,117)固定地連接至所述梁(11,111,211),所述鎖定裝置作用在相對于車架(10,110)的主延伸方向的縱向方向上。
文檔編號B62K11/00GK101298269SQ20081009546
公開日2008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08年4月23日 優先權日2007年4月23日
發明者A·拉法埃利 申請人:皮亞喬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