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可自動回彈的自行車停車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自行車技術領域,特別涉及可自動回彈的自行車 停車柱。
技術背景
自行車停車柱,主要由一架頭及一腳柱桿所組成,該架頭結合于 自行車的后輪軸或車架后下叉近五通管位置處的固定片上,使該腳柱 桿得以支撐自行車的車體。
現有的停車柱在欲停車支撐時,必須藉由騎乘者的腳部去下踢才 可完成停車支撐,欲騎乘自行車時,先需將停車柱上踢才可,不論是 欲停車支撐亦或是騎乘自行車,對于騎乘者而言都存在不慎踢傷的潛 在危險。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可自動回彈的 自行車停車柱。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它包括有架頭、腳柱支桿,架頭一端與自行車固定、另一端與腳 柱支桿樞接,架頭具有與車架鎖固的結合座與供腳柱支桿套接的樞接
座,其中樞接座的兩前后端面設有成凸耳狀的套接邊,兩套接邊中心 處各設有一同軸心的軸孔與穿孔;其特征在F:樞軸穿過軸孔、穿孔 將腳柱支桿樞接于兩套接邊之間,后套接邊與腳柱支桿之間設置有扭 簧;前套接邊的外緣上朝向軸孔開設有缺口腳柱支桿前端為具有圓 弧端緣的樞接端頭,樞接端頭上開設有供樞軸穿設的樞孔,樞接端頭 的前后兩側為垂直樞孔的平行面,該前后側平行面與架頭的前后套接 邊之間具有一定的間隙;樞接端頭上分別設有凸塊與容槽,該容槽內 容置有壓縮彈簧與頂珠;凸塊恰于腳柱支桿呈停車狀態支撐時與架頭 前套接邊的缺口對應勾扣。
所述的前套接邊的軸孔外側邊設有內凹狀的階形抵面,樞接端頭 的樞孔位置處內凹形成出較窄的平貼面,平貼面恰與階形抵面對應相 貼。
所述的凸塊與容槽均成型于樞接端頭的前側平面上。
所述的穿孔的孔口處形成一較大口徑的階形抵緣,且于孔口的側 邊處形成缺口緣,該缺口緣的一邊上設有貫通后套接邊的軸向溝槽。 所述的腳柱支桿的樞孔呈略大于樞軸直徑的擴孔狀;樞接端頭的
后側平面的樞孔位上內凹出與架頭后套接邊穿孔等徑的圓凹口,該圓
凹口的側邊設有徑向的卡溝。
所述的該后套接邊外側是以穿孔為頂點的錐形外突垣,且后套接 邊較前套接邊厚、穿孔的孔徑亦大于前套接邊的軸孔孔徑。
所述的扭簧由架頭樞接座的后套接邊穿孔套入,其中內側彈條可 經由孔口的缺口緣邊上的軸向溝槽伸入,并勾扣于腳柱支桿樞接端頭
上的卡溝中,而扭簧的外側彈條則勾抵于穿孔的階形抵緣孔口的缺口 緣另一側壁邊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架頭與腳柱支桿間的樞接端利 用扭簧來作連結與頂撐,又由于腳柱支桿與架頭前套接邊間具有壓縮 彈簧與頂珠的軸向彈力作用,且該軸向彈力又大于扭簧的軸向壓縮彈 力,故將腳柱桿上踢時可使腳柱支桿往內偏擺移位而解扣,再藉由扭 簧所產生的扭力使腳柱支桿自動往后向上回彈,可免除使用者必須用 腳踢才能將停車腳柱往上回彈的不便,極具實用性。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分解圖
圖3是圖2的另一角度視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與架頭組合時的前視圖
圖5是圖4的局部剖視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與架頭組合時的另一狀態前視圖 圖7是圖6的局部剖視圖 圖8是本實用新型安裝使用時的動作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參閱圖1所示,是本實用新型可自動回彈的自行車停車柱實施例 的立體圖,配合圖2、 3所示的立體分解圖,其中該停車柱l包括有
架頭IO,具有與車架鎖固的結合座11與供腳柱支桿20套接的樞接
座12,其中樞接座12的兩前后端面設有成凸耳狀的套接邊13、 14,兩 套接邊13、 14中心處各設有一同軸心的軸孔130與穿孔140;該前套接 邊13的外緣邊上朝向軸孔130開設有缺口131,另于前套接邊13的軸孔 130外側邊設一內凹狀的階形抵面132,而該后套接邊14外側是以穿孔 140為頂點的錐形外突垣141,且后套接邊14較前套接邊13厚、穿孔140 的孔徑亦大于前套接邊13的軸孔130孔徑;穿孔140的孔口處形成一較 大口徑的階形抵緣142,且于孔口的側邊處形成一缺口緣143,該缺口 緣143的一邊上設有貫通后套接邊14的軸向溝槽144;
腳柱支桿20,其一端利用一樞軸30樞設于架頭樞接座12的兩套接 邊13、 14內,腳柱支桿20設有供樞軸30穿設的樞孔21,且該樞孔21呈 略大于樞軸30直徑的擴孔狀;該樞孔21處的腳柱支桿20端部設成與樞 孔21成垂直方向、具有圓弧端緣220的樞接端頭22,該樞接端頭22的 前后側平行面與架頭10的前后套接邊13、 14之間具有一定的間隙;樞 接端頭22的樞孔21位置處內凹形成出一較窄的平貼面221,平貼面221 恰與架頭10前套接邊13內的階形抵面132對應相貼;樞接端頭22前側 面上分別設有凸塊23與容槽24,該容槽24內容置有壓縮彈簧240與頂 珠241,頂珠241與架頭10間可產生一定的彈力;凸塊23恰于腳柱支桿 20呈停車狀態支撐時與架頭10前套接邊13的缺口131對應勾扣,該樞 接端頭22的后側平面的樞孔21位上內凹出一與架頭10后套接邊14穿 孔140等徑的圓凹口26,該圓凹口26的側邊設有徑向的卡溝260;
扭簧40,設于架頭10與腳柱支桿20的樞軸30處,使架頭10與腳柱 支桿20樞轉時具有一定扭力,該扭簧40由架頭10樞接座12的后套接邊
14穿孔140套入,其中內側彈條41可經由孔口的缺口緣143邊上的軸向 溝槽144伸入,并使其彈性勾扣于腳柱支桿20樞接端頭22上的卡溝260 中,而扭簧40的外側彈條42則可勾抵于穿孔140的階形抵緣142孔口的 缺口緣143另一側壁邊上,孔口的階形抵緣142上再套合一具中心樞孔 51的墊片50,以供樞軸30樞穿固定;
以上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各構件的構造、位置與彼此連結關
系的概述;下面再陳述本實用新型的動作與所欲達成的預期功效
參閱圖4、 5,本實用新型的架頭10與腳柱支桿20主要利用扭簧40 于樞接處作扭力樞轉,當腳柱支桿20在往下停車支撐時,由于該扭簧 40勾扣于腳柱支桿20卡溝260中的內側彈條41被連動樞轉,使該腳柱 支桿20可產生扭力作用,同時該腳柱支桿20又受該扭簧40的軸向壓縮 彈力作用而具有向外的壓縮彈力,當腳柱支架20向下頂撐呈停車狀態 時,由于架頭10前套接邊13凹設有缺口131,恰可供位于腳柱支桿20 樞接端頭22上的凸塊23勾扣定位;參閱圖6、 7,由于腳柱支桿20與架 頭10前套接邊13間具有壓縮彈簧240與頂珠241的軸向彈力作用,且該 軸向彈力又大于扭簧40的軸向壓縮彈力,故可使腳柱支桿20在與地面 分離時往內偏擺移位,而令勾扣于架頭10前套接邊13缺口131上的凸 塊23脫離出缺口 13的限位,再藉由扭簧40所產生的彈性扭力使腳柱支 桿20自動往后向上回彈。
如圖8所示,是本實用新型停車柱1組裝于自行車車架2中段處 的示意圖,當使用者欲騎乘時,只要將稍微向外挪動車體令腳柱支桿20與地面分離,此時由于腳柱支桿20與架頭10前^接邊13間的壓縮彈 簧240與頂珠241的軸向彈力作用,且該軸向彈力義大于扭簧40的軸向 壓縮彈力,使腳柱支桿20往內偏擺移位,而令勾扣于架頭10前套接邊 13缺口131上的凸塊23脫離出缺口131的限位,再藉由扭簧40所產生的 扭力使腳柱支桿20自動往后向上回彈;當欲停車時,只需用外力將腳 柱支桿20下踢,由于樞接端頭22的平貼面221與架頭10前套接邊13內 的階形抵面132相互作用,腳柱支桿20轉動一定角度時,凸塊23可恰 卡于缺口131處,實現停車支撐。
由以上說明得知,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諸多優點 1、具自動回彈功效停車支撐時,扭簧被扭轉而具有扭力同時 沿軸向被壓縮而具有軸向彈力、壓縮彈簧與頂珠被壓縮而具有軸向彈 力作用,且該軸向彈力又大于扭簧的軸向壓縮彈力,故將腳柱桿上踢 時可使腳柱支桿往內偏擺移位而解扣,再藉由扭簧所產生的扭力使腳 柱支桿自動往后向上回彈,可免除使用者必須用腳踢才能將停車腳柱 往上回彈的不便,極具實用性。
2 、結構簡單具經濟性由于本實用新型僅利用扭簧的原理作用
在架頭與腳柱支桿間的樞接端,即能產生簡約有效可自動回彈功效, 具有經濟性。
當然,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只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例而已,故 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 化或修飾,均應包括于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范圍內。
權利要求1、可自動回彈的自行車停車柱,它包括有架頭、腳柱支桿,架頭一端與自行車固定、另一端與腳柱支桿樞接,架頭具有與車架鎖固的結合座與供腳柱支桿套接的樞接座,其中樞接座的兩前后端面設有成凸耳狀的套接邊,兩套接邊中心處各設有一同軸心的軸孔與穿孔;其特征在于樞軸穿過軸孔、穿孔將腳柱支桿樞接于兩套接邊之間,后套接邊與腳柱支桿之間設置有扭簧;前套接邊的外緣上朝向軸孔開設有缺口;腳柱支桿前端為具有圓弧端緣的樞接端頭,樞接端頭上開設有供樞軸穿設的樞孔,樞接端頭的前后兩側為垂直樞孔的平行面,該前后側平行面與架頭的前后套接邊之間具有一定的間隙;樞接端頭上分別設有凸塊與容槽,該容槽內容置有壓縮彈簧與頂珠;凸塊恰于腳柱支桿呈停車狀態支撐時與架頭前套接邊的缺口對應勾扣。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可自動回彈的自行車停車柱,其特征在 于前套接邊的軸孔外側邊設有內凹狀的階形抵面,樞接端頭的樞孔 位置處內凹形成出較窄的平貼面,平貼面恰與階形抵面對應相貼。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可自動回彈的自行車停車柱,其特征在 于凸塊與容槽均成型于樞接端頭的前側平面上。
4、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可自動回彈的自行車停車柱,其特征在 于穿孔的孔口處形成一較大口徑的階形抵緣,且于孔口的側邊處形成缺口緣,該缺口緣的一邊上設有貫通后套接邊的軸向溝槽。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可自動回彈的自行車停車柱,其特征 在于腳柱支桿的樞孔呈略大于樞軸直徑的擴孔狀;樞接端頭的后側平面的樞孔位上內凹出與架頭后套接邊穿孔等徑的圓凹口,該圓凹口 的側邊設有徑向的卡溝。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可自動回彈的自行車停車柱,其特征 在于該后套接邊外側是以穿孔為頂點的錐形外突垣,且后套接邊較前套接邊厚、穿孔的孔徑亦大于前套接邊的軸孔孔徑。
7、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可自動回彈的自行車停車柱,其特征 在于扭簧由架頭樞接座的后套接邊穿孔套入,其中內側彈條可經由孔口的缺口緣邊上的軸向溝槽伸入,并勾扣于腳柱支桿樞接端頭上的 卡溝中,而扭簧的外側彈條則勾抵于穿孔的階形抵緣孔口的缺口緣另 一側壁邊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自行車停車柱技術領域,特別涉及可自動回彈的自行車停車柱,它包括架頭與腳柱支桿,架頭與腳柱支桿間的樞接端利用扭簧來作連結與頂撐,腳柱支桿與架頭前套接邊間還設有壓縮彈簧與頂珠,停車支撐時,扭簧被扭轉而具有扭力同時沿軸向被壓縮而具有軸向彈力、壓縮彈簧與頂珠被壓縮而具有軸向彈力作用,壓縮彈簧與頂珠的軸向彈力大于扭簧的軸向壓縮彈力,故將腳柱桿上踢時可使腳柱支桿往內偏擺移位而解扣,再藉由扭簧所產生的扭力使腳柱支桿自動往后向上回彈,可免除使用者必須用腳踢才能將停車腳柱往上回彈的不便。
文檔編號B62H1/00GK201186686SQ200820042519
公開日2009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2008年1月4日 優先權日2008年1月4日
發明者鄧昌盛 申請人:東莞順傳五金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