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汽車的前柱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的車身,特別是涉及汽車的前柱部分,屬于汽車領域。
背景技術:
通常,汽車的車身由前部、底部、側部和后部構成,車身側部用以連接車身的底部、 前部、后部和頂蓋,并構成車廂的側面,其采用前、中、后3根立柱和上下縱梁構成車門框, 車門框內安裝車門,各車門上分別設有玻璃窗,為了增大視野,一般在后柱與車身后部之間 還設有后三角窗。但是前柱處的視角不開闊,一般情況下,駕駛者通過前柱處的視線,雙目 重疊角總計為5 6度,從駕駛者的舒適性角度看,重疊角越小越好,但這涉及到前柱的剛 度,必須要有一定的幾何尺寸保持前柱的高剛度,而已有汽車的前柱結構只保證了剛度,卻 存在著視角盲區,給駕駛帶來很大的隱患。為此,中國專利號200420122286. 2公開了一種 "用于偵測汽車前柱死角的視訊裝置",它通過安裝在前柱上的攝影機,將該前柱遮擋住駕 駛員視線死角區域內的景物反饋到安裝在前柱內側的顯示器上,使駕駛員能夠正面觀察到 顯示器上所呈現的畫面,及時避讓,從而達到保護人身、物品安全的目的。但是該方案是一 個附屬品,成本高,無法普及到所有機動車輛中,并且該結構還需配備電源供應器,造成結 構復雜,使用不安全。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汽車的前柱結構,該前柱結構能夠減少視角盲區,提高駕 車的安全性。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汽車的前柱結構,由外板和位于 外板內側的內板連接而成,且外板與內板之間形成空腔,空腔內設有加強板,加強板上固設 有用于安裝鉸鏈的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和內板的上部設有貫通的、用于安裝玻璃 窗的觀察窗孔。 本實用新型汽車的前柱結構,由內、外兩層板拼接而成,外板和內板之間具有空
腔,空腔內設有用于加強整個前柱強度的加強板,加強板上設有固定板,固定板上可安裝鉸
鏈,前車門就通過鉸鏈與前柱相連接,外板和內板的上部還設有貫通的觀察窗孔,從而開闊
前柱區域的視野,有利于行車安全,為了增加車體安全性能,需在觀察窗孔內安裝玻璃窗。 在上述的汽車的前柱結構中,所述觀察窗孔的孔壁上設有密封卡槽。玻璃窗安裝
于卡槽內,實現防水功能。 在上述的汽車的前柱結構中,所述的觀察窗孔為三角形或者梯形或者方形。從前 柱的形狀和制造方面考慮,將觀察窗孔設計成三角形最佳。 在上述的汽車的前柱結構中,所述的加強板由設在觀察窗孔周部的上加強板和設 在觀察窗孔下部的下加強板連接而成,上加強板固連在外板和內板之間,下加強板固定在 外板的內側壁上。將加強板分體制造后,不僅能夠提高強度,還便于制造、加工和裝配,節省 材料,降低成本。[0009] 在上述的汽車的前柱結構中,所述的下加強板位于空腔的后部,空腔的前部還設 有與外板和下加強板相連的前支撐板??涨坏那安考纯拷囶^的部分,在空腔前部增設前 支撐板后,可提高外板和下加強板的強度,還可加大前柱的截面寬面。 在上述的汽車的前柱結構中,所述的下加強板具有上下貫通且開口朝向內板的凹 槽,凹槽內設有連接凹槽兩側壁的后支撐板。設置凹槽后,可節省下加強板的材料,減輕重 量,在凹槽的兩側壁之間連接后支撐板,可增加其強度。 在上述的汽車的前柱結構中,所述的固定板包括獨立的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上
固定板固定在下加強板的內側上部,下固定板固定在下加強板的內側下部。將上固定板和
下固定板獨立分開,強度高,材料省,在上、下固定板上分別固定鉸鏈來安裝前車門。 在上述的汽車的前柱結構中,所述的內板由設在觀察窗孔上部的上內板和設在觀
察窗孔下部的下內板組成,上內板和下內板通過上加強板相連。將內板設計成上下兩部分,
便于制造、加工和裝配。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前柱結構主要是在前柱的上部很巧妙地增設了觀察窗孔,從 而減少駕駛盲區,開闊視野,提高駕駛的安全性,并且觀察窗孔直接設在前柱上,制造方便, 成本低,便于普及到所有的機動車輛中,具有普遍的推廣意義;本前柱結構中的加強板和內 板分別為分體結構,不僅能夠提高強度,還便于沖壓和裝配,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降低成本; 此外,在外板和內板的空腔內還增設有前支撐板和后支撐板,有利于加寬前柱的截面寬面, 滿足法規要求。
圖1是本汽車的前柱結構的主視示意圖; 圖2是圖1的A-A剖視示意圖; 圖3是圖1的B-B剖視示意圖; 圖4是本汽車的前柱結構的分解示意圖。 圖中,1外板;2a上內板;2b下內板;3a上加強板;3b下加強板;3c凹槽;4a前支 撐板;4b后支撐板;5a上固定板;5b下固定板;7空腔;8觀察窗孔。
具體實施方式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 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如圖1、圖2、圖4所示,本汽車的前柱結構,由外板1和內板兩層板內外連接而成, 外板1構成前柱的外部,內板構成前柱的內部,且外板1與內板之間具有空腔7,空腔7內設 有加強板,加強板上固設有用于安裝鉸鏈的固定板,前車門與鉸鏈相連接,外板1和內板的 上部設有貫通的、用于安裝玻璃窗的觀察窗孔8。 當駕駛員在倒車、轉彎或者前行時,還可透過前柱上的觀察窗孔8觀察車外的情 況,進一步開闊視野,有利于行車安全,為了增加車體的安全性能,還需在觀察窗孔8內安 裝玻璃窗。 考慮到實際的使用情況,即使安裝了玻璃窗,在雨天時還會滲水,因此,還應在觀 察窗孔8的孔壁上設置密封卡槽,在卡槽內安裝密封內襯,使玻璃窗與觀察窗孔10相密封。[0023] 觀察窗孔8的形狀較多,可設計成三角形、梯形、方形等等,但從前柱的形狀和制 造方面考慮,將觀察窗孔設計成三角形最佳,圖1所示的前柱觀察窗孔就是三角形的。 設置觀察窗孔后,為了便于加工(主要是沖壓)和裝配前柱組件,需將構成前柱的 加強板、固定板和內板采用分體制造,再通過焊接方式將各分體零件固定起來,這樣還能節 省材料,提高強度。 如圖2所示,加強板由設在觀察窗孔8周部的上加強板3a和設在觀察窗孔8下部 的下加強板3b連接而成,上加強板3a固連在外板1和內板之間,下加強板3b固定在外板 1的內側壁上。為了增加前柱的截面寬度,從而增加整個前柱的強度,可將下加強板3b置 于空腔7的后部,如圖3所示,空腔7的前部(即靠近車頭處)再增設與外板l和下加強板 3b相連的前支撐板4a ;還可在下加強板3b上設計上下貫通且開口朝向內板的凹槽3c,凹 槽3c內設置連接凹槽兩側壁的后支撐板4b,不僅能夠節省材料,還能提高強度。 固定板可采用獨立的上固定板5a和下固定板5b,上固定板5a固定在下加強板3b 的內側上部,下固定板5b固定在下加強板3b的內側下部。 如圖2所示,內板由觀察窗孔8分成上、下兩部分,上內板2a設在觀察窗孔8的上 部,下內板2b設在觀察窗孔8的下部,兩者之間通過上加強板3a相連,就是說上加強板的 下部成為內板的一部分。
權利要求汽車的前柱結構,由外板(1)和位于外板(1)內側的內板連接而成,且外板(1)與內板之間形成空腔(7),空腔(7)內設有加強板,加強板上固設有用于安裝鉸鏈的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1)和內板的上部設有貫通的、用于安裝玻璃窗的觀察窗孔(8)。
2.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汽車的前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觀察窗孔(8)的孔壁上設有 密封卡槽。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車的前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觀察窗孔(8)為三角 形或者梯形或者方形。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汽車的前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強板由設在觀察窗孔 (8)周部的上加強板(3a)和設在觀察窗孔(8)下部的下加強板(3b)連接而成,上加強板 (3a)固連在外板(1)和內板之間,下加強板(3b)固定在外板(1)的內側壁上。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汽車的前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加強板(3b)位于空腔 (7)的后部,空腔(7)的前部還設有與外板(1)和下加強板(3b)相連的前支撐板(4a)。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汽車的前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加強板(3b)具有上下 貫通且開口朝向內板的凹槽(3c),凹槽(3c)內設有連接凹槽兩側壁的后支撐板(4b)。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汽車的前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板包括獨立的上固 定板(5a)和下固定板(5b),上固定板(5a)固定在下加強板(3b)的內側上部,下固定板 (5b)固定在下加強板(3b)的內側下部。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汽車的前柱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內板由設在觀察窗孔(8) 上部的上內板(2a)和設在觀察窗孔(8)下部的下內板(2b)組成,上內板(2a)和下內板 (2b)通過上加強板(3a)相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汽車的前柱結構。它解決了現有的前柱結構存在視野盲區,影響安全駕車的問題。本汽車的前柱結構,由外板和位于外板內側的內板連接而成,且外板與內板之間形成空腔,空腔內設有加強板,加強板上固設有用于安裝鉸鏈的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和內板的上部設有貫通的、用于安裝玻璃窗的觀察窗孔。本前柱結構通過在前柱上部巧妙地設計觀察窗孔,從而減少駕駛盲區,開闊視野,提高駕駛的安全性,并且觀察窗孔直接設在前柱上,成本低,制造方便,便于普及到所有的機動車輛中,具有普遍的推廣意義。
文檔編號B62D25/04GK201437375SQ200920161429
公開日2010年4月14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6日 優先權日2009年7月6日
發明者吳成明, 李書福, 李宏華, 李德國, 楊健, 范學斌, 趙福全, 項劍 申請人: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