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減震前叉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兩輪或三輪車配件技術領域,涉及一種減震前叉。
背景技術:
現有摩托車、電瓶車減震前叉的肩盒和減震筒一般鑄造成型,但由于鑄造工藝本 身的缺陷,這些加工品表面粗糙,需要經過后加工處理才可以使用,工序繁瑣、制造成本高, 而且鑄造過程容易出現砂眼、針孔、應力等缺陷,因此這些鑄造品抗沖擊能力弱、在強度方 面存在安全隱患;而制有輪軸連接孔的連接塊往往焊接在減震筒底端, 一是存在焊接疤痕、 影響外觀,二是存在熱應力、影響強度。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制造工序簡單、外表面美觀、抗沖擊能力強的減震 前叉。
為達到上述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種減震前叉,包括前叉主架及兩個減震器,前叉主架上部為前叉立管,下部為肩 盒,減震器通過其上的導桿安裝在肩盒的兩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震器外殼為利用管子整 體沖壓成型且底端制有輪軸連接孔的減震筒,減震筒與導桿配合安裝。 所述前叉主架下部為整體沖壓成型的肩盒。 所述導桿與肩盒通過焊接固定。 所述減震器內部的導桿底端面與減震筒內底面之間設有彈性緩沖裝置。 所述彈性緩沖裝置由主彈簧和位于主彈簧內的彈性下緩沖塊組成。 所述導桿上套接有與減震筒內徑配合的上、下導向套,上、下導向套之間設有減震
回位緩沖裝置。 所述回位緩沖裝置包括卡接在導桿上的第二卡簧,第二卡簧和上導向套之間設有 緩沖彈簧。 所述下導向套上嵌接有光滑、耐磨的導向襯套,其中下導向套與減震筒之間為間
隙配合,導向襯套與減震筒內壁接觸。 所述輪軸連接孔邊沿焊接有前輪緊固軸套。 本實用新型的肩盒和減震筒均為整體沖壓成型,與現有技術中的鑄造成型并需經 過后加工處理相比具有制造工序簡單、外表面美觀、抗沖擊能力強等特點;導桿與肩盒的連 接處經過焊接處理,穩定性增強、且表面相對比較美觀;減震器內部的緩沖塊、彈簧和回位 緩沖裝置結合構成的緩沖系統緩沖效果與摩托車的液壓緩沖效果基本相當,但成本相比液 壓系統要低廉得多。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3[0016] 圖2是圖1中減震器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減震前叉,包括前叉主架和兩個減震器,前叉主架上部為前叉立 管15,下部為整體沖壓成型的肩盒16,肩盒16兩端均制有導桿安裝孔17,兩個減震器分別 安裝在肩盒16兩端的導桿安裝孔17上。 所述減震器的結構如圖2所示其包括減震筒1及與之通過第一卡簧12配合連接 的導桿14,第一卡簧12位于靠近減震筒1的上端,其中減震筒1用管子直接沖壓成型且其 底端制有輪軸連接孔18,輪軸連接孔上焊接有前輪緊固軸套18,減震筒1上設置有裝飾件 19,減震器通過導桿14安裝在肩盒16兩端的導桿安裝孔17上,且導桿14與導桿安裝孔17 的結合處經過焊接處理。所述導桿14上的第一卡簧12下方和導桿14下端分別套接有與減 震筒l內徑配合的上、下導向套10、5,導桿14底端面與減震筒1內底面之間設有由主彈簧 3和位于主彈簧3內的彈性下緩沖塊4組成的彈性緩沖裝置,所述下緩沖塊4為上端開口 、 內部空心的橡膠塊;在導桿14的上、下導向套10、5之間設有回位緩沖裝置,所述回位緩沖 裝置包括卡接在導桿14上的第二卡簧7,第二卡簧7和上導向套10之間設有緩沖彈簧9 ; 所述下導向套5為開口罐狀結構,其下底面與主彈簧3上端接觸起到墊片的作用,主彈簧3 下端與減震筒1內底面之間設有彈簧墊片2,緩沖彈簧9下端與第二卡簧7之間也設有墊片 8 ;所述下導向套5上嵌接有光滑、耐磨的導向襯套6,其中下導向套5與減震筒1之間為間 隙配合,導向襯套6與減震筒1內壁接觸,起到保護下導向套5并減小滑動摩擦的作用;所 述上導向套10與第一卡簧12之間套有密封圈ll,密封圈11大小與導桿14、減震筒1之間 的間隙大小配合,減震筒1頂端安裝有與導桿14配合的防塵罩13,有效的防止灰塵進入減 震器內部。
權利要求一種減震前叉,包括前叉主架及 ¤個減震器,前叉主架上部為前叉立管(15),下部為肩盒(16),減震器通過其上的導桿(14)安裝在肩盒(16)的兩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震器外殼為利用管子整體沖壓成型且底端制有輪軸連接孔的減震筒(1),減震筒(1)與導桿(14)配合安裝。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減震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主架下部為整體沖壓成型 的肩盒(16)。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減震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桿(14)與肩盒(16)通 過焊接固定。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減震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震器內部的導桿(14)底端面 與減震筒(1)內底面之間設有彈性緩沖裝置。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減震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緩沖裝置由主彈簧(3)和 位于主彈簧(3)內的彈性下緩沖塊(4)組成。
6. 根據權利要求4或5所述的減震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桿(14)上套接有與減震 筒(1)內徑配合的上、下導向套(10、5),上、下導向套(10、5)之間設有減震回位緩沖裝置。
7.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減震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回位緩沖裝置包括卡接在導桿 (14)上的第二卡簧(7),第二卡簧(7)和上導向套(10)之間設有緩沖彈簧(9)。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減震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導向套(5)上嵌接有光滑、耐 磨的導向襯套(6),其中下導向套(5)與減震筒(1)之間為間隙配合,導向襯套(6)與減震 筒(1)內壁接觸。
9.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前叉,其特征在于所述輪軸連接孔邊沿焊接有前輪緊固軸 套(18)。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減震前叉,包括前叉主架及裝于其上的兩個減震器,前叉主架上部為前叉立管,下部為整體沖壓成型的肩盒,所述減震器包括用管子沖壓成型且底端制有輪軸連接孔的減震筒及與減震筒配合安裝的導桿,減震器通過導桿分別安裝在肩盒的兩端,所述導桿與肩盒的連接處經過焊接處理;本實用新型的肩盒和減震筒均為整體沖壓成型,與現有技術中的鑄造成型并需經過后加工處理相比具有制造工序簡單、外表面美觀、抗沖擊能力強等特點;導桿與肩盒的連接處經過焊接處理,穩定性增強、且表面相對比較美觀。
文檔編號B62K21/02GK201545136SQ20092024157
公開日2010年8月11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30日 優先權日2009年11月30日
發明者李文法 申請人:李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