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發動機罩氣撐桿及鉸鏈固定板加強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零部件制造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發動機罩氣撐桿及鉸鏈固定板加強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結構的鉸鏈固定板與氣撐桿固定板均為獨立式,如圖1、2所示,發動機罩氣 撐桿3和發動機罩鉸鏈4固定在發動機罩內板2上,其中發動機罩氣撐桿3通過發動機罩 氣撐桿固定板5,而發動機罩鉸鏈4通過發動機罩鉸鏈固定板6實現局部剛度的加強,但是 采用這種方案,發動機罩整體剛度低,由于發動機罩整體外形尺寸增大,其重力的大小分布 不均勻,在發動機罩開啟時,發動機罩扭動,極易變形,甚至于影響外表面質量。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主要是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發動機罩整體剛度低、發動機罩易變形 等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發動機罩氣撐桿及鉸鏈固定板加強結構,使得發動機罩整體剛度 提高,不易產生變形。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本實用新型包 括由金屬板材形成的連接板塊,連接板塊覆蓋原發動機罩氣撐桿固定板和原發動機罩鉸鏈 固定板范圍,連接板塊上設有與原發動機罩氣撐桿固定板和原發動機罩鉸鏈固定板的位置 相對應的內凹安裝面,所述安裝面上設有螺釘孔。作為優選,所述的連接板塊為等厚的。可由一塊板料壓制。作為優選,所述的連接板塊上還設有螺孔。固定整個連接板塊。作為優選,所述的連接板塊周圍設有翻邊。可以和周邊的發動機罩內板結構相貼 合,使得連接更牢固。作為優選,所述連接板塊的右端寬度大于左端寬度。本實用新型帶來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本實用新型使發動機罩開啟時的扭轉力矩均 勻的分散到發動機罩本體上,防止局部受力過大而產生的變形,使得發動機罩整體剛度提 高、發動機罩不易產生變形。
附圖1是現有技術中獨立的發動機罩氣撐桿固定板和發動機罩鉸鏈固定板連接 在發動機罩內板時的一種結構示意圖;附圖2是圖1的一種俯視結構示意圖;附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附圖4是本實用新型連接到發動機內板時的一種側面結構示意圖;附圖5是圖4的一種俯視結構示意圖。附圖中1是連接板塊;2是發動機罩內板;3是發動機罩氣撐桿;4是發動機罩鉸鏈;5是發動機罩氣撐桿固定板;6是發動機罩鉸鏈固定板;7是安裝面;8是翻邊;9是螺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實施例本實施例的發動機罩氣撐桿及鉸鏈固定板加強結構由圖3、4、5所示,本 實用新型由一塊等厚的金屬板材壓制成連接板塊1,其表面覆蓋發動機罩氣撐桿固定板5 和發動機罩鉸鏈固定板6范圍,并分別在發動機罩氣撐桿固定板5和發動機罩鉸鏈固定板6 位置分別壓有內凹的且大小與發動機罩氣撐桿固定板5和發動機罩鉸鏈固定板6相等的兩 塊安裝面7,兩個安裝面7上分別有螺釘孔各兩個,在連接板塊1中部和一端還有起固定作 用的螺孔9,固定整個連接板塊1,連接板塊1周圍有翻邊8,翻邊8與周邊的發動機罩內板 2相貼合,另外,在原發動機罩鉸鏈固定板6的連接板塊右端寬度大于連接板塊左端寬度。將連接板塊1用螺釘鎖緊在發動機罩內板2上,代替原有的發動機罩氣撐桿固定 板5和發動機罩鉸鏈固定板6,通過螺釘孔連接發動機罩氣撐桿3與發動機罩鉸鏈4。
權利要求一種發動機罩氣撐桿及鉸鏈固定板加強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金屬板材形成的連接板塊(1),連接板塊(1)覆蓋發動機罩氣撐桿固定板(5)和發動機罩鉸鏈固定板(6)范圍,連接板塊(1)上設有與發動機罩氣撐桿固定板(5)和發動機罩鉸鏈固定板(6)的位置相對應的內凹安裝面(7),所述安裝面(7)上設有螺釘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罩氣撐桿及鉸鏈固定板加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連接板塊(1)為等厚的。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罩氣撐桿及鉸鏈固定板加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連接板塊(1)上還設有螺孔(9)。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發動機罩氣撐桿及鉸鏈固定板加強結構,其特征在 于,所述的連接板塊(1)周圍設有翻邊(8)。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發動機罩氣撐桿及鉸鏈固定板加強結構,其特征在 于,所述連接板塊(1)的右端寬度大于左端寬度。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動機罩氣撐桿及鉸鏈固定板加強結構,它包括由金屬板材形成的連接板塊,連接板塊覆蓋原發動機罩氣撐桿固定板和原發動機罩鉸鏈固定板范圍,連接板塊上設有與原發動機罩氣撐桿固定板和原發動機罩鉸鏈固定板的位置相對應的內凹安裝面,所述安裝面上設有螺釘孔。本實用新型使得發動機罩整體剛度提高、不易產生變形。
文檔編號B62D25/12GK201566706SQ20092030485
公開日2010年9月1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23日 優先權日2009年6月23日
發明者葉新宇, 吳成明, 李書福, 李國林, 李宏華, 楊健, 趙福全, 高冬仙 申請人: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