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調整扣具及具有該調整扣具的嬰兒車背靠角度調整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扣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調整扣具及具有該調整扣具的嬰兒車背
靠角度調整裝置。
背景技術:
調整扣具在服裝、旅行包、箱包、汽車坐椅、飛機坐椅、行李、嬰兒車、體育設備等中均有配置,主要用于對織帶等帶狀物進行束縛,從而對織帶所托起或包覆的物件或人進行束縛,起到穩固和保證安全的作用。這種調整扣具可以動手操作進行扣合進而達到束縛的目的,也可以動手操作進行解開達到釋放束縛的目的。嬰兒車,是寶寶最喜愛的散步交通工具,更是媽媽帶寶寶上街購物時的必須品。對于家有嬰幼兒的父母而言,在攜帶嬰幼兒外出時,使用嬰兒車作為輔助看顧的工具,已成為一項常見且又方便的做法。而由于嬰兒車是專供嬰兒使用的一項用品,因此對于嬰兒乘坐在嬰兒車時的安全要求,往往是設計的重要指標之一,因此相關的土管部門便設立相關的法規及安全標準來加以規范,以確保嬰兒在使用嬰兒車時的安全。除此外,隨著嬰兒車的廣泛使用,人們對嬰兒車的功能性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希望嬰兒車可使嬰兒在乘坐過程中安全,同時也希望嬰兒車能使嬰兒乘坐得舒適愜意,而且也希望嬰兒車在操作使用上更加便利。為了提高嬰幼兒在乘坐嬰兒車時的舒適性,嬰兒車背靠的傾斜角度被設計成為可調整的,例如,中國專利號2004200591713公開的一種嬰兒車背靠調整裝置,其包括兩條織帶、分別設置固定在嬰兒車背靠上的織帶轉向組件和調整組件,兩條織帶的固定端分別固定在嬰兒車架的兩側,兩條織帶的自由端通過織帶轉向組件疊合在一起并穿過調整組件,由調整組件進行嚙合固定,該中國專利雖能實現背靠的傾斜角度調節設置,然而結構比較復雜,織帶是在背靠上的轉向組件實現轉向,由于轉向組件是暴露在外面的,織帶的轉向處也要暴露在外,除織帶很容易受外部條件影響其受用壽命外,過多的纏繞設計也可能對使用者或者嬰幼童存在一定安全隱患,且在使用時,需將織帶穿過所述織帶轉向件,并將織帶疊合在一起后在穿過調整組件,整個外表復雜,結構不緊湊,使用壽命短。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緊湊、美觀簡潔、延長使用壽命的調整扣具。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該調整扣具的嬰兒車背靠調整裝置,其結構緊湊、美觀簡潔、使用壽命長。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調整扣具,包括供織帶穿過的殼體,所述殼體中設置有鎖止件,所述鎖止件與所述殼體之間形成鎖止區,所述殼體的內腔中設有至少兩織帶導向件,所述織帶由所述殼體的兩側穿入所述殼體內,且分別繞過所述織帶導向件疊合在一起并從所述鎖止區穿出,轉動所述鎖止件可對穿過所述鎖止區的織帶進行釋放或鎖定;如此設計,所述織帶在所述調整扣具中完成導向設置,所述織帶的轉向處被包裹在所述調整扣具的殼體中,不受外界干擾,提高其使用壽命,且整個結構緊湊,外表美觀、簡潔。較佳地,所述織帶導向件為兩個,兩所述織帶導向件呈交叉設置。較佳地,所述殼體包括相互扣合的上蓋和下蓋,所述鎖止件樞接于所述下蓋內且一端伸出所述上蓋形成撥動部,所述鎖止件的另一端朝所述下蓋延伸形成鎖止部,所述鎖止部與所述下蓋之間形成所述鎖止區;結構簡單。較佳地,所述鎖止件與所述殼體之間連接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與所述鎖止件固定,所述扭簧的另一端與所述下蓋固定;藉由所述扭簧的彈性作用下使得所述鎖止件朝向所述下蓋偏轉并固定于所述下蓋上。較佳地,所述鎖止件底部設有與所述下蓋樞接的樞接部,所述樞接部為空心筒狀結構,所述扭簧插置在樞接部內部,所述扭簧的一端連接在所述鎖止件的樞接部上,所述扭簧的另一端與所述下蓋固定。較佳地,所述鎖止區呈凹凸配合結構。較佳地,所述鎖止件的鎖止部開設有上齒,所述下蓋對應所述上齒開設有下齒;使得位于所述鎖止區的所述織帶被鎖止固定,鎖止效果好。較佳地,所述上齒和所述下齒都向同方向傾斜;如此設計方便調整背靠角度時所述織帶的移動。較佳地,所述織帶導向件與所述織帶之間呈45度角;使得兩所述織帶導向后疊合在一起,結構緊湊。較佳地,所述織帶導向件為長條形圓桿結構,導向效果好。本發明公開的嬰兒車背靠角度調整裝置,系安裝于嬰兒車上用于調節背靠的傾斜角度,其包括固定端分別固定在嬰兒車車架上的兩條織帶、固定在嬰兒車背靠上的調整扣具,所述調整扣具系為本發明所述的調整扣具。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通過在調整扣具中設置織帶導向件,織帶在調整扣具中完成導向設置,織帶的轉向處被包裹在調整扣具的殼體中,不受外界干擾,提高其使用壽命,且整個結構緊湊,外表美觀、簡潔;同時,鎖止件樞接在殼體中,鎖止件的上齒與殼體下蓋的下齒互相配合,織帶穿過上齒與下齒之間受其卡緊固定,鎖止件的鎖止效果好。
圖1為本發明調整扣具的結構視圖。圖2為本發明調整扣具的立體視圖。圖3為本發明調整扣具的分解視圖。圖4為本發明調整扣具的釋放狀態剖視圖。圖5為本發明調整扣具的鎖定狀態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優選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請參照圖1 5所示,如圖1為本發明調整扣具的結構視圖,一種系安裝于嬰兒車上用于調節背靠傾斜角度的嬰兒車背靠角度調整裝置,其包括固定端(圖中未示)分別固定在嬰兒車車架上的兩條織帶1、固定在嬰兒車背靠上的本發明調整扣具2,當然,所述調整扣具2亦可應用在其他技術領域,不以為限。以下結合附圖詳述,所述調整扣具2包括供織帶I穿過的殼體3,所述殼體3中設置有鎖止件4,所述鎖止件4與所述殼體3之間形成鎖止區7,所述殼體3的內腔中設有至少兩個織帶導向件5,本實施例中,織帶導向件為兩個,兩所述織帶導向件5交叉設置,兩所述織帶I的自由端11分別對應從所述殼體3的兩側穿入,且分別繞過兩所述織帶導向件5疊合在一起并從所述鎖止區7穿出,轉動所述鎖止件4可對穿過所述鎖止區7的所述織帶I進行釋放或鎖定,如此設計,使得所述織帶I在所述調整扣具2中完成導向及鎖定之設置。可理解地,于本實施例中,所述織帶I由兩條織帶組成,然而在實施時,所述織帶亦可由同一條織帶構成而完成相同的技術效果,操作時,僅需將所述單一織帶的兩端固定于嬰兒車車架兩側,并將所述織帶中間部分穿過所述調整扣具,作為調整座椅背靠傾斜的操作端即可。較佳地,如圖2至5所示,所述殼體3包括相互扣合的上蓋31和下蓋32,所述下蓋32扣合固定在所述上蓋31底部,所述鎖止件4樞接于所述下蓋32內且一端伸出所述上蓋31形成撥動部41,所述鎖止件4的另一端朝所述下蓋32延伸形成鎖止部42,所述鎖止部42與所述下蓋32之間形成所述鎖止區7,較佳地,所述鎖止區7呈凹凸配合結構。更具體地講,如圖2所示,所述上蓋31上設有用于與背靠固定的固定孔313,裝配時,可使用固定件(圖中未示)將所述上蓋固定于所述背靠上,于本實施例中,所述固定件可采用螺絲或鉚釘。如圖3所示,所述下蓋32的后端兩側分別開設有供所述織帶I通過的第一通道321和第二通道322,所述下蓋32的前端設有供所述織帶I的自由端11通過的第三通道323,所述下蓋32的后端設置有供所述織帶導向件5固定的第一卡槽32a、第二卡槽32b、第三卡槽32c和第四卡槽32d,所述第一卡槽32a、所述第二卡槽32b、所述第三卡槽32c和所述第四卡槽32d分別位于所述下蓋32后端的四個角落,所述第一卡槽32a和所述第三卡槽32c相對設置且同位于一水平面,所述第二卡槽32b和所述第四卡槽32d相對設置且同位于另一水平面,所述織帶導向件5的兩端分別對應設置于相應卡槽中,較佳地,所述第一卡槽32a和所述第三卡槽32c距所述下蓋32底部的距離高于所述第二卡槽32b和所述第四卡槽32d距所述下蓋32底部的距離;使得兩所述織帶導向件5不互相接觸,有利于所述織帶I的穿過。較佳地,所述織帶導向件5與所述織帶I之間呈45度角,當然,其亦可為其他角度,不以為限;且兩所述織帶導向件5呈交叉設置,于本實施例中,兩所述織帶導向件5的交叉角度呈90度垂直設置;藉由所述織帶導向件5的作用,可使所述織帶穿入與穿出所述殼體3的方向大致能維持90度角,如此能將所述織帶I的兩個所述自由端11導向相同方向,使得兩所述織帶I導向后疊合在一起,結構緊湊,同時,所述織帶導向件5為長條形圓桿結構,導向效果好,方便使用者進行操作。較佳地,如圖3至5所示,所述鎖止件與所述殼體之間連接有扭簧6,所述扭簧6的一端與所述鎖止件4固定,所述扭簧6的另一端與所述下蓋32固定,較佳地,所述鎖止件4底部設有與所述下蓋32樞接的樞接部40,所述樞接部40為空心筒狀結構,所述扭簧6插置在樞接部40內部,所述扭簧6的一端連接在樞接部40上,另一端與所述下蓋32固定,且設置一銷子(圖未示)穿過所述扭簧6并樞接于所述下蓋32的兩側,藉由所述扭簧6的彈性作用下使得所述鎖止件4朝向所述下蓋32偏轉并固定于所述下蓋32上。本實施例中采用的所述鎖止件4以樞接方式與所述殼體3連接,并以旋轉的運動方式來對所述織帶I進行釋放或鎖定,可理解地,所述鎖止件4還可使用其它平行移動的卡合機構來達到相同功效,茲利用于同一平面上的移動來對所述織帶釋放或鎖定,不以為限。所述上蓋31開設有通孔311和供所述織帶I穿出的織帶出口 312,所述鎖止件4的撥動部41伸出所述通孔311,所述鎖止件4的撥動部41用于供人們對所述鎖止件4施加外力,以使所述鎖止件4于所述殼體3中偏轉解開對所述織帶I的鎖止狀態。具體地,所述織帶出口 312與所述鎖止區7連通,所述鎖止件4的鎖止部42開設有上齒42a,所述下蓋32的第三通道323內端面對應所述上齒42a開設有下齒323a ;使得位于所述鎖止區7的所述織帶I被卡合鎖止固定,鎖止效果好。較佳地,所述上齒42a和所述下齒323a都向同方向傾斜,于本實施例中,所述方向為朝向所述織帶出口 312 ;如此設計方便調整背靠角度時所述織帶I的移動。以下詳述本發明的工作原理:當需要對背靠進行傾斜角度調整時,操作人員施力于所述鎖止件4的撥動部41,使得所述鎖止件4于所述殼體3中偏轉,所述鎖止件4的上齒42a與所述下蓋32的下齒323a相脫離,使所述織帶I解開鎖止狀態,此時可以調整所述織帶I的長度來實現背靠角度的調整,背靠角度調整好后,操作人員取消對所述鎖止件4施力,所述鎖止件4在所述扭簧6的復位作用下,所述鎖止件4的上齒42a與所述下蓋32的下齒323a恢復夾合,進而使穿過所述鎖止件4的上齒42a與所述下蓋32的下齒323a之間的所述托起織帶I被卡合鎖止,從而限制托起織帶I的移動,完成對背靠角度的調整固定,整個操作過程簡單、方便。本發明通過在調整扣具2中設置織帶導向件5,可使織帶I在調整扣具2中完成導向設置,織帶I的轉向處被包裹在調整扣具2的殼體3中,不受外界干擾,提高其使用壽命,且整個結構緊湊,外表美觀、簡潔;同時,鎖止件4樞接在殼體3中,鎖止件4的上齒42a與殼體3下蓋32的下齒323a互相配合,進而使織帶I穿過上齒42a與下齒323a之間受其卡緊固定,鎖止件4的鎖止效果好。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發明之權利范圍,因此依本發明申請專利范圍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本發明所涵蓋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調整扣具,包括供織帶穿過的殼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中設置有鎖止件,所述鎖止件與所述殼體之間形成鎖止區,所述殼體的內腔中設有至少兩織帶導向件,所述織帶由所述殼體的兩側穿入所述殼體內,且分別對應繞過所述織帶導向件疊合在一起并從所述鎖止區穿出,所述鎖止件可對穿過所述鎖止區的織帶進行釋放或鎖定。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調整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織帶導向件為兩個,兩所述織帶導向件呈交叉設置。
3.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調整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包括相互扣合的上蓋和下蓋,所述鎖止件樞接于所述下蓋內且一端伸出所述上蓋形成撥動部,所述鎖止件的另一端朝所述下蓋延伸形成鎖止部,所述鎖止部與所述下蓋之間形成所述鎖止區。
4.按權利要求3所述的調整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鎖止件與所述殼體之間連接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一端與所述鎖止件固定,所述扭簧的另一端與所述下蓋固定。
5.按權利要求4所述的調整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鎖止件底部設有與所述下蓋樞接的樞接部,所述樞接部為空心筒狀結構,所述扭簧插置在樞接部內部,所述扭簧的一端連接在所述鎖止件的樞接部上,所述扭簧的另一端與所述下蓋固定。
6.按權利要求3所述的調整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鎖止區呈凹凸配合結構。
7.按權利要求3所述的調整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鎖止件的鎖止部開設有上齒,所述下蓋對應所述上齒開設有下齒。
8.按權利要求7所述的調整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齒和所述下齒都向同方向傾斜。
9.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調整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織帶導向件與所述織帶之間呈45度角。
10.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調整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織帶導向件為長條形圓桿結構。
11.一種嬰兒車背靠角度調整裝置,系安裝于嬰兒車上用于調節背靠的傾斜角度,其包括固定端分別固定在嬰兒車車架上的織帶、固定在嬰兒車背靠上的調整扣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調整扣具系為權利要求1 10中任一項所述的調整扣具。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扣具技術領域的調整扣具,其包括供織帶穿過的殼體,所述殼體中設置有鎖止件,所述鎖止件與所述殼體之間形成鎖止區,所述殼體的內腔中設有至少兩織帶導向件,所述織帶由所述殼體的兩側穿入所述殼體內,且分別對應繞過所述織帶導向件疊合在一起并從所述鎖止區穿出,轉動所述鎖止件可對穿過所述鎖止區的所述織帶進行釋放或鎖定,于所述調整扣具中設置所述織帶導向件,所述織帶在所述調整扣具中完成導向設置,所述織帶的轉向處被包裹在所述殼體中,不受外界干擾,提高其使用壽命,且整個結構緊湊,外表美觀、簡潔;另,本發明還公開一種具有該調整扣具的嬰兒車背靠角度調整裝置。
文檔編號B62B9/00GK103082587SQ20111033135
公開日2013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27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27日
發明者汪爾學 申請人:明門香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