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能夠拓展載物面的車后座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自行車部件,尤其是一種可以拓展載物面積車后座。
背景技術:
200多年來,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深入,大量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導致全球氣溫升高、氣候發生變化,這已是不爭的事實。而且隨著傳統不可再生能源(煤和石油)的即將消耗殆盡,且新能源(太陽能和風能等)的技術不成熟不能完全替代傳統能源, 人類面臨越來越嚴峻的能源危機。面對環境污染和能源危機,人類唯有節約能源,低碳生活。“低碳生活”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先是從國外興起,可以理解為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的生活方式。如今,這股風潮逐漸在我國興起,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低碳生活代表著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歸真地去進行人與自然的活動。 其中,低碳出行便是提倡人們盡量使用傳統的自行車出行,由于自行車的綠色、節能、環保, 使自行車再一次流行。所以在提倡低碳生活的今天,自行車、電動車等是我們最為常見的交通工具。當我們購物后,也經常會用車后座的后座板來載物,但目前大部分后座板較窄,載小物品時夠用,但在載比較大的物品時,就會不穩定,很容易掉落;如果直接裝配較大的后座板,那么當載人時坐在后面的人就會很不舒服。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能夠拓展載物面的車后座,本發明可以拓展車后座的載物面積,且結構簡單、易于實施。本發明為了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能夠拓展載物面的車后座,包括后座架和后座板,所述后座板固定于所述后座架上,設有拓展板、固定軸和扭簧,所述后座板的左右兩側皆通過固定軸與所述擴展板可轉動固定連接,所述扭簧套于所述固定軸中,所述扭簧的一端抵頂于所述擴展板的下表面, 且另一端抵頂于所述后座板的下表面,所述扭簧成自然狀態時,所述擴展板和所述后座板成180度,從而擴大了載物面積。本發明為了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擴展板設有卡口,所述后座架上設有相對應的卡扣,當不需要擴展板時,可向下壓所述擴展板至使擴展板的卡口與后座架上相對應的卡扣相卡合。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能夠拓展載物面的車后座設有擴展板和扭簧,當扭簧成自然狀態時,所述擴展板和所述后座板成180度,從而擴大了載物面積,可以載較大物品;當不需要擴展板時,可向下壓擴展板至使擴展板上的卡口與后座架上相對應的卡扣相卡合,不影響載人;且本發明結構簡單,不易損壞。
圖1是本發明能夠拓展載物面的車后座的剖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種能夠拓展載物面的車后座,包括后座架和后座板1,所述后座板1固定于所述后座架上,設有拓展板2、固定軸3和扭簧4,所述后座板1的左右兩側皆通過固定軸與所述擴展板2可轉動固定連接,所述扭簧4套于所述固定軸3中,所述扭簧4的一端抵頂于所述擴展板2的下表面,且另一端抵頂于所述后座板1的下表面,所述扭簧成自然狀態時,所述擴展板和所述后座板成180度,從而擴大了載物面積。所述擴展板2設有卡口,所述后座架上設有相對應的卡扣,當不需要擴展板時,可向下壓所述擴展板至使擴展板的卡口與后座架上相對應的卡扣相卡合。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可行實施例,非因此局限本發明的專利范圍,故舉凡運用本發明說明書及圖示內容所為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于本發明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能夠拓展載物面的車后座,包括后座架和后座板(1),所述后座板(1)固定于所述后座架上,其特征在于設有拓展板O)、固定軸( 和扭簧G),所述后座板(1)的左右兩側皆通過固定軸與所述擴展板( 可轉動固定連接,所述扭簧(4)套于所述固定軸(3) 中,所述扭簧(4)的一端抵頂于所述擴展板O)的下表面,且另一端抵頂于所述后座板(1) 的下表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能夠拓展載物面的車后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擴展板( 設有卡口,所述后座架上設有相對應的卡扣。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能夠拓展載物面的車后座,包括后座架和后座板,所述后座板固定于所述后座架上,設有拓展板、固定軸和扭簧,所述后座板的左右兩側皆通過固定軸與所述擴展板可轉動固定連接,所述扭簧套于所述固定軸中,所述扭簧的一端抵頂于所述擴展板的下表面,且另一端抵頂于所述后座板的下表面,本發明能夠拓展載物面的車后座當扭簧成自然狀態時,所述擴展板和所述后座板成180度,從而擴大了載物面積,可以載較大物品。
文檔編號B62J1/00GK102501922SQ20111034729
公開日2012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7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7日
發明者范莉花 申請人:昆山山下貿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