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帶有操作平臺的可移動作業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 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移動的作業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帶有操作平臺的可移動作業裝置。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生產操作平臺的公知技術主要為通常用金屬薄板,尤其是呈薄板狀的鋁材或者是鋼材。金屬薄片按長寬比切割好,而后焊上交叉排列的肋條或加強筋以達到必要的應力強度。要將操作平臺裝配在底盤上,可以通過一個固定在底盤上的承載支架來實現,從下面用一個緊固螺栓將操作平臺與金屬薄板固定即可。為了達到有效的應力強度,必須預先設置一些小的肋條或加強筋進行相應的排列。在與之相關的大批量的規模生產中,生產和裝配成本很高,再者,機械裝置在操作過程中揚起的塵埃等污物會堆積在下方設置好的肋條上,而且很難被除去。同時,多樣化的裝配能力和安全可靠性是需要去考慮的,因為每一個緊固件都必須焊接在操作平臺上一個適當的位置,或者說是通過獨立且合適的螺孔用螺栓緊固。在此基礎上所生產的問題是,為了保障功能管線和電源線路,在操作平臺區域必須接入一些特殊的管道和相關的安全保障機構。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移動作業裝置,尤其是對于操作平臺區域作出改進,并且生產工藝簡單、方便地儲存其部件、能簡便地裝配在承載支架上并且簡便地添加相關附件,但同時能依據設計理念進行變換。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移動作業裝置,包含車輛底盤,安裝在承載支架上并安裝在車底盤側面的方便操作平臺,以及安裝在操作平臺后部的攀爬梯。操作平臺包括中空軌道,中空軌道通過下部的翻邊與承載支架連接并可從承載支架上面拆卸下來,中空軌道的下部是開口的縱向凹槽,縱向凹槽中設有帶螺紋或螺孔的槽塊或卡塊。承載支架為部分相交的“U”形支架,該“U”形支架與交叉件相對的平面通過槽塊與中空軌道緊固連接。槽塊包含兩組以上,并用于在操作平臺較低的位置安裝工具箱等附加件。凹槽及中空軌道中的空腔,用于安裝管線,尤其是用于安裝電氣、氣壓動力或者水壓動力管線,中空軌道組成的縱向排列的兩塊操作平臺之間通過間隔件隔開,所述間隔件與支撐柱連接。組成操作平臺的中空軌道具有一個封閉輪廓,并裝有一個向下的外部蓋板, 封閉輪廓或外部蓋板上用于安裝可擺動擊錘的合頁件,外部蓋板上也可以用于安裝工作指示燈。操作平臺的后部與一個朝下的封閉蓋板相連,封閉蓋板由與操作平臺上的中空軌道相同的中空軌道組成,尾部裝有管形扶手的攀爬梯,攀爬梯的扶手與封閉蓋板相連接,該攀爬梯通過上部向外凸彎的扶手件與后部的支撐軌道相連,并共同構成一個可用于安放服務和保養設備的空間。該空間的管線安裝在扶手柵欄及/或支撐軌道內部。攀爬梯在其最下面一階的范圍內具有彈性或可在此范圍內調整高度。[0006]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1、生產工藝簡單,多樣性裝配能力和安全可靠性高;2、方便安裝工具箱、管線等附加件。
下面結合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細節進行更為詳盡的說明,如圖所示。圖la、圖lb、圖Ic分別為操作平臺的俯視圖、主視圖及放大后所呈現出的一個部件穿過操作平臺與車輛底盤的局部示意圖。圖2,圖Ic中所示的一部分,該部分為由無支架的幾部分組裝起來的中空軌道,并穿過所述的操作平臺。圖3,圖Ic的放大結構示意圖。圖4a和圖4b,攀爬梯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所示的可移動作業裝置,包括車輛底盤,安裝在承載支架上并安裝在車輛底盤側面的兩個操作平臺1,安裝在操作平臺1后部的攀爬梯。操作平臺1支撐在承載支架2 上,該承載支架2焊接在車輛的底盤上,操作平臺1在承載支架2上通過相關的縱向傳送裝置3進行平移,彼此間留出間距。操作平臺1由中空軌道4、4 ‘、5組成,這些導軌通過其下方的翻邊6橫臥于承載支架2上與承載支架2相連,所述軌道與承載支架2之間可拆卸。 一塊內置密封板10設置在與內置中空軌道4的邊緣9處。兩根內置的中空軌道4與4 ‘ 在結構上是相同的,設置在外部的中空軌道5具有一個閉合的截面輪廓11并裝有一個向下的外部蓋板12。外部蓋板12可以用來安裝工作指示燈,工作指示燈所需的電線可以安裝在所述外部蓋板12的內壁上。而且,在閉合截面11外部蓋板12上可以同時安裝一個可向上方在180度的范圍內擺動并可以閉鎖的門或者安全杠。帶有空腔13的中空軌道4、4'、5的下部帶有開口的縱向凹槽14,凹槽內設有帶螺紋或螺孔的槽塊或卡塊。安裝在縱向凹槽14上的槽塊15用于將中空軌道4、4'、5—次性固定于具有“U”型橫截面結構的承載支架2上。承載支架2上方的交叉件16,通過螺栓 17與槽塊15緊固連接,(參見附圖中3)。空腔13及縱向凹槽14適合于安置管線,尤其那些電氣驅動、氣壓驅動或者是水壓驅動的相關管線。操作平臺通過間隔件19從縱向上被分為兩部分(詳見附圖中圖Ia及圖Ib所示)。 間隔件19的邊緣為向外的凹槽,該凹槽可通過一個滑塊來與后部的樞軸式后支撐桿相匹配。操作平臺1的后部與一個向下的封閉蓋板21相接,封閉蓋板21由與操作平臺上的中空軌道4、4'、5相同的中空軌道組成。封閉蓋板21以豎直或傾斜角度通過連接部22 與操作平臺1上的中空軌道緊固連接。攀爬梯的扶手23與封閉蓋板21相連接。后部的一個支撐軌道通過管形扶手23 上面的一個倒弧形的部件24與管形扶手23連接在一個單件上。從而使管形扶手23與支撐軌道25之間形成一個自由空間26。在支撐軌道25上,利用自由空間26安裝一個維修箱 27以及一個用以裝填書寫材料和工具的手提箱狀的材料箱28,接到維修箱27的管線安裝在材料箱28管狀扶手的內部。如圖4b所示,當書寫材料箱28的蓋子29打開時,也可以用來作為書寫材料30的墊板。
攀爬梯的最下面一階裝有一個延伸的攀登部件,該部件由可調整高度的彈性端部件構成,這樣不僅使登上攀爬梯的最下面一階更加容易而且可以避免在建筑工地上對可移動的混凝土泵進行定位時使攀爬梯因碰撞損壞。
權利要求1.一種帶有操作平臺的可移動作業裝置,包含車輛底盤,安裝在承載支架(2)上并安裝在車底盤側面的方便操控平臺(1),操控平臺(1)包括中空軌道(4、4'、5),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空軌道(4、4' 5)通過下部的翻邊與承載支架(2)連接并可從承載支架(2)上面拆卸下來,中空軌道(4、4' 5)的下部是開口的縱向凹槽(14),縱向凹槽(14)中設有帶螺紋或螺孔的槽塊(1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有操作平臺的可移動作業裝置,其特征在于承載托架(2) 為部分相交的“U”形支架,該“U”形支架與交叉件(16)相對的平面通過槽塊(15)與中空軌道(4、4'、5)緊固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有操作平臺的可移動作業裝置,其特征在于中空軌道(4、 4'、5)組成的縱向排列的兩塊操作平臺之間通過間隔件(19)隔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有操作平臺的可移動作業裝置,其特征在于組成操作平臺的中空軌道(5)具有一個封閉輪廓(11),并裝有一個向下的外部蓋板(12)。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有操作平臺的可移動作業裝置,其特征在于操控平臺(1) 尾部的裝有管形扶手(23)的攀爬梯通過上部向外凸彎的倒弧形部件(24)與后部的支撐軌道(25)相連,并共同構成一個可用于安放服務和保養得設備的空間(27、28)。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帶有操作平臺的可移動作業裝置,其特征在于管形扶手 (23)及/或支撐軌道(25)內部安裝電動、氣壓動力或者水壓動力管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帶有操作平臺的可移動的作業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帶有操作平臺的可移動作業裝置。它包括車輛底盤,安裝在承載支架上并安裝在車輛底盤側面的兩個操作平臺,安裝在操作平臺后部的攀爬梯。操作平臺包括中空軌道,用于安裝管線,尤其是用于安裝電氣、氣壓動力或者水壓動力管線,攀爬梯通過上部向外凸彎的扶手件與后部的支撐軌道相連,并共同構成一個可用于安放服務和保養設備的空間。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生產工藝簡單,多樣性裝配能力和安全可靠性高;方便安裝工具箱、管線等附加件。
文檔編號B62D33/02GK201999087SQ20112010971
公開日2011年10月5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14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14日
發明者涂春生, 陳俊 申請人:江西藍圖鋁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