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摩托車擋風護罩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摩托車技術領域,具體地說,特別涉及摩托車上的擋風護罩。
背景技術:
在寒冷的冬季乘騎摩托車時,由于乘騎人員的手部裸露在外,寒風直接吹拂到手背、手腕等部位,會使得乘騎人員的雙手僵硬、不靈活,這樣不僅不舒服,而且還會影響摩托車的操控性,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為此,有的駕駛員在冬季乘 騎摩托車時會戴上手套,但戴手套操控的靈活性較差,并且操控不方便。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能夠避免寒風直接吹拂駕駛員手部的摩托車擋風護罩。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摩托車擋風護罩,具有罩體,所述罩體通過注塑成型,由頂部(I)、底部(2)、第一側部(3)、第二側部(4)和支耳(5)組成,所述頂部(I)位于底部(2)的上方,頂部(I)的前端與底部(2)的前端連為一體,頂部(I)和底部(2)形成尖端在前的“V”形結構,所述第一側部(3)和第二側部(4)位于頂部(I)與底部(2)之間的左右兩側,各側部均與頂部(I)及底部(2)連為一體,所述第一側部(3)后端的中部向后一體延伸,形成支耳(5),該支耳(5)上開有第一裝配孔,所述第二側部(4)上開有尖端在前的“V”形缺口(6),并且在第二側部(4)上還開有第二裝配孔(7)。本發明罩設在摩托車手把管端部的握把上,第一側部上的支耳與握把的端部貼合,由螺釘穿過支耳上的第一裝配孔并旋入握把中,將支耳與握把連接在一起;手把管的管身卡入第二側部的“V”形缺口中,在手把管管身對應第二側部的位置配置有連接塊,由螺栓穿過第二側部的第二裝配孔以及連接塊上的過孔,將第二側部與手把管固定在一起。本發明通過上述方式安裝,不僅裝配工藝簡單、裝配操作容易,而且安裝的牢靠性好。本發明通過注塑成型,加工制作容易,成本較低。頂部和底部形成尖端在前的“V”形結構,并且頂部與底部之間的左右兩側設置第一側部和第二側部,這樣頂部、底部、第一側部和第二側部圍成一個半封閉的空間,乘騎人員的手部抓握在握把上,并位于本發明形成的半封閉空間內,能有效防止摩托車行駛時迎向的寒風直接吹拂駕駛員的手部,避免了乘騎人員雙手僵硬,這樣一方面操控性及舒適性好,另一方面,確保了乘騎人員的手部靈活,消除了安全隱患。頂部和底部形成尖端在前的“V”形,不僅造型美觀大方,在握把的外面能起到裝飾的作用,而且具有導風的作用,使迎面的寒風從頂部上面及底部下面吹過,幾乎不增加摩托車行駛的阻力。所述頂部(I)和底部(2)均為弧頂朝外的弧形,頂部(I)與底部(2)之間的相連處通過圓弧過渡。以上結構造型更圓潤、美觀,并且頂部與底部之間的空間更大,不影響乘騎人員手部的自由活動。為了增加第一側部的結構強度,防止其發生變形或損壞,在所述第一側部(3)的外側面上設有從前往后延伸的加強筋(8),該加強筋(8)與支耳(5)連為一體。在所述加強筋(8)上通過粘貼固定有反光條(9)。反光條起反射光線的作用,當側方有車輛時,反光條能夠反射側方車輛的燈光,以提醒摩托車乘騎人員,從而增加了行車的安全性。在所述底部(2)上開有暖風通孔(10),該暖風通孔(10)靠近頂部(I)與底部(2)之間的相連處以及第二側部(4)。暖風通孔通過保溫導管與摩托車上設置的暖風生成裝置相連接,暖風生成裝置產生的暖風通過保溫導管吹入罩體內,并直接吹拂乘騎人員的手部,使乘騎人員的雙手一直處于溫暖的環境中,從而進一步提高了乘騎摩托車的舒適性和安全性。 有益效果本發明能夠將乘騎人員的手部容置在一個半封閉的空間內,以阻擋寒風直接吹拂乘騎人員的手部,既避免了乘騎人員雙手僵硬,確保了操控的靈活性,又大大地提高了冬季駕駛摩托車的舒適性及安全性。
圖I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的左視圖。圖3為本發明的使用狀態圖。圖4為本發明在摩托車上的布置示意圖。圖5為圖4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如圖I、圖2所示,本發明具有罩體,該罩體通過注塑成型,由頂部I、底部2、第一側部3、第二側部4和支耳5組成,各部分均為薄片結構。所述頂部I位于底部2的上方,兩者在上下方向對稱布置,且頂部I和底部2均為弧頂朝外的弧形,頂部I的前端與底部2的前端連為一體,頂部I與底部2之間的相連處通過圓弧過渡,并且頂部I和底部2形成尖端在前的“V”形結構。在所述底部2上開有暖風通孔10,該暖風通孔10靠近頂部I與底部2之間的相連處以及第二側部4。如圖I、圖2所示,第一側部3位于頂部I與底部2之間的左側,該第一側部3的上邊沿與頂部I連為一體,第一側部3的下邊沿與底部2連為一體,第一側部3的前邊沿同頂部I與底部2之間的相連處連為一體。在所述第一側部3的外側面上一體形成有從前往后延伸的加強筋8,該加強筋8上通過粘貼固定有反光條9。第一側部3后端的中部向后一體延伸,形成支耳5,該支耳5與加強筋8在一條直線上并連為一體,且支耳5上開有第一裝配孔11。所述第二側部4位于頂部I與底部2之間的右側,該第二側部4的上邊沿與頂部I連為一體,第二側部4的下邊沿與底部2連為一體,第二側部4的前邊沿同頂部I與底部2之間的相連處連為一體。在所述第二側部4上開有尖端在前的“V”形缺口 6,并且在第二側部4上還開有第二裝配孔7。如圖4、圖5所示,本發明對稱安裝在摩托車手把管左右兩端的握把上,上述實施例僅為左邊擋風護罩的結構,右邊擋風護罩的結構與之相對稱,在此不做贅述。如圖3并結合圖I、圖2所示,第一側部3上的支耳5與握把12的端部貼合,由螺釘穿過支耳5上的第一裝配孔11并旋入握把12中,將支耳5與握把12連接在一起;手把管13的管身卡入第二側部4的“V”形缺口 6中,在手把管13管身對應第二側部4的位置配置有連接塊14,由螺栓穿過第二側部4的第二裝配孔7以及連接塊14上的過孔,將第二側部4與手把管13固定在一起。本發明圍成一個半封閉的空間,乘騎人員的手部抓握在握把12上,并位于本發明形成的半封閉空間內,能有效防止摩托車行駛時迎向的寒風直接吹拂駕駛員的手部,避免了乘騎人員雙手僵硬。暖風通孔10通過保溫導管與摩托車上設置的暖風生成裝置相連接,暖風生成裝置產生的暖風通過保溫導管吹入罩體內,并直接吹拂乘騎人員的手部,使乘騎人員的雙手一直處于溫暖的環境中,從而進一步提高了乘騎摩托車的舒適性和安全性。暖風的生成可由風扇將冷風吹向發動機排氣管,通過熱交換生產,也可以由其它類似的裝 置生成,在此不做贅述。
權利要求
1.一種摩托車擋風護罩,具有罩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罩體通過注塑成型,由頂部(I)、底部(2)、第一側部(3)、第二側部(4)和支耳(5)組成,所述頂部(I)位于底部(2)的上方,頂部⑴的前端與底部⑵的前端連為一體,頂部⑴和底部⑵形成尖端在前的“V”形結構,所述第一側部(3)和第二側部(4)位于頂部(I)與底部(2)之間的左右兩側,各側部均與頂部(I)及底部(2)連為一體,所述第一側部(3)后端的中部向后一體延伸,形成支耳(5),該支耳(5)上開有第一裝配孔(11),所述第二側部(4)上開有尖端在前的“V”形缺口(6),并且在第二側部(4)上還開有第二裝配孔(7)。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摩托車擋風護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頂部(I)和底部(2)均為弧頂朝外的弧形,頂部(I)與底部(2)之間的相連處通過圓弧過渡。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摩托車擋風護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側部(3)的外側面上設有從前往后延伸的加強筋(8),該加強筋(8)與支耳(5)連為一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車擋風護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強筋(8)上通過粘貼固定有反光條(9)。
5.根據權利要求I或2或4所述的摩托車擋風護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部(2)上開有暖風通孔(10),該暖風通孔(10)靠近頂部(I)與底部(2)之間的相連處以及第二側部⑷。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摩托車擋風護罩,罩體由頂部(1)、底部(2)、第一側部(3)、第二側部(4)和支耳(5)組成,頂部(1)和底部(2)形成尖端在前的“V”形結構,第一側部(3)和第二側部(4)位于頂部(1)與底部(2)之間的左右兩側,第一側部(3)后端的中部向后一體延伸,形成支耳(5),該支耳(5)上開有第一裝配孔(11),第二側部(4)上開有尖端在前的“V”形缺口(6),并且在第二側部(4)上還開有第二裝配孔(7)。本發明能夠將乘騎人員的手部容置在一個半封閉的空間內,以阻擋寒風直接吹拂乘騎人員的手部,既避免了乘騎人員雙手僵硬,確保了操控的靈活性,又大大地提高了冬季駕駛摩托車的舒適性及安全性。
文檔編號B62J17/04GK102632944SQ20121011104
公開日2012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6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16日
發明者楊敬 申請人: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