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能夠安裝多種懸架的車身縱梁及汽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能夠安裝多種懸架的車身縱梁,其中每種懸架都分別包括縱臂支架和彈簧墊,其中,所述車身縱梁(10)上設置有與所述縱臂支架連接的縱臂安裝支架(11),和分別與所述多種懸架的彈簧墊連接的多個彈簧安裝支架。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汽車。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對車身縱梁進行結構上改進以使其能夠適用于多種懸架的安裝,結構簡單,便于多種懸架中不同懸架的更換,不需要對車身結構進行其他改進,節省了人力和時間,并且降低了成本。
【專利說明】一種能夠安裝多種懸架的車身縱梁及汽車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汽車底盤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能夠安裝多種懸架的車身縱梁及汽車。
【背景技術】
[0002]在汽車底盤【技術領域】,可以根據汽車的實際使用需要選擇使用不同的懸架系統。而不同的懸架系統在車身上的安裝結構具有很大的不同,基本上每一種不同的懸架系統都對應著不同的車身-懸架安裝結構。
[0003]而實際情況中,根據車輛的實際使用情況,出于經濟成本的考慮或者用戶的需要,常常需要更換車輛的懸架系統才能實現更好的效果或者滿足需求,但是由于上述車身-懸架安裝結構的限制,通常在完成對車身的設計加工之后無法再更換安裝在車身上的懸架,或者需要進行很大的更改才能實現互換地安裝,不但加工起來很麻煩,浪費了人力和時間,還提高了經濟成本。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安裝多種懸架的車身縱梁,該車身縱梁能夠根據需要與多種懸架中的任意一種連接。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安裝多種懸架的車身縱梁,其中每種懸架都分別包括縱臂支架和彈簧墊,其中,所述車身縱梁上設置有與所述縱臂支架連接的縱臂安裝支架,和分別與所述多種懸架的彈簧墊連接的多個彈簧安裝支架。
[0006]優選地,所述懸架包括第一懸架和第二懸架,所述車身縱梁上設置有用于連接第一懸架的第一彈簧墊的第一彈簧安裝支架和用于連接第二懸架的第二彈簧墊的第二彈簧安裝支架。
[0007]優選地,所述第一懸架為扭轉梁式懸架,所述第二懸架為多連桿式懸架。
[0008]優選地,所述第一彈簧安裝支架與所述第二彈簧安裝支架的縱向間距為120mm-140mmo
[0009]優選地,所述第一彈簧安裝支架設置在所述第二彈簧安裝支架的縱向前方,所述縱臂安裝支架設置在所述第一彈簧安裝支架的縱向前方。
[0010]優選地,所述第二懸架還包括前副車架連接件和后副車架連接件,所述車身縱梁上還設置有設置在所述第一彈簧安裝支架和所述縱臂安裝支架之間的前副車架安裝部和設置在所述第二彈簧安裝支架的縱向后方的后副車架安裝部,所述前副車架連接件與所述前副車架安裝部連接,所述后副車架連接件與所述后副車架安裝部連接。
[0011]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汽車,其中,該汽車包括根據本發明所述的車身縱梁。
[0012]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對車身縱梁進行結構上改進以使其能夠適用于多種懸架的安裝,結構簡單,便于多種懸架中不同懸架的更換,不需要對車身結構進行其他改進,節省了人力和時間,并且降低了成本。[0013]本發明的其他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予以詳細說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釋本發明,但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限制。在附圖中:
[0015]圖1是根據本發明優選實施方式的車身縱梁的示意圖;
[0016]圖2是根據本發明優選實施方式的第一懸架的示意圖;
[0017]圖3是根據本發明優選實施方式的第二懸架的示意圖;
[0018]圖4是根據本發明優選實施方式的第一懸架與車身縱梁的安裝示意圖;
[0019]圖5是根據本發明優選實施方式的第二懸架與車身縱梁的安裝示意圖。
[0020]附圖標記說明
[0021]10車身縱梁丨丨縱臂支架
[0022]12第一彈簧安裝支架13第二彈簧安裝支架
[0023]14前副車架安裝部15后副車架安裝部
[0024]20第一懸架21第一彈簧墊
[0025]22第一縱臂支架30第二懸架
[0026]31第二彈簧墊32第二縱臂支架
[0027]33前副車架連接件34后副車架連接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28]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制本發明。
[0029]在本發明中,在未作相反說明的情況下,使用的方位詞如“縱向”通常是指汽車的車身的縱向,也就是車身縱梁的延伸的方向,相應地,“縱向前方”即指車身的縱向方向上朝向車頭的方向,“縱向后方”即指車身的縱向方向上朝向車尾的方向。
[0030]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安裝多種懸架的車身縱梁,其中每種懸架都分別包括縱臂支架和彈簧墊,其中,所述車身縱梁10上設置有與所述縱臂支架連接的縱臂安裝支架11,和分別與所述多種懸架的彈簧墊連接的多個彈簧安裝支架。
[0031]本發明提供的車身縱向能夠與多種懸架相連接,也就是說應用了本發明所提供的車身縱梁,就能夠根據需要更換該多種懸架中的任意一種。
[0032]其中,所述多種懸架中的每種懸架都包括縱臂支架和彈簧墊,相應地,該車身縱梁10上設置有縱臂安裝支架11和多個彈簧安裝支架。該車身縱梁10上的縱臂安裝支架11用于連接懸架的縱臂支架,彈簧安裝支架用于連接懸架的彈簧墊,這樣就能夠保證多種懸架中的每一種與車身縱梁的基本連接,從而使得懸架能夠可替換地連接到車身縱梁上。
[0033]因此,可以在制造過程中根據需要替換的多種懸架來相應地設置車身縱梁,從而使得能夠根據需要在車身縱梁上安裝相應的懸架。并且,可以在對車身縱梁的設計過程中,根據所需要可替換地安裝的多種懸架的形式來對車身縱梁進行設計,也就是說在除了縱臂安裝支架11和彈簧安裝支架之外,可以在車身縱梁上設置一些輔助結構來配合多種懸架中的各個懸架的安裝。[0034]需要說明的是,由于各種懸架的縱臂支架結構基本相同,因此車身縱梁10上可以只設置一個縱臂安裝支架11就能夠滿足需要,多種懸架中的每一種懸架的縱臂支架都可以與該縱臂安裝支架11連接,而各個懸架的彈簧墊的結構可能互不相同,并且位置也不相同,尤其是彈簧墊與縱臂支架的相對位置,因此在車身縱梁10上通常設置多個彈簧安裝支架,每個彈簧安裝支架的結構和相對位置與一種懸架的彈簧墊相對應(當然,如果結構相匹配,每個彈簧安裝支架也可以與多種懸架的彈簧墊相對應),尤其是彈簧安裝支架與縱臂安裝支架11的相對位置應當和各個懸架的縱臂支架與彈簧墊的相對位置相對應。這樣,在將懸架安裝到車身縱梁上時,懸架的縱臂支架與車身縱梁10上的縱臂安裝支架11相連接,懸架的彈簧墊與車身縱梁10上相應的彈簧安裝支架連接。
[0035]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對車身縱梁進行結構上改進以使其能夠適用于多種懸架的安裝,結構簡單,便于多種懸架中不同懸架的更換,不需要對車身結構進行其他改進,節省了人力和時間,并且降低了成本。
[0036]優選地,所述懸架包括第一懸架20和第二懸架30,所述車身縱梁10上設置有用于連接第一懸架20的第一彈簧墊21的第一彈簧安裝支架12和用于連接第二懸架30的第二彈簧墊31的第二彈簧安裝支架13。
[0037]在本優選實施方式中,懸架優選地包括兩種,即第一懸架20和第二懸架30,第一懸架20包括第一彈簧墊21,第二懸架30包括第二彈簧墊31,該車身縱梁10上設置有用于連接第一彈簧墊21的第一彈簧安裝支架12,和用于連接第二彈簧墊31的第二彈簧安裝支架13。
[0038]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所述多種懸架至少包括第一懸架20和第二懸架30兩種,其中,優選地,所述第一懸架20為扭轉梁式懸架,所述第二懸架30為多連桿式懸架。
[0039]通常多連桿式懸架的行駛性能較好,而扭轉梁式懸架結構簡單且成本較低,在實際應用中,通常根據不同的行駛條件和用戶需求需要在同一車身縱梁上可更換地安裝上述兩種懸架。
[0040]當然,本發明并不限于此,任何適合的懸架都可以應用于本發明中,并且對懸架種類的數量也不加以限制。下面,本發明主要針對第一懸架20為扭轉梁式懸架,第二懸架30為多連桿式懸架的情況來進行具體地描述。
[0041]優選地,所述第一彈簧安裝支架12與所述第二彈簧安裝支架13的縱向間距為120mm-140mmo
[0042]根據上述優選的第一懸架20和第二懸架30的結構,尤其是各自的彈簧安裝支架與縱臂支架之間的距離等相對位置關系,優選地,在車身縱梁上,該第一彈簧安裝支架12與第二彈簧安裝支架13之間的縱向間距為120mm-140mm。以上所例舉的數值是根據目前一般的扭轉梁式懸架和多連桿式懸架的結構而優選的數值范圍,而實際應用中并不限于此,可以根據實際的應用情況和/或實際的懸架的結構在上述數值范圍上進行適當的修改。
[0043]優選地,所述第一彈簧安裝支架12設置在所述第二彈簧安裝支架13的縱向前方,所述縱臂安裝支架11設置在所述第一彈簧安裝支架12的縱向前方。
[0044]一般地,根據懸架的結構,在懸架上,縱臂支架設置在縱向方向上的最前方,其縱向后方設置有彈簧墊。因此,相應地,在車身縱梁10上,縱臂安裝支架11設置在縱向方向上的最前方。而且,對于扭轉梁式懸架的第一懸架20和多連桿式懸架的第二懸架30來說,第一懸架20的第一彈簧墊21與第一縱臂支架22之間的距離小于第二懸架30的第二彈簧墊31與第二縱臂支架32之間的距離,相應地,在車身縱梁10上,第一彈簧安裝支架12就設置在第二懸臂彈簧安裝支架13的縱向前方。
[0045]優選地,所述第二懸架30還包括前副車架連接件33和后副車架連接件34,所述車身縱梁10上還設置有設置在所述第一彈簧安裝支架12和所述縱臂安裝支架11之間的前副車架安裝部14和設置在所述第二彈簧安裝支架13的縱向后方的后副車架安裝部15,所述前副車架連接件32與所述前副車架安裝部14連接,所述后副車架連接件33與所述后副車架安裝部15連接。
[0046]根據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作為第一懸架20的扭轉梁式懸架的結構比較簡單,只包括縱臂支架21和彈簧墊22,而作為第二懸架30的多連桿式懸架結構較為復雜,該第二懸架30還包括前副車架連接件33和后副車架連接件34,相應地,在車身縱梁10上還設置有前副車架安裝部14和后副車架安裝部15,分別與前副車架連接件33和后副車架連接件34相連接。
[0047]在第二懸架30上,前副車架連接件33沿縱向設置在第二縱臂支架32和第二彈簧墊31之間,后副車架連接件34設置在第二彈簧墊31的縱向后方,因此,在車身縱梁10上,前副車架安裝部14應當沿縱向設置在第二彈簧安裝支架13和縱臂安裝支架11之間,后副車架安裝部15應當設置在第二彈簧安裝支架13的縱向后方,更有選地,由于通常多連桿式懸架的前副車架連接件33與第二縱臂支架32之間的距離小于扭轉梁式懸架的第一彈簧墊21與第一縱臂支架22之間的距離,因此相應地前副車架安裝部14沿縱向設置在第一彈簧安裝支架12和縱臂安裝支架11之間。
[0048]在根據本發明的車身縱梁10的使用中,首先根據需要將多種懸架中的一種安裝到該車身縱梁10上,對于作為本發明的第一懸架20的扭轉梁式懸架來說,將第一彈簧墊21與車身縱梁10上的第一彈簧安裝支架12相連接,將第一縱臂支架22與車身縱梁10上的縱臂安裝支架11相連接,即可將扭轉梁式懸架的第一懸架20安裝到本發明的車身縱梁10上;對于作為本發明的第二懸架30的多連桿式懸架來說,將第二彈簧墊31與車身縱梁10上的第二彈簧安裝支架13相連接,將第二縱臂支架32與車身縱梁10上的縱臂安裝支架11相連接,將前副車架連接件33與前副車架安裝部14相連接,將后副車架連接件34與后副車架安裝部15相連接,即可將多連桿式懸架的第二懸架30安裝到本發明的車身縱梁10上。
[0049]本發明僅以扭轉梁式懸架和多連桿式懸架為例對本發明的車身縱梁10的結構進行示例性的說明。本發明的車身縱梁10還可以通過適應性的設計而適用于其他的各種懸架。
[0050]本發明還提供一種汽車,其中,該汽車包括根據本發明的車身縱梁。
[0051]根據本發明的車身縱梁的結構和使用方法已經在上文進行了詳細的介紹,此處不再贅述。通過采用上述的車身縱梁,本發明的汽車可以根據需要更換為多種懸架中的任意一種。
[0052]以上結合附圖詳細描述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但是,本發明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中的具體細節,在本發明的技術構思范圍內,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多種簡單變型,這些簡單變型均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0053]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具體實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個具體技術特征,在不矛盾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任何合適的方式進行組合,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本發明對各種可能的組合方式不再另行說明。
[0054]此外,本發明的各種不同的實施方式之間也可以進行任意組合,只要其不違背本發明的思想,其同樣應當視為本發明所公開的內容。
【權利要求】
1.一種能夠安裝多種懸架的車身縱梁,其中每種懸架都分別包括縱臂支架和彈簧墊,其特征在于,所述車身縱梁(10)上設置有與所述縱臂支架連接的縱臂安裝支架(11 ),和分別與所述多種懸架的彈簧墊連接的多個彈簧安裝支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身縱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懸架包括第一懸架(20)和第二懸架(30),所述車身縱梁(10)上設置有用于連接第一懸架(20)的第一彈簧墊(21)的第一彈簧安裝支架(12)和用于連接第二懸架(30)的第二彈簧墊(31)的第二彈簧安裝支架(13)。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車身縱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懸架(20)為扭轉梁式懸架,所述第二懸架(30)為多連桿式懸架。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身縱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彈簧安裝支架(12)與所述第二彈簧安裝支架(13)的縱向間距為120mm-140mm。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身縱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彈簧安裝支架(12)設置在所述第二彈簧安裝支架(13)的縱向前方,所述縱臂安裝支架(11)設置在所述第一彈簧安裝支架(12)的縱向前方。
6.根據權利要求3-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車身縱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懸架(30)還包括前副車架連接件(32)和后副車架連接件(33),所述車身縱梁(10)上還設置有設置在所述第一彈簧安裝支架(12)和所述縱臂安裝支架(11)之間的前副車架安裝部(14)和設置在所述第二彈簧安裝支架(13)的縱向后方的后副車架安裝部(15),所述前副車架連接件(32)與所述前副車架安裝部(14)連接,所述后副車架連接件(33)與所述后副車架安裝部(15)連接。
7.一種汽車,其特征在于,該汽車包括根據權利要求1-6所述的車身縱梁。
【文檔編號】B62D21/02GK103879451SQ201210555328
【公開日】2014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9日
【發明者】邵輝, 曹安, 金帥, 王飛 申請人: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