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轉向系統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汽車后穩定桿連接桿總成。
背景技術:
后穩定桿總成布置在機艙,后穩定桿總成將左、右前懸架安裝板剛性連接,可以增強前機艙和車身整體剛度,抵消車輛在高速過彎狀態時的側傾過大、車架變形,改善車輛過彎能力,因此,前穩定桿總成需要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其中的球座裝配在球頭外殼內,現有的球座存在以下缺點:球座為分體式結構,通常由上球座、下球座和墊片裝配而成,而且整個球座外部呈弧形,這就要求與之配合的球頭外殼內部也呈弧形,制造起來難度大,成本高,不利于裝配;而且現有的球座底部是增加墊片,容易導致整個球座穩定性差;球座本體內部的弧面在注塑時容易縮水,造成成品率地,容易導致整個穩定桿總成穩定性差。
需要在后穩定桿總成上安裝防塵罩來防止轉向球頭內進入灰塵而影響轉向系統的穩定性,然而,現有的防塵罩不僅裝配和拆卸不方便;而且固定效果不是太好,長期使用之后,防塵罩很容易松動,從而使得防塵罩的密封性能不是很好,導致部分灰塵進入內部,影響球銷的正常工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解決現有技術問題的不足,提供一種汽車后穩定桿連接桿總成。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按照以下技術方案實施的:
一種汽車后穩定桿連接桿總成,包括球座外殼以及與球座外殼連接的穩定桿,球座外殼內設有安裝有球頭的球座,球座底部設置有擋片,所述擋片與球座外殼底部焊接,球座和球頭銷之間安裝有防塵罩,所述球座為圓柱體結構,球座上部內設有與球頭銷頭相配合的球形腔體,所述球形腔體的內球面上設有沿球座徑向方向布置的環形油槽,所述球形腔體的下部的球座內設有環形凹槽,球座底部為封閉的平面結構,所述球座底部環繞環形凹槽開設有一圈凹槽,相鄰的凹槽之間設有間隔帶,所述球座外壁設有一條沿軸向分別的半圓槽。
進一步,所述球形腔體與環形凹槽的銜接處設有過渡弧面。
優選地,所述球頭銷上設有網狀保護罩。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后穩定桿連接桿總成,球座為整體式,底部為平面,方便制造和裝配;直筒式球座,降低球座制造難度,降低成本;而且封閉底部設計,避免帶孔球套增加墊片,整個球座部件少穩定性好;蜂巢式挖空,降低注塑縮水,提高成品率,也容易保證球形腔體內部圓度,封閉球座增加半圓槽形狀的氣孔保證裝配過程中球座不因氣壓變形;因此本實用新型增強了后穩定桿總成的穩定性和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球座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球座的仰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在此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以及說明用來解釋本實用新型,但并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如圖1、圖2、圖3所示的一種汽車后穩定桿連接桿總成,包括球座外殼6 以及與球座外殼6連接的穩定桿7,球座外殼7內設有安裝有球頭2的球座4,球座4底部設置有擋片5,所述擋片5與球座外殼6底部焊接,球座4和球頭2銷之間安裝有防塵罩1,防塵罩1下部用簧圈3固定在球座外殼7上,球頭2銷頭上設有網狀保護罩8,所述球座4為圓柱體結構,球座4上部內設有與球頭2銷頭相配合的球形腔體401,所述球形腔體401的內球面上設有沿球座徑向方向布置的環形油槽402,所述球形腔體401的下部的球座4內設有環形凹槽403,球座4底部為封閉的平面結構,所述球座4底部環繞環形凹槽403開設有一圈凹槽404,相鄰的凹槽404之間設有間隔帶405,所述球座4外壁設有一條沿軸向分布的半圓槽406,所述球形腔體401與環形凹槽403的銜接處設有過渡弧面407。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不限于上述具體實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出的技術變形,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