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汽車副機總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副機總成,屬汽車零部件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實用新型一種C型環壓緊方式的汽車副機總成,也稱副幫肽,(英文IDLER ARM)。是汽車轉向機構上的一個輔助傳動裝置,是汽車轉向系統的一個重要部件,副機總成由副機本體、主軸銷、軸承、內圈、彈簧、上蓋、內C型環、密封圈和端蓋等附件組成,副機本體與主軸銷采用滾動摩擦組成運動副。汽車在轉向的過程中,受拉桿力量的傳遞,副機輔助傳動處于高強度、高頻率運動中,主軸銷對來自拉桿的沖擊力也較大,故對副機本體壓蓋的壓緊力及抗疲勞強度要求較高。傳統的副機葉片本體與主軸銷裝配的方式,一般采用端蓋用螺栓連接的方式,SP 用螺栓將端蓋固定在副機葉片本體上進行口端封閉。由于采用螺栓連接方式,在高強度及高頻率震動的工作環境下,易產生金屬疲勞而產生的松動,導致主軸銷松動失效,直接影響汽車轉向性能或安全隱患。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結構簡單,可靠性強,以解決傳統副機端蓋采用螺栓連接,極易產生金屬疲勞而出現的松動,導致主軸銷松動失效,直接影響汽車轉向性能或行駛安全的汽車副機總成。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汽車副機總成,它由端蓋、密封圈、C型環、上蓋、彈簧、副機殼體和主軸銷構成,其特征在于副機殼體內通過軸承安裝有主軸銷,主軸銷底部通過墊圈設置有彈簧,彈簧下方的副機殼體內壁上設置有卡槽,卡槽安裝有C型環,彈簧與C型環之間設置有上蓋,所述副機殼體的下端口上裝有端蓋,端蓋與C型環之間設置有密封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該汽車副機總成結構簡單,通過副機殼體內壁上的卡槽安裝C型環以此來實現對主軸銷與上蓋的壓緊,同時增加彈簧調節的作用,避免了傳統副機端蓋采用螺栓連接,極易產生金屬疲勞而出現的松動,導致主軸銷松動失效,直接影響汽車轉向性能或行駛安全的問題,極大的提高了汽車的轉向性能和行駛的安全性。
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端蓋,2、密封圈,3、C型環,4、卡槽,5、上蓋,6、彈簧,7、墊圈,8、副機殼體,9、軸承,10、主軸銷。
具體實施方式
[0011]該汽車副機總成由端蓋I、密封圈2、C型環3、上蓋5、彈簧6、副機殼體8和主軸銷10構成,副機殼體8內通過軸承9安裝有主軸銷10,主軸銷10底部通過墊圈7設置有彈簧6,彈簧6下方的副機殼體8內壁上設置有卡槽4,卡槽4內安裝有C型環3,彈簧6與C型環3之間設置有上蓋5。副機殼體8的下端口上裝有端蓋1,端蓋I與C型環3之間設置有密封圈2。裝配時,首先將主軸銷10、軸承9放入副機殼體8內孔中,然后將墊圈7放于軸承9底部,再將彈簧6放入墊圈7的內圈,并加注潤滑油,把上蓋5壓在彈簧6上,用壓力機將上蓋5向內壓,使彈簧6收縮至上蓋5接觸到墊圈7為止,此時將C型環3往副機殼體8的卡槽4中慢慢壓入,當壓到卡槽4位置時,C型環3由自身彈性會自動彈入卡槽4內,然后松開壓力機,在C型環3上加2密封圈以防止黃油泄露,最后壓端蓋I完成裝配。該汽車副機總成通過卡槽安裝C型環以此來實現對主軸銷10與上蓋的壓緊,同時通過彈簧6增加了調節作用,因此在工作當中不會因高頻率運動而產生主軸銷松動或金屬疲勞等原因造成的失效,避免了傳統副機端蓋采用螺栓連接,極易產生金屬疲勞而出現的 松動,導致主軸銷松動失效,直接影響汽車轉向性能或行駛安全的問題,極大的提高了汽車的轉向性能和行駛的安全性。
權利要求1. 一種汽車副機總成由端蓋(I)、密封圈(2)、C型環(3)、上蓋(5)、彈簧(6)、副機殼體(8)和主軸銷(10)構成,其特征在于副機殼體(8)內通過軸承(9)安裝有主軸銷(10),主軸銷(10)底部通過墊圈(7)設置有彈簧(6),彈簧(6)下方的副機殼體(8)內壁上設置有卡槽(4),卡槽(4)內安裝有C型環(3),彈簧(6)與C型環(3)之間設置有上蓋(5),副機殼體(8 )的下端ロ上裝有端蓋(I),端蓋(I)與C型環(3 )之間設置有密封圈(2 )。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副機總成,屬汽車零部件技術領域。它由端蓋、密封圈、C型環、上蓋、彈簧、副機殼體和主軸銷構成,副機殼體內通過軸承安裝有主軸銷,主軸銷底部通過墊圈設置有彈簧,彈簧下方的副機殼體內壁上設置有卡槽,卡槽安裝有C型環,彈簧與C型環之間設置有上蓋。該汽車副機總成結構簡單,通過副機殼體內壁上的卡槽安裝C型環以此來實現對主軸銷與上蓋的壓緊,同時增加彈簧調節的作用,解決了傳統副機端蓋采用螺栓連接,極易產生金屬疲勞而出現的松動,導致主軸銷松動失效,直接影響汽車轉向性能或行駛安全的問題,極大的提高了汽車的轉向性能和行駛的安全性。
文檔編號B62D3/00GK202574345SQ20122012564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9日
發明者吳志明 申請人:荊州荊福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