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車把類機械的防盜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把類機械的防盜裝置,可廣泛應用于具車把裝置的機械,包括力機械及機動機械,可望徹底解決車把類機械的防盜問題。
背景技術:
車把類機械中數量龐大的代表產品為自行車、電動自行車及摩托車等,尤其是自行車。眾所周知,上世紀80年代,我國自行車保有量突破5億輛,被稱為“自行車王國”(據《浙江日報》2006年6月15日)。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自行車生產、消費和出口大國,勞動力成本優勢使中國在上世紀90年代便集中了世界自行車65%以上的產能(據《2012-2016年中國自行車行業市場調查及投資分析報告》),而且我國目前電動自行車保有量約為1. 4億輛(據新華網2012年4月27日),以上數據均為不完全統計。截止2009年8月底,中國摩托車保有量O. 92億輛(據中國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全國自行車、電動車加上三輪自行車、三輪電動車及各類摩托車等車把類車輛保守估計已超10億輛。而在這龐大的保有量背景下,則是全國每年觸目驚心的車把類車輛的被盜數量。據中國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長馬維亞于2007年2月28日在中國公安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稱,近幾年來,全國每年被盜自行車近400萬輛,其中電動自行車是70多萬輛,經濟損失超過20億元,這還僅僅是報案的統計結果。有鑒于此,為嚴厲打擊盜竊自行車違法犯罪活動,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公安部、中央綜治辦、建設部、商務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質檢總局決定,自2007年3月至7月,在全國范圍內部署開展治理自行車被盜問題專項行動,甚至專門成立了全國治理自行車被盜問題專項行動辦公室開展治理工作(據中國新聞網2007年2月28日)。時至今日,在全國各地,車把類車輛尤其是自行車的被盜情況并未好轉,甚至在一些城市出現了大量非法被盜贓車的固定集散銷贓點。究其原因,除了小額偷盜不能適用法律重懲,尤為重要的一點,是車把類車輛在過往的多年里,其防盜措施并未取得實質性的進
止/J/ O在專利檢索中,能檢索出大量自行車防盜鎖的專利。但事實上是,不論其防盜鎖設計得如何巧妙如何難以破解,包括機械式、密碼式、指紋式、帶紅外防盜裝置甚至帶發射裝置遠程遙控等防盜措施,在盜車賊無任何技術含量的強力夾鉗剪切下,幾乎所有的防盜鎖都形同虛設。在其他有關自行車車把的防盜專利中,中國專利201020548861.0公布了一種自行車可裝卸的活動車把,但其弊端顯而易見車把拆卸之后,缺少車把的自行車橫把只是縮短但仍可騎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自行車的防盜問題。而中國專利201020129491. 7公布了一種可將自行車龍頭拆下的裝置,但其存在以下缺陷首先是將自行車龍頭拆下隨身攜帶,自行車龍頭上面還有很多其他附屬設備,單從其體積及重量考慮,其弊端顯然是不方便;其次是車龍頭上連接有左右雙剎車連接拉線、變速連接拉線及高端自行車上的其他附屬連接設備,拆卸龍頭時必須將其一并拆除,拆裝不易且麻煩,影響使用效率,顯然不具可行性及可操作性;其三是通過扭動鑰匙的旋轉帶動螺桿向下移動使一對銷子把龍頭卡住,從力矩上來講,殊為不易,姑且不論是否所有的老弱婦孺使用者都能輕易的扭動鑰匙帶動螺桿做功將龍頭插入或拔出,如遇龍頭等部件稍微的銹蝕或塵泥污染,其設計初衷幾乎是不可實現。另外中國專利 201020101477. 6、201020101425. 9,201020101476.1 公開了一種電動自行車防盜遙控龍頭鎖裝置但其缺陷是結構復雜,需電力驅動,成本高昂,可靠性低。
發明內容為了克服現有的車把類機械在防盜措施上的缺陷及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的車把類機械的防盜裝置,所述裝置適用面廣,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可靠性高。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車把類機械的防盜裝置,即是將車把的把立(也稱手把豎管或車頭把立)或橫把與把立間的連接短臂分離,而分離后的兩部分只有合法使用者才能相互嚙合并被鎖緊達到未分離前的使用功能及效果,非法使用者不能嚙合從而不能使用。為方便表達,下面以自行車為例詳細闡述。在自行車的防盜裝置中,大部分為各式各樣的防盜鎖類。而盜車賊要破壞車鎖易如反掌,車鎖被破壞后的自行車被盜特征不明顯,在盜車賊將自行車的轉移過程中不具異常表象,不易引人注意而被發現,即被盜后的自行車本身不具有報警作用。而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防盜裝置即將車把的把立或橫把與把立間的連接短臂截斷,使兩斷面端成為垛形缺口且能相互嚙合,其中靠橫把的斷面外側壁包覆有一圓形套筒,所述靠橫把的斷面內腔安裝有鎖芯,鎖眼開口于所述靠橫把的遠截斷面側壁,鎖芯所控制的鎖止限位器為一個或多個沿所述靠橫把的斷面側壁的垛形缺口或截斷面外展伸出或收回的金屬板或金屬珠或其他能夠阻止所述圓形套筒向近截斷面回位的構件。在靠碗組(也稱車頭碗或車頭碗組)的斷面端的垛形缺口的垛部外側壁或垛形缺口的遠截斷面外側壁設置有螺紋,在所述圓形套筒的近斷面端內壁同樣設置有螺紋且與所述靠碗組的斷面端的垛形缺口的垛部外側壁或垛形缺口的遠截斷面設置的螺紋能夠相互咬合。所述圓形套筒靠橫把的遠截斷面頂端區域為內收式,即所述圓形套筒的遠截斷面頂端內圈小于圓形套筒筒身內圈,所述靠橫把的垛形缺口遠截斷面的把立或橫把與把立間的連接短臂也為內收式,即內收后的把立或橫把與把立間的連接短臂外側壁與所述圓形套筒的遠截斷面頂端內圈相嵌合,未內收的把立或橫把與把立間的連接短臂部分(包括靠橫把的垛形缺口區域)外側壁與所述圓形套筒的筒身內圈相嵌合,在所述兩斷面的垛形缺口相互嚙合且所述靠橫把端的圓形套筒移動到所述靠碗組的斷面區域通過旋轉所述圓形套筒將圓形套筒內壁的螺紋與所述靠碗組外側壁的螺紋相互咬合緊密后,所述圓形套筒的內收區域與所述靠橫把的垛形缺口遠截斷面的把立或橫把與把立間的連接短臂內收區域也相互嵌合。理想的截斷面為車把的把立,但在部分自行車將把立下降到使用高度后外露的把立長度不足以安裝所述的圓形套筒,而這類短把立的自行車均有一個橫把與把立間的連接短臂,稱為車把縱臂,將車把縱臂設置為圓柱形并截斷,同樣能達到使用要求。所述圓形套筒的理想安裝區域必須在靠橫把的斷面外側,尤其是把立的靠橫把的斷面外側,如安裝于靠碗組的斷面外側,盜車賊可將靠碗組的把立或與車把縱臂連為一體的把立拔出,將無所述圓形套筒的靠橫把的把立或與橫把連為一體的車把縱臂插入與碗組一體的頭管(也稱前首),也能滿足盜騎要求。[0014]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防盜裝置在使用時,騎行前,將鑰匙插入所述鎖眼,扭動鑰匙,將所述鎖止限位器從靠橫把的垛形缺口或截斷面內收回垛形缺口所在的把立或與橫把連為一體的車把縱臂內腔并將鑰匙拔出,將靠橫把的垛形缺口與靠碗組的垛形缺口相對嚙合插入,同時將靠橫把區域的圓形套筒移到靠碗組的斷面區域通過旋轉所述圓形套筒將圓形套筒內壁的螺紋與所述靠碗組外側壁的螺紋相互咬合緊密,此時所述圓形套筒的內收區域與所述靠橫把的垛形缺口遠截斷面的把立或與橫把連為一體的車把縱臂內收區域也相互嵌合從而防止了靠橫把的把立或與橫把連為一體的車把縱臂在所述圓形套筒鎖緊后被拔出,此時靠橫把和靠碗組的把立或車把縱臂牢固的連為一體,其功能及效果與未截斷前的把立或車把縱臂毫無二致;停車時,如有防盜的需要,即將所述圓形套筒旋轉退出并解除與所述靠碗組外側壁的螺紋咬合,同時解除靠橫把的垛形缺口與靠碗組的垛形缺口的相對嚙合,將所述圓形套筒向橫把方向移動露出把立或車把縱臂側壁的鎖眼,插入并扭動鑰匙,將內收回垛形缺口所在的把立或車把縱臂內腔的鎖止限位器沿靠橫把的垛形缺口或截斷面處外展伸出并將鑰匙拔出,此時所述圓形套筒不能向近截斷面回位而把立或車把縱臂離斷從而使車輛不能騎行或推行,以此達到防盜目的。所述鎖眼的安裝位置在所述圓形套筒鎖緊后位于圓形套筒所包覆的把立或車把縱臂側壁,即此時隱藏于所述圓形套筒內,這樣能在使用中有效的防止塵泥污染或意外堵塞。所述分離后的靠橫把整體部分可懸掛于車前端或前車側,在分離后的靠橫把整體部分的橫把部或把立及車把縱臂的所述圓形套筒活動區域外,設置一掛鉤或掛圈,在分離后的靠碗組部分的頭管或車架的前端或側面,同樣設置有一掛鉤或掛圈,這樣,拆卸下的靠橫把整體部分便可掛于靠碗組部分的頭管或車架的前端或側面,而車把上的剎車和變速連接拉線及其他連接線不用拆除;也可建立分離后的靠橫把整體部分與分離后的靠碗組部分相互間的鉸鏈連接或其他活動連接,這樣,把立或車把縱臂即使斷開也不會完全脫離,可通過所述鉸鏈連接或其他活動連接懸掛在車前端。分離后的靠橫把整體部分懸掛于車前端或車前側面,防盜特征明顯。總的來說,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車把類機械的防盜裝置,具有結構簡單,設計合理,盜車賊難以剪切割鋸破壞等優點。當處于停車防盜狀態時,盜車賊就算偷走車也不能騎行,甚至不能推行,為及時識別盜竊者提供了方便,而車把懸掛的自行車處于異常狀態,特征醒目,當被盜竊轉移時,具有顯示異常的功能,易于引人注目及被發現,具有報警作用,從而實現了防盜和異常狀態顯示的功能。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圖1是整體車把的縱視示意圖。圖2是整體車把的側視示意圖。圖3是整體車把的俯瞰示意圖。圖4是
圖1截斷區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5是
圖1截斷區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6是
圖1截斷區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圖。[0025]圖7是
圖1截斷區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8是
圖1截斷區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在這些附圖中,相同的標號表示同一部分或者類似部分,其中1.橫把;2.把立;3.把立的截斷區域;4.碗組;5.頭管;6.橫把的側視面;7.車把縱臂;8.車把縱臂的截斷區域;9.把立頂面;10.圓形套筒的內收區域;11.圓形套筒;12.鎖眼;13.把立的內收區域;14.垛部;15.內收狀態的不規則金屬板鎖止限位器;16.螺紋;17.外展狀態的不規則金屬板鎖止限位器;18.外展狀態的金屬球鎖止限位器;19.外展狀態的金屬三角板鎖止限位器;20.外展狀態的金屬三棱柱鎖止限位器。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介紹本實用新型的兩個最佳實施例,使本實用新型的上述闡述及實施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和優點更加清楚。
圖1是整體車把的縱視示意圖,其介紹了車把在正常縱視情況下的安裝及布局情況。把立(2)與橫把(I)連為一體,并通過碗組(4)插入頭管(5),而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車把類機械的防盜裝置,即在把立的截斷區域(3)設置。圖2是整體車把的側視示意圖,其介紹了車把在正常側視情況下的安裝及布局情況。側視圖顯示了橫把的側視面出),其通過車把縱臂(7)與把立(2)連為一體,并通過碗組(4)插入頭管(5),而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車把類機械的防盜裝置,即在車把縱臂的截斷區域⑶設置。圖3是整體車把的俯瞰示意圖,其介紹了車把在正常俯瞰情況下的安裝及布局情況。代表把立⑵的部分僅顯示了把立的頂面(9),橫把⑴通過車把縱臂(7)與把立(2)連為一體,而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車把類機械的防盜裝置,即在車把縱臂的截斷區域(8)設置。圖4是
圖1的截斷區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其介紹了在
圖1的截斷區域(3)設置了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車把類機械的防盜裝置其所述裝置的安裝及布局情況。在把立(2)的截斷區域(3)兩端,設置有可相互嚙合的垛形結構(14),在靠橫把(I)的垛形結構(14)上方,為把立的內收區域(13)且內收后的把立(2)與內收后的圓形套筒(11)靠橫把(I)的遠截斷面頂端內收區域(10)相嵌合,將圓形套筒(11)沿靠橫把(I)的遠截面端移動,將露出位于把立(2)遠截斷面側壁插入鑰匙的鎖眼(12),在靠碗組(4)遠截面端的把立(2)外側壁設置有螺紋(16)。此圖表示的是將不規則金屬板鎖止限位器(15)從靠橫把(I)的垛形缺口內收回垛形缺口所在的把立⑵內腔并拔出鑰匙的情形,此時可將靠橫把⑴的垛形缺口與靠碗組(4)的垛形缺口相對嚙合插入,同時將靠橫把(I)區域的圓形套筒(11)移到靠碗組(4)的斷面區域通過旋轉圓形套筒(11)將圓形套筒(11)內壁的螺紋(說明書附圖未表示此結構)與靠碗組(4)外側壁的螺紋(16)相互咬合緊密,此時圓形套筒的內收區域(10)與靠橫把(I)的垛形缺口遠截斷面的把立內收區域(13)也相互嵌合從而防止了靠橫把⑴的把立⑵在圓形套筒(11)鎖緊后被拔出,此時靠橫把⑴和靠碗組⑷的把立
(2)牢固的連為一體,其功能及效果與未截斷前的把立(2)毫無二致。圖5是
圖1的截斷區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其介紹了在
圖1的截斷區域(3)設置了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車把類機械的防盜裝置其所述裝置的安裝及布局情況。在把立(2)的截斷區域(3)兩端,設置有可相互嚙合的垛形結構(14),在靠橫把(I)的垛形結構(14)上方,為把立的內收區域(13)且內收后的把立⑵與內收后的圓形套筒(11)靠橫把(I)的遠截斷面頂端內收區域(10)相嵌合,將圓形套筒(11)沿靠橫把(I)的遠截面端移動,將露出位于把立(2)遠截斷面側壁插入鑰匙的鎖眼(12),在靠碗組(4)遠截面端的把立(2)外側壁設置有螺紋(16)。此圖表示的是將圓形套筒(11)旋轉退出并解除與靠碗組(4)外側壁的螺紋(16)咬合,同時解除靠橫把⑴的垛形缺口與靠碗組⑷的垛形缺口的相對嚙合,將圓形套筒(11)向橫把⑴方向移動露出把立⑵側壁的鎖眼(12),插入并扭動鑰匙,將內收回垛形缺口所在的把立⑵內腔的不規則金屬板鎖止限位器(17)沿靠橫把⑴的垛形缺口處外展伸出并拔出鑰匙的情形,此時圓形套筒(11)不能向近截斷面回位而把立(2)離斷從而使車輛不能騎行或推行,以此達到防盜目的。圖6是
圖1的截斷區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其介紹了在
圖1的截斷區域(3)設置了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車把類機械的防盜裝置其所述裝置的安裝及布局情況。在把立(2)的截斷區域(3)兩端,設置有可相互嚙合的垛形結構(14),在靠橫把(I)的垛形結構(14)上方,為把立的內收區域(13)且內收后的把立⑵與內收后的圓形套筒(11)靠橫把(I)的遠截斷面頂端內收區域(10)相嵌合,將圓形套筒(11)沿靠橫把(I)的遠截面端移動,將露出位于把立(2)遠截斷面側壁插入鑰匙的鎖眼(12),在靠碗組(4)遠截面端的把立(2)外側壁設置有螺紋(16)。此圖表示的是將圓形套筒(11)旋轉退出并解除與靠碗組(4)外側壁的螺紋(16)咬合,同時解除靠橫把⑴的垛形缺口與靠碗組⑷的垛形缺口的相對嚙合,將圓形套筒(11)向橫把⑴方向移動露出把立⑵側壁的鎖眼(12),插入并扭動鑰匙,將內收回垛形缺口所在的把立(2)內腔的金屬球鎖止限位器(18)沿靠橫把(I)的垛形缺口處外展伸出并拔出鑰匙的情形,此時圓形套筒(11)不能向近截斷面回位而把立(2)離斷從而使車輛不能騎行或推行,以此達到防盜目的。圖7是
圖1的截斷區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其介紹了在
圖1的截斷區域(3)設置了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車把類機械的防盜裝置其所述裝置的安裝及布局情況。在把立(2)的截斷區域(3)兩端,設置有可相互嚙合的垛形結構(14),在靠橫把(I)的垛形結構(14)上方,為把立的內收區域(13)且內收后的把立⑵與內收后的圓形套筒(11)靠橫把(I)的遠截斷面頂端內收區域(10)相嵌合,將圓形套筒(11)沿靠橫把(I)的遠截面端移動,將露出位于把立(2)遠截斷面側壁插入鑰匙的鎖眼(12),在靠碗組(4)遠截面端的把立(2)外側壁設置有螺紋(16)。此圖表示的是將圓形套筒(11)旋轉退出并解除與靠碗組(4)外側壁的螺紋(16)咬合,同時解除靠橫把⑴的垛形缺口與靠碗組⑷的垛形缺口的相對嚙合,將圓形套筒(11)向橫把⑴方向移動露出把立⑵側壁的鎖眼(12),插入并扭動鑰匙,將內收回垛形缺口所在的把立⑵內腔的金屬三角板鎖止限位器(19)沿靠橫把⑴的垛形缺口處外展伸出并拔出鑰匙的情形,此時圓形套筒(11)不能向近截斷面回位而把立⑵離斷從而使車輛不能騎行或推行,以此達到防盜目的。圖8是
圖1的截斷區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其介紹了在
圖1的截斷區域(3)設置了本實用新型所述的車把類機械的防盜裝置其所述裝置的安裝及布局情況。在把立(2)的截斷區域⑶兩端,設置有可相互嚙合的垛形結構(14),在靠橫把⑴的垛形結構(14)上方,為把立的內收區域(13)且內收后的把立⑵與內收后的圓形套筒(11)靠橫把(I)的遠截斷面頂端內收區域(10)相嵌合,將圓形套筒(11)沿靠橫把(I)的遠截面端移動,將露出位于把立(2)遠截斷面側壁插入鑰匙的鎖眼(12),在靠碗組(4)遠截面端的把立(2)外側壁設置有螺紋(16)。此圖表示的是將圓形套筒(11)旋轉退出并解除與靠碗組(4)外側壁的螺紋(16)咬合,同時解除靠橫把⑴的垛形缺口與靠碗組⑷的垛形缺口的相對嚙合,將圓形套筒(11)向橫把⑴方向移動露出把立⑵側壁的鎖眼(12),插入并扭動鑰匙,將內收回垛形缺口所在的把立(2)內腔的金屬三棱柱鎖止限位器(20)沿靠橫把(I)的垛形缺口處外展伸出并拔出鑰匙的情形,此時圓形套筒(11)不能向近截斷面回位而把立⑵離斷從而使車輛不能騎行或推行,以此達到防盜目的。
權利要求1.一種車把類機械的防盜裝置,其特征是將車把的把立或車把縱臂分離。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車把類機械的防盜裝置,其特征是將車把的把立或車把縱臂截斷,使兩斷面端成為垛形缺口且能相互嚙合。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車把類機械的防盜裝置,其特征是靠橫把的斷面外側壁包覆有一圓形套筒,所述靠橫把的斷面內腔安裝有鎖芯,鎖眼開口于所述靠橫把的遠截斷面側壁,鎖芯所控制的鎖止限位器其作用能夠阻止所述圓形套筒向近截斷面回位;在靠碗組的斷面端的垛形缺口的垛部外側壁或垛形缺口的遠截斷面外側壁設置有螺紋,在所述圓形套筒的近斷面端內壁同樣設置有螺紋且與所述靠碗組的斷面端的垛形缺口的垛部外側壁或垛形缺口的遠截斷面設置的螺紋能夠相互咬合。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車把類機械的防盜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圓形套筒靠橫把的遠截斷面頂端區域為內收式,即所述圓形套筒的遠截斷面頂端內圈小于圓形套筒筒身內圈,所述靠橫把的垛形缺口遠截斷面的把立或車把縱臂也為內收式,即內收后的把立或車把縱臂外側壁與所述圓形套筒的遠截斷面頂端內圈相嵌合,未內收的把立或橫把與把立間的連接短臂部分即車把縱臂部分包括靠橫把的垛形缺口區域外側壁與所述圓形套筒的筒身內圈相嵌合,在所述兩斷面的垛形缺口相互嚙合且所述靠橫把端的圓形套筒移動到所述靠碗組的斷面區域通過旋轉所述圓形套筒將圓形套筒內壁的螺紋與所述靠碗組外側壁的螺紋相互咬合緊密后,所述圓形套筒的內收區域與所述靠橫把的垛形缺口遠截斷面的把立或車把縱臂內收區域也相互嵌合。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車把類機械的防盜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分離后的靠橫把整體部分可懸掛于車前端或前車側,在分離后的靠橫把整體部分的橫把部或把立及車把縱臂的所述圓形套筒活動區域外,設置一掛鉤或掛圈,在分離后的靠碗組部分的頭管或車架的前端或側面,同樣設置有一掛鉤或掛圈,這樣,拆卸下的靠橫把整體部分便可掛于靠碗組部分的頭管或車架的前端或側面,而車把上的剎車和變速連接拉線及其他連接線不用拆除;也可建立分離后的靠橫把整體部分與分離后的靠碗組部分相互間的活動連接。
專利摘要一種車把類機械的防盜裝置,其特征是將車把的把立或車把縱臂分離,而分離后的兩部分只有合法使用者才能相互嚙合并被鎖緊達到未分離前的使用功能及效果,非法使用者不能嚙合從而不能使用,具有結構簡單,設計合理,適用面廣,成本低廉,可靠性高,盜賊難以剪切割鋸破壞等優點。當處于防盜狀態時,盜賊就算偷走也不能使用,為及時識別盜竊者提供了方便,而車把懸掛的異常狀態,特征醒目,當被盜竊轉移時,具有顯示異常的功能,易于引人注目及被發現,具有報警作用,從而實現了防盜和異常狀態顯示的功能。
文檔編號B62H5/04GK202896735SQ20122022353
公開日2013年4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8日
發明者王冰, 余前孫 申請人:深圳市道爾輪胎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