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雙飛輪慣力自行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雙飛輪慣力自行車。
背景技術:
做為代步工具的自行車因其輕便、實用和環保受到大眾歡迎。但現有自行車受其結構限制,要想騎行時速度快就會明顯費力,要想騎行時省力卻又限制了速度,其結果是省力不省功。
發明內容為克服背景技術中的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雙飛輪慣力自行車,可利用慣力在提高速度的同時節省人力,達到即省力又省功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雙飛輪慣力自行車,包括車架、車把、前后車輪、鞍座、腳踏輪、鏈條,還包括雙慣性輪、加速器、雙調節輪、雙連桿、雙飛輪,雙慣性輪設置在二梁上,加速器設置在三梁和小梁上,雙調節輪各自獨立設置在雙斜梁上,雙連桿兩端各自與雙慣性輪、雙調節輪相連接,雙飛輪分別設置在后車輪軸心兩側。雙慣性輪中間同軸固定有小鏈輪,此小鏈輪與加速器上方一組的大鏈輪通過鏈條相連,雙慣性輪的輪體外側邊緣處分別安裝有位置相反的套有活動軸套的滑動軸。加速器由上、下兩組大、小鏈輪同軸組合體構成,其上方一組的小鏈輪與其下方一組的大鏈輪通過鏈條相連,其下方一組的小鏈輪與腳踏輪通過鏈條相連。雙調節輪各自通過鏈條與同一側的雙飛輪相連,兩側的調節輪和飛輪各自獨立轉動。雙連桿的前部側向開有滑動槽并分別套在同一側的滑動軸上,雙慣性輪轉動時通過滑動軸在滑動槽中的自由滑動來帶動雙連桿運動,雙連桿后部分別與雙調節輪同軸連接并固定在同一側的雙調節輪上,雙連桿尾部分別固定有平衡塊。由于本實用新型既利用了加速機構有效提高了自行車的騎行速度,又很好地利用了雙慣性輪慣性儲能的特點,將加速后的動力和雙慣性輪的慣力同時通過雙連桿、雙調節輪和雙飛輪平穩地交替傳遞給自行車后輪,因此騎行時比現有自行車明顯省力,而且速度可提聞2-4倍。
圖1為與車架相連接部分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雙慣性輪、加速器、腳踏輪的連接關系剖視圖;圖3為雙調節輪、雙飛輪的連接關系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詳細描述。[0014]如圖1-3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雙飛輪慣力自行車,包括車架1、車把、前后車輪2、鞍座、腳踏輪3、鏈條,還包括雙慣性輪4、加速器5、雙調節輪6、雙連桿7、雙飛輪8,雙慣性輪4設置在二梁9上,加速器設5置在三梁10和小梁11上,雙調節輪4各自獨立設置在雙斜梁12上,雙連桿7兩端各自與雙慣性輪4、雙調節輪6相連接,雙飛輪8分別設置在后車輪2軸心兩側。雙慣性輪4中間的小鏈輪與加速器5上方一組的大鏈輪通過鏈條相連,雙慣性輪4的輪體外側邊緣處分別安裝有位置相反的套有活動軸套的滑動軸13。加速器5上方一組的小鏈輪與其下方一組的大鏈輪通過鏈條相連,其下方一組的小鏈輪與腳踏輪3通過鏈條相連。雙調節輪6各自通過鏈條與同一側的雙飛輪8相連,兩側的調節輪和飛輪各自獨
立轉動。雙連桿7的前部側向開有滑動槽14并分別套在同一側的滑動軸13上,雙慣性輪4轉動時通過滑動軸13在滑動槽14中的自由滑動來帶動雙連桿7運動,雙連桿7后部分別與雙調節輪6同軸連接并固定在同一側的雙調節輪6上,雙連桿7尾部分別固定有平衡塊15,以平衡雙連桿7前后的重量比,使運行更加平穩。騎行時,腳踏輪3通過加速器5的增速傳動而帶動雙慣性輪4同軸轉動時,處于滑動槽14中的滑動軸13又帶動雙連桿7以雙調節輪6的軸心為軸交替進行上、下擺動,由于雙連桿7的后部分別固定在雙調節輪6上,因此,雙連桿7的交替上下擺動使得雙調節輪6交替進行不完全的往復旋轉運動,繼而帶動雙飛輪8交替實現單向驅動而帶動后車輪2平穩向前轉動。
權利要求1.一種雙飛輪慣力自行車,包括車架(I)、車把、前后車輪(2)、鞍座、腳踏輪(3)、鏈條,其特征是,還包括雙慣性輪(4)、加速器(5)、雙調節輪¢)、雙連桿(7)、雙飛輪(8),雙慣性輪⑷設置在二梁(9)上,加速器(5)設置在三梁(10)和小梁(11)上,雙調節輪(6)各自獨立設置在雙斜梁(12)上,雙連桿(7)兩端各自與雙慣性輪(4)、雙調節輪(6)相連接,雙飛輪(8)分別設置在后車輪(2)軸心兩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一種雙飛輪慣力自行車,其特征是,雙慣性輪(4)中間同軸固定有小鏈輪,此小鏈輪與加速器(5)上方一組的大鏈輪通過鏈條相連,雙慣性輪(4)的輪體外側邊緣處分別安裝有位置相反的套有活動軸套的滑動軸(13)。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一種雙飛輪慣力自行車,其特征是,加速器(5)由上、下兩組大、小鏈輪同軸組合體構成,其上方一組的小鏈輪與其下方一組的大鏈輪通過鏈條相連,其下方一組的小鏈輪與腳踏輪(3)通過鏈條相連。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一種雙飛輪慣力自行車,其特征是,雙調節輪(6)各自通過鏈條與同一側的雙飛輪(8)相連。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一種雙飛輪慣力自行車,其特征是,雙連桿(7)的前部側向開有滑動槽(14)并分別套在同一側的滑動軸(13)上,雙連桿(7)后部分別與雙調節輪(6)同軸連接并固定在同 一側的雙調節輪(6)上,雙連桿(7)尾部分別固定有平衡塊(1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雙飛輪慣力自行車,包括車架、車把、前后車輪、鞍座、腳踏輪、鏈條,還包括雙慣性輪、加速器、雙調節輪、雙連桿、雙飛輪,雙慣性輪設置在二梁上,加速器設置在三梁和小梁上,雙調節輪各自獨立設置在雙斜梁上,雙飛輪分別設置在后車輪軸心兩側,雙連桿兩端各自與雙慣性輪、雙調節輪相連接,由于本實用新型既利用了加速機構有效提高了自行車的騎行速度,又很好地利用了雙慣性輪慣性儲能的特點,將加速后的動力和雙慣性輪的慣力同時通過雙連桿、雙調節輪和雙飛輪平穩地交替傳遞給自行車后輪,因此騎行時比現有自行車明顯省力,而且速度可提高2-4倍。
文檔編號B62M1/10GK202935523SQ20122054281
公開日2013年5月1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23日
發明者張世鋒 申請人:張世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