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頭車駕駛室后懸橫梁的連接機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長頭車駕駛室后懸橫梁的連接機構,包括車架總成,在車架總成的外面設有球墨鑄鐵鑄造或者鋼板焊接合件制成的“L”型過渡支架,“L”型過渡支架的側面和車架總成的側面通過螺栓一連為一體,頂面和通過螺栓二連接有車身橫梁;在車架總成的內側面通過螺栓一設有‘K’字加強梁;“L”型過渡支架為。由于“L”型過渡支架與車架總成的腹面連接,避免該部位車架總成上翼面出現通孔,而形成的應力集中點發生斷裂;為了增加車架總成的強度,在車架總成內側增加‘K’字加強梁進行加固連接。其結構簡單經濟實用,提高了安全系數,解決了車架總成和車身總成連接部位產生斷裂現象,提高連接強度,優化裝配工藝,降低售后索賠率。
【專利說明】長頭車駕駛室后懸橫梁的連接機構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汽車零部件,具體是長頭車駕駛室后懸橫梁的連接機構。
【背景技術】
[0002]現有車身總成與車架總成2連接時采取的方式:如圖1所示,在車架總成2的上翼面和腹面打孔,然后將車身橫梁1直接放置于車架總成2的上翼面,通過與車架腹面相連接的三角形過渡支架7與車身橫梁1采取螺栓和鉚釘共用的方式緊固連接,車身總成放置于車身橫梁1上通過螺栓和過渡軟墊緊固連接。該連接機構的缺點:車身后懸連接部位車架總成2上翼面有通孔,此處為整車應力集中點,通過售后反饋信息車架總成斷裂索賠率很高;連接車身橫梁1的三角形過渡支架7 (為開模件)加工工藝復雜,材料利用率低,設計強度受限,產品裝配工藝性無法得到有效保障,車輛運行過程中過渡支架損裂率很高,同時售后維修困難;原連接機構在整車裝配過程中與一部分車型中的制動總泵發生干涉,通常采取割缺車身橫梁解決,影響底盤美觀性和強度。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為了能夠有效解決車架總成和車身總成連接部位產生斷裂現象,提高連接強度,優化裝配工藝,降低售后索賠率,特提出長頭車駕駛室后懸橫梁的連接機構。
[0004]為此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長頭車駕駛室后懸橫梁的連接機構,包括車架總成,其特征在于:在車架總成的外面設有“1/’型過渡支架,“1/’型過渡支架的側面和車架總成的側面通過螺栓一連為一體,“1/’型過渡支架的頂面和通過螺栓二連接有車身橫梁。
[0005]對上述方案的的改進在于:在車架總成的內側面通過螺栓一設有‘X’字加強梁。
[0006]對上述方案的的改進在于型過渡支架為球墨鑄鐵鑄造或者鋼板焊接合件制成的。
[0007]有益效果:
本發明設有“I”型過渡支架與車架總成的腹面連接,避免該部位車架總成上翼面出現通孔,而形成的應力集中點發生斷裂。
[0008]車身橫梁通過螺栓與“1/’型過渡支架連接,為了增加車架總成的強度,在車架總成內側增加‘X’字加強梁進行加固連接。
[0009]本發明的“I”型過渡支架采取三維技術設計,為球墨鑄鐵結構或者鋼板焊接合件制成的,形狀為[型。其結構簡單經濟實用,提高了安全系數,解決了車架總成和車身總成連接部位產生斷裂現象,提高連接強度,優化裝配工藝,降低售后索賠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現有車身總成與車架總成連接時采取的方式示意圖。
[0011]圖2是本發明的連接方式示意圖。
[0012]圖3是圖2中八點的放大示意圖。
[0013]圖中1是車身橫梁,2是車架總成,3是“I”型過渡支架,4是‘X’字加強梁,5是螺栓二,6是螺栓一,7是二角形過渡支架。
【具體實施方式】
[0014]本發明如圖2、3所示。
[0015]長頭車駕駛室后懸橫梁的連接機構,包括車架總成2,在車架總成2的外面設有“I”型過渡支架3,“1/’型過渡支架3的側面和車架總成2的側面通過螺栓一 6連為一體,“I”型過渡支架3的頂面和通過螺栓二 5連接有車身橫梁1。
[0016]在車架總成2的內側面通過螺栓一 6設有‘X’字加強梁4。
[0017]“1/’型過渡支架3為球墨鑄鐵鑄造或者鋼板焊接合件制成的。
【權利要求】
1.長頭車駕駛室后懸橫梁的連接機構,包括車架總成,其特征在于:在車架總成的外面設有“L”型過渡支架,“L”型過渡支架的側面和車架總成的側面通過螺栓一連為一體,“L”型過渡支架的頂面和通過螺栓二連接有車身橫梁。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長頭車駕駛室后懸橫梁的連接機構,其特征在于:在車架總成的內側面通過螺栓一設有‘K’字加強梁。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長頭車駕駛室后懸橫梁的連接機構,其特征在于:“L”型過渡支架為球墨鑄鐵鑄或者鋼板焊接合件制成的。
【文檔編號】B62D24/00GK104340273SQ201310314530
【公開日】2015年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25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25日
【發明者】江偉 申請人:東風實業(十堰)車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