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騎式摩托車的遮擋構造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關于一種跨騎式摩托車的遮擋構造,該摩托車具有車架單元,該車架單元朝車體后延設形成座位安裝部,該座位安裝部的上方可供座墊構件安裝,該座墊構件具有朝車體前方設置的前座,以及朝車體后方設置的后座,另該車架單元的座位安裝部下方安裝有擋泥板,該擋泥板與該后座可界定出一后置物空間,該后置物空間可供電機部品容置,該后置物空間上蓋設有遮蔽件;藉由于該后置空間上方設置遮蔽件,并藉由該遮蔽件來將該后置空間的一大部分或全部予以遮蔽,藉此可避免該跨騎式摩托車的后輪所卷揚起的地面水或污泥,進入該后置物空間內來侵蝕置放于后置物空間內的電機部品如高壓電子點火器,藉此可確保該電機部品如高壓電子點火器能正常的運作,進而可提升跨騎式摩托車的使用功效。
【專利說明】跨騎式摩托車的遮擋構造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有關一種跨騎式摩托車的遮擋構造,尤其指一種提供可避免地面水或污泥,進入該后置物空間內來侵蝕置放于后置物空間內的電機部品如高壓電子點火器,藉此可確保該電機部品如高壓電子點火器能正常的運作,進而可提升摩托車的使用功效的跨騎式摩托車的遮擋構造。
【背景技術】
[0002]如圖1、2所示,跨騎式摩托車1的后座11與后座擋泥板13之間設置有后置物空間12,該后置物空間12可供一些電機部品(圖式中未繪出)、如高壓點火器(C D I )等置放,另為讓乘坐于后座12的乘客有一穩定的乘坐性,該跨騎式摩托車1會于車體后方二側,且系位于該后座11的下方處設置有后座扶手14。
[0003]如圖1、2所示,該后座扶手14系連結于跨騎式摩托車1的車架(圖中未繪出)上,該跨騎式摩托車1的后車體二側蓋設有后側車體蓋15,并藉由該后側車體蓋15將該后座扶手14予以部分的遮蔽(由車體側視觀之),藉此來提升該跨騎式摩托車1的整體的商品性。然而、為讓該后座扶手14便利后座11乘客扶握,因此該后側車體蓋15的下端朝車體后方形成向上翹起的弧形開口部151,該后座扶手14即位于該開口部151處,藉此當乘坐于該后座11的乘客欲使用該后座扶手14時,系可將手伸入該后側車體蓋15的開口部151內來扶握該后座扶手14,藉此來獲得一穩定的乘坐效果。
[0004]如圖1、3所示,該跨騎式摩托車1后方,即后座11下方設有后輪16,因此當該跨騎式摩托車1行駛于積水區域時,該后輪16會將該地面的積水或污泥帶起而噴向該后座擋泥板13,該后座擋泥板13可將絕大部分的地面水與污泥予以阻擋,以避免該地面水與污泥噴進該后置物空間12內,而污染到置放于該后置物空間12內的電機部品。然而、一小部分的地面水被后輪16帶起噴出后,該一小部分的地面水會由該后側車體蓋15的開口部151處流入該后置物空間12內,該流入該后置物空間12內的一小部分的地面水會侵蝕置放于該后置物空間12內的電機部品,嚴重時該電機部品等會損傷而無法運作,進而造成該跨騎式摩托車1被迫停止運作而無法行駛。是以如何提供一種跨騎式摩托車后置物空間一良好的遮蔽機構,藉此來避免后輪所卷起的地面水流入該后置物空間內,已為摩托車業者亟待解決的課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跨騎式摩托車的遮擋構造,主要系在于要克服習用跨騎式摩托車因設置后座扶手后,后輪所卷揚起的地面水份進入容置有電機部品的后置物空間,并對該電機部品侵蝕而造成摩托車無法運作的缺失。
[0006]本實用新型為達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主要技術手段在于:提供一種跨騎式摩托車的遮擋構造,該摩托車具有車架單元,該車架單元朝車體后延設形成座位安裝部,該座位安裝部的上方可供座墊構件安裝,該座墊構件具有朝車體前方設置的前座,以及朝車體后方設置的后座,另該車架單元的座位安裝部下方安裝有擋泥板,該擋泥板與該后座可界定出一后置物空間,該后置物空間可供電機部品容置,該后置物空間上蓋設有遮蔽件。
[0007]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該車架單元的座位安裝部的后座安裝區的二側上方設有復數個安裝鉤件;該遮蔽件設置有復數個嵌固槽,該嵌固槽與該車架單元的安裝鉤件相對應,藉此該遮蔽件可藉由該嵌固槽嵌設于該安裝鉤件上,來令該遮蔽件被穩固的蓋設后置物空間上。
[0008]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該車架單元的座位安裝部的后座安裝區的二側上方設有復數個安裝鉤件,該安裝鉤件可供后座鉤扣。
[0009]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該車架單元的后座安裝部的二側側邊分別連結有后座扶手。
[0010]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該遮蔽件為單件式,并可將該后置空間的全部予以遮蔽。
[0011]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該遮蔽件為雙件式,并可將該后置空間的大部份予以遮蔽。
[0012]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該電機部品為高壓電子點火器。
[0013]本實用新型藉由上述技術手段所能達成的功效在于:藉由于該后置空間上方設置遮蔽件,并藉由該遮蔽件來將該后置空間的一大部分或全部予以遮蔽,藉此可避免該跨騎式摩托車的后輪所卷揚起的地面水或污泥,進入該后置物空間內來侵蝕置放于后置物空間內的電機部品如高壓電子點火器,藉此可確保該電機部品如高壓電子點火器能正常的運作,進而可提升跨騎式摩托車的使用功效。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習知摩托車部分示意圖。
[0015]圖2是習知摩托車后座扶手的配置示意圖。
[0016]圖3是習知摩托車地面水噴入后置物空間的動作示意圖。
[0017]圖4是本實用新型摩托車部分的示意圖。
[0018]圖5是本實用新型摩托車部分分解示意圖。
[0019]圖6是本實用新型遮蔽件的另一實施例。
[0020]圖7是本實用新型遮蔽件阻擋水份的動作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1]為更容易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及所能達成的功效,茲配合【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如下;
[0022]首先,請參閱圖4、5、7所示,本實用新型的跨騎式摩托車2具有車架單元3,該車架單元3朝車體后延設形成座位安裝部31,該座位安裝部31的上方可供座墊構件4安裝,該座墊構件4具有朝車體前方設置的前座41,以及朝車體后方設置的后座42 ;該車架單元3的座位安裝部31的后座安裝區311的二側上方設有復數個安裝鉤件32,該安裝鉤件32可鉤扣該后座42,藉此可令該后座42能穩固的定位于該座位安裝部31的后座安裝區311上;該車架單元3的后座安裝區311的二側側邊分別連結有后座扶手5。
[0023]該車架單元3的座位安裝部31下方安裝有擋泥板6,該擋泥板6與該后座42可界定出一后置物空間A,該后置物空間A可供電機部品如高壓點火器(C D I ) E容置;該車架單元3的座位安裝部31外部二側設有車體蓋的后側車體蓋7,該后側車體蓋7對應于該后座扶手5的下端處設置有成弧形且向上翹起開口部71,藉此乘坐于后座42上的乘客只須將手伸入該后側車體蓋7的開口部71及扶握該后座扶手5。
[0024]再請參閱圖4、5、6所示,該車架單元3座位安裝部31的后座安裝區311 二側上方蓋有遮蔽件8,該遮蔽件8系為單件式或雙件方式來實施,該遮蔽件8設置有復數個嵌固槽81,該嵌固槽81系與該車架單元3的安裝鉤件32相對應,藉此該遮蔽件8可藉由該嵌固槽81嵌設于該安裝鉤件32上,來令該遮蔽件8被穩固的安裝于該車架單元3的后座安裝區311上方;更具體的說,當該遮蔽件8穩固的安裝于該車架單元3的后座安裝區311上方后,系可將該后置空間A的一大部分或全部予以遮蔽,如圖5、6所示。
[0025]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請配合圖5、7共同參閱,當該跨騎式摩托車2行駛于有積水的區域時,該跨騎式摩托車2的后輪(圖中未繪出)所卷揚起的地面水或污泥絕大部分會被擋泥板6所阻擋,一小部分的水份會由該后車體蓋7的開口處71噴向后座42底面即后置物空間A,該噴向該后座42底面即后置物空間A的水份即會被該遮蔽件8所阻擋,而可避免該水份進入該后置物空間A內來侵蝕該電機部品如高壓電子點火器(C D I ) E,藉此可確保該電機部品如高壓電子點火器(C D I ) E能正常的運作。
[0026]本實用新型的功效在于,藉由于該后置空間A上方設置遮蔽件8來將該后置空間A的一大部分或全部予以遮蔽,藉此可避免該跨騎式摩托車2的后輪所卷揚起的地面水或污泥,進入該后置物空間A內來侵蝕置放于后置物空間A內的電機部品如高壓電子點火器(C D I )E,藉此可確保該電機部品如高壓電子點火器(C D I )E能正常的運作,進而可提升跨騎式摩托車2的使用功效。
[0027]附圖標記 列表
[0028]1跨騎式摩托車 11后座12后置物空間
[0029]13后座擋泥板 14后座扶手
[0030]15后側車體蓋 151開口部
[0031]16 后輪
[0032]2跨騎式摩托車
[0033]3車架單元
[0034]31座墊安裝部 311后座安裝區
[0035]32安裝鉤件
[0036]4座墊構件41前座42后座
[0037]5后座扶手
[0038]6擋泥板
[0039]7后側車體蓋71開口部
[0040]8遮蔽件81嵌固槽
[0041]A后置物空間 E聞壓電子點火器
【權利要求】
1.一種跨騎式摩托車的遮擋構造,該摩托車具有車架單元,該車架單元朝車體后延設形成座位安裝部,該座位安裝部的上方可供座墊構件安裝,該座墊構件具有朝車體前方設置的前座,以及朝車體后方設置的后座,該車架單元的座位安裝部下方安裝有擋泥板,該擋泥板與該后座可界定出一后置物空間,該后置物空間可供電機部品容置,其特征在于:該后置物空間上方蓋設有遮蔽件。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跨騎式摩托車的遮擋構造,其特征在于,該車架單元的座位安裝部的后座安裝區的二側上方設有復數個安裝鉤件;該遮蔽件設置有復數個嵌固槽,該嵌固槽與該車架單元的安裝鉤件相對應,藉此該遮蔽件可藉由該嵌固槽嵌設于該安裝鉤件上,來令該遮蔽件被穩固的蓋設后置物空間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跨騎式摩托車的遮擋構造,其特征在于,該車架單元的座位安裝部的后座安裝區的二側上方設有復數個安裝鉤件,該安裝鉤件可供后座鉤扣。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跨騎式摩托車的遮擋構造,其特征在于,該車架單元的后座安裝部的二側側邊分別連結有后座扶手。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跨騎式摩托車的遮擋構造,其特征在于,該遮蔽件為單件式,并可將該后置空間的全部予以遮蔽。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跨騎式摩托車的遮擋構造,其特征在于,該遮蔽件為雙件式,并可將該后置空間的大部份予以遮蔽。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跨騎式摩托車的遮擋構造,其特征在于,該電機部品為高壓電子點火器。
【文檔編號】B62J23/00GK203511886SQ201320406543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9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9日
【發明者】王翌竣 申請人: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