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地隙植保施肥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一種高地隙植保施肥機,涉及機械領域。該施肥機,包括機架、桁架、藥箱、驅動橋半軸和三角履帶行走機構;桁架通過液壓升降機構與拖拉機相連;液壓升降機構包括四連桿和液壓油缸,四連桿是由四根連接桿首尾鉸接形成的四邊形支架,液壓油缸的兩端分別與四連桿的兩個對角鉸接;藥箱和桁架之間通過管道相連;每一驅動橋半軸通過機架對應一側內、外兩支承單元支承于機架,每一三角履帶行走機構連接在所述內、外兩支承單元之間的所述半軸上。采用兩個支承單元來支撐拖拉機整機重量,使得三角履帶行走機構在遇到障礙物時能夠擺動,實現隨地仿形,增加了穩定性。
【專利說明】一種高地隙植保施肥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器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地隙植保施肥機。
【背景技術】
[0002]多年來,水稻田植保與施肥作業,由于常規機械無法下田,所以靠人力或人機結合進行作業,效率低,質量受人工責任心、步行與手工均勻度變化影響較大,且勞動強度大,易產生中毒、中暑等安全事故,不適應規模化生產,制約水稻高產及全程機械化水平。國外引進的植保施肥機械,解決了砂質土壤的早期水田噴霧治蟲與撒肥機械化問題,但機器自重較大不適合易下陷的粘性土壤田塊作業。再者,地隙較低,也不適應水稻后期及高桿作物作業。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高地隙植保施肥機,包括上述三角履帶行走機構,能隨地仿形,具有高地隙,穩定性好,履帶寬度窄,消除了地面直接傳遞到驅動輪上的垂直載荷,減輕了對驅動輪的沖擊,提高使用壽命,增加了穩定性。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5]一種高地隙植保施肥機,包括機架、桁架、藥箱、數個驅動橋半軸和數個三角履帶行走機構;所述桁架通過液壓升降機構與機架相連;所述液壓升降機構包括四連桿和液壓油缸,所述四連桿是由四根連接桿首尾鉸接形成的四邊形支架,所述液壓油缸的兩端分別與四連桿的兩個對角鉸接;所述藥箱和桁架之間通過管道相連;每一驅動橋半軸通過機架對應一側內、外兩支承單元支承于機架,每一三角履帶行走機構連接在所述內、外兩支承單元之間的所述半軸上。
[0006]所述三角履帶行走機構包括驅動輪、導向輪、行走輪、梯形支架和履帶,所述驅動輪和行走輪分別設于梯形支架的上方和下方,導向輪設于梯形支架下方兩端,所述履帶圍繞著驅動輪、導向輪和行走輪形成三角形狀的履帶傳動;所述三角履帶行走機構通過梯形支架與機架相連。采用三角履帶行走機構,輪系通過梯形支架、連接套與驅動橋半軸、機架連接,使驅動輪脫離了行走架,消除了地面直接傳遞到驅動輪上的垂直載荷,減輕了對驅動輪的沖擊,提高使用壽命。
[0007]所述內支承單元包括第一軸承、內軸承座和內軸承支撐套,所述第一軸承置于內軸承座內,內軸承支撐套通過第一軸承支承在內軸承座內;所述外支承單元包括第二軸承和外軸承座,第二軸承置于外軸承座內;所述內、外軸承座分別連接在所述梯形支架上。
[0008]所述驅動橋半軸穿過內軸承支撐套,軸端部分通過第二軸承支承于外軸承座,對應于內軸承支撐套部分通過第一軸承支承于內軸承座。
[0009]所述驅動輪連接于內、外軸承座之間的所述驅動橋半軸上。
[0010]所述驅動橋半軸由第一軸件和第二軸件組成,所述第一軸件包括第一芯軸和連接在第一芯軸端部的連接盤,所述第二軸件包括第二芯軸和連接在第二芯軸端部的連接盤,第一芯軸長于第二芯軸,該兩芯軸上的所述連接盤相對,所述驅動輪置于兩連接盤相之間,通過連接件同軸線連接第一、第二軸件和驅動輪。
[0011]所述高地隙植保施肥機還設有限位單元,所述限位單元包括限位塊和限位桿,所述限位塊設于內軸承支撐套上,所述限位桿設于梯形支架或內軸承座上并位于所述限位塊一側,相互間隔開一個空擋,限位塊和限位桿對所述支撐套與內軸承座的相對轉動角度形成制約,限制在在所述空擋內。
[0012]所述梯形支架包括豎支撐桿、斜支撐桿及相互平行的軸承座支板和橫梁,所述豎支撐桿連接于軸承座支板和橫梁之間的中心位置上,兩斜支撐桿分別連接軸承座支板和橫梁兩端,使軸承座支板、橫梁和斜支撐桿形成梯形構件。
[0013]所述導向輪有兩個,分別通過一支承調節機構連接在所述梯形支架下方對稱兩端,兩支承調節機構之間通過張緊調節機構連接。
[0014]所述支承調節機構包括滑塊和滑塊夾,兩所述滑塊分別對稱連接在所述梯形支架下方對稱兩端,每一滑塊上設有腰形孔,通過該腰形孔在兩側分別連接滑塊夾,滑塊夾與滑塊的連接位置通過腰形孔進行調節;每一滑塊夾一端設有U形槽,導向輪通過U形槽支承在滑塊夾上。
[0015]所述張緊調節機構包括鎖緊螺栓、調節螺母、螺桿和螺桿外套,所述調節螺母一端設有小于螺桿外套一端內徑的圓柱面,所述螺桿旋接于調節螺母,調節螺母的圓柱面端伸入螺桿外套對應一端,至少一個鎖緊螺栓沿螺桿外套旋進套內,端部壓在調節螺母的圓柱面上;所述張緊調節機構由螺桿外套和螺桿對應端分別與梯形支架下方兩端的支承調節機構中的滑塊夾連接。導向輪兩側都可以通過張緊調節部件張緊,使得驅動輪在兩導向輪中心線上,提聞行走的穩定性。
[0016]有益效果:
[0017]本實用新型高地隙植保施肥機,將驅動輪高置,因此具有高地隙較,高達0.9?lm。接地長度長,達1.1?1.2m,機具穩定性好。履帶寬度窄,在水田中壓苗少。本實用新型采用驅動輪高置的三角履帶行走機構,驅動輪外側采用滾動軸承支撐,內側采用向心關節軸承支撐,即采用兩點支撐拖拉機整機重量,同時使得三角履帶行走機構能夠擺動,從而實現拖拉機行進過程中能隨地仿形,增加了穩定性。向心關節軸承可在一定角度范圍內作傾斜運動(即調心運動),在支撐套與滾動軸承座孔同心度不一致時,仍能正常工作,安裝精度要求不高。三角履帶行走機構采用三角形結構的優點:輪系通過支架、連接套與驅動橋半軸、車架連接,消除了地面直接傳遞到驅動輪上的垂直載荷,減輕了對驅動輪的沖擊,提高使用壽命。采用連接套聯接行走系統和驅動橋半軸,增大輪距,提高行走穩定性。當履帶變為松弛時,需張緊。導向輪兩側都可以張緊,使得驅動輪在兩導向輪中心線上,提高行走的穩定性。驅動輪和導向輪不采用漸開線,直接采用半徑為60mm的圓弧代替,減少制造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高地隙植保施肥機的結構簡圖。
[0019]圖2三角履帶行走機構的結構簡圖。
[0020]圖3是驅動輪的兩點支撐結構簡圖。
[0021]圖4梯形支架的結構簡圖。[0022]圖5顯示了導向輪、滑塊、滑塊夾及張緊調節機構之間的連接關系。
[0023]圖6是張緊調節機構結構簡圖。
[0024]其中I驅動輪,2梯形支架,3履帶,4導向輪,5橫梁,6滑塊,7張緊調節機構,8滑塊夾,9行走輪,21驅動橋半軸,22連接套,23固定螺母,24內軸承支撐套,25第一軸承,26軸承,27驅動輪,28第二軸承,29固定螺母,30第二芯軸,31外軸承座,32內軸承座,33軸承,34第一芯軸,35連接盤,41軸承座支板,42斜支撐桿,43豎支撐桿,44橫梁,46滑塊,51安裝孔,52螺桿外套,53鎖緊螺栓,54調節螺母,55螺桿,56安裝孔,61機架,62三角履帶行走機構,65腰形孔,81 U形槽,71張緊調節部件,72銷軸,90桁架,91四連桿,92液壓油缸,93藥箱。
【具體實施方式】
[0025]結合圖1-6對本實用新型高地隙植保施肥機進行說明。
[0026]如圖1,高地隙植保施肥機,包括矩形機架61、桁架90、藥箱93、四個對稱設置的驅動橋半軸及四個三角履帶行走機構62 ;桁架90通過液壓升降機構與機架61相連;液壓升降機構包括四連桿91和液壓油缸92,四連桿91是由四根連接桿首尾鉸接形成的四邊形支架,液壓油缸92的兩端分別與四連桿的兩個對角鉸接;藥箱93和桁架90之間通過管道相連;每一驅動橋半軸通過機架對應一側內、外兩支承單元支承于機架61,每一三角履帶行走機構62連接在內、外兩支承單元之間的驅動橋半軸上。
[0027]上述的三角履帶行走機構較優選的設計如圖2,包括驅動輪1、導向輪4、行走輪9、梯形支架2和履帶3,驅動輪I設于梯形支架2的上方,行走輪9設置于梯形支架2的下方,兩個導向輪4分別設于梯形支架2下方兩端,履帶3圍繞著驅動輪1、導向輪4和行走輪9形成三角形狀的履帶傳動。梯形支架2通過螺母和螺栓與機架61相連。履帶的材料選擇橡膠。
[0028]驅動輪與內外支承單元的連接關系如圖3所示。內支承單元包括第一軸承25、內軸承座32、內軸承支撐套24,第一軸承25置于內軸承座32內,內軸承支撐套24通過第一軸承25支承在內軸承座32內。第一軸承優選向心關節軸承,原因在于:向心關節軸承可在一定角度范圍內作傾斜運動(即調心運動),在內軸承支撐套24與外軸承座31孔同心度不一致時,仍能正常工作,安裝精度要求不高。外支承單元包括第二軸承(滾動軸承)28、外軸承座31,第二軸承28置于外軸承座內。第二軸承優選為滾動軸承。內軸承座32和外軸承座31連接在梯形支架2上。驅動橋半軸21穿過內軸承支撐套24,軸端部分通過第二軸承28支承于外軸承座31,對應于內軸承支撐套24部分通過第一軸承25支承于內軸承座32。驅動輪27連接于內、外軸承座之間的驅動橋半軸21上。驅動橋半軸21由第一軸件和第二軸件組成,所述第一軸件包括第一芯軸34和連接在第一芯軸端部的連接盤35,所述第二軸件包括第二芯軸30和連接在第二芯軸端部的連接盤35,第一芯軸長于第二芯軸,兩芯軸上的連接盤35相對,驅動輪27置于兩連接盤35之間,通過連接件同軸線連接第一、第二軸件和驅動輪27。
[0029]為了防止拖拉機傾翻,高地隙植保施肥機還設有限位單元。限位單元包括限位塊和限位桿。限位塊設于內軸承支撐套24上,限位桿設于梯形支架2或內軸承座32上并位于限位塊一側,相互間隔開一個空擋,限位塊和限位桿對內軸承支撐套24與內軸承座32的相對轉動角度形成制約,限制在所述空擋內。
[0030]梯形支架的較優設計如圖4,梯形支架2包括豎支撐桿43、斜支撐桿42及相互平行的軸承座支板41和橫梁44,豎支撐桿43連接于軸承座支板41和橫梁44之間的中心位置上,兩斜支撐桿42分別連接軸承座支板41和橫梁44兩端,使軸承座支板41、橫梁44和斜支撐桿42形成梯形構件。行走輪9鉸接在橫梁44上。
[0031]優選的方案中導向輪有兩個,分別通過一支承調節機構連接在梯形支架2下方對稱兩端,兩支承調節機構之間通過張緊調節機構7連接。
[0032]如圖2和5,支承調節機構包括滑塊6和滑塊夾8,兩滑塊6分別對稱連接在所述梯形支架2下方對稱兩端,每一滑塊6上設有腰形孔65,通過該腰形孔65在兩側分別連接滑塊夾8,滑塊夾8與滑塊6的連接位置通過腰形孔65進行調節。每一滑塊夾8 一端設有U形槽81,導向輪4通過U形槽81支承在滑塊夾8上。
[0033]張緊調節機構的結構優選方案如圖6所示。張緊調節機構包括鎖緊螺栓53、調節螺母54、螺桿55和螺桿外套52,調節螺母54 —端設有小于螺桿外套52 —端內徑的圓柱面,所述螺桿55旋接于調節螺母54,調節螺母54的圓柱面端伸入螺桿外套52對應一端,至少一個鎖緊螺栓53沿螺桿外套52旋進套內,端部壓在調節螺母54的圓柱面上;所述張緊調節機構由螺桿外套52和螺桿55對應端分別與梯形支架2下方兩端的支承調節機構中的滑塊夾46通過銷軸72連接。
[0034]本實用新型高地隙植保施肥機使用時,電機通過驅動橋半軸帶動驅動輪轉動,通過驅動輪上的輪齒和履帶之間的嚙合,履帶松邊不斷進入嚙合,緊邊不斷脫開嚙合,與地面接觸的部分履帶由于受摩擦力的作用,履帶受地面向前反作用力的作用,也就是拖拉機向前行駛的驅動力。當驅動力足以克服行駛阻力時,行走輪在履帶內表面滾動,使得拖拉機向前行駛。本實用新型高地隙植保施肥機,將驅動輪高置,因此具有高地隙,接地長度長,穩定性好的特點。履帶寬度窄,在水田中壓苗少。由于每一驅動橋半軸通過機架對應一側內、外兩支承單元支承于機架,每一三角履帶行走機構62連接在內、外兩支承單元之間的驅動橋半軸上,使得三角履帶行走機構在遇到障礙時能夠擺動,從而實現拖拉機行進過程中能隨地仿形,增加了穩定性。向心關節軸承可在一定角度范圍內作傾斜運動(即調心運動),在內軸承支撐套與外軸承座孔同心度不一致時,仍能正常工作,安裝精度要求不高。輪系通過梯形支架、連接套與驅動橋半軸、機架連接,消除了地面直接傳遞到驅動輪上的垂直載荷,減輕了對驅動輪的沖擊,提高使用壽命。采用連接套聯接行走系統和驅動橋半軸,增大輪距,提高行走穩定性。當履帶變為松弛時,需張緊。導向輪兩側都可以張緊,使得驅動輪在兩導向輪中心線上,提高行走的穩定性。驅動輪和導向輪不采用漸開線,直接采用半徑為60_的圓弧代替,減少制造成本。
【權利要求】
1.一種高地隙植保施肥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桁架、藥箱、數個驅動橋半軸和數個三角履帶行走機構;所述桁架通過液壓升降機構與機架相連;所述液壓升降機構包括四連桿和液壓油缸,所述四連桿是由四根連接桿首尾鉸接形成的四邊形支架,所述液壓油缸的兩端分別與四連桿的兩個對角鉸接;所述藥箱和桁架之間通過管道相連;每一驅動橋半軸通過機架對應一側內、外兩支承單元支承于機架,每一三角履帶行走機構連接在所述內、外兩支承單元之間的所述半軸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高地隙植保施肥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履帶行走機構包括驅動輪、導向輪、行走輪、梯形支架和履帶,所述驅動輪和行走輪分別設于梯形支架的上方和下方,導向輪設于梯形支架下方兩端,所述履帶圍繞著驅動輪、導向輪和行走輪形成三角形狀的履帶傳動;所述三角履帶行走機構通過梯形支架與機架相連。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高地隙植保施肥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支承單元包括第一軸承、內軸承座和內軸承支撐套,所述第一軸承置于內軸承座內,內軸承支撐套通過第一軸承支承在內軸承座內;所述外支承單元包括第二軸承和外軸承座,第二軸承置于外軸承座內;所述內、外軸承座分別連接在所述梯形支架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高地隙植保施肥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橋半軸穿過內軸承支撐套,軸端部分通過第二軸承支承于外軸承座,對應于內軸承支撐套部分通過第一軸承支承于內軸承座。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高地隙植保施肥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輪連接于內、外軸承座之間的所述驅動橋半軸上。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高地隙植保施肥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橋半軸由第一軸件和第二軸件組成,所述第一軸件包括第一芯軸和連接在第一芯軸端部的連接盤,所述第二軸件包括第二芯軸和連接在第二芯軸端部的連接盤,第一芯軸長于第二芯軸,該兩芯軸上的所述連接盤相對,所述驅動 輪置于兩連接盤之間,通過連接件同軸線連接第一、第二軸件和驅動輪。
7.根據權利要求3-6任一項所述高地隙植保施肥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地隙植保施肥機還設有限位單元,所述限位單元包括限位塊和限位桿,所述限位塊設于內軸承支撐套上,所述限位桿設于梯形支架或內軸承座上并位于所述限位塊一側,相互間隔開一個空擋,限位塊和限位桿對所述支撐套與內軸承座的相對轉動角度形成制約,限制在在所述空擋內。
8.根據權利要求2-6任一項所述高地隙植保施肥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支架包括豎支撐桿、斜支撐桿及相互平行的軸承座支板和橫梁,所述豎支撐桿連接于軸承座支板和橫梁之間的中心位置上,兩斜支撐桿分別連接軸承座支板和橫梁兩端,使軸承座支板、橫梁和斜支撐桿形成梯形構件。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高地隙植保施肥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導向輪有兩個,分別通過一支承調節機構連接在所述梯形支架下方對稱兩端,兩支承調節機構之間通過張緊調節機構連接。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高地隙植保施肥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調節機構包括滑塊和滑塊夾,兩所述滑塊分別對稱連接在所述梯形支架下方對稱兩端,每一滑塊上設有腰形孔,通過該腰形孔在兩側分別連接滑塊夾,滑塊夾與滑塊的連接位置通過腰形孔進行調節;每一滑塊夾一端設有U形槽,導向輪`通過U形槽支承在滑塊夾上。
【文檔編號】B62D55/30GK203381698SQ201320408872
【公開日】2014年1月8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10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10日
【發明者】何彥平, 賀在銳, 朱亞東, 周曉東, 王恒云, 卜永清, 趙學軍, 何瑞銀, 何彥國, 邢全道, 安波 申請人:江蘇省農墾農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