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動機左后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發動機左后蓋,其包括設于摩托車發動機左后側的蓋本體,該蓋本體外表面呈弧形結構,且該蓋本體的邊緣向發動機方向彎折,所述蓋本體通過其上的安裝柱固定于所述發動機上,在所述蓋本體上設置有貫通該蓋本體與所述安裝柱的通孔,在所述安裝柱與所述蓋本體之間設置數個加強筋,該加強筋環繞于所述安裝柱外圓周上。該實用新型通過本左后蓋實現對發動機左后側的包圍保護,并可兼作外觀裝飾,延長了發動機的使用壽命,提高了整車的美觀度;進一步的,在所述安裝柱外圓周設置數個加強筋,該加強筋與安裝柱形成五邊形火箭腳,使得安裝該產品時受力更加均勻,不易斷裂。
【專利說明】發動機左后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摩托車配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摩托車發動機左后蓋。
【背景技術】
[0002]在目前鑫源390系列的摩托車裝配過程中,發動機左側處于裸露狀態,使得其在使用過程中發動機得不到有效的保護,降低了發動機的使用壽命,另外,裸露的發動機對于摩托車整體外觀裝飾有影響,降低了摩托車整車的觀賞度,勢必后降低購買者對該車型的喜好度,嚴重地,有可能影響該系列摩托車的銷售市場。
【發明內容】
[0003]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發動機左后蓋,用于對鑫源390系列的發動機進行有效保護及對其進行外觀裝飾,延長了發動機的使用壽命,且提高了整車的美觀度。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種發動機左后蓋,其包括設于摩托車發動機左后側的蓋本體,該蓋本體外表面呈弧形結構,且該蓋本體的邊緣向發動機方向彎折,所述蓋本體通過其上的安裝柱固定于所述發動機上,在所述蓋本體上設置有貫通該蓋本體與所述安裝柱的通孔,在所述安裝柱與所述蓋本體之間設置數個加強筋,該加強筋環繞于所述安裝柱外圓周上。
[0005]進一步的,所述加強筋為五個,其均勻環繞于所述安裝柱的外圓周上。
[0006]進一步的,所述安裝柱為兩個,其分設于所述蓋本體的上下部,且該安裝柱于所述蓋本體的內表面位置設加強臺。
[0007]進一步的,在所述蓋本體底端具有防水臺,該防水臺處于發動機的下方,且于該防水臺與所述蓋本體之間設置有數個筋板。
[0008]進一步的,所述通孔于所述蓋本體外表面上具有沉臺。
[0009]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過本左后蓋實現對發動機左后側的包圍保護,并可兼作外觀裝飾,延長了發動機的使用壽命,提高了整車的美觀度;進一步的,在所述安裝柱外圓周設置數個加強筋,該加強筋與安裝柱形成五邊形火箭腳,使得安裝該產品時受力更加均勻,不易斷裂。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1]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正視圖;
[0012]圖2是圖1的左視圖;[0013]圖3是圖1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及附圖來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0015]一種如圖1-3所示的發動機左后蓋,其包括設于摩托車發動機左后側的蓋本體1,該蓋本體I外表面呈弧形結構,且該蓋本體I的邊緣向發動機方向彎折,所述蓋本體I通過其上的安裝柱3固定于所述發動機上,在所述蓋本體I上設置有貫通該蓋本體I與所述安裝柱3的通孔2,在所述安裝柱3與所述蓋本體I之間設置數個加強筋4,該加強筋4環繞于所述安裝柱3外圓周上。
[0016]本實用新型通過安裝柱3與發動機固連,使得所述蓋本體I與發動機之間具有一定的間隙,不影響發動機的正常作業及散熱,同時,在所述安裝柱3外圓周設置數個加強筋4,該加強筋4與安裝柱3形成五邊形火箭腳,使得安裝該產品時受力更加均勻,不易斷裂。而本左后蓋的外表面呈弧形結構并包裹住發動機,使得整個摩托車呈流線型結構,提高了整車的美觀度,同時,降低摩托車在高速行駛中的阻力。將蓋本體I的邊緣均向發動機方向彎折,使得其與摩托車其余部件有效過渡,保證了整車的流線型結構。
[0017]本例中,所述加強筋4為五個,其均勻環繞于所述安裝柱3的外圓周上。而所述安裝柱3為兩個,其分設于所述蓋本體I的上下部,且該安裝柱3于所述蓋本體I的內表面位置設加強臺,以保證在裝配過程中該左后蓋I自身的結構強度,避免斷裂。
[0018]另外,在所述蓋本體I底端具有防水臺5,該防水臺5處于發動機的下方,且于該防水臺5與所述蓋本體I之間設置有數個筋板6,該防水臺5的作用是避免摩托車在行駛過程中泥水飛濺至發動機上,同時也防止發動機在長時間作業中所散發的熱量燙傷駕駛者。
[0019]由所述蓋本體I上設置有貫通該蓋本體I與所述安裝柱3的通孔2,用于通過螺釘或銷釘將本實用新型固定于發動機上,在所述通孔2于所述蓋本體I外表面上具有沉臺,使得固定螺釘或銷釘沉于該沉臺內,保證整車的美觀度。
[0020]以上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進行了詳細介紹,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原理以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適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原理;同時,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在【具體實施方式】以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所述,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權利要求】
1.一種發動機左后蓋,其特征在于:包括設于摩托車發動機左后側的蓋本體(1),該蓋本體(I)外表面呈弧形結構,且該蓋本體(I)的邊緣向發動機方向彎折,所述蓋本體(I)通過其上的安裝柱(3 )固定于所述發動機上,在所述蓋本體(I)上設置有貫通該蓋本體(I)與所述安裝柱(3)的通孔(2),在所述安裝柱(3)與所述蓋本體(I)之間設置數個加強筋(4),該加強筋(4)環繞于所述安裝柱(3)外圓周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左后蓋,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強筋(4)為五個,其均勻環繞于所述安裝柱(3)的外圓周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左后蓋,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柱(3)為兩個,其分設于所述蓋本體(I)的上下部,且該安裝柱(3 )于所述蓋本體(I)的內表面位置設加強臺。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左后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蓋本體(I)底端具有防水臺(5),該防水臺(5)處于發動機的下方,且于該防水臺(5)與所述蓋本體(I)之間設置有數個筋板(6)。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左后蓋,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于所述蓋本體(I)外表面上具有沉臺。
【文檔編號】B62J23/00GK203612139SQ201320681303
【公開日】2014年5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30日
【發明者】喻文龍, 唐紅軍 申請人:重慶新源模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