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車引擎與引擎吊架的結合構造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有關一種摩托車引擎與引擎吊架的結合構造,包含一組設于車架上的引擎吊架,及藉由一固定組件而安裝于該引擎吊架上的引擎,該引擎吊架具有引擎安裝部,該引擎安裝部具有組設孔,該引擎上設有吊耳,該吊耳具有穿孔,該吊耳的穿孔內設有減震襯套,該固定組件包含有一螺栓及一螺帽,該螺栓系穿入該減震襯套與該引擎吊架的引擎安裝部的組設孔內,并以螺帽螺設于該螺栓上,來令該引擎連結于該引擎吊架的引擎安裝部上,該引擎的吊耳側邊設置至少一限位件,該限位件包含有一金屬墊片及一橡膠墊片;藉由該限位件可限制該引擎的偏擺量,藉此使引擎可隨車架及引擎吊架同動,進而可提升摩托車行車的操控性與行車的安全性。
【專利說明】摩托車引擎與引擎吊架的結合構造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關于一種摩托車引擎與引擎吊架的結合構造,尤指一種可限制引擎的偏擺量,藉此使引擎可隨車架及引擎吊架同動,進而可提升摩托車行車的操控性與行車的安全性的摩托車引擎與引擎吊架的結合構造。
【背景技術】
[0002]摩托車的引擎吊掛方式,如圖1所示,系于引擎I上設置一對左右配置的引擎吊耳11,并藉由一螺栓12來穿設于該引擎吊耳11來將該引擎I鎖掛于一引擎吊架13,該引擎吊架13則系鎖固于摩托車的車架14上,藉此來令該引擎I得以吊掛于該車架14上。
[0003]如圖1、2所示,該引擎I的引擎吊耳11與該引擎吊架13的結合方式,系以一具有一外環套151、一內環套152,以及位于外環套151與內環套152之間的彈性介質153的減震襯套15,來穿設于該引擎吊耳11內,再以該螺栓12穿設于該減震襯套15的內環套152內,并且于該引擎吊耳11及減震襯套15的外側設置一阻擋環16,來令該引擎I與該引擎吊架13螺合;藉此可藉由該阻擋環16來限制該引擎吊耳11及該減震襯套15于該引擎吊架13上的偏移量,同時藉由該減震襯套15來減緩引擎I對車架14產生的上下、前后及擺動等的搖擺現象。
[0004]習用的引擎I藉由上述的吊掛構造,固然可減緩引擎I對車架14產生的上下、前后及擺動等的搖擺現象;但該減震襯套15中間系為彈性介質153,該彈性介質153為能減緩引擎I對車架14產生的上下、前后及擺動等的搖擺現象,因此該彈性介質153必需具有一定變形量。如圖3所示,當摩托車于行車而過彎時,該引擎吊架13隨著摩托車的過彎而產生傾斜,該減震襯套15中的彈性介質153受到相反方向的受力而產生變形,該減震襯套15中的彈性介質153的變形,以及該阻擋件16與引擎吊耳11之間的間隙過大,會使該引擎I產生過度的偏擺,此一引擎I的偏擺會導致摩托車行車過彎的操控性不穩定,嚴重時會影響到摩托車的行車安全。
[0005]有鑒于習知的摩托車的引擎吊掛構造具有上述的缺失,是以,要如何改善習知的摩托車的引擎吊掛構造所產生的缺失,實為目前摩托車制造業者所亟待解決的課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摩托車引擎與引擎吊架的結合構造,主要系欲克服習知摩托車引擎與引擎吊架的結合構造,容易導致摩托車行車過彎的操控性不穩定,嚴重時會影響到摩托車的行車安全的缺失。
[0007]為此,本實用新型所使用的主要技術手段,乃在于提供一種摩托車引擎與引擎吊架的結合構造,包含有一組設于車架上的引擎吊架,及藉由一固定組件而安裝于該引擎吊架上的引擎,該引擎吊架具有引擎安裝部,該引擎安裝部具有組設孔,該引擎上設有吊耳,該吊耳具有穿孔,該吊耳的穿孔內設有減震襯套,該固定組件包含有一螺栓及一螺帽,該螺栓系穿入該減震襯套與該引擎吊架的引擎安裝部的組設孔內,并以螺帽螺設于該螺栓上,來令該引擎連結于該引擎吊架的引擎安裝部上,該引擎的吊耳側邊設置至少一限位件,該限位件包含有一金屬墊片及一橡膠墊片。
[0008]本實用新型藉由上述主要技術手段所能達成的功效在于:藉由至少于該引擎一側的吊耳外側設置一限位件,該限位件包含有一剛性的金屬墊片及一具彈性的橡膠墊片,當摩托車于行車過彎時,該引擎吊架隨著摩托車的過彎而產生傾斜,該減震襯套中的彈性介質受到相反方向的受力而產生變形,由于該減震襯套中的彈性介質的變形會使該引擎產生偏擺,亦即該引擎的吊耳一端朝向該限位件偏移,該引擎的吊耳會偏抵于該限位件上,亦即該引擎的吊耳會偏抵于該限位件的橡膠墊片上,藉此該限位件可限制該引擎的偏擺量,藉此使引擎可隨車架及引擎吊架同動,進而可提升摩托車行車的操控性與行車的安全性。
[0009]本實用新型所使用的另一技術手段,乃在提供一種摩托車引擎與引擎吊架的結合構造,于該限位件的金屬墊片于外周緣進一步凸設有環狀擋緣,該擋緣系可擋阻于該橡膠墊片的外周緣。
[0010]本實用新型藉由上述另一技術手段所能達成的功效在于:藉由于該限位件的金屬墊片于外周緣進一步凸設有環狀擋緣,該擋緣系可擋阻于該橡膠墊片的外周緣,藉此可避免該橡膠墊片被該引擎吊耳及減震襯套抵壓時肇生過度的變形量而外擴,進而喪失彈性,藉此更可提升該限位件的使用功效及使用壽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習知摩托車引擎與引擎吊架示意圖。
[0012]圖2是習知摩托車引擎與引擎吊架局部放大示意圖。
[0013]圖3是習知摩托車引擎與引擎吊架動作示意圖。
[0014]圖4是本實用新型摩托車引擎配置示意圖。
[0015]圖5是本實用新型摩托車引擎與引擎吊架的結合構造示意圖。
[0016]圖6是本實用新型摩托車引擎與引擎吊架的結合構造局部放大示意圖。
[0017]圖7是本實用新型摩托車引擎與引擎吊架的結合構造動作示意圖。
[0018]圖8是本實用新型限位件另一實施例。
【具體實施方式】
[0019]為更易于了解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及所能達成的功效,茲配合【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如下:
[0020]首先,請先參閱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摩托車引擎與引擎吊架的結合構造,包含有一組設于車架2上的引擎吊架3,及一藉由一固定組件4而安裝于該引擎吊架3上的引擎5。
[0021 ] 如圖4、5所示,該引擎吊架3設有二連結車架2用的車架鎖固部31,以及一可供引擎5安裝用的引擎安裝部32,該引擎吊架3系藉由該車架鎖固部31來鎖固于該車架2上;該引擎吊架3的引擎安裝部32設有組設孔321。
[0022]如圖4、5、6所示,該引擎5設置有吊耳51,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圖示與說明,該吊耳51系沿車寬方向左右配置,并成間隔狀設置在引擎5的上方,亦即該吊耳51具有配設于引擎5左側的左吊耳51 a,以及配設于引擎5右側的右吊耳51 b,來舉例說明,此一左、右二吊耳51 a ,51 b的形式并局限本實用新型引擎5的吊耳51的實施方式,合先陳明。該吊耳51貫設有穿孔511,該吊耳51的穿孔511內以緊配置方式安裝有減震襯套6,該減震襯套6具備有一剛性的外環套61、一剛性的內環套62,以及位于外環套61與內環套62之間的彈性介質63。
[0023]如圖5所示,該固定組件4包含有一螺栓41及一螺帽42,該螺栓41系穿入該減震襯套6的內環套62與該引擎吊架3的引擎安裝部32的組設孔321內,并以螺帽42螺設于該螺栓41上,藉此來令該引擎5得以穩固的鎖固于該引擎吊架3的引擎安裝部32上。
[0024]如圖5、6、7所示,其中,至少于該引擎5 —側的吊耳51外側(朝車架2方向側)設置一限位件7,該限位件7系鄰接于該減震襯套6,并位于該減震襯套6的外側,更具體的說,該吊耳51的左吊耳51 a與右吊耳51 a之間設有引擎安裝部32,且該左吊耳51 a系位于該限位件7與引擎安裝部32之間,該右吊耳51 b系位于另一限制件7與引擎安裝部32之間;該限位件7包含有一剛性的金屬墊片71及一具彈性的橡膠墊片72,該金屬墊片71與該橡膠墊片72可藉由燒結、粘結等方式固結成一體,該限位件7的外徑系大于該引擎5吊耳51的穿孔511的孔徑;該限位件7中央設有一通孔7 a,該通孔7 a可供該固定組件4的螺栓41穿設,藉此可藉由該固定組件4來令該限位件7抵靠于該引擎5的吊耳51的外側上,更明確的說,該限位件7系可填補引擎5的吊耳51與固定組件4之間的間隙。
[0025]如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當摩托車于行車過彎時,該引擎吊架3隨著摩托車的過彎而產生傾斜,該減震襯套6中的彈性介質63受到相反方向的受力而產生變形,由于該減震襯套6中的彈性介質63的變形會使該引擎5產生偏擺,亦即該引擎的吊耳51 —端朝向該限位件7偏移;更具體的說,該引擎5的吊耳51會偏抵于該限位件7上,亦即該引擎5的吊耳51會偏抵于該限位件7的橡膠墊片72上,藉此該限位件7可限制該引擎5的偏擺量,藉此使引擎5可隨車架2及引擎吊架3同動,進而可提升摩托車行車過彎的操控性與行車的安全性。
[0026]如圖8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實施例,該限位件7的金屬墊片71于外周緣進一步凸設有環狀擋緣711,該擋緣711系可擋阻于該橡膠墊片72的外周緣721,藉此可避免該橡膠墊片72被該引擎5吊耳51及減震襯套6抵壓時肇生過度的變形量而外擴,進而喪失彈性,藉此更可提升該限位件7的使用功效及使用壽命。
[0027]本實用新型的功效在于,藉由至少于該引擎5—側的吊耳51外側設置一限位件7,該限位件7包含有一剛性的金屬墊片71及一具彈性的橡膠墊片72,當摩托車于行車過彎時,該引擎吊架3隨著摩托車的過彎而產生傾斜,該減震襯套6中的彈性介質63受到相反方向的受力而產生變形,由于該減震襯套6中的彈性介質63的變形會使該引擎5產生偏擺,亦即該引擎的吊耳51 —端朝向該限位件7偏移;更具體的說,該引擎5的吊耳51會偏抵于該限位件7上,亦即該引擎5的吊耳51會偏抵于該限位件7的橡膠墊片72上,藉此該限位件7可限制該引擎5的偏擺量,藉此使引擎5可隨車架2及引擎吊架3同動,進而可提升摩托車行車的操控性與行車的安全性。
[0028]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功效在于,藉由于該限位件7的金屬墊片71于外周緣進一步凸設有環狀擋緣711,該擋緣711系可擋阻于該橡膠墊片72的外周緣721,藉此可避免該橡膠墊片72被該引擎5吊耳51及減震襯套6抵壓時肇生過度的變形量而外擴,進而喪失彈性,藉此更可提升該限位件7的使用功效及使用壽命。
[0029]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藉由上述的摩托車引擎與引擎吊架的結合構造,確實能達成所訴求的目的與功效,應已符合新穎性、實用性及進步性的要件。
[0030]附圖標記列表
[0031]I引擎11引擎吊耳12螺栓
[0032]13引擎吊架14車架
[0033]15減震襯套151外環套
[0034]152內環套 153彈性介質
[0035]16阻擋環
[0036]2 車架
[0037]3引擎吊架31車架鎖固部
[0038]32引擎安裝部321組設孔
[0039]4固定組件41螺栓42螺帽
[0040]5引擎 51吊耳511穿孔
[0041]51 a左吊耳 51 b右吊耳
[0042]6減震襯套61外環套 62內環套
[0043]63彈性介質
`[0044]7限位件 71金屬墊片 711擋緣
[0045]72橡膠墊片 721外周緣
[0046]7 a 通孔
【權利要求】
1.一種摩托車引擎與引擎吊架的結合構造,包含有一組設于車架上的引擎吊架,及藉由一固定組件而安裝于該引擎吊架上的引擎,該引擎吊架具有引擎安裝部,該引擎安裝部具有組設孔,該引擎上設有吊耳,該吊耳具有穿孔,該吊耳的穿孔內設有減震襯套,該固定組件包含有一螺栓及一螺帽,該螺栓穿入該減震襯套與該引擎吊架的引擎安裝部的組設孔內,并以螺帽螺設于該螺栓上,來令該引擎連結于該引擎吊架的引擎安裝部上,其特征在于:該引擎的吊耳側邊設置至少一限位件,該限位件包含有一金屬墊片及一橡膠墊片。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車引擎與引擎吊架的結合構造,其特征在于,該吊耳包括有一左吊耳與一右吊耳,該左吊耳與右吊耳之間設有引擎安裝部,且該左吊耳位于該限位件與引擎安裝部之間,該右吊耳位于另一限制件與引擎安裝部之間。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車引擎與引擎吊架的結合構造,其特征在于,該限位件的金屬墊片與該橡膠墊片固結成一體。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車引擎與引擎吊架的結合構造,其特征在于,該限位件鄰接于該減震襯套,并位于該引擎吊耳的外側。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車引擎與引擎吊架的結合構造,其特征在于,該限位件具有通孔,該通孔可供一固定組件的螺栓穿設。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車引擎與引擎吊架的結合構造,其特征在于,該限位件的外徑大于引擎吊耳穿孔的孔徑。
7.如權利要求1或3中的任一項所述的摩托車引擎與引擎吊架的結合構造,其特征在于,該金屬墊片于外周緣進一步凸設有環狀擋緣,該擋緣可擋阻于該橡膠墊片的外周緣。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車引擎與引擎吊架的結合構造,其特征在于,該減震襯套具備有一剛性的外環套、一剛性的內環套,以及位于外環套與內環套之間的彈性介質,該內環套可供該固定組件的螺栓穿設。
【文檔編號】B62K11/02GK203581256SQ201320789022
【公開日】2014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3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3日
【發明者】陳藝文, 陳玉坤 申請人: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