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電動車架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安全電動車架,包括前管、中管、后管、下叉、上叉,所述前管、中管、后管從前到后依次相連,所述下叉的一端與中管的后端相連,另一端與所述上叉的下端相連,所述上叉的上端與所述后管的上端相連,所述上叉的一側內穿有安全帶,所述上叉的另一側設有安全帶接口,所述前管的中部設有測距儀,所述測距儀嵌于所述前管內,所述前管內固定有微型馬達。其有益效果是:所述安全帶可以減小碰撞時駕駛員所受的傷害,所述測距儀和微型馬達可以在遇到危險時對車輛進行降速,達到防止事故發生的目的。
【專利說明】安全電動車架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動車領域,特別是一種電動車架。
【背景技術】
[0002]在電動車領域,對于安全防護方面的設計還非常不完善,現有的安全防護設計主要為安全帽、安全護欄等。但是這些設計主要是針對發生危險碰撞時怎樣減小損失,并沒有相應的設計來對安全隱患進行預防。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設計了一種安全電動車架。具體設計方案為:
[0004]—種安全電動車架,包括前管、中管、后管、下叉、上叉,所述前管、中管、后管從前到后依次相連,所述下叉的一端與中管的后端相連,另一端與所述上叉的下端相連,所述上叉的上端與所述后管的上端相連,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叉的一側內穿有安全帶,所述上叉的另一側設有安全帶接口,所述前管的中部設有測距儀,所述測距儀嵌于所述前管內,所述前管內固定有微型馬達。
[0005]所述微型馬達通過導線與所述測距儀相連。
[0006]所述測距儀為紅外測距儀或超聲測距儀。
[0007]通過本實用新型的上述設計方案得到的安全電動車架,其有益效果是:
[0008]所述安全帶可以減小碰撞時駕駛員所受的傷害,所述測距儀和微型馬達可以在遇到危險時對車輛進行降速,達到防止事故發生的目的。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安全電動車架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上叉的后視結構示意圖;
[0011]圖中,1、前管;2、中管;3、后管;4、下叉;5、上叉;6、安全帶;7、安全帶接口 ;8、測距儀;9、微型馬達。
【具體實施方式】
[0012]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具體描述。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安全電動車架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上叉的后視結構示意圖,如圖1、圖2所示,一種安全電動車架,包括前管1、中管2、后管3、下叉
4、上叉5,所述前管1、中管2、后管3從前到后依次相連,所述下叉4的一端與中管2的后端相連,另一端與所述上叉5的下端相連,所述上叉5的上端與所述后管3的上端相連,所述上叉5的一側內穿有安全帶6,所述上叉5的另一側設有安全帶接口 7,所述前管I的中部設有測距儀8,所述測距儀8嵌于所述前管I內,所述前管I內固定有微型馬達9。[0014]所述微型馬達9通過導線與所述測距儀8相連。
[0015]所述測距儀8為紅外測距儀或超聲測距儀。
[0016]安裝時,需要將扎線與所述微型馬達9連接,當遇到危險時,所述測距儀8可以將信息傳輸給微型馬達9,所述微型馬達9帶動扎線收緊從而達到減速的目的。
[0017]上述技術方案僅體現了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優選技術方案,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對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變動均體現了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安全電動車架,包括前管(I)、中管(2)、后管(3)、下叉(4)、上叉(5),所述前管(I)、中管(2)、后管(3)從前到后依次相連,所述下叉(4)的一端與中管(2)的后端相連,另一端與所述上叉(5)的下端相連,所述上叉(5)的上端與所述后管(3)的上端相連,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叉(5)的一側內穿有安全帶(6),所述上叉(5)的另一側設有安全帶接口(7),所述前管(I)的中部設有測距儀(8),所述測距儀(8)嵌于所述前管(I)內,所述前管(I)內固定有微型馬達(9)。
2.根據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安全電動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型馬達(9)通過導線與所述測距儀(8)相連。
3.根據權利要求2中所述的安全電動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測距儀(8)為紅外測距儀或超聲測距儀。
【文檔編號】B62L3/00GK203753305SQ201320888401
【公開日】2014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27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27日
【發明者】楊福會 申請人:天津市瑞智電動自行車車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