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行星輪履帶復合式行走機構設計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4085928閱讀:362來源:國知局
行星輪履帶復合式行走機構設計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行星輪履帶復合式行走機構設計,該機構在路況較差的情況下具備良好的環境自適應性和高越障能力。該機構是由行星輪(11)驅動內齒輪(1)運動從而使整車運動的。行星輪(11)則是由單獨的電機驅動,驅動輪部分可根據不同的路況變為行星輪系或周轉輪系。平坦路面時,太陽輪(8)驅動行星輪(11),使小車平穩快速行駛。碰到較低障礙物時依靠行星輪(11)改變自身高度,從而提高車體重心完成越障。機構前支撐軸上有控制履帶輪保持架(12)即手臂和履帶輪(17)自轉的齒輪結構,由不同電機驅動,實現手臂擺動與履帶自轉同軸式轉動,在高越障的情況下為車體提供主要支撐。兩節式車體的設計,是作為高越障過程中的輔助機構,能防止車體被障礙物卡住的情況。該機構具有結構簡單、操作輕便的特點,同時具備較高的行走速度和優異的越障能力。
【專利說明】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采用行星輪系和履帶手臂復合、兩節式車體的行走機構,具備良好的 高越障能力。 行星輪履帶復合式行走機構設計

【背景技術】
[0002] 目前存在的行走機構可分為:輪式、腿式、履帶式及復合式。其中,輪式結構具有較 快的行駛速度且結構簡單,但其對于環境的適應性差、越障能力低;履帶式機構具有較強的 越野能力,但自重過高、能耗大;腿式結構通過腿部姿態調整,能適應多種地形,但其需要大 量的驅動器、制動及轉向裝置,使系統結構復雜,穩定步態規劃和穩定平衡控制難以實現。


【發明內容】

[0003] 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在環境較為惡劣的情況下,能夠自適應環境變化并且具備強 越障能力的行星輪履帶復合式行走機構。該機構融合了輪式、腿式和履帶式機構的特點,可 以根據不同的路面狀況來改變其運動模式,而且結構簡單,操作便捷。在平緩路面輪式結構 能實現較高的行走速度,行星輪結構能輔助越過較低障礙物,履帶式結構能輔助越過高障 礙物,車體結構設計能保證該行走機構在越障過程中不會被障礙物卡住。
[0004] 為實現行星輪系在不同路面狀況下的變換,太陽輪軸(7)通過軸承安裝在車體內 部,在前車身(24)內安裝太陽輪軸的驅動裝置,太陽輪軸(7)由前車體(24)提供支撐,安 裝在車體內部。太陽輪(8)則安裝在太陽輪軸(7)在車體外一側的端部;太陽輪(8)驅動 的行星輪(11)安裝在內齒輪軸(4)上,保證了在驅動輪內齒輪(1)被障礙物卡住時行星輪 (11)仍能運動來改變自身高度,從而改變重心位置來實現越障;為實現該機構的基本行駛 運動,內齒輪軸(4)由外部內齒輪保持架(21)來提供支撐,外部內齒輪保持架(21)安裝在 前車身(24)外部,保證了行星輪系的運動和驅動輪內齒輪(1)的運動不會產生干涉,使得 該行走機構能實現平穩的行走運動。
[0005] 在越障過程中,可實現履帶式手臂前后擺動與履帶輪(17)自轉共軸線。前支撐 軸(14)位于驅動力電機(27)前方,用軸承固定在前車身(24)上,中間的驅動前支撐軸運 動齒輪(20)和兩端履帶輪(17)通過鍵連接安裝在軸上,驅動前支撐軸齒輪(20)由單獨的 電機驅動,使前支撐軸(13)不受驅動輪內齒輪(1)影響獨立運動,使安裝在上方的履帶輪 (17)轉動,從而實現了履帶輪(17)自轉。中間驅動履帶輪保持架齒輪(20)與另一單獨電 機驅動的主動齒輪(24)嚙合;套筒(18)另一端用銷與履帶輪保持架(12)連接在一起;當 齒輪(19)被驅動時,套筒(18)旋轉帶動履帶輪保持架(12)運動,實現了履帶式手臂的前 后擺動;在遇到直徑大于小車驅動輪半徑的障礙物時,履帶輪保持架(12)向前擺動,支撐 起前車身,靠履帶的轉動產生摩擦力,幫助前車體先越過障礙物,從而實現了整個高越障的 過程。
[0006] 在進行高越障的過程中,考慮到車體可能出現卡在障礙物上的情形,運用雙節式 車體,前車身(24)和后車身(23)是通過中間的萬向聯軸器(22)連接在一起,當前車身 (24)靠手臂支撐起來時,能使前后車身形成一定的角度,前車身(24)不必受后車身(23)的 束縛,有利于車體越過障礙物;當越過障礙物之后,由于前輪為驅動輪,小車繼續往前運動, 后車身(23)便跟著越過障礙向前運動。
[0007]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不僅能在各種不同情況的路面平順地行駛,還具備高 越障能力,結構簡單,能耗較小。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 圖1行走機構總體裝配圖;
[0009] 圖2行走機構驅動輪裝配圖;
[0010] 圖3驅動輪裝配草圖;
[0011] 圖4行走機構履帶輪手臂裝配圖;
[0012] 圖5履帶輪手臂剖面圖;
[0013] 圖6行走機構前支撐軸部分;
[0014] 以下是說明書附圖中各項內容的具體說明:
[0015] 1.驅動輪內齒輪2.太陽輪用減速腹板式齒輪3.行星架用軸承4.內齒輪軸5.內 齒輪軸保持架用軸承6.連接銷7.太陽輪軸8.太陽輪9.太陽軸連接車身用軸承10.行星 架11.行星輪12.履帶輪保持架13.前支撐軸14.連接車架軸承15.套筒用軸承16.履 帶輪保持架用軸承17.履帶輪18.套筒19.驅動履帶輪保持架齒輪20.驅動前支撐軸齒輪 21.內齒輪保持架22.萬向聯軸器23.后車身24.前車身25.主動齒輪26.諧波齒輪減速 器27.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0016] 圖3中太陽輪軸(7) -端固定在車體內,車體內的一端還安裝有一個減速的從動 腹板式齒輪(2),由電機和主動齒輪驅動。另一端伸出車體外,安裝有驅動車輪運動的太陽 輪(7)。太陽輪軸(7)末端用銷連接(6)的方式將太陽軸(7)和內齒輪軸(4)固定在一起。 太陽輪(8)與行星輪(11)嚙合,用軸承與行星架(10)組合,再通過軸承(3)固定在內齒輪 軸(4)上。內齒輪以內齒輪軸(4)為中心旋轉,內齒輪軸(4)在伸出內齒輪(1)外端有內 齒輪保持架用軸承(5),使得內齒輪軸(4)和內齒輪保持架(21)相連。從圖6中可以看出 內齒輪保持架(21)固定在前車身(24)上,從而保證了在平坦的路面狀況下,被驅動的太陽 輪(8)使行星輪(11)轉動,驅動小車向前行駛。這種情況下,履帶手臂不起作用。
[0017] 當小車遇到直徑約為車輪半徑的障礙物時,行星輪系變為周轉輪系,太陽輪(8) 保持不動的狀態,行星輪(11)作周轉輪改變車體重心使整個車體越過障礙物。
[0018] 圖5中前支撐軸(13)位于圖3太陽輪用減速腹板式齒輪⑵前方,由圖5中兩 軸端連接車架軸承(14)固定在車架上。其中中間的驅動前支撐軸齒輪(20)和兩端履帶 輪(17)都是通過鍵連接在前支撐軸(13)上,由單獨的電機驅動,使前支撐軸(13)不受驅 動輪內齒輪(1)影響獨立轉動,則履帶輪(17)也隨之轉動,實現了履帶式手臂的履帶自轉。 履帶自轉是在小車越障過程中摩擦力的主要來源。驅動履帶輪保持架齒輪(19)與圖6中 另一單獨電機驅動的主動齒輪(25)嚙合。從圖5中可以看出,套筒(18)另一端用銷與履 帶輪保持架(12)連接在一起。齒輪(19)被驅動時,套筒(18)旋轉帶動圖5履帶輪保持架 (12)運動,實現了履帶式手臂的前后擺動。
[0019] 在遇到直徑大于小車驅動輪半徑的障礙物時,履帶輪保持架向前擺動,支撐起前 車身,靠履帶的轉動產生摩擦力,幫助前車體越過障礙物。從圖6中可以看到前車身(24) 和后車身(23)是通過中間的萬向聯軸器(22)連接在一起的,當前車身(24)靠履帶手臂越 過障礙物之后,由于前輪為驅動輪,小車繼續往前運動,后車身(23)便跟著越過障礙向前 運動,從而實現了整個高越障的過程。
【權利要求】
1. 一種由行星輪組驅動,履帶式手臂輔助越障的兩節車體行走機構,其特征在于:該 行走機構為對稱式結構,兩個驅動行星輪組運動的電力裝置相互獨立,由太陽輪(8)的轉 動通過行星輪(11)驅動內齒輪(1)行走,保證了行星輪組不受其他運動形式影響,在平坦 路面上快速行駛;根據不同的路面狀況,行星輪系可變為周轉輪系的結構裝置,障礙物和地 面摩擦使得內齒輪(5)停止運動,此時行星輪(11)作以太陽輪軸(7)為圓心的周轉運動, 改變機構重心,幫助越過障礙物;用于高越障過程的履帶式手臂裝置,履帶輪保持架(12) 能夠實現前后360°自由擺動,與地面接觸產生作用力支撐起車體,使前后車體形成一定 的角度配合越障;能給上述越障過程中提供主要摩擦力的履帶輪(17)的結構裝置,履帶輪 (17) 上裝的履帶,在履帶輪保持架(12)擺動的同時,履帶輪(17)也進行自轉,利用履帶的 紋路產生摩擦力,進一步給小車提供驅動力。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機構,其特征在于:為實現行星輪系在不同路面狀況下 的變換,太陽輪軸(7)通過軸承安裝在車體內部,在前車身(24)內安裝太陽輪軸的驅動裝 置,太陽輪軸(7)由前車身(24)提供支撐,安裝在車體內部;太陽輪(8)則安裝在太陽輪軸 (7)在車體外一側的端部;太陽輪(8)驅動的行星輪(11)安裝在內齒輪軸(4)上,保證了 在驅動輪內齒輪(1)被障礙物卡住時行星輪(11)仍能運動來改變自身高度,從而改變重心 位置來實現越障;為實現該機構的基本行駛運動,內齒輪軸(4)由外部內齒輪保持架(21) 來提供支撐,外部內齒輪保持架(21)安裝在前車身(24)外部,保證了行星輪系的運動和驅 動輪內齒輪(1)的運動不會產生干涉,使得該行走機構能實現平穩的行走運動。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機構,其特征在于:在越障過程中,可實現履帶式手臂前 后擺動與履帶輪(17)自轉共軸線,即對車體產生一定的支撐力,又能與地面形成足夠的摩 擦力,幫助車體越障。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行走結構,其特征在于:前支撐軸(13)位于驅動電機(27) 前方,用軸承固定在前車身(24)上,中間的驅動前支撐軸齒輪(20)和兩端履帶輪(17)通 過鍵連接安裝在軸上,驅動前支撐軸運動齒輪(20)由單獨的電機驅動,使前支撐軸(13)不 受驅動輪影響獨立運動,使安裝在上方的履帶輪(17)轉動,從而實現了履帶式手臂的履帶 自轉;中間驅動履帶輪保持架齒輪(19)與另一單獨電機驅動的主動齒輪(25)嚙合;套筒 (18) 另一端用銷與履帶輪保持架(12)連接在一起;當驅動履帶輪保持架齒輪(19)被驅動 時,套筒(18)旋轉帶動履帶輪保持架(12)運動,實現了履帶式手臂的前后擺動;在遇到直 徑大于小車驅動輪半徑的障礙物時,履帶輪保持架(12)向前擺動,支撐起前車身(24),靠 履帶的轉動產生摩擦力,幫助前車體先越過障礙物,從而實現了整個高越障的過程。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機構,其特征在于:在進行高越障的過程中,考慮到車體 可能出現卡在障礙物上的情形,運用雙節式車體,前車身(24)和后車身(23)是通過中間的 萬向聯軸器(22)連接在一起,當前車身(24)靠手臂支撐起來時,能使前后車身形成一定的 角度,前車身(24)不必受后車身(23)的束縛,有利于車體越過障礙物;當越過障礙物之后, 由于前輪為驅動輪,小車繼續往前運動,后車身(23)便跟著越過障礙向前運動。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行走機構,其特征在于:不僅能實現較高的行走速度,自適應 環境的變化,還能越過較高的障礙物。
【文檔編號】B62D57/028GK203864836SQ201420264815
【公開日】2014年10月8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20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20日
【發明者】鄭嫦娥, 劉博平, 雷寧, 徐凱 申請人:北京林業大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林格尔县| 介休市| 栖霞市| 房山区| 垣曲县| 鹿泉市| 喀喇| 策勒县| 平度市| 汝阳县| 大同市| 开阳县| 甘南县| 大方县| 桦川县| 炉霍县| 金门县| 牟定县| 甘南县| 瑞昌市| 祥云县| 漾濞| 江西省| 剑河县| 突泉县| 广东省| 太保市| 辽宁省| 安乡县| 甘德县| 石家庄市| 浦县| 阳谷县| 巫溪县| 白河县| 庆元县| 铅山县| 沙坪坝区| 加查县| 凭祥市| 沅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