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動剎車系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關于一種連動剎車系統,包括:一第一剎車操作裝置、一第二剎車操作裝置、一鼓式剎車機構、一剎車總泵、一剎車卡鉗、一第一剎車導線以及一第二剎車導線。鼓式剎車機構具有一鼓剎基座及設置于鼓剎基座上的一剎車臂與一突出部,剎車總泵具有一缸體、一樞接于缸體的搖臂、一柱塞及一油室,第一剎車導線的二端分別連接第二剎車杠桿與剎車臂,第二剎車導線的二端分別連接第一剎車杠桿與剎車臂。從而,本實用新型可同時具有連動碟式與鼓式的剎車系統,且較現有臺灣專利I370877具有減少構件、降低成本的功效。
【專利說明】
連動剎車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關于一種連動剎車系統,尤指一種適用于機車的連動剎車系統。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歐盟已明文規定,為了安全顧慮,連動剎車系統已列為二輪機車小排氣量以及小功率電動車款式的標準配備,如臺灣專利證號1370877所示,是一款可同時操作碟式剎車和鼓式剎車且免于相互干擾的連動剎車系統設計,但歐盟對于強制性連動剎車設計只限制于二輪機車上,因此成本問題將會受限于現有臺灣專利1370877的發展,有必要針對如何減少構件、降低成本,且又可同時具有連動碟式與鼓式的剎車系統設計作一改良。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提供一種連動剎車系統,能減少構件、降低成本且又可同時具有連動碟式與鼓式的剎車系統。
[0004]為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連動剎車系統包括有:一第一剎車操作裝置、一第二剎車操作裝置、一鼓式剎車機構、一剎車總泵、一剎車卡鉗、一第一剎車導線以及一第二剎車導線。其中,每一剎車操作裝置皆具有一固定架及樞接于固定架上的一剎車杠桿;鼓式剎車機構具有一鼓剎基座及設置于鼓剎基座上的一剎車臂與一突出部,突出部具有一第一孔部及一第二孔部;剎車總泵包括有一缸體、一樞接于缸體的搖臂、一柱塞及一油室,搖臂的一端與柱塞的第一端連接,油室位于柱塞的第二端與缸體之間;剎車卡鉗經由一剎車油管與剎車總泵的油室相通。第一剎車導線套設有一第一套管及一第二套管,第一剎車導線的二端分別連接第二剎車杠桿與剎車臂,第一套管套設于第二固定架與剎車總泵之間,第二套管套設于剎車總泵與突出部的第一孔部之間;第二剎車導線套設有一第三套管,第二剎車導線的二端分別連接第一剎車杠桿與剎車臂,第三套管套設于第二固定架與突出部的第二孔部之間。從而,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剎車導線單獨操作鼓式剎車系統,而第一剎車導線則操作同時具有連動碟式與鼓式的剎車系統,且較現有專利1370877具有減少構件、降低成本的功效。
[0005]此外,本實用新型的連動剎車系統也可有一剎車導線單獨操作碟式剎車系統,而另一剎車導線則操作同時具有連動碟式與鼓式的剎車系統,此種連動剎車系統包括有:一第一剎車操作裝置、一第二剎車操作裝置、一鼓式剎車機構、一剎車總泵、一剎車卡鉗、一第一剎車導線以及一第二剎車導線。其中,每一剎車操作裝置皆具有一固定架及樞接于固定架上的一剎車杠桿;鼓式剎車機構具有一鼓剎基座及設置于鼓剎基座上的一剎車臂與一突出部,突出部具有一孔部;剎車總泵包括有一缸體、一樞接于缸體的搖臂、一柱塞及一油室,搖臂的一端與柱塞的第一端連接,油室位于柱塞的第二端與缸體之間;剎車卡鉗經由一剎車油管與剎車總泵的油室相通。第一剎車導線套設有一第一套管,第一剎車導線的二端分別連接第二剎車杠桿與剎車總泵,第一套管套設于第二固定架與剎車總泵之間;第二剎車導線套設有一第二套管及一第三套管,第二剎車導線的二端分別連接第一剎車杠桿與剎車臂,第二套管套設于第二固定架與剎車總泵之間,第三套管套設于剎車總泵與突出部的孔部之間。其中,第一剎車導線的二端可分別連接第二剎車杠桿與剎車總泵的缸體,第一套管則套設于第二固定架與剎車總泵的搖臂之間。另,第一剎車導線的二端也可分別連接第二剎車杠桿與剎車總泵的搖臂,第一套管則套設于第二固定架與剎車總泵的缸體之間。
[0006]上述剎車總泵可更包括有一出油口及一與一油杯相通的進油口,該出油口與油室及剎車油管相通,該進油口則與柱塞之間形成一進流道,油杯可與進油口及進流道形成通道,以供其內的剎車油流動。
[0007]上述剎車總泵可更包括有一單向皮碗,單向皮碗設置于柱塞上并位于進流道與油室之間,用以限制該進流道的剎車油僅能單向流向該油室,不能由該油室回流至該進流道。
[0008]上述剎車總泵可更包括有一彈性件,彈性件套設于柱塞上并位于柱塞的第二端與缸體的內壁之間,彈性件可用以提供該柱塞的一回復力。
[0009]上述剎車總泵可更包括有一油封,油封套設于柱塞上,用以防止進流道的剎車油流至缸體的外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系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連動剎車系統的部分剖面及平面示意圖。
[0011]圖2系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連動剎車系統的剎車總泵的剖面及平面示意圖。
[0012]圖3系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連動剎車系統的鼓式剎車運作的部分剖面及平面示意圖。
[0013]圖4系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連動剎車系統的鼓式及碟式剎車運作的部分剖面及平面示意圖。
[0014]圖5系本實用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連動剎車系統的部分剖面及平面示意圖。
[0015]圖6系本實用新型第三較佳實施例連動剎車系統的部分剖面及平面示意圖。
[0016]【符號說明】
[0017]I第一剎車操作裝置11第一剎車杠桿
[0018]12第一固定架2 第二剎車操作裝置
[0019]21 第二剎車杠桿22 第二固定架
[0020]3,7 剎車總泵 31,71 缸體
[0021]311,44 孔部312 油封
[0022]O
[0023]32, 72 搖臂321 孔部
[0024]33 樞接點34 柱塞
[0025]341 單向皮碗 342 第一端
[0026]343 第二端35 油室
[0027]36進油口361 進流道
[0028]37出油口38 彈性件
[0029]4,40 鼓式剎車機構41,410剎車臂
[0030]42,420鼓剎基座 421,430突出部
[0031]422第一孔部423第二孔部
[0032]51,91,第一剎車導線52,92,9第一套管
[0033]967
[0034]53,94第二套管54螺牙桿
[0035]55調整螺帽61,93第二剎車導線
[0036]62,95第三套管63螺牙桿
[0037]64調整螺帽81油杯
[0038]82剎車油管83剎車油管
[0039]84剎車卡鉗9車架
【具體實施方式】
[0040]為了便于本領域一般技術人員理解和實現本實用新型,現結合附圖描繪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
[0041]請參閱圖1與圖2,其分別為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連動剎車系統的部分剖面及平面示意圖及剎車總泵的剖面及平面示意圖。本實施例的連動剎車系統可組設于一機車中,連動剎車系統的主要構件包括有:一第一剎車操作裝置1、一第二剎車操作裝置2、一鼓式剎車機構4、一剎車總泵3、一剎車卡鉗84、一第一剎車導線51、一第二剎車導線61以及一油杯81。
[0042]第一剎車操作裝置I及第二剎車操作裝置2設置于車架9上,第一剎車操作裝置I具有一第一固定架12及樞接于該第一固定架12上的一第一剎車杠桿11,第二剎車操作裝置2具有一第二固定架22及樞接于該第二固定架22上的一第二剎車杠桿21。此外,鼓式剎車機構4具有一鼓剎基座42及設置于該鼓剎基座42上的一剎車臂41與一突出部421,該突出部421具有一第一孔部422及一第二孔部423。當剎車臂41轉動時,鼓式剎車機構4即可產生剎車力量。
[0043]如圖2所示,剎車總泵3包括有一缸體31、一搖臂32、一柱塞34、一油室35、一進油口 36、一出油口 37、一單向皮碗341、一彈性件38以及一油封312。其中,搖臂32的一端與缸體31樞接于樞接點33上,搖臂32的另一端則與柱塞34的第一端342連接;油室35位于柱塞34的第二端343與缸體31之間;剎車總泵3的進油口 36與油杯81經由一剎車油管82而彼此相通,且進油口 36與柱塞34之間形成一進流道361,而剎車總泵3的出油口37與油室35及剎車油管83相通,剎車油管83并連通至剎車卡鉗84。
[0044]剎車總泵3的單向皮碗341設置于柱塞34上并位于進流道361與該油室35之間,依單向皮碗341的設置方向,單向皮碗341可用以限制該進流道361的剎車油僅能單向流向該油室35,不能由油室35回流至進流道361。
[0045]此外,彈性件38其套設于柱塞34上并位于柱塞34的第二端343與缸體31的內壁之間,用以提供該柱塞34的一回復力。在本實施例中,彈性件38為一彈簧。另,油封312套設于柱塞34上,油封312可用以防止進流道361的剎車油流至缸體31的外部。
[0046]如圖1所示,第一剎車導線51套設有一第一套管52及一第二套管53,該第一剎車導線51的一端連接第二剎車杠桿21,該第一剎車導線51的另一端通過一螺牙桿54及一調整螺帽55而與鼓式剎車機構4的剎車臂41連接,且搖臂32設有一孔部321及缸體31也設有一孔部311,以分別供第一套管52及第二套管53穿設。此外,第一套管52套設于第二固定架22與剎車總泵3之間,而第二套管53則套設于剎車總泵3與鼓式剎車機構4的第一孔部422之間。
[0047]第二剎車導線61套設有一第三套管62,該第二剎車導線61的一端連接第一剎車杠桿11,該第二剎車導線61的另一端通過一螺牙桿63及一調整螺帽64而與鼓式剎車機構4的剎車臂41連接。此外,第三套管62套設于第二固定架22與鼓式剎車機構4的第二孔部423之間。
[0048]請參閱圖3系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連動剎車系統的鼓式剎車運作的部分剖面及平面示意圖,第二剎車導線61穿設于第三套管62之中,且第二剎車導線61的二端分別與第一剎車杠桿11及鼓式剎車機構4的剎車臂41連接,當第一剎車操作裝置I的第一剎車杠桿11被按壓拉動時,第二剎車導線61可以直接拉動鼓式剎車機構4的剎車臂41,使鼓式剎車機構4產生剎車力量。此外,當第一剎車杠桿11被釋放時,剎車臂41回復至原始位置,鼓式剎車機構4即停止產生剎車力量。
[0049]請參閱圖4系本實用新型第一較佳實施例連動剎車系統的鼓式及碟式剎車運作的部分剖面及平面示意圖,第一剎車導線51同時穿設于第一套管52及第二套管53之中,且第一剎車導線51的二端分別與第二剎車杠桿21及鼓式剎車機構4的剎車臂41連接。當第二剎車操作裝置2的第二剎車杠桿21被按壓拉動時,第一剎車導線51除了可以直接拉動鼓式剎車機構4的剎車臂41,使鼓式剎車機構4產生剎車力量之外,且第一套管52及第二套管53將會同時對剎車總泵3施力,即剎車總泵3的搖臂32會順時針方向轉動,進而推動柱塞34向右滑移,柱塞34會推動油室35的剎車油經由剎車油管83送至剎車卡鉗84,使剎車卡鉗84產生剎車力量。亦即,當第二剎車操作裝置2的第二剎車杠桿21被按壓拉動時,鼓式剎車機構4及剎車卡鉗84皆會產生剎車力量。此外,當第二剎車杠桿21被釋放時,剎車臂41回復至原始位置,鼓式剎車機構4即停止產生剎車力量,另彈性件38所提供的回復力可推動柱塞34向左滑移至原始位置,使剎車卡鉗84停止產生剎車力量。
[0050]由上說明,可知本實施例的第一剎車操作裝置I可提供鼓式剎車機構4產生剎車力量,而第二剎車操作裝置2則可同時提供鼓式剎車機構4及剎車卡鉗84皆會產生剎車力量。從而,本實施例可同時具有連動碟式與鼓式的剎車系統,較現有臺灣專利1370877具有減少構件、降低成本的功效。
[0051]請參閱圖5系本實用新型第二較佳實施例連動剎車系統的部分剖面及平面示意圖,本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結構大致相同,其差異僅在于本實施例的一剎車導線單獨操作碟式剎車系統,而另一剎車導線則操作同時具有連動碟式與鼓式的剎車系統,至于第一實施例則為一剎車導線單獨操作鼓式剎車機構,而另一剎車導線則操作同時具有連動碟式與鼓式的剎車系統。
[0052]本實施例的主要構件包括有:一第一剎車操作裝置1、一第二剎車操作裝置2、一鼓式剎車機構40、一剎車總泵7、一剎車卡鉗84、一第一剎車導線91、一第二剎車導線93以及一油杯81。本實施例的第一剎車操作裝置I及第二剎車操作裝置2的結構配置與第一實施例完全相同,本實施例的鼓式剎車機構40具有一鼓剎基座420及設置于該鼓剎基座420上的一剎車臂410與一突出部430,該突出部430具有一孔部440。本實施例的剎車總泵7與第一實施例的剎車總泵3的結構大致相同,其差異僅在于本實施例的缸體71及搖臂72與第一實施例的缸體31及搖臂32于形狀上有些許差異,其余的組件結構及組件相互間的連結關系皆完全相同。
[0053]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的第一剎車導線91套設有一第一套管92,第一剎車導線91的二端分別連接第二剎車杠桿21與剎車總泵7的缸體71之間,第一套管92套設于第二固定架22與剎車總泵7的搖臂72之間。此外,第二剎車導線93套設有一第二套管94及一第三套管95,第二剎車導線93的二端分別連接第一剎車杠桿11與剎車臂410,第二套管94套設于第二固定架22與剎車總泵7之間,第三套管95套設于剎車總泵7與鼓式剎車機構40的孔部440之間。
[0054]從而,本實施例的作用原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當本實施例的第一剎車操作裝置I的第一剎車杠桿11被按壓拉動時,第二剎車導線93可以直接拉動鼓式剎車機構40的剎車臂410,使鼓式剎車機構40產生剎車力量之外,且第二套管94及第三套管95將會同時對剎車總泵7施力,即剎車總泵7的搖臂72會順時針方向轉動,進而推動柱塞34向右滑移,柱塞34會推動油室35的剎車油經由剎車油管83送至剎車卡鉗84,使剎車卡鉗84產生剎車力量。此外,當第一剎車杠桿11被釋放時,剎車臂410回復至原始位置,鼓式剎車機構40即停止產生剎車力量,另剎車總泵7的彈性件38所提供的回復力可推動柱塞34向左滑移至原始位置,使剎車卡鉗84停止產生剎車力量。
[0055]當本實施例的第二剎車操作裝置2的第二剎車杠桿21被按壓拉動時,第一套管92可以直接對剎車總泵7施力,即剎車總泵7的搖臂72會順時針方向轉動,進而推動柱塞34向右滑移,柱塞34會推動油室35的剎車油經由剎車油管83送至剎車卡鉗84,使剎車卡鉗84產生剎車力量,此時,并不會影響到鼓式剎車機構40的剎車臂410,亦即,鼓式剎車機構40不會產生任何剎車力量。另外,當第二剎車杠桿21被釋放時,剎車總泵7的彈性件38所提供的回復力可推動柱塞34向左滑移至原始位置,使剎車卡鉗84停止產生剎車力量。
[0056]由上說明,第二實施例的第一剎車導線91僅單獨控制剎車卡鉗84產生剎車力量,即僅可操作碟式剎車系統,而第二剎車導線93可同時操作碟式與鼓式的剎車系統。
[0057]請參閱圖6系本實用新型第三較佳實施例連動剎車系統的部分剖面及平面示意圖,本實施例與第二實施例的結構大致相同,其差異僅在于本實施例的第一剎車導線96的二端分別連接第二剎車杠桿21與剎車總泵7的搖臂72,而第一套管97套設于第二固定架22與剎車總泵7的缸體71之間,至于第二實施例則為第一剎車導線91的二端分別連接該第二剎車杠桿21與剎車總泵7的缸體71,而第一套管92則套設于第二固定架22與剎車總泵7的搖臂72之間,其余的組件結構及組件相互間的連結關系皆完全相同。
[0058]本實施例的作用原理與第二實施例相同,本實施例的第一剎車導線96僅單獨控制剎車卡鉗84產生剎車力量,即僅可操作碟式剎車系統,而第二剎車導線93則可同時操作碟式與鼓式的剎車系統。
[0059]由上說明,可知本創的三個實施例皆為,其中一個剎車操作裝置可單獨提供鼓式剎車機構或碟式,產生剎車力量,而另一個剎車操作裝置則可同時提供鼓式剎車機構及剎車卡鉗皆會產生剎車力量。從而,本實用新型可同時具有連動碟式與鼓式的剎車系統,較現有臺灣專利1370877具有減少構件、降低成本的功效。
[0060]雖然通過實施例描繪了本實用新型,但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知道,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實質的情況下,就可使本實用新型有許多變形和變化,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來限定。
【權利要求】
1.一種連動剎車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剎車操作裝置,包括一第一固定架及樞接于該第一固定架上的一第一剎車杠桿; 一第二剎車操作裝置,包括一第二固定架及樞接于該第二固定架上的一第二剎車杠桿; 一鼓式剎車機構,包括一鼓剎基座及設置于該鼓剎基座上的一剎車臂與一突出部,該突出部具有一第一孔部及一第二孔部; 一剎車總泵,包括一缸體、一樞接于該缸體的搖臂、一柱塞及一油室,該搖臂的一端與該柱塞的一第一端連接,該油室位于該柱塞的一第二端與該缸體之間; 一剎車卡鉗,經由一剎車油管與該油室相通; 一第一剎車導線,套設一第一套管及一第二套管,該第一剎車導線的二端分別連接該第二剎車杠桿與該剎車臂,該第一套管套設于該第二固定架與該剎車總泵之間,該第二套管套設于該剎車總泵與該第一孔部之間;以及 一第二剎車導線,套設一第三套管,該第二剎車導線的二端分別連接該第一剎車杠桿與該剎車臂,該第三套管套設于該第二固定架與該第二孔部之間。
2.—種連動剎車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剎車操作裝置,包括一第一固定架及樞接于該第一固定架上的一第一剎車杠桿; 一第二剎車操作裝置,包括一第二固定架及樞接于該第二固定架上的一第二剎車杠桿; 一鼓式剎車機構,包括一鼓剎基座及設置于該鼓剎基座上的一剎車臂與一突出部,該突出部具有一孔部; 一剎車總泵,包括一缸體、一樞接于該缸體的搖臂、一柱塞及一油室,該搖臂與該柱塞的一第一端連接,該油室位于該柱塞的一第二端與該缸體之間; 一第一剎車導線,套設一第一套管,該第一剎車導線的二端分別連接該第二剎車杠桿與該剎車總泵,該第一套管套設于該第二固定架與該剎車總泵之間;以及 一第二剎車導線,套設一第二套管及一第三套管,該第二剎車導線的二端分別連接該第一剎車杠桿與該剎車臂,該第二套管套設于該第二固定架與該剎車總泵之間,該第三套管套設于該剎車總泵與該孔部之間。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連動剎車系統,其特征在于,該剎車總泵更包括有一出油口,該出油口與該油室及該剎車油管相通。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連動剎車系統,其特征在于,該剎車總泵更包括有一與一油杯相通的進油口,該進油口與該柱塞之間形成一進流道。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連動剎車系統,其特征在于,該剎車總泵更包括有一單向皮碗,其設置于該柱塞上并位于該進流道與該油室之間,用以限制該進流道的剎車油僅能單向流向該油室。
6.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連動剎車系統,其特征在于,該剎車總泵更包括有一彈性件,其套設于該柱塞上并位于該柱塞的該第二端與該缸體的內壁之間,用以提供該柱塞的一回復力。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連動剎車系統,其特征在于,該剎車總泵更包括有一油封,其套設于該柱塞上,用以防止該進流道的剎車油流至該缸體的外部。
8.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連動剎車系統,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剎車導線的二端分別連接該第二剎車杠桿與該剎車總泵的該缸體,該第一套管套設于該第二固定架與該剎車總泵的該搖臂之間。
9.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連動剎車系統,其特征在于,該第一剎車導線的二端分別連接該第二剎車杠桿與該剎車總泵的該搖臂,該第一套管套設于該第二固定架與該剎車總泵的該缸體之間。
【文檔編號】B62L3/02GK204264396SQ201420785200
【公開日】2015年4月1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2月12日 優先權日:2014年12月12日
【發明者】郭榮彬 申請人:三陽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