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車輛履帶引導輪,尤其涉及不同硬度的多塊金屬拼合的引導輪,屬于機械制造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公知的車輛履帶引導輪用低合金鋼鑄造,經熱處理和機械加工后對易磨損部位進行局部表面熱處理而成,因表面熱處理不易掌握,一旦處理不好,在易磨損部位的圓周上會存在硬度和淬硬層深度不均勻的現象,存在局部低硬度的軟帶,造成早期過度磨損,使引導輪壽命縮短。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履帶引導輪硬度和淬硬層深度不均勻、導致壽命縮短的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車輛履帶引導輪。
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車輛履帶引導輪,包括輪轂、輪緣、輻板、耐磨環、連接管,輪轂設置在引導輪的中心,輪緣設置在引導輪的外緣;輪緣的兩側沿軸向各設有一耐磨環,輪鼓的兩端沿徑向各設有一圓盤狀輻板;輻板的內孔與輪鼓外側相交并焊接,外緣與耐磨環的外邊沿相交并焊接;耐磨環的內孔與輪緣的側邊相交并焊接;所述耐磨環彎折成平面圓環和圓臺圓環兩部分,平面圓環為外環;所述輻板中部的某一圓周上設有多個貫通雙板的孔,所述孔中配合設有連接管,且連接管與兩輻板之間焊接。
本發明將引導輪由整體鑄造改為不同材質的鍛件焊接制成,機加工后進行整體淬火,利用了不同材料的淬硬度和淬透性不同的特點,將局部熱處理改為整體熱處理,降低了生產成本,簡化了工藝,提高了產品質量,延長了引導輪的使用壽命。
進一步地,耐磨環采用高碳鋼制成,增強了本發明易磨損部位的耐磨程度。
優選地,輪轂、輪緣、連接管、輻板采用普通低碳鋼或低碳合金鋼制成,與耐磨環焊接后整體淬火,實現了更好的延長引導輪使用壽命的目的。
附圖說明
附圖為本發明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1為輪轂、2為輻板、3為輪緣、4為耐磨環、5連接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
本實施例由輪轂1、耐磨環4、輪緣3、輻板5焊接而成,耐磨環4采用高碳鋼耐磨材料做成,其他部位采用普通低碳鋼或低碳合金鋼。如圖所示,輻板2由兩塊圓盤板構成,在輻板2的中部設有多個貫通兩面輻板2的孔,孔中設有與孔大小適配的連接管5,連接管5的兩端平面與輻板2外側平面相貫,且連接管5與輻板2之間焊接。連接管5連接并支撐在兩輻板2之間,增強了輻板2的穩定性和強度。輻板2的外部設計成喇叭口狀增大了耐磨環4的設置空間。耐磨環4由平面圓環和圓臺狀圓環組成,實現了運行過程中平面圓環與軌道上平成接觸摩擦,圓臺圓環的外側面與軌道的側面磨擦;因此耐磨環4采用高碳鋼高淬火硬度提升了耐磨環4強度,延長使用壽命。本發明中采用分體式拼接的方法,可實現分塊對不同部分進機械處理和熱處理,因而保證了引導輪不同部位使用不同材料和不同要求的目的。從而實現減低成本、提高使用壽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