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自行車變速系統中的撥鏈器,特別涉及一種具有穩定鏈條功能的自行車后撥鏈器。
背景技術:
自行車的后變速系統通常包括安裝于車把上的變速撥柄或變速轉把,以及安裝在自行車后叉尾端而能夠讓鏈條在多個鏈輪之間選擇性地移位或變換的后撥鏈器,其中的后撥鏈器通常包括可被安裝于自行車車架的安裝架、利用連桿組可移動地耦接于安裝架的可移動基座,以及耦接于可移動基座的鏈導向件,利用變速導線控制可移動基座相對于安裝架移動時,鏈導向件能夠將鏈條在鏈輪組的多個鏈輪之間選擇性地切換,達到換擋變速的目的。對于自行車后撥鏈器的結構設計及使用功能,可以參閱美國第7674198號發明專利及第7871346號發明專利等專利文獻所示。
自行車后撥鏈器的鏈導向件通常是可擺動的安裝在可移動基座上,并且在逆時針方向上賦予扭轉彈簧一預扭力,讓鏈導向件在鏈條從直徑較大的鏈輪調整到直徑較小的鏈輪時,能夠收緊鏈條的松弛而避免產生鏈條脫落問題。不過在顛頗的路面或野外環境騎乘時,碰撞或陡震可能會造成鏈導向件產生逆時針方向旋轉,造成鏈條出現不想要的松弛。為了防止此種情況發生,相關業者陸續開發設計出具有旋轉阻力的自行車后撥鏈器,例如:美國公開號第2009/0054183 A1號發明專利、美國第8852041號發明專利、美國第8870692號發明專利及中國公開號第104554606A號發明專利等專利文獻所示。
在美國公開號第2009/0054183 A1號發明專利中,其在可移動基座設有能夠對鏈導向件的旋轉施加阻力的摩擦施加組件,該摩擦施加組件包括一個摩擦單元、一個單向離合器及一個調整單元,其中的摩擦單元包括多個以摩擦片相接合的第一接合板及第二接合板,當耦接于可移動基座的鏈導向件以逆時針方向旋轉時,利用摩擦施加組件對鏈導向件施加阻力,達到穩定鏈條的功能。在美國公開號第2009/0054183 A1號發明專利公開的摩擦施加組件,其中的摩擦單元的結構配置復雜、裝配組裝困難,并且無法以漸增方式改變施加的摩擦阻力。
請參閱圖12所示,在美國第8852041號及第8870692號發明專利中,其在可移動基座90設有摩擦施加組件91,該摩擦施加組件91包含可旋轉的單向離合器92及摩擦單元93,其中的單向離合器92耦接于受鏈導向件(圖中未繪出)驅動的轉軸,能夠對鏈導向件于預定方向的旋轉施加阻力,摩擦單元93的形狀大概呈Ω形且設有沿著單向離合器92的外周邊表面在圓周上延伸的圓環形摩擦施加部份,能夠對單向離合器92的旋轉施加摩擦阻力。在美國第8852041號及第8870692號發明專利公開的摩擦施加組件91,其中的摩擦施加組件91需要極大的安裝空間而必須加大可移動基座90的規格及尺寸,摩擦單元93以圓環形摩擦施加部份對單向離合器92施加的摩擦阻力較不穩定,并且無法以漸增方式改變施加的摩擦阻力。
在中國公開號第104554606A號發明專利中,其在可移動基座設有摩擦施加組件,該摩擦施加組件包括摩擦單元及離合器組件,其中的離合器組件包括形成單向嚙合的第一離合器環及第二離合器環,該第一離合器環以轉矩傳遞的方式與受鏈導向件驅動的轉軸結合在一起,第二離合器環設有圓柱型的軸向凸起部分,該摩擦單元設有沿著第二離合器環的圓柱型軸向凸起部分的外圓周上延伸的圓環部分及兩個自由端,通過該摩擦單元對該離合器組件的旋轉施加摩擦阻力,達到對鏈導向件的旋轉運動施加摩擦阻力的功能。在中國公開號第104554606A號發明專利公開的摩擦施加組件,其中的摩擦單元設為Ω形狀而需要較大的安裝空間,摩擦單元以圓環部份對離合器組件施加的摩擦阻力較不穩定,并且無法以漸增方式改變施加的摩擦阻力。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自行車后撥鏈器的摩擦施加組件存在有結構復雜、占用的安裝空間大及無法以漸增方式改變施加的摩擦阻力的不足及限制,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具有穩定鏈條功能的自行車后撥鏈器,其采用一對相對合且具備相對應導階旋槽的珠盤,搭配多個設置于兩珠盤之間的滾珠及可受珠盤壓抵的摩擦構件,讓摩擦施加組件能夠以漸增方式對鏈導向件的旋轉施加阻力,從而解決現有產品存在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是采用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依據本發明提出的具有穩定鏈條功能的自行車后撥鏈器,包括:
一安裝架;
一連桿組,其耦接于該安裝架;
一可移動基座,其可移動地耦接于該連桿組且設有一轉軸、一連通該轉軸的安裝槽及一扭轉彈簧;
一鏈導向件,其以不會相互旋轉的方式連接于該轉軸且受該扭轉彈簧作用而在第一旋轉方向上具有回復力;以及
一摩擦施加組件,其匹配設置于該可移動基座的安裝槽且能夠對該轉軸施加摩擦阻力,該摩擦施加組件包括一主動珠盤、一從動珠盤、多個滾珠及一摩擦構件;其中,該主動珠盤以不會相互旋轉的方式連接在該轉軸,該從動珠盤以能夠旋轉及軸向移動的方式設于該安裝槽且鄰靠該主動珠盤,于該主動珠盤與該從動珠盤的相向端面以環繞軸心位的方式相對應凹設有多道弧形的導階旋槽,其中位于該主動珠盤的所述導階旋槽的深度朝第一旋轉方向漸淺且位于該從動珠盤的所述導階旋槽的深度朝第二旋轉方向漸淺,多個所述的滾珠夾置于相對應的所述導階旋槽之間,該摩擦構件以不會旋轉的方式設置于該安裝槽且朝向該從動珠盤的內側端面抵靠于該從動珠盤。
所述的自行車后撥鏈器,其中所述的安裝槽于內周壁軸向凸設有至少一道凸卡塊,所述的摩擦構件于外周緣凹設有至少一個凹卡槽,相對應的所述凸卡塊與所述凹卡槽匹配嵌合。
所述的自行車后撥鏈器,其中所述的主動珠盤一體成型連接于所述的轉軸。
所述的自行車后撥鏈器,其中所述的摩擦構件于朝向所述從動珠盤的內側端面嵌置設有一支持環。
所述的自行車后撥鏈器,其中所述的主動珠盤及所述的從動珠盤各相對應地等間隔設有三個所述的導階旋槽,各所述的導階旋槽形成深度漸淺而斜率漸緩的斜率變化。
所述的自行車后撥鏈器,其中各所述的導階旋槽的斜率角度為40°至10°。
所述的自行車后撥鏈器,其中所述的安裝槽于內周壁設有一環階緣,所述的摩擦構件抵靠于該環階緣,并設有一預壓彈簧以彈性力抵靠于該摩擦構件。
所述的自行車后撥鏈器,其中所述的摩擦施加組件進一步包括一調整栓,并于所述的從動珠盤及所述的摩擦構件的軸心位各設有一個軸位孔,該調整栓穿經該摩擦構件及該從動珠盤的軸位孔且以螺紋結合于所述的轉軸,所述的預壓彈簧套置于該調整栓。
所述的自行車后撥鏈器,其中所述的從動珠盤以可旋轉且可軸向移動的方式套置于所述的轉軸,該轉軸以可旋轉方式穿設通過所述的摩擦構件。
所述的自行車后撥鏈器,其中所述的摩擦構件以可軸向移動的方式設置于所述的安裝槽,并于該摩擦構件及該安裝槽的底面之間設有一預壓彈簧。
本發明所提出的技術方案可以獲得的有益效果包括:
1.本發明的摩擦施加組件采用相對應的導階旋槽與滾珠的搭配方式,能夠因應鏈導向件受到碰撞或陡震的不同擺動幅度,以漸增方式對鏈導向件在第二旋轉方向(即逆時針方向)的旋轉施加不同的阻力,滿足不同的路況及騎乘環境的需求。
2.本發明的摩擦施加組件采用平板狀的摩擦構件來搭配具有導階旋槽的珠盤及滾珠,對鏈導向件的第二旋轉方向(即逆時針方向)旋轉施加阻力,本發明的整體結構精簡且組裝裝配方式簡便,并且占用的安裝空間小,能夠讓自行車的后撥鏈器更為輕便實用。
以下配合附圖和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為達成預定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裝配于車架后叉的外觀圖。
圖2是本發明的立體外觀圖。
圖3是本發明第一優選實施例的可移動基座及摩擦施加組件的元件分解圖。
圖4是本發明第一優選實施例的摩擦施加組件的元件分解圖。
圖5是本發明第一優選實施例的可移動基座及摩擦施加組件的組合剖面圖。
圖6是本發明第一優選實施例的主動珠盤與從動珠盤的局部剖面的立體外觀圖。
圖7是本發明第一優選實施例的摩擦施加組件的立體外觀圖。
圖8是本發明第一優選實施例的摩擦施加組件于轉軸順時針方向(第一旋轉方向)旋轉時的動作關系(關是)示意圖。
圖9是本發明第一優選實施例的摩擦施加組件于轉軸逆時針方向(第二旋轉方向)旋轉時的動作關系(關是)示意圖。
圖10是本發明第二優選實施例的可移動基座及摩擦施加組件的元件分解圖。
圖11是本發明第二優選實施例的可移動基座及摩擦施加組件的組合剖面圖。
圖12是美國第8852041號發明專利的可移動基座及摩擦施加組件的裝配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0安裝架 11導線架
20連桿組 21第一連桿
22第二連桿 23拉力彈簧
30、30A可移動基座 301、302耦接臂
31轉軸孔 32、32A轉軸
321、322結合螺孔 323操作孔
33納簧槽 34扭轉彈簧
341扣持臂桿 35、35A安裝槽
351環階緣 352凸卡塊
36護蓋 361凸耳
37螺栓 38螺孔
40鏈導向件 41第一保持架
411卡掣孔 42第二保持架
43引導鏈輪 44張緊鏈輪
45結合栓 46軸承件
50墊環
60、60A摩擦施加組件 61、61A主動珠盤
611軸位孔 612導階旋槽
613墊圈 62、62A從動珠盤
621軸位孔 622導階旋槽
63滾珠 64、64A摩擦構件
641軸位孔 642軸套
643凹卡槽 644環溝
645支持環 65、65A預壓彈簧
66調整栓 661驅動槽
662軸柱段 663螺紋段
67墊片
70車架后叉 71后輪軸
72鏈輪組
90可移動基座 91摩擦施加組件
92單向離合器 93摩擦單元。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所提出的具有穩定鏈條功能的自行車后撥鏈器,其安裝結合于一車架后叉70的尾端且鄰近一后輪軸71的位置,讓本發明能夠帶動一鏈條(圖中未繪出)在一鏈輪組72的多個鏈輪之間選擇性地移位或變換,達到撥鏈變速的目的。請參閱圖1至圖5所示的本發明第一優選實施例,該后撥鏈器包括一安裝架10、一耦接于該安裝架10的連桿組20、一耦接于該連桿組20的可移動基座30、一耦接于該可移動基座30的鏈導向件40,以及一設置于該可移動基座30而可對該鏈導向件40施加摩擦阻力的摩擦施加組件60。
如圖1及圖2所示,該安裝架10安裝結合于該車架后叉70的尾端,并且設有一導線架11供一變速導線(圖中未繪出)銜接定位。該可移動基座30設有一對呈間隔設置的耦接臂301、302。該連桿組20包括大致呈平行間隔設置的一第一連桿21及一第二連桿22,并且該第一連桿21及該第二連桿22的兩端分別耦接于該安裝架10及該可移動基座30的耦接臂301、302,讓該安裝架10、該連桿組20及該可移動基座30形成一個類似平行四連桿的連接構造,配合以彈性力拉持連接于該安裝架10與該可移動基座30的一拉力彈簧23,讓該可移動基座30能夠保持始終位于最小收縮位置的趨勢。
如圖2及圖3所示,該鏈導向件40包括一第一保持架41及與該第一保持架41呈大致平行間隔設置的一第二保持架42,并于該第一保持架41與該第二保持架42的兩端部之間分別設有一引導鏈輪43及一張緊鏈輪44,以及于設置該引導鏈輪43的一端穿置設有一用以連接該可移動基座30的結合栓45,該第一保持架于鄰近該結合栓45的周圍環繞間隔設有三個卡掣孔411,同時為提高該鏈導向件40抵靠于該可移動基座30的旋轉平滑性,于該結合栓45套設有一軸承件46,以及于該可移動基座30與該第一保持架41之間襯設有一墊環50。本發明關于該安裝架10、該連桿組20及該鏈導向件40的構造設計及功能,實質上與現有的后撥鏈器相同,故不再詳細說明。
如圖3、圖4及圖5所示,該可移動基座30進一步設有一轉軸孔31、一轉軸32、一納簧槽33、一扭轉彈簧34、一安裝槽35、一護蓋36及多個螺栓37;其中,該轉軸孔31軸向對正該鏈導向件40的結合栓45,該轉軸32可旋轉地匹配穿置于該轉軸孔31,于該轉軸32的兩端各設有一結合螺孔321、322,其中該鏈導向件40的結合栓45以螺紋結合于朝向該鏈導向件40的該結合螺孔321,并且讓該轉軸32與該鏈導向件40以不會相互旋轉的方式連接在一起;該納簧槽33位于該可移動基座30朝向該鏈導向件40的一側且間隔環繞設于該轉軸孔31的周圍,該扭轉彈簧34為螺旋彈簧且匹配設置于該納簧槽33,該扭轉彈簧34的兩端各設有一扣持臂桿341,兩該扣持臂桿341分別卡扣于該納簧槽33的內側端及該鏈導向件40的其中一個所述的卡掣孔411,利用該扭轉彈簧34的彈性力讓該鏈導向件40在第一旋轉方向上具有回復力,產生該鏈導向件40能夠保持彈性收緊該鏈條的功能;其中,本發明第一優選實施例的第一旋轉方向為順時針方向,第二旋轉方向為逆時針方向。
該安裝槽35與該轉軸孔31同軸設置且位于該轉軸孔31背向該鏈導向件40的一端,該安裝槽35的直徑大于該轉軸孔31,并于該安裝槽35的中段位置的內周壁設有一環階緣351,以該環階緣351區分出一內段區及一直徑大于該內段區的外段區,于該安裝槽35的外段區的內周壁等間隔軸向凸設有三道凸卡塊352;該護蓋36結合于該可移動基座30背向該鏈導向件40的一側且匹配罩蓋該安裝槽35,該護蓋36于外周緣等間隔設有三個具穿孔的凸耳361,可以分別供三個螺栓37分別穿經三個凸耳361且以螺紋結合于該可移動基座30相對應設置的三個螺孔38,讓該護蓋36結合罩蓋定位于該可移動基座30。
請參閱圖3至圖5所示,該摩擦施加組件60包括一主動珠盤61、一從動珠盤62、三個滾珠63、一摩擦構件64、一預壓彈簧65及一調整栓66;其中,該主動珠盤61匹配設置該安裝槽35的內段區的圓環形板塊且以不會相互旋轉的方式連接在該轉軸32的端部,該主動珠盤61與該轉軸32可以為一體成型連接或兩件式構造等實施形態,在如圖4至圖6所示的優選實施例中,該主動珠盤61一體成型連接于該轉軸32,該主動珠盤61于軸心位設有一軸位孔611連通該轉軸32的結合螺孔322,并于該主動珠盤61朝向該護蓋36的外側端面以環繞該軸位孔611的方式等間隔凹設有三道弧形的導階旋槽612,各導階旋槽612的底面設為螺旋傾斜狀的導斜面且位于第二旋轉方向(即逆時針方向)一端的深度最大,并且各導階旋槽612的導斜面形成朝第一旋轉方向(即順時針方向)漸淺且斜率漸緩的斜率變化,優選的,各導階旋槽612的斜率角度為40°至10°。該主動珠盤61朝向該轉軸32的內側端面抵靠于該安裝槽35的底面,并且于該主動珠盤61與該安裝槽35的底面之間設有一墊圈613。
如圖4至圖6所示,該從動珠盤62以可旋轉且可軸向移動的方式匹配設置該安裝槽35的內段區的圓環形板塊,該從動珠盤62鄰靠于該主動珠盤61且于軸心位設有一供該調整栓66通過的軸位孔621,該從動珠盤62于朝向該主動珠盤61的內側端面以環繞該軸位孔621的方式等間隔凹設有三道弧形的導階旋槽622,各導階旋槽622的底面設為螺旋傾斜狀的導斜面且位于第一旋轉方向(即順時針方向)一端的深度最大,并且各導階旋槽622的導斜面形成朝第二旋轉方向(即逆時針方向)漸淺且斜率漸緩的斜率變化,優選的,各導階旋槽622的斜率角度為40°至10°。該從動珠盤62與該主動珠盤61的三組導階旋槽612、622相對合設置,并且三個所述的滾珠63可滾動地夾置于三組相對合的所述導階旋槽612、622之間。
請參閱圖3至圖5所示,該摩擦構件64匹配設置該安裝槽35的外段區且抵靠于該環階緣351,該摩擦構件64于軸心位設有一供該調整栓66通過的軸位孔641,于該軸位孔641套置有一軸套642,該摩擦構件64于外周圍凹設有三個分別對應匹配三個所述凸卡塊352的凹卡槽643,讓該摩擦構件64能夠以不會旋轉而可軸向移動的方式設置在該安裝槽35的外段區,該摩擦構件64朝向該從動珠盤62的內側端面抵靠于該從動珠盤62的外側端面,當該從動珠盤62受到各滾珠63的推抵而軸向移位抵緊于該摩擦構件64時,能夠由該摩擦構件64施加摩擦阻力。在第一優選實施例中,本發明于該摩擦構件64的內側端面凹設一環溝644供一以橡膠材料制成的支持環645嵌置定位,在該從動珠盤62未軸向移位時,該摩擦構件64能夠以該支持環645抵持于該從動珠盤62。
該調整栓66于外端面設有一六角柱槽狀的驅動槽661,該調整栓66設有一周面為光滑狀的軸柱段662及一外徑小于該軸柱段622且具外螺紋的螺紋段663,該調整栓66的軸柱段662穿置于該摩擦構件64及該從動珠盤62的軸位孔641、621,該調整栓66的螺紋段663穿經該主動珠盤61的軸位孔611且以螺紋結合于該轉軸32的結合螺孔322,并且于該調整栓66與該摩擦構件64之間墊設有一個以上的墊片67;該預壓彈簧65套置于該調整栓66的軸柱段662且兩端以彈性力抵靠于該調整栓66與該摩擦構件64,該預壓彈簧65可以為壓縮彈簧、波形彈簧、碟形彈簧或彈性膠管等實施形態,在本發明的第一優選實施例中,該預壓彈簧65為具有錐度的壓縮彈簧。如圖7所示為該摩擦施加組件60裝配組裝后的立體外觀圖。
請參閱圖4至圖6及圖8所示,本發明的摩擦施加組件60于該主動珠盤61與該從動珠盤62的相向面相對應地設有三組不同旋向的所述導階旋槽612、622,并且讓三個所述滾珠63夾置于相對應的所述導階旋槽612、622之間。如此,當該鏈導向件40產生第一旋轉方向(即順時針方向)旋轉時,該鏈導向件40會帶動該轉軸32及該主動珠盤61以第一旋轉方向旋轉,由于該主動珠盤61的導階旋槽612在第二旋轉方向(即逆時針方向)一端的深度最大且該從動珠盤62的導階旋槽622在第一旋轉方向一端的深度最大,使得該主動珠盤61在第一旋轉方向旋轉時,各所述的滾珠63不會于各所述的導階旋槽612、622滾動,所以該主動珠盤61會同步帶動該從動珠盤62以第一旋轉方向旋轉,并且該摩擦構件64不會對該從動珠盤62施加摩擦阻力,有效地維持該鏈導向件40在第一旋轉方向上被該扭轉彈簧34的回復力作用,讓該鏈導向件40能夠保持彈性收緊該鏈條的功能,防止該鏈導向件40在崎嶇地形騎行時產生不期望的松弛情況。
請參閱圖4至圖6及圖9所示,當自行車在顛頗的路面或野外環境騎乘,該鏈導向件40因為碰撞或陡震而產生第二旋轉方向(即逆時針方向)旋轉時,該鏈導向件40會帶動該轉軸32及該主動珠盤61以第二旋轉方向旋轉,由于該主動珠盤61的導階旋槽612的導斜面沿著第一旋轉方向(即順時針方向)逐漸變淺且該從動珠盤62的導階旋槽622的導斜面沿著第二旋轉方向逐漸變淺,使得該主動珠盤61在第二旋轉方向旋轉時,各所述的滾珠63會于沿著各所述的導階旋槽612、622的導斜面滾動,使得該從動珠盤62被所述的滾珠63朝向該摩擦構件64的方向推抵迫緊,利用該摩擦構件64與該從動珠盤62的抵緊,配合該摩擦構件64是以不會旋轉的方式設置于該安裝槽35,所以該摩擦構件64會對該從動珠盤62的旋轉施加摩擦阻力,進而通過該主動珠盤61及該轉軸32的連動,讓該摩擦施加組件60能夠對該鏈導向件40在第二旋轉方向的旋轉施加摩擦阻力,有效防止該鏈導向件40在崎嶇地形騎行時產生不期望的松弛情況。
請參閱圖2、圖5及圖7所示,本發明的整體結構精簡,組裝裝配方式簡便、摩擦阻力施加動作確實,并且占用的安裝空間小,充分滿足自行車零組件講究輕便實用的消費需求。特別是本發明的摩擦施加組件60于該主動珠盤61與該從動珠盤62的相向面相對應地設有三組不同旋向且具備導斜面的所述導階旋槽612、622,搭配各所述滾珠63的滾動設計,能夠隨著該鏈導向件40受到碰撞或陡震的不同擺動幅度,以漸增方式對該鏈導向件40在第二旋轉方向的旋轉施加不同的阻力,有效地符合不同的路況及騎乘環境的使用需求。
請參閱圖5及圖7所示,本發明的摩擦施加組件60設有該調整栓66及該預壓彈簧65,能夠因應不同的路況、不同的騎乘環境及零組件的耐用狀況,通過該調整栓66調整該摩擦構件64的預設彈性壓力,或者是直接以該調整栓66抵緊該摩擦構件64而讓該摩擦構件64不會軸向位移,充分滿足騎乘者的各種需求。
請參閱圖10及圖11所示的本發明的第二優選實施例的可移動基座30A及摩擦施加組件60A;其中,該可移動基座30A的結構配置大致與第一優選實施例相同。差異部分在于該可移動基座30A的轉軸32A和安裝槽35A,以及該摩擦施加組件60A的裝配方式。其中,該轉軸32A的長度設為大致與該轉軸孔31及該安裝槽35A的長度的和相等,并且兩端分別形成一供該鏈導向件40結合的結合螺孔321及一用以供手工具(圖中未示)插置的操作孔323;該安裝槽35A于內周壁等間隔軸向凸設有三道凸卡塊352。
該摩擦施加組件60A包括一主動珠盤61A、一從動珠盤62A、三個滾珠63、一摩擦構件64A及一預壓彈簧65A;其中,該主動珠盤61A以不會相互旋轉的方式連接在該轉軸32A的端部,在如圖10及圖11所示的優選實施例中,該主動珠盤61A一體成型連接于該轉軸32A,該主動珠盤61朝向該鏈導向件40的內側端面以環繞該轉軸32A的方式等間隔凹設有三道弧形的導階旋槽612,各導階旋槽612的底面設為螺旋傾斜狀的導斜面且位于第二旋轉方向(即逆時針方向)一端的深度最大,并且各導階旋槽612的導斜面形成朝第一旋轉方向(即順時針方向)漸淺且斜率漸緩的斜率變化。
該從動珠盤62A以可旋轉且可軸向移動的方式套置于該轉軸32A的圓環形板塊,該從動珠盤62A鄰靠于該主動珠盤61A且于軸心位設有一供該轉軸32A穿置的軸位孔621,該從動珠盤62A于朝向該主動珠盤61A的外側端面以環繞該軸位孔621的方式等間隔凹設有三道弧形的導階旋槽622,各導階旋槽622的底面設為螺旋傾斜狀的導斜面且位于第一旋轉方向(即順時針方向)一端的深度最大,并且各導階旋槽622的導斜面形成朝第二旋轉方向(即逆時針方向)漸淺且斜率漸緩的斜率變化,該從動珠盤62A與該主動珠盤61A的三組導階旋槽612、622相對合設置,并且三個所述的滾珠63可滾動地夾置于三組相對合的所述導階旋槽612、622之間。
該摩擦構件64A以可軸向移動的方式套置于該轉軸32A的圓環形板塊,該摩擦構件64A于軸心位設有一供該轉軸32A以可旋轉方式穿設通過的軸位孔641,于該軸位孔641套置有一軸套642,該摩擦構件64A于外周圍凹設有三個分別對應匹配三個所述凸卡塊352的凹卡槽643,讓該摩擦構件64A能夠以不會旋轉而可軸向移動的方式設置在該安裝槽35A,該摩擦構件64A朝向該從動珠盤62A的外側端面抵靠于該從動珠盤62A的內側端面,當該從動珠盤62A受到各滾珠63的推抵而軸向移位抵緊于該摩擦構件64A時,能夠由該摩擦構件64A施加摩擦阻力。在本發明的第二優選實施例中,于該摩擦構件64A的外側端面凹設一環溝644供一橡膠材料的支持環645嵌置定位。
該預壓彈簧65A套置于該轉軸32A且兩端以彈性力抵靠于該摩擦構件64A及該安裝槽35A的底面,該預壓彈簧65A可以為壓縮彈簧、波形彈簧、碟形彈簧或彈性膠管等實施形態,并且可以于該預壓彈簧65A與該摩擦構件64A之間墊設有一墊片67。
請參閱圖10、圖11及圖5所示,關于本發明第二優選實施例的摩擦施加組件60A的操作使用方式及達成的功能,均與本發明的第一優選實施例相同,不再重復說明。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對本發明而言僅僅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本發明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圍內,本領域技術人員能夠理解而進行的修改或等效改變,都將屬于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