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自行車配件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電動自行車轉向燈的固定結構。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電動自行車轉向燈主要用于顯示電動自行車的轉向,提醒后方車輛注意避讓,防止發生意外事故。
目前,國內絕大部分的電動自行車轉向燈都是通過螺栓直接固定安裝在由塑料制成的后擋泥板上,由于后轉向燈自身具有一定的重量及電動自行車在行駛過程中會產生震動,因此,后轉向燈與后擋泥板的連接處容易發生斷裂現象,不但損壞了后擋泥板,而且還導致后轉向燈不能很好地固定安裝在后擋泥板上,影響人們正常使用電動自行車。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不但可以防止后擋泥板斷裂,而且還可以使得后轉向燈的安裝更加牢固的后轉向燈固定結構。
本發明為解決其技術問題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電動自行車轉向燈的固定結構,包括通過螺栓固定安裝在電動自行車的后擋泥板外表面上的后轉向燈,所述后擋泥板的內部嵌接安裝有連接安裝支架,所述的連接安裝支架的兩側上分別設置有與后擋泥板兩側的內壁相互緊貼的連接臂,所述后轉向燈通過螺栓穿過后擋泥板并將其固定安裝在連接臂上,由于本發明通過在后擋泥板的內部嵌接安裝上一個連接安裝支架,上述的后轉向燈固定安裝在連接安裝支架上,通過連接安裝支架來支撐后轉向燈的重量和承受電動自行車行駛過程中產生的震動,避免由于后轉向燈的自重及電動自行車行駛過程中的震動損壞后擋泥板,同時也可以使得后轉向燈的安裝更加牢固。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的連接安裝支架為金屬材料制成的U形支架,所述連接安裝支架的兩個連接臂分別與后擋泥板兩側的內壁相互緊貼,所述的兩個連接臂上分別開設有一個或以上、供后轉向燈固定安裝的螺栓孔,上述的連接安裝支架為金屬材料制成的U形支架,可以保證連接安裝支架具有足夠的強度來支撐后轉向燈的自重和承受電動自行車行駛過程中產生的震動。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兩個連接臂上的螺栓孔的個數均為一個,上述的螺栓孔的個數為一個,既方便了連接安裝支架的制造,也可以保證后轉向燈能夠固定安裝在連接安裝支架上。
進一步,所述的連接安裝支架的底部為一平面,連接安裝支架的底部往外一體成型有一延伸板,所述底部和延伸板上均開設有一個或以上的通孔,上述的連接安裝支架的底部設置為平面,方便采用沖壓成型的方式制造連接安裝支架,同時也可以使得連接安裝支架的底部與后擋泥板的內壁更好地貼合在一起,另外底部往外一體成型有一延伸板,可以增大連接安裝支架底部與后擋泥板內壁的接觸面積,方便連接安裝支架與后擋泥板之間采用多枚螺栓進行固定連接,同時可以增強后擋泥板的強度。
再進一步,所述底部和延伸板上均開設有兩個通孔,通過四枚螺栓能夠更加牢固地將連接安裝支架與后擋泥板結合在一起。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發明采用在后擋泥板的內部嵌接安裝上一個連接安裝支架,電動自行車轉向燈固定安裝在連接安裝支架上的結構,通過連接安裝支架來支撐后轉向燈的自重和承受電動自行車行駛過程中產生的震動,能夠有效防止后轉向燈自身的重量及電動自行車行駛過程中產生的震動損壞后擋泥板,同時使得后轉向燈可以更加牢固地安裝在后擋泥板上;另外,所述的連接安裝支架的底部上設置有延伸板,可以增大連接安裝支架底部與后擋泥板內壁的接觸面積,方便連接安裝支架與后擋泥板之間采用多枚螺栓進行固定連接,同時可以增強后擋泥板的強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外觀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中連接安裝支架的零件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參照圖1、圖2, 一種電動自行車轉向燈的固定結構,包括通過螺栓固定安裝在電動自行車的后擋泥板1外表面上的后轉向燈2,上述的后擋泥板1優先采用為塑料材料制成的;所述后擋泥板1的內部嵌接安裝有連接安裝支架3,這里,所述的連接安裝支架3為金屬材料制成的U形支架,所述連接安裝支架3的兩個連接臂30分別與后擋泥板1兩側的內壁相互緊貼,所述的兩個連接臂上分別開設有一個或以上、供后轉向燈2固定安裝的螺栓孔300,這里作為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的兩個連接臂30上的螺栓孔300的個數均為一個;所述后轉向燈2通過螺栓穿過后擋泥板1并將其固定安裝在連接臂30上,上述的連接安裝支架3優先采用為板狀的鋼鐵材料或鋁合金制成的U形支架。
進一步,所述的連接安裝支架3的底部31為一平面,連接安裝支架3的底部31往外一體成型有一延伸板310,上述延伸板310與底部31是通過在板材上沖切成型所得,上述的延伸板310和底部31均與后擋泥板1的內壁相互緊貼;所述底部31和延伸板310上均開設有一個或以上的通孔32,這里,優先將所述底部31和延伸板310上的通孔32的數量分別選擇為兩個,所述的四個通孔32均勻分布在底部31和延伸板310上,通過采用四枚螺栓穿過上述的四個通孔32并將連接安裝支架3固定安裝在后擋泥板1上,可以使得連接安裝支架3與后擋泥板1更加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增強后擋泥板1的強度。
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