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一種新型自行車,屬于模塊化組合自行車。
背景技術:
自行車在人們生活中是重要的交通和健身工具,現在常見的一輛自行車只有一種騎行方式。
本發明的目的是改變目前自行車單一的騎行方式,通過自行車車體模塊化可以拆分組合成:安裝有頂蓬靠背式自行車,雙人騎自行車、單人騎自行車和手推式三輪車??梢詽M足人們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路況、不同愛好的騎行方式要求,從而提高人們對自行車運動的喜愛。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達到:
采用車架大粱在底部,把自行車車體通過車架底部大梁斷開分成三個部分,各部分之間采用插板和插板庫連接裝置組合,三個部分分別為模塊一、模塊二、模塊三。
模塊一:長度可調整連桿連接的前后車把立管轉向裝置、前車輪、前車叉、大梁斷開的前部分與前叉上方立管連接的斜梁,斜梁的端面安裝有插板,插板能和模塊二前端插板庫組合連接。前叉上方立管安裝有可拆裝可折疊的車頂蓬前支架裝置。斜梁和前叉下部側面安裝有連接架、用于組合手推式三輪車。
模塊二:底部大梁斷開的中間部分,前端安裝有插板庫與模塊一后端插板組合連接。模塊二前部下方安裝第一組腳踏鏈輪傳動裝置,前部下方安裝一個小萬向輪,用于組合手推式三輪車。前部上方安裝第一連接車座立管,立管下方安裝可旋轉連接支架裝置,用于組合手推式三輪車。大梁中部下方安裝有自行車鏈條支撐器和小支架,模塊二后部上方安裝有第二連接車座立管,模塊二后端安裝插板與模塊三前端安裝的插板庫組合連接。后部側面也安裝有連接架,用于組合手推式三輪車。
模塊三:自行車車體底部大梁斷開的后部分和與之相連接的車體后支架、后車輪、飛輪、變速器裝置。模塊三前端安裝有插板庫與模塊二后端插板配合連接。前部下方安裝有第二組腳踏鏈輪傳動裝置,前部上方安裝第三連接車座立管,立管還可用于安裝靠背式自行車頂蓬后支架,支架上安裝一個用于收放頂篷的滾筒裝置。車體后支架前后側面安裝有連接架,用于組合手推式三輪車。
靠背角度可調整底部安裝有減震器的自行車車座:這種新型車座是在車座立管上方安置一個托架,托架前部位和車座底盤前部位用軸桿相連接,托架后部位和車座底盤后部位下方安裝的減震器相連接。車座底盤后部位上方安裝有帶軸孔的支架,這個支架與長度可以調整的靠背立管下部安裝的、帶有軸孔支架用軸桿相連接??勘沉⒐艿淖钕路绞情_口向下的構件.車座后部上面安置一個有內螺紋的圓管支架、前端有頂帽的螺紋調整桿;與有內螺紋的圓管支架相組合后,調整桿的頂帽掛在靠背立管下方的開口向下構件開口的前面。這樣通過調整桿在圓管支架上的伸縮移動,靠背立管的角度也隨之變化。車座靠背與靠背立管也是通過各自支架上的軸孔用軸桿連接。靠背隨靠背立管下部帶軸孔支架,通過車座底盤后部位上方安裝的支架軸孔上的軸、翻轉放倒在車座上。車座底盤上的車座墊,可以因為不同的騎行方式而換成不同形狀的寬窄座墊。
長度可調整連桿連接的前后車把立管轉向裝置:主要是解決靠背式自行車車座、與控制前輪方向的車把立管距離遠產生的控制方向困難。裝置包括:前后車把立管裝置、左右連桿、前后車把立管連接裝置。前后兩個車把立管連接組合,是由前后兩個立管下方主立管上安置的橫管,由其中一個細管伸進另一個粗管的套管方法連接固定。連桿由一節帶螺紋的絲桿和另一節帶螺紋的管桿連接組成,這樣能和連桿下方用套管連接的橫管一同調整前后兩個車把立管距離。組成好的連桿兩端安裝帶有軸承的的連接裝置,前車把立管和后車把立管的上部各自安裝一個橫架,橫架兩端設置帶有螺紋的安裝孔。連桿兩端設置帶有軸承的連接架,用軸桿螺絲通過軸承與橫架兩端的螺紋安裝孔連接。這樣就能靈活控制靠背式自行車的方向。
前后支架可折疊蓬罩由滾筒裝置收放的自行車頂蓬:是由前支架后支架帽型蓬罩和滾筒裝置組成。前支架有上下兩個半橢圓形分支架組成,上下分支架開口兩端安裝有相互連接裝置,上下支架通過連接裝置上的軸桿能張開或合并。前支架下部支架頂部位置和后部位設置有連接架,分別與自行車前叉上方立管安裝的橫管支架頂端、和后部位設置的連接裝置連接固定。后支架有一個管柱和管柱上端能開合的兩個連接在一起的橫頂架,以及管柱中間部位后面安裝的滾筒裝置組成。管柱下部與自行車的第三連接車座立管相連接。
帽型蓬罩:是由透明軟質材料做成的前半部分是帽型的蓬罩,戴在前支架張開的兩個半橢圓形的分支架上。這樣其前頂部呈圓弧形,從而減小自行車前行時的風的阻力。蓬罩后半部是不透明材料,防日光曬,通過管柱上端兩個橫支架,再與管柱中間的連接的滾筒連接固定。騎行自行車需要使用蓬罩時,把蓬罩從滾筒上拉出來戴在前支架兩個分支架上,然后旋轉滾筒拉緊蓬罩后,由滾筒通過管柱上端的橫支架支撐,由滾筒兩側支架上的滾筒軸端鎖帽鎖緊。
安裝有頂蓬靠背式自行車:是由模塊一的后端安裝的插板與模塊二前端安裝的插板庫連接組合,模塊二后端安裝的插板與模塊三前端安裝的插板庫連接組合,這樣就形成了主車體。把靠背角度可調整、底部安有減震器的自行車車座,安裝在第二連接車座的立管上,自行車的轉向,是采用安裝長度可調整連桿連接的前后立管車把轉向裝置來完成。頂蓬安裝是由前后支架可折疊蓬罩由滾筒裝置收放的自行車頂蓬的前支架,與前叉上方立管上安裝的連接架連接,安裝有滾筒收放裝置的后支架管柱,與第三連接車座連接的立管連接組合。第一段傳動鏈條通過模塊二上第一組腳踏鏈輪、通過中部下方的支鏈器,與第二組腳踏鏈輪連接,第二段傳動鏈條通過第二組腳踏鏈輪與后車輪上的飛輪和變速器相連接。
雙人騎自行車:是由模塊一的后端安裝的插板與模塊二前端的插板庫連接組合,模塊二的后端安裝的插板與模塊三前端的插板庫連接形成了主車體。把第一個靠背后面安裝有車把扶手的車座,安裝在第一連接車座的立管上,第二個車座安裝在第三連接車座的立管上,車把安裝固定在自行車前叉上方立管上。第一段傳動鏈條通過模塊二中部下方的支鏈器,連接在第一組和第二組腳踏鏈輪上。第二段傳動鏈條通過第二組腳踏鏈輪與后車輪上的飛輪和變速器相連接。
單人騎式自行車:是由模塊一后端安裝的插板和模塊三前端安裝的插板庫組成的連接裝置連接組合。單人騎車座安裝在第三連接車座的立管上連接固定,車把安裝在自行車前叉上方立管上。
手推式三輪車:是把模塊二放在中間,并且把模塊二上第一車座立管下方的連接支架裝置旋轉九十度固定,把鏈條從第二組腳踏鏈輪上卸下來,安置在模塊二中間設置的支鏈器上。模塊一和模塊三分別放在左右兩側,再通過各自前后設置的連接架連接固定。另外在模塊二前部下方安裝一個小萬向輪,這樣組合完成手推三輪車。再把組合前拆下的車座、腳蹬、前后頂蓬支架和第二車把立管安放在手推三輪車上各自位子連接固定。
本發明與目前技術相比較具有如下效果:由于車體模塊化可以拆分組合成安裝有頂蓬靠背式自行車,雙人騎自行車、單人騎自行車和手推式三輪車??梢詽M足人們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路況、不同愛好的騎行方式要求,從而提高人們對自行車運動的喜愛,由于車體可以分拆成數個模塊,從而能把這些模塊分別放在小轎車不同的空間里,解決自行車體積大,小轎車不容易運輸的難題。在有的空間自行車不能騎行時,可以把自行車組合成手推三輪車來推行,由于可以組合成安裝有頂蓬靠背式自行車,能讓人們騎行時減輕疲勞的同時,也能減輕風吹、日曬、雨淋的狀況。
附圖說明
圖1是模塊化組合自行車中的安裝有頂蓬靠背式自行車安裝圖。
圖2是附圖1中的模塊一12、模塊二7、模塊三2組成的車體分解圖。
圖3是模塊化組合自行車中的雙人騎自行車的安裝圖。
圖4是模塊化組合自行車中的單人騎自行車的安裝圖。
圖5是模塊化組合自行車中的手推三輪車的安裝圖。
圖6是前后支架可折疊蓬罩由滾筒裝置收放的自行車頂蓬19的分解圖。
圖7是靠背角度可調整底部安裝有減震器的自行車車座25的安裝圖和分解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安裝有頂蓬靠背式自行車,是由模塊一12斜梁后端與模塊二7前端由連接裝置10連接組合、模塊二7后端與模塊三2前端由連接裝置10連接組合成主車體。車座25安裝在第二連接車座的立管6上,頂篷后支架管柱17安裝在第三連接車座的立管16上,前后支架可折疊蓬罩由滾筒裝置收放的自行車頂蓬19上的頂篷前支架21,安裝在前車把立管的安裝架24上,滾筒收放裝置18安裝在后支架管柱17上。自行車頂蓬19上的頂蓬罩衣前部罩帽戴在前支架21上,后部通過后支架17頂部的兩個可開合的橫支架支撐.后,安裝在滾筒的收放裝置18上。長度可調整連桿連接的前后車把立管轉向裝置、上的后立管26上的橫管39,與前立管22上的橫管27相連接。兩個能調整長度的連桿20通過兩端的軸孔,與前后車把下面立管26和22上的兩個橫支架23兩端的螺絲孔相連接。第一個傳動裝置36通過鏈條與模塊三上的第二個腳踏傳動裝置37相連。傳動裝置37通過鏈條與后車輪的傳動飛輪及變速裝置4相連接。
如圖2所示:長度可調整連桿連接的前后車把立管轉向裝置,是由車把38下方后立管26上的細橫管39與前立管22上的粗橫管27相連接,前后立管上的橫連接架23由兩端帶有螺紋孔的長架32與短架31連接組合而成。連桿20是由一節帶螺紋的絲桿與另一節帶內螺紋的管桿連接組成,并且兩端安裝帶有軸承連接架35。上端有手柄、下部有螺紋的軸桿30,用于連桿20兩端帶有軸承的連接架35,與前后車把立管上的連接橫架23兩端的螺絲孔連接。插板庫28的端面圖28,插板29的端面圖29,插板29兩邊的開口孔中設置的一個軸34,和一端有軸孔另一端帶有鎖帽的螺紋桿33,組成了連接裝置10上的鎖緊裝置。
模塊一12斜梁后端安裝插板29,前車輪上的前叉下部安裝連接架13和斜梁下部安裝連接架11,用于組合手推三輪車。前叉上方立管安裝有連接架24,用于安裝頂蓬支架。橫管連接架27,用于與第二立管上的橫管39相連接。前車把立管22和后車把立管26上安裝的橫連接架23,用于前車把立管22通過連接桿20與后車把立管26相連接。
模塊模二7的前安裝插板庫28,后端安裝插板29。前部為下方安裝第一個腳踏鏈輪裝置36,前部下方還安裝一個小萬向輪9,用于組合手推三輪車。前部為上方安裝第一個連接車座的立管8,,后部為上方安裝第二個連接車座的立管6。連接架15和能旋轉的連接支架裝置14用于組合手推三車,自行車第一段傳動鏈條從第二組腳踏連接裝置37上摘下,安置在支鏈器與小支架5上,
模塊三2的前端安裝插板庫28,前端下方安裝第二個腳踏鏈輪裝置37,16是第三個連接車座的立管,連接架1和連接架3用于組合手推式三輪車。
如圖3所示:雙人騎自行車,是由模塊一12的后端與模塊二7前端通過連接裝置10連接組合、模塊二7的后端與模塊三2前端通過連接裝置10連接組合,形成了主車體。把第一個靠背后面安裝有車把扶手40的車座25,安裝在第一連接車座的立管8上,第二個車座25安裝在第三連接車座的立管16上,車把38安裝固定在自行車前叉上方立管22上。第一段傳動鏈條通過模塊二7中部下方的支鏈器,連接在第一組腳踏鏈輪36和第二腳組踏連鏈輪37上。第二段傳動鏈條通過第二組腳踏鏈輪37與后車輪上的飛輪和變速器4連接。
如圖4所示:單人騎自行車是由模塊一12的后端與模塊三2前端通過連接裝置10連接組合,形成了主車體。車座41安裝在第三連接車座的立管16上。車把38安裝在前車把立管22上。
如圖5所示:手推三輪車,是把模塊二7放在中間,把模塊二7上第一連接車座的立管8下方的連接支架裝置14旋轉90度固定。模塊一12放在模塊二7的左側,通過連接架13和接連架15一端連接組合。連接架11和已經旋轉九十度固定的連接支架裝置14一端相連接組合。模塊三2放在模塊二7的右側,通過連接架1和連接架15的另一端連接組合,接連架3和已經旋轉九十度固定的連接支架裝置14的另一端連接組合。手推三輪車的三個輪分別是模塊一12上的自行車前輪43,模塊三2上的自行車后輪42,模塊二7前部下方安裝的小萬向輪9組成。車把38下部的立管與模塊二7上的第一連接車座的立管8相連接,組成手推三輪車的手推車把
如圖6所示:前后支架可折疊蓬罩由滾筒裝置收放的自行車頂蓬19,是由前支架21的上部支架58和下部支架51組成。上部支架58頂部斷開由兩個小支架59和60通過軸孔61連接組合。下部支架51頂部斷開前部為由50和48兩個小支架,通過軸孔49與固定連接架47上的橫架兩個連接孔相連接組合。下部支架51后部位由兩端帶有軸孔的連接板53和54,與支架51后部位帶有軸孔連接架55相連接。上部支架58后端安裝的兩個連接板,上下有軸孔56,與下部支架51后端的兩個上方有軸孔、下方有開口孔連接板52相連接組合。
自行車頂蓬19的后支架由管柱17上方帶有兩個軸孔的連接架65,與兩個橫頂架62和64上帶有軸孔的小支架連接。橫頂架62和64由小連接裝置63連接組合成頂架。管柱17上安裝的連接架66兩端的連接孔,用于與滾筒支架67底部的兩個連接孔連接組合。滾筒支架67側面開口軸孔的擋板45,用于滾筒中心軸46的定位。管柱17的下部與自行車第三連接車座的立管16相連接。
帽型蓬罩57前半部分是帽子型,由透明材料制成,戴在前支架21上,后半部分是由不透明材料制成,防日光曬,通過車頂篷后支架與后方的滾筒18相連接。使用時把蓬罩從滾筒18上拉出來,通過管柱17上端的橫支架62、64的支撐,戴在前支架21上,通過滾筒18的支架67兩端的滾筒軸端鎖帽鎖緊。
如圖7所示:靠背角度可調整底部安裝有減震器的自行車車座,是由車座立管72上方安置一個托架71,托架71前部位的兩側安裝的小連接架70,和車座25底盤前部位軸孔用軸桿相連接,托架71后部位下方小支架73,和車座25底盤后部位下方安裝的減震器74相連接。車座25底盤后部位上方安裝有帶軸孔的支架77,支架77與長度可以調整的靠背立管69、下部安裝的連接架82用軸桿相連接??勘沉⒐?9的最下方是開口向下的構件81,車座最后部上面安置一個有內螺紋的圓管支架78,前端有頂帽79的螺紋調整桿75與有內螺紋的圓管支架78相組合后,調整桿的頂帽79掛在靠背立管69的下方開口向下構件81前面。這樣通過調整桿75在圓管支架上的伸縮移動,靠背立管69的角度也隨之變化??勘沉⒐?9上部由車座靠背68后面支架連接軸孔76相連接,車座25底盤上的車座墊80,可以因為不同的騎行方式而換成不同形狀的座墊。車座上的靠背68不用時能放倒在車坐墊80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