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支撐輪組以及應用該支撐輪組的行李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支撐輪組以及應用該支撐輪組的行李車,解決了現有的行李車難以爬上較高的階梯的問題,其技術方案要點是一種支撐輪組,包括輪座,所述的輪座上轉動連接有至少三個車輪,所述的輪座穿設有與輪座連接的支撐桿,所述的至少三個車輪沿支撐桿周向均勻分布,其特征是:所述的車輪通過安裝座與輪座連接,所述安裝座與輪座沿支撐桿徑向滑動連接,所述的支撐桿沿軸向滑動連接有位移座,所述位移座通過連接桿與安裝座鉸接,達到了便于爬上階梯的目的。
【專利說明】
一種支撐輪組以及應用該支撐輪組的行李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手推車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支撐輪組以及應用該支撐輪組的行李車。
【背景技術】
[0002]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選擇出門旅行游玩購物的人越來越多,行李車也就成了人們的必備工具。
[0003]無論是鄉鎮還是城市隨處可見天橋或地下通道,免不了要上下樓梯,這時,用行李車在樓梯上拖動時十分不便。
[0004]目前,公開號為CN202499166U的中國專利公開了一種行李車,它包括推桿、三個主輪、主輪座、主輪桿、輔輪、輔輪桿和座椅,所述主輪桿與推桿轉動連接,所述三個主輪呈等邊三角形均布于主輪座上,并通過主輪軸與主輪桿轉動連接,所述輔輪桿與推桿轉動連接,所述輔輪通過輔輪軸與輔輪桿轉動連接,所述座椅包括水平桿、支撐桿和椅腳,所述水平桿一端與推桿轉動連接,并在水平桿上設有帆布,所述椅腳與水平桿另一端轉動連接,所述支撐桿兩端分別與推桿和椅腳轉動連接。
[0005]這種行李車結構簡單,但當樓梯上的階梯高度較高時,三個主輪便不能輕松爬上階梯,造成用戶在拖動行李車上樓梯時就十分費力。
【實用新型內容】
[0006]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種支撐輪組,通過在支撐桿上沿軸向滑動連接一個位移座,使位移座帶動車輪沿著支撐桿徑向移動,增加相鄰車輪的距離,使車輪可以達到當前階梯的高度,達到便于用戶拖動行李車上樓梯的目的。
[0007]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支撐輪組,包括輪座,所述的輪座上轉動連接有至少三個車輪,所述的輪座穿設有與輪座連接的支撐桿,所述的至少三個車輪沿支撐桿周向均勻分布,所述的車輪通過安裝座與輪座連接,所述安裝座與輪座沿支撐桿徑向滑動連接,所述的支撐桿沿軸向滑動連接有位移座,所述位移座通過連接桿與安裝座鉸接。
[0008]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將位移座沿著支撐桿的軸向滑動,使得位移座帶動連接桿發生移動,連接桿推動安裝座沿著輪座往支撐桿的徑向發生移動,使得車輪隨著安裝座的移動而發生移動,使相鄰車輪之間的距離得以增加,使該距離大于或者等于階梯的高度,在輪座隨著支撐桿的轉動而轉動時,就可以將車輪置于階梯上,而不需要將車輪拖上階梯,減小了車輪與階梯之間的摩擦,從而使用戶在使用此支撐輪組時可以達到省力的目的。
[0009]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位移座上螺紋連接有驅動桿,所述的驅動桿與支撐桿轉動連接,所述的驅動桿與支撐桿軸向相對固定,所述驅動桿與支撐桿軸向平行。
[0010]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驅動桿旋轉,通過螺紋的作用,使位移座隨著驅動桿的轉動而沿著驅動桿的軸向發生移動,從而使驅動桿帶動位移座發生位移,通過驅動桿與位移座之間螺紋的摩擦力作用,使得位移座不易因車輪的重力作用而發生移動。
[0011]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位移座上轉動連接有驅動桿,所述驅動桿與位移座軸向相對固定,所述驅動桿與支撐桿螺紋連接,所述驅動桿與支撐桿軸向平行。
[0012]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驅動桿旋轉,通過螺紋的作用,使驅動桿沿著軸向發生位移,使驅動桿帶動位移座發生移動,通過驅動桿與支撐桿之間螺紋的摩擦力作用,使位移座不會因車輪的重力作用而發生移動。
[0013]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位移座上螺紋連接有鎖緊件,所述的鎖緊件與支撐桿抵觸設置。
[0014]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位移座沿著支撐桿的軸向移動,再將鎖緊件通過螺紋的作用往靠近支撐桿的方向移動,使鎖緊件與支撐桿發生抵觸,從而使鎖緊件與支撐桿之間產生較大的摩擦力,使得位移座可以定位,避免因車輪的重力作用而發生移動。
[0015]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位移座上設置有定位柱和彈性件,所述彈性件的兩端分別與定位柱、位移座連接,所述的定位柱與支撐桿抵觸設置,所述定位柱自身沿軸向與位移座滑動連接。
[0016]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將定位柱通過彈性件的彈力作用與支撐桿抵觸,產生較大的摩擦力,使得位移座可以固定于支撐桿上,避免位移座因車輪的重力作用而發生移動。
[0017]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位移座上螺紋連接有調節件,所述的彈性件的兩端分別與調節件、定位柱連接。
[0018]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調節件可以通過螺紋往靠近彈性件的方向移動時,可以使彈性件發生形變而產生彈力,彈力傳遞到定位柱上,增加了定位柱與支撐桿之間的摩擦力,使得彈性件使用時間久而彈性降低時可以繼續使用,從而延長彈性件的使用壽命。
[0019]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支撐桿沿軸向開設有多個與定位柱相匹配的凹槽。
[0020]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定位柱嵌設與凹槽中,凹槽的設置增加了支撐桿與定位柱之間的接觸面積,從而增加了定位柱與支撐桿之間的摩擦力。
[0021]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凹槽之間通過連接槽連通,所述連接槽與定位柱相匹配。
[0022]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連接槽的設置,使得定位柱置于相鄰的兩個凹槽之間時,定位柱可以置于連接槽中,便于將定位柱從一個凹槽引入到另一個凹槽中,提升用戶調節位移座的效率。
[0023]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的車輪的外圓上固定有緩沖層。
[0024]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緩沖層的設置,使得車輪在與階梯接觸時可以減小車輪受到階梯的反向作用力,增加車輪的使用壽命。
[002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帶有支撐輪組的行李車,該行李車能夠適應不同高度的階梯,使用戶能夠輕松的將行李拖上樓梯。
[0026]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7]用戶將行李放置在行李車上,通過位移座沿著支撐桿的軸向移動,使位移座帶動連接桿發生位移,使連接桿推動安裝座沿著支撐桿的徑向移動,使相鄰車輪之間的距離增加,從而可以使車輪輕松的爬上較高的階梯,使得用戶可以輕松將行李通過行李車搬上樓梯。
【附圖說明】
[0028]圖1為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2為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0030]圖3為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
[0031 ]圖4為實施例4的結構示意圖;
[0032]圖5為圖4的A處放大圖;
[0033]圖6為實施例4中彈性件與定位柱的連接示意圖。
[0034]圖7為實施例5的結構示意圖。
[0035]附圖標記:1、輪座;11、連接部;12、安裝部;21、滑槽;22、導向條;31、安裝座;32、支撐軸;33、車輪;34、緩沖層;4、支撐桿;41、通槽;42、限位塊;421、通孔;51、位移座;511、沉孔;52、連接桿;53、驅動桿;6、軸承;71、凹槽;72、連接槽;73、定位柱;74、彈性件;75、調節件;8、鎖緊件;91、把手;92、拉桿;93、放置桿。
【具體實施方式】
[0036]參照圖1至圖7對本實用新型一種支撐輪組以及應用該支撐輪組的行李車做進一步說明。
[0037]實施例1:一種支撐輪組,如圖1所示,包括輪座I,輪座I由一個圓盤狀的連接部11和三個呈四棱柱的安裝部12組成,安裝部12沿連接部11的軸向均勻分布;本實施例中,為了便于制造,將安裝部12和連接部11 一體化設置。
[0038]在每個安裝部12中開設有一個長條形的滑槽21,滑槽21的長邊方向與連接部11的徑向平行設置;在每個滑槽21內固定有呈四棱柱的導向條22,導向條22的長邊方向與連接部11的徑向平行;沿著滑槽21的內壁滑動連接有呈四棱柱的安裝座31,安裝座31與導向條22相配合,使安裝座31沿著導向條22往遠離連接部11的方向滑動;導向條22對安裝座31的移動方向起到引導的作用。
[0039]在安裝座31的一端通過支撐軸32和車輪33轉動連接,使用時,可以使兩個車輪33同時與一階階梯接觸對支撐輪組進行支撐;安裝座31的另一端和連接桿52的一端鉸接,連接桿52的另一端與位移座51的外壁鉸接,本實施例中,位移座51呈圓筒形;位移座51的內壁上設置有螺紋。
[0040]在連接部11中央穿設有一根圓柱形的支撐桿4,支撐桿4和連接部11固定連接,使連接部11在轉動的過程中,不會與支撐桿4之間產生沿軸向的位移。
[0041]在支撐桿4的端部沿徑向開設有一個通槽41,使位移座51套設在此端的支撐桿4上,在位移座51中穿設有一根驅動桿53,使驅動桿53和位移座51的內壁通過螺紋連接,通過驅動桿53轉動,可使位移座51沿著支撐桿4的軸向與支撐桿4滑動連接;驅動桿53穿過位移座51和支撐桿4通過軸承6連接;驅動桿53和支撐桿4同軸設置。
[0042]在支撐桿4上固定有和通槽41相匹配的限位塊42,限位塊42中開設有通孔421,限位塊42固定在通槽41的內壁上且使通孔421和驅動桿53間隙配合;限位塊42的設置,是為了避免位移座51從支撐桿4上脫離出來;且限位塊42和軸承6分別置于位移座51的兩側。
[0043]使用時,通過將驅動桿53正向旋轉,通過螺紋的作用,可使位移座51沿著驅動桿53的軸向往靠近輪座I的方向移動,同時,位移座51不會隨著驅動桿53的轉動而發生轉動,使得連接桿52推動安裝座31往遠離支撐桿4的方向移動,使得相鄰的車輪33之間的距離增加;當驅動桿53反向旋轉時,即可使相鄰車輪33之間的距離縮短;兩個車輪33置于同一階階梯上,第三個車輪33的位置最高,使第三個車輪33可以輕松與上一階階梯接觸,實現了車輪33可以與多種高度的階梯相匹配,通過支撐桿4往靠近階梯的方向移動,是連接部11發生轉動,使車輪33可以輕松的爬上階梯。
[0044]為了增加車輪33在行進過程中的平穩性,在車輪33的外圓上固定有緩沖層34,本實施例中,緩沖層34采用橡膠制成。
[0045]實施例2:支撐輪組,如圖2所示,與實施例1的區別之處在于,使驅動桿53與支撐桿4通過螺紋連接的同時,驅動桿53與位移座51通過軸承6連接(見圖1)。
[0046]使用時,將驅動桿53正向旋轉,使得驅動桿53通過螺紋的作用沿著支撐桿4的軸向往靠近輪座I的方向移動,使驅動桿53通過軸承6帶動位移座51往靠近輪座I的方向移動,通過連接桿52的鉸接作用,推動安裝座31和車輪33往遠離支撐桿4的方向移動,使得相鄰的車輪33之間的距離增加;驅動桿53反向旋轉時,即可使相鄰車輪33之間的距離縮短;實現了車輪33可以與多種高度的階梯相匹配,通過支撐桿4往靠近階梯的方向移動,是連接部11發生轉動,使車輪33可以輕松的爬上階梯。
[0047]實施例3,支撐輪組,如圖3所示,免去了通槽41的設置(見圖1和圖2),通過將位移座51的內壁套設在支撐桿4上且與支撐桿4間隙配合,在位移座51的外壁上螺紋連接有一個鎖緊件8,本實施例中,采用螺栓作為鎖緊件8,使螺栓穿過位移座51和支撐桿4的外壁抵觸。
[0048]使用時,先將螺栓松出,通過將位移座51沿著支撐桿4的軸向往靠近輪座I的方向移動,使連接桿52發生位移,連接桿52推動安裝座31往遠離連接部11的方向移動,使得相鄰的車輪33之間的距離得以增加;位移座51往遠離輪座I的方向移動時,即可使相鄰車輪33之間的距離減小,再將螺栓旋緊,避免因重力的作用使車輪33往靠近支撐桿4的方向發生位移;從而使支撐輪組可以輕松爬上階梯。
[0049]實施例4:支撐輪組,如圖4至圖6所示,與實施例3的區別之處在于,在支撐桿4的外壁上開設有4個凹槽71,凹槽71沿支撐桿4的軸向均勻分布,本實施例中,4個凹槽71在同一條直線上,相鄰的凹槽71之間通過連接槽72連通,本實施例中,連接槽72的寬度比凹槽71的寬度小。
[0050]如圖5和圖6所示,在位移座51的外壁上開設有一個沉孔511,沉孔511的內壁上設置螺紋,在沉孔511中放置有一個定位柱73,定位柱73呈圓柱形,定位柱73的一端呈半球形,使定位柱73和沉孔511同軸設置,且從沉孔511中伸出,定位柱73呈半球形的一端與凹槽71抵觸。定位柱73和彈性件74的一端抵觸連接,本實施例中,采用彈簧作為彈性件74(同時,也可以采用橡膠棒等具有彈性的物件作為彈性件74)。彈性件74的另一端和調節件75抵觸連接,本實施例中,采用機米螺絲作為調節件75;調節件75的沉孔511螺紋連接,用于調節彈性件74的彈力。
[0051]使用時,通過將位移座51沿支撐桿4的軸向往靠近輪座I的方向移動,使定位柱73與第一個凹槽71脫離,定位柱73與連接槽72發生抵觸,彈性件74壓縮產生彈力,通過連接槽72的引導,使得定位柱73與第二個凹槽71對應時,彈性件74通過彈力作用將定位柱73頂靠在第二個凹槽71中,通過定位柱73與凹槽71內壁之間產生的摩擦力,使位移座51定位;同時,隨著位移座51的移動,使連接桿52產生位移,連接桿52推動安裝座31往遠離連接部11的方向移動,使相鄰車輪33之間的距離增加;反之,位移座51往遠離輪座I的方向移動時,是相鄰車輪33之間的距離減小;使車輪33的高度可以與多種高度的階梯相適配。
[0052]實施例5: —種行李車,如圖7所示,包括一個拉桿92、一個放置桿93和實施例1至實施例4所述任意一個支撐輪組,拉桿92為倒置的U形管,拉桿92的兩端均與支撐桿4轉動連接,放置桿93呈U形設置,放置桿93的兩端與拉桿92的兩端固定連接,且拉桿92的端部和與放置桿93的端部垂直設置。
[0053]為了便于用戶拉動拉桿92,在拉桿92的中部套設固定有防滑層,本實施例中,防滑層采用海綿支撐。
[0054]用戶將行李置于放置桿93上,將拉桿92傾斜拉動的過程中,使行李置于拉桿92和放置桿93形成的V形置物槽中;在用戶需要上下樓梯時,通過將兩個車輪33置于樓梯的第一階階梯上,對行李車進行支撐,通過移動位移座51,調節好相鄰車輪33之間的距離,使該距離與當前階梯的高度相適應;繼而用戶通過把手91帶動拉桿92沿著第一階階梯往第二階階梯移動,一個車輪33置于兩階階梯之間而限位,使得輪座I發生轉動,帶動其余的兩個車輪33發生位移,使其中一個車輪33可以置于第二階階梯上,隨著用戶繼續驅動拉桿92移動,使這兩個車輪33置于第二階階梯上,使得這兩個車輪33可以對行李車支撐,如此反復;從而使用戶能夠輕松通過行李車帶動行李上樓梯。
[0055]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實用新型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主權項】
1.一種支撐輪組,包括輪座(I),所述的輪座(I)上轉動連接有至少三個車輪(33),所述的輪座(I)穿設有與輪座(I)連接的支撐桿(4),所述的至少三個車輪(33)沿支撐桿(4)周向均勻分布,其特征是:所述的車輪(33)通過安裝座(31)與輪座(I)連接,所述安裝座(31)與輪座(I)沿支撐桿(4)徑向滑動連接,所述的支撐桿(4)沿軸向滑動連接有位移座(51),所述位移座(51)通過連接桿(52)與安裝座(31)鉸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支撐輪組,其特征是:所述的位移座(51)上螺紋連接有驅動桿(53),所述的驅動桿(53)與支撐桿(4)轉動連接,所述的驅動桿(53)與支撐桿(4)軸向相對固定,所述驅動桿(53)與支撐桿(4)軸向平行。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支撐輪組,其特征是:所述的位移座(51)上轉動連接有驅動桿(53),所述驅動桿(53)與位移座(51)軸向相對固定,所述驅動桿(53)與支撐桿(4)螺紋連接,所述驅動桿(53)與支撐桿(4)軸向平行。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支撐輪組,其特征是:所述的位移座(51)上螺紋連接有鎖緊件(8),所述的鎖緊件(8)與支撐桿(4)抵觸設置。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支撐輪組,其特征是:所述的位移座(51)上設置有定位柱(73)和彈性件(74),所述彈性件(74)的兩端分別與定位柱(73)、位移座(51)連接,所述的定位柱(73)與支撐桿(4)抵觸設置,所述定位柱(73)沿自身軸向與位移座(51)滑動連接。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支撐輪組,其特征是:所述的位移座(51)上螺紋連接有調節件(75),所述的彈性件(74)的兩端分別與調節件(75)、定位柱(73)連接。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支撐輪組,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撐桿(4)沿軸向開設有多個與定位柱(73)相匹配的凹槽(71)。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支撐輪組,其特征是:所述的凹槽(71)之間通過連接槽(72)連通,所述連接槽(72)與定位柱(73)相匹配。9.根據權利要求2或3或4或8所述的一種支撐輪組,其特征是:所述的車輪(33)的外圓上固定有緩沖層(34)。10.—種行李車,包括如權利要求1-9任意一項所述的支撐輪組。
【文檔編號】B62B1/12GK205706715SQ201620452088
【公開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請日】2016年5月18日
【發明人】張波
【申請人】嘉興市歐家旅游用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