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動車,尤其是涉及一種具有雙電源的電動車。
背景技術:
電動車,即電力驅動車輛,又名電驅車;通常說的電動車是以電池作為能量來源,通過控制器、電機等部件,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運動,以控制電流大小改變速度的車輛。目前電動車存在以下問題:
1、電動車一般配置獨立的原裝一個電源作為電能的提供源,續航距離短;
2、通過對電動車進行改裝,加裝一備用電源,進而延長電動車的續航距離,但原車的技術配置與改裝的線路和加裝的電池不匹配,也沒有經過專業的安全檢查,從而導致車輛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降低;
3、市場上的電動車設計結構復雜,維修麻煩,而且體積大、比較笨重,騎行過程中難以控制,容易出現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有的電動車續航距離短及改裝的線路和加裝的電池與原車技術配置不匹配的問題,在此提供一種雙電源電動車,該電動車不僅能夠使電動車續航距離延長更環保,而且還能夠解決改裝的線路和加裝的電池與原車技術配置不匹配的問題;此外,該電動車結構簡單,車身質量輕。
為了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雙電源電動車,包括電動車本體和設置于所述電動車本體上的控制電路,所述控制電路包括第一電源、第二電源、切換器、控制器及電機;所述第一電源和所述第二電源的輸出通過切換器連接至所述控制器的輸入,所述控制器的輸出連接至電機的電源端。
以上技術方案采用雙電源供電模式,延長了電動車的續航距離,通過切換器能夠在第一電源和第二電源之間進行切換,避免了第一電源和第二電源同時供電的情況。此外,整車的控制電路結構在制造過程中就可以進行檢測,從而解決了改裝的線路和加裝的電池與原車技術配置不匹配的問題,提高了電動車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且結構簡單。
具體地,所述第一電源安裝于電動車本體的車尾架上,所述第二電源安裝于電動車本體內部。
具體地,所述電機安裝于電動車的前輪上或者安裝于電動車的后輪上或者同時安裝于電動車的前輪和電動車的后輪上。
為了簡化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在此,所述第一電源和所述第二電源的充電輸入端分別連接至設置于電動車本體上的充電插口。
與現有的電動車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雙電源供電模式,容量增大一倍,延長了電動車的續航距離,發揮了雙電源的最大優勢,更環保,提高了電動車的安全性和穩定性,結構簡單,體積小。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電動車本體,2-第一電源,3-第二電源,4-控制器,5-電機,6-車尾架,7-前輪,8-后輪。
具體實施例
為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參照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雙電源電動車,該電動車包括了電動車本體1和設置于電動車本體1上的控制電路,其中控制電路包括了第一電源2、第二電源3、切換器、控制器4和電機5,其各部件連接關系為:第一電源2和第二電源3的輸出分別通過切換器連接到控制器4的輸入,而控制器4的輸出則連接到電機5的電源端,通過輸出的電流大小來控制電機5的轉動速率,從而改變電動車的速度。
本申請所記載的第一電源2和第二電源3,可以設置在電動車本體1上的任何位置,如將第一電源2安裝于電動車本體的車尾架6上,而將第二電源3安裝于電動車前車架的內部,從而保證了整個電動車前后的平穩性。
此外,本申請所記載的電機5,可以是單獨的安裝于電動車前輪7上,此時電動車使用前驅動;也可以是單獨安裝于電動車后輪8上,此時電動車使用后驅動;還可以同時安裝于電動車的前輪7和電動車的后輪8上,此時,電動車使用雙驅動。
所述第一電源2和所述第二電源3的充電輸入端分別連接至設置于電動車本體上的充電插口。通過充電插口可以對第一電源和第二電源進行充電,從而簡化了電動車的結構。
此外,所記載的切換器,如一鍵控制的雙電源切換器。本申請所記載的第一電池、第二電池可以采用現有的任何一款充電電池,如鎳鎘充電電池、鎳氫充電電池、鋰充電電池、鉛酸電池、太陽能電池、晶膠電池或者磷酸鐵鋰電池。
所記載的控制電路的連線可以走外線連接,也可以使用內線連接,結構簡單靈活,且便于拆裝維護。
本實用新型所記載的電動車本體可以是電動自行車、也可以是電動車、還可以是折疊型電動自行車,當為電動自行車時,可以騎行運動、帶有助力功能和電動功能。由于本實用新型采用雙電源為電動車進行供電,因此,其續航里程可以達到現有電動車續航里程的至少1倍。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范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