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助動車傳動結構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223923閱讀:508來源:國知局
助動車傳動結構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實用新型有關于一種助動車傳動結構,尤指一種當騎者不踩踏時可快速脫離馬達驅動裝置的傳動結構,而不會將馬達慣性動能回傳踩踏傳動裝置,也不會影響騎者雙腳操作的情形,其具有提升騎乘舒適性及構件順暢實用的效果。



背景技術:

助動車主要于自行車上裝設有一電機系統,使自行車除了可借雙腳踩踏行駛外,亦可借馬達的動力來驅動行駛,以減輕騎者的體力負擔及提升自行車的使用便利性。

目前一般助動車的電機設計,通常將馬達設于五通軸心、輪組軸心或輪組支架上,使馬達與自行車轉動組件連接,當騎者踩踏達到一定力量時,馬達即會驅動鏈輪帶動自行車移動,當騎者停止踩踏時,馬達即會停止驅動,借該馬達的動力以提供騎者省力的助動效果。

現有的助動車傳動結構,如中國臺灣第100101543號發明專利所公開的《雙向驅動離合器》,其包括:一馬達驅動組件,該馬達驅動組件包括一馬達旋轉主軸、一角軸,該馬達旋轉主軸穿設該角軸組合,該角軸設有多個軸平面及多個軸角端;一傳動組件,該傳動組件包括一環形保持器、多個傳動銷、多個摩擦塊、一限制環,該環形保持器上設有多個與該傳動銷相對應的容置槽、多個與該摩擦塊相對應的置放槽,該環形保持器環設有一環槽,以供該限制環將該傳動銷、該摩擦塊卡掣限制于該環形保持器上;一負載軸,其內設一容室,以供該馬達驅動組件、該傳動組件組設旋轉置入,該容室的壁緣設有多個凹槽,該凹槽以供該傳動組件的傳動銷旋轉卡掣。



技術實現要素:

上述所公開的結構將該馬達旋轉主軸與角軸穿設,該傳動組件通過限制環將傳動銷、摩擦塊卡掣限制于環形保持器上,該馬達阻件、傳動組件旋置入負載軸容室中,且該傳動組件的傳動銷旋轉卡掣于容室凹槽內,當該馬達旋轉主軸停止動作時,該摩擦塊的離心力停止,摩擦塊及傳動銷受限制環彈力的收縮力作用,使傳動銷脫離該負載軸容室的凹槽,使負載軸傳動的負載能夠自由運轉,而不會將慣性動能回傳馬達驅動組件。

上述所公開的結構中,其結構及組件復雜,占空間,且其中的單向軸承驅動力量小,整體結構有改良的必要。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助動車傳動結構,其包括:一腳踏傳動裝置,包括一左曲柄、一右曲柄及連結于左、右曲柄之間的一心軸,該心軸一端與右曲柄之間設有一鏈輪,該心軸接近左曲柄一端的默認位置設有一第一連接段;一馬達,包括套設于該心軸上的一驅動件及一驅動套,該馬達通過該驅動件與鏈輪耦接,于該馬達另一側設有該驅動套;一第一傳動件,設于該驅動件的一端,該第一傳動件的一端面連續設有預設傾斜方向的多個第一齒;一第二傳動件,為一環件,其一端面連續設有預設傾斜方向的多個第二齒,且該第二齒與第一齒呈相反傾斜方向設置,該第二傳動件內周設有一第二連接段,將該第二傳動件套設于心軸上,使各該第一連接段與第二連接段相接合,并使該驅動件與驅動套相互穿套,且于該驅動件與軸套之間套設有一單向組件,并使各該第一齒與第二齒對應設置;通過上述構件,當騎者踩踏時,該馬達驅動鏈輪達到助動效果,同時該第二傳動件呈驅動狀態,當騎者停止踩踏時,借該馬達慣性,使斜向的各該齒相互分離,即不再驅動該第二傳動件,而不會將馬達慣性動能回傳踩踏傳動裝置而帶動曲柄,也不影響騎者雙腳的操作,其構件動作順暢且強度佳,具有創新及便利實用性。

如上所述的助動車傳動結構,其中,該驅動件具有一套管,且該套管套設于心軸上,該驅動件遠離鏈輪的一端設有一套筒部,該套筒部于該套管一端延伸設有一第一套筒及一第二套筒,該第一傳動件于該第一套筒與第二套筒銜接處的端面上一體連續設有預設傾斜方向的多個第一齒。

如上所述的助動車傳動結構,其中,該驅動件具有一套管,且該套管套設于心軸上,該驅動件遠離鏈輪的一端設有一套筒部,該套筒部于該套管一端延伸設有一第一套筒及一第二套筒,該第一套筒內徑大于套管內徑,且該第二套筒內徑大于第一套筒內徑。

如上所述的助動車傳動結構,其中,該驅動套與心軸第一連接段一側及左曲柄之間套設有一軸承,將一第一彈性件套設于第二傳動件上,并于該心軸與軸承及第一彈性件之間設有一套件。

如上所述的助動車傳動結構,其中,該驅動件具有一套管,且該套管套設于心軸上,該驅動件遠離鏈輪的一端設有一套筒部,該套筒部于套管一端延伸設有一第一套筒及一第二套筒,該第一套筒內周設有一第一結合部,該第一傳動件為一環件,該第一傳動件的一端面上連續設有預設傾斜方向的多個第一齒,遠離該第一齒的另一側對應第一結合部而設有一第二結合部,使該第一傳動件套設于心軸上并穿設于第一套筒內,且使各該第一結合部與第二結合部相接合。

如上所述的助動車傳動結構,其中,該驅動件具有一套管,且該套管套設于心軸上,該驅動件遠離鏈輪的一端設有一套筒部,該套筒部于該套管一端延伸設有一第一套筒及一第二套筒,該第一套筒內徑大于套管內徑,該第一套筒內周設有一第一結合部,該第一結合部于第一套筒內周軸向環設有多個凸部或凹部,且該第二套筒內徑大于該第一套筒內徑,該第一傳動件為一環件,該第一傳動件的一端面上連續設有預設傾斜方向的多個第一齒,遠離該第一齒的另一側對應第一結合部而設有一第二結合部,該第二結合部于第一傳動件外周軸向環設有多個凹部或凸部,使該第一傳動件套設于心軸上并穿設于第一套筒內,且使各該第一結合部與第二結合部相接合。

如上所述的助動車傳動結構,其中,該第一連接段于心軸外周軸向環設有多個凸部或凹部,該第二傳動件內周設有一第二連接段,該第二連接段于該第二傳動件內周對應第一連接段軸向環設有多個凹部或凸部,使各該第一連接段與第二連接段相接合。

如上所述的助動車傳動結構,其中,該單向組件為一單向軸承。

如上所述的助動車傳動結構,其中,該驅動套內側于軸心延伸設有一軸套,該驅動件具有一套管,且該套管套設于心軸上,該驅動件遠離鏈輪的一端設有一套筒部,該套筒部于套管一端延伸設有一第一套筒及一第二套筒,該第一套筒內周設有一第一結合部,該第一傳動件為一環件,該第一傳動件的一端面上連續設有預設傾斜方向的多個第一齒,該第一傳動件遠離該第一齒的另一側對應第一結合部而設有一第二結合部,該第二套筒與軸套之間套設有一單向組件,該單向組件設有一第三傳動件及一第四傳動件,該第三傳動件為一環件,該第三傳動件的一端面連續設有預設傾斜方向的多個第三齒,使該第三傳動件套設于軸套上并穿設于第二套筒內,該第四傳動件為一環件,其一端面連續設有預設傾斜方向的多個第四齒,且該第四齒與第三傳動件第三齒呈相反傾斜方向設置,將一第二彈性件套設于第四傳動件上,且將該第四傳動件套設于軸套上,并使各該第三齒與第四齒對應設置。

如上所述的助動車傳動結構,其中,驅動套內側于軸心延伸設有一軸套,該驅動件具有一套管,且該套管套設于心軸上,該驅動件遠離鏈輪的一端設有一套筒部,該套筒部于該套管一端延伸設有一第一套筒及一第二套筒,該第一套筒內徑大于套管內徑,該第一套筒內周設有一第一結合部,且該第二套筒內徑大于第一套筒內徑,該第一傳動件為一環件,該第一傳動件的一端面上連續設有預設傾斜方向的多個第一齒,該第一傳動件遠離該第一齒的另一側對應第一結合部而設有一第二結合部,該第二套筒與軸套之間套設有一單向組件,該單向組件設有一第三傳動件及一第四傳動件,該第二套筒內周與第一套筒內周的銜接處設有一第三結合部,該第三結合部于該第二套筒內周軸向環設有多個凸部或凹部,該第三傳動件為一環件,該第三傳動件外周對應第三結合部而設有一第四結合部,該第四結合部于第三傳動件外周軸向環設有多個凹部或凸部,該第三傳動件的一端面連續設有預設傾斜方向的多個第三齒,使該第三傳動件套設于軸套上并穿設于第二套筒內,且使各該第三結合部與第四結合部相接合,該軸套與驅動套銜接處設有一第三連接段,該第三連接段于軸套外周軸向環設有多個凸部或凹部,該第四傳動件為一環件,該第四傳動件的一端面連續設有預設傾斜方向的多個第四齒,且該第四齒與第三傳動件第三齒呈相反傾斜方向設置,于該第四傳動件內周設有一第四連接段,該第四連接段于該第四傳動件內周對應第三連接段而軸向環設有多個凹部或凸部,將一第二彈性件套設于該第四傳動件上,且將該第四傳動件套設于軸套上,使各該第三連接段與第四連接段相接合,并使各該第三齒與第四齒對應設置。

如上所述的助動車傳動結構,其中,該驅動套內側于軸心延伸設有一軸套,該驅動件具有一套管,且該套管套設于心軸上,該驅動件遠離鏈輪的一端設有一套筒部,該套筒部于該套管一端延伸設有一第一套筒及一第二套筒,該第一套筒內徑大于套管內徑,該第一套筒內周設有一第一結合部,且該第二套筒內徑大于第一套筒內徑,該第一傳動件為一環件,該第一傳動件的一端面上連續設有預設傾斜方向的多個第一齒,遠離該第一齒的另一側對應第一結合部而設有一第二結合部,該第二套筒與軸套之間套設有一單向組件,該單向組件設有一第三傳動件及一第四傳動件,該第二套筒內周與第一套筒內周的銜接處設有一第三結合部,該第三結合部于第二套筒內周軸向環設有多個凸部或凹部,該第三傳動件為一環件,該第三傳動件外周對應第三結合部而設有一第四結合部,該第三傳動件的一端徑向環凸設有一環圍,且該環圍遠離第四結合部的端面上連續設有預設傾斜方向的多個第三齒,使該第三傳動件套設于軸套上并穿設于第二套筒內,且使各該第三結合部與第四結合部相接合,該軸套與驅動套銜接處設有一第三連接段,該第三連接段于軸套外周軸向環設有多個凸部或凹部,該第四傳動件為一環件,第四傳動件一端徑向環凸設有一環圍,該環圍遠離第四傳動件的一端面上連續設有預設傾斜方向的多個第四齒,且該第四齒與第三傳動件第三齒呈相反傾斜方向設置,于該第四傳動件內周設有一第四連接段,該第四連接段于第四傳動件內周對應第三連接段處軸向環設有多個凹部或凸部,將一第二彈性件套設于第四傳動件上,且將該第四傳動件套設于軸套上,使各該第三連接段與第四連接段相接合,并使各該第三齒與第四齒對應設置。

本實用新型的該助動車傳動結構,于該馬達一側設有驅動件以驅動鏈輪使自行車移動,該馬達另一側設有驅動套,該驅動件及驅動套套設于心軸上,該心軸一端與驅動件之間設有第一傳動件,且該心軸另一端與驅動套之間設有第二傳動件,各該第一、第二傳動件端面之間設有方向相反且呈斜向的第一、第二齒,使各該第一、第二齒嚙合相接,當騎者踩踏超過預設力量時,該馬達就會驅動鏈輪以提供助動效果,當騎者停止踩踏時,該心軸及馬達就會停止動作,由于該馬達的慣性動能,該驅動套仍會轉動,配合該單向軸承的逆止功能,會推動該第二傳動件逆轉,且配合該第一、第二齒之間的斜面設計而產生脫牙,使該第一、第二齒之間齒面分離,即不再驅動該第二傳動件,而不會將馬達慣性動能回傳踩踏傳動裝置而帶動曲柄,也不會影響騎者雙腳的操作,整體構件動作順暢且強度好,具有很好的實用性及便利性;而且,該驅動件與第一傳動件之間可為一體式或兩件式設計。

該驅動套與第二傳動件之間套設有第一彈性件,并于該驅動件套筒部與驅動套軸套之間設有單向組件,該單向組件為單向軸承,當騎者停止踩踏,該心軸及馬達停止動作,由于該馬達的慣性動能,配合該單向軸承的逆止功能,會推動該第二傳動件逆轉,且配合該第一、第二齒之間的斜面設計而產生脫牙,以及該第一彈性件的彈性壓縮功能,使該第一、第二齒之間齒面分離,即不再驅動該第二傳動件,借該單向組件與第一彈性件的設置,以達到該第二傳動件呈轉動或停止轉動的效果,使其動作更為可靠;該單向組件包括一第三傳動件、一第四傳動件及一第二彈性件,各該第三、第四傳動件之間設有相互嚙合的第三、第四齒,且該第三、第四齒為斜向齒,當該第二傳動件處于驅動狀態,同時該第二彈性件頂撐第四傳動件,且該第三齒與第四齒嚙合相接,而使得該第四傳動件處于驅動狀態,當騎者停止踩踏,當該心軸及馬達停止動作時,由于該馬達的慣性動能,該驅動套仍會轉動,推動該第二傳動件及第四傳動件逆轉,且配合該第三、第四齒之間的斜面設計而產生脫牙,以及該第二彈性件的彈性壓縮功能,使該第三、第四齒之間齒面分離,同樣能使該單向組件具有逆止功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外觀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一;

圖3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二;

圖4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的剖視放大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停止踩踏時的剖視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第一實施例停止踩踏的剖視放大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的剖視放大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停止踩踏的剖視圖;

圖12為本實用新型第二實施例停止踩踏的剖視放大圖;

圖13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一;

圖14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立體分解圖二;

圖15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剖視圖;

圖16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的剖視放大圖;

圖17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停止踩踏的剖視圖;

圖18為本實用新型第三實施例停止踩踏的剖視放大圖。

附圖標記說明

間距L1、L2、L3

腳踏傳動裝置10 左曲柄11

右曲柄12 心軸13

第一連接段131 鏈輪14

馬達20 驅動件21

套管211 套管部212

第一套筒213 第二套同214

第一結合部215 第三結合部216

驅動套22 軸套221

第三連接段222 軸承23

第一傳動件30 第一齒31

第二結合部32

第二傳動件40 環圍41

第二齒42 第二連接段43

第一彈性件44 套件45

單向組件50 單向軸承51

單向組件60

第三傳動件70 第四結合部71

環圍72 第三齒73

第四傳動件80 環圍81

第四齒82 第四連接段83

第二彈性件84。

具體實施方式

首先請參照圖1至圖7,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助動車傳動結構,其主要包括:一腳踏傳動裝置10、一馬達20、一第一傳動件30、一第二傳動件40及一單向組件50。

該腳踏傳動裝置10包括一左曲柄11、一右曲柄12及連結于左、右曲柄11、12之間的一心軸13,該心軸13一端與右曲柄12之間設有一鏈輪14,該心軸13接近左曲柄11一端的默認位置設有一第一連接段131,該第一連接段131于心軸13外周軸向環設有多個凸部或凹部。

該馬達20主要由一定子及一轉子所構成,該定子在空間中靜止不動,轉子則繞軸連續轉動,以將電能轉換成動能,該馬達20通過一驅動件21與鏈輪14耦接,該驅動件21具有一套管211,且該套管211套設于心軸13上,該驅動件21遠離鏈輪14的一端設有一套筒部212,該套筒部212于套管211一端延伸設有一第一套筒213及一第二套筒214,該第一套筒213內徑大于套管211內徑,且該第二套筒214內徑大于第一套筒213內徑;于該馬達20一側設有一驅動套22,該驅動套22套設于心軸13上,該驅動套22內側于軸心延伸設有一軸套221,于該驅動套22與心軸13第一連接段131一側及左曲柄11之間套設有一軸承23。

該第一傳動件30于該第一套筒213與第二套筒214銜接處的端面上一體連續設有預設傾斜方向的多個第一齒31。

該第二傳動件40為一環件,其一端徑向環凸設有一環圍41,且該環圍41遠離第二傳動件40的端面上連續設有預設傾斜方向的多個第二齒42,且該第二齒42與第一傳動件30第一齒31呈相反傾斜方向設置,于該第二傳動件40內周設有一第二連接段43,該第二連接段43于第二傳動件40內周對應第一連接段131而軸向環設有多個凹部或凸部,將一第一彈性件44套設于第二傳動件40上,且將該第二傳動件40套設于心軸13上,使各該第一連接段131與第二連接段43相互嵌合,并于該心軸13與軸承23及第一彈性件44之間設有一套件45,借該套件45達到擋止的效果,使該驅動件21與驅動套22相互穿套,該第二套筒214與軸套221相互穿套,且于該第二套筒214與軸套221之間套設有一單向組件50,于本實施例中,該單向組件50為一單向軸承51,并使各該第一齒31與第二齒42嚙合相接。

當騎者踩踏該腳踏傳動裝置10曲柄超過一定力量時,就會啟動該馬達20,且驅動該驅動件21及驅動套22同時轉動,該驅動件21帶動鏈輪14轉動,從而驅動自行車移動,其中該第一彈性件44頂撐第二傳動件40,且該第一齒31與第二齒42嚙合相接,而使得該第二傳動件40處于驅動狀態,借該馬達20的動力達到助動效果,使騎者踩踏時更輕松,以減輕騎者的體力負擔;當騎者停止踩踏,該心軸13就會停止轉動,且該馬達20停止動作,由于該馬達20的慣性動能,該驅動套22仍會轉動,配合該單向軸承51的逆止功能,會推動該第二傳動件40逆轉,且配合該第一、第二齒31、42之間的斜面設計而產生脫牙,以及該第一彈性件44的彈性壓縮功能,使該第一、第二齒31、42之間齒面分離,產生有一間距L1,就不再驅動該第二傳動件40,而不會將馬達20慣性動能回傳踩踏傳動裝置10而帶動曲柄。

通過上述構件,該馬達20設有驅動件21及驅動套22,該心軸13一端與驅動件21之間設有第一傳動件30,且該心軸13另一端與驅動套22之間設有第二傳動件40,其中該第一、第二傳動件30、40之間對應設有且呈斜面相互嚙合的第一、第二齒31、42,并于該驅動件21套筒部212與驅動套22軸套221之間設有單向組件50,當騎者踩踏時,該馬達20就會驅動鏈輪14以達到助動效果,當騎者停止踩踏時,該心軸13及馬達20就會停止動作,借該馬達20的慣性動能,配合該單向組件50的逆止功能,該第一、第二齒31、42齒面分離,而不會將馬達20慣性動能回傳踩踏傳動裝置10而帶動曲柄,也不會影響騎者雙腳的操作,其構件簡單、組裝便利,且結構強度好,故整體結構具有創新及實用便利性。

為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構造特征、運用技術手段及預期所達到的效果,現將本實用新型使用方式敘述如下:

本實用新型的組裝,將該馬達20的驅動件21與腳踏傳動裝置10的鏈輪14耦接,且將該驅動件21與心軸13相互套設,接著將該第二傳動件40套設于驅動套22軸套221內,并與該心軸13相互套設,于該軸套與第二傳動件40之間套設有第一彈性件44,且將該驅動套22設置于馬達20一側,使該第一傳動件30的第一齒31與第二傳動件40的第二齒42嚙合相接,組裝完成。

本實用新型的動作,請參照圖4至圖5所示,當騎者踩踏該腳踏傳動裝置10超過一定力量時,就會啟動該馬達20的驅動驅動件21及驅動套22轉動,該驅動件21帶動鏈輪14,從而驅動自行車移動,其中該第一彈性件44頂撐第二傳動件40,且該第一齒31與第二齒42嚙合相接,而使得該第二傳動件40處于驅動狀態,即可借該馬達20的動力達到助動效果;請參照圖6至圖7所示,當騎者停止踩踏時,該心軸13及馬達20就會停止動作,由于該馬達20的慣性動能,該驅動套22仍會轉動,借該單向軸承51的逆止功能,會推動該第二傳動件40逆轉,且配合該第一、第二齒31、42之間的斜面設計而產生脫牙,以及該第一彈性件44的彈性壓縮功能,使該第一、第二齒31、42間齒面分離,產生有一間距L1,而不會將馬達20慣性動能回傳踩踏傳動裝置10而帶動曲柄,達到舒適騎乘的效果。

請參照圖8至圖1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實施例圖,其中該驅動件21與第一傳動件30為兩件式設計,于該第一套筒213內周設有一第一結合部215,該第一結合部215于第一套筒213內周軸向且環設有多個凸部或凹部,該第一傳動件30為一環件,其一端面上連續設有預設傾斜方向的多個第一齒31,遠離該第一齒31的另一側對應第一套筒213第一結合部215而設有一第二結合部32,該第二結合部32外周軸向環設有多個凹部或凸部,且該第二結合部32外徑小于第一傳動件30外徑,使該第一傳動件30套設于心軸13上并穿設于第一套筒213內,且使各該第一結合部215與第二結合部32相互嵌合,并使各該第一齒31與第二傳動件40的第二齒42嚙合相接;當騎者踩踏該腳踏傳動裝置10曲柄超過一定力量時,就會啟動該馬達20,且驅動該驅動件21及驅動套22同時轉動,該驅動件21帶動鏈輪14,從而驅動自行車移動,其中該第一彈性件44頂撐第二傳動件40,且該第一齒31與第二齒42嚙合相接,而使得該第二傳動件40處于驅動狀態,借該馬達20的動力達到助動效果;當騎者停止踩踏,該心軸13就會停止轉動,且該馬達20停止動作,由于該馬達20的慣性動能,該驅動套22仍會轉動,配合該單向軸承51的逆止功能,會推動該第二傳動件40逆轉,且配合該第一、第二齒31、42之間的斜面設計而產生脫牙,以及該第一彈性件44的彈性壓縮功能,使該第一、第二齒31、42之間齒面分離,產生有一間距L2,就不再驅動該第二傳動件40,而不會將馬達20慣性動能回傳踩踏傳動裝置10而帶動曲柄。

請參照圖13至圖18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三實施例圖,其中該第二套筒214與軸套221之間套設有一單向組件60,該單向組件60包括一第三傳動件70及一第四傳動件80,該第二套筒214內周與第一套筒213內周的銜接處設有一第三結合部216,該第三結合部216于第二套筒214內周軸向環設有多個凸部或凹部,該第三傳動件70為一環件,其外周對應第三結合部216而設有一第四結合部71,該第四結合部71于第三傳動件70外周軸向環設有多個凹部或凸部,該第三傳動件70的一端徑向環凸設有一環圍72,且該環圍72遠離第四結合部71的端面上連續設有預設傾斜方向的多個第三齒73,使該第三傳動件70套設于軸套221上并穿設于第二套筒214內,且使各該第三結合部216與第四結合部71相互嵌合;該軸套221與驅動套22銜接處設有一第三連接段222,該第三連接段222于軸套221外周軸向環設有多個凸部或凹部,該第四傳動件80為一環件,其一端徑向環凸設有一環圍81,且該環圍81遠離第四傳動件80的端面上連續設有預設傾斜方向的多個第四齒82,且該第四齒82與第三傳動件70上的第三齒73呈相反傾斜方向設置,于該第四傳動件80內周設有一第四連接段83,該第四連接段83于第四傳動件80內周對應第三連接段222而軸向環設有多個凹部或凸部,將一第二彈性件84套設于第四傳動件80上,且將該第四傳動件80套設于軸套221上,使各該第三連接段222與第四連接段83相互嵌合,并使各該第三齒73與第四齒82嚙合相接;當騎者踩踏該腳踏傳動裝置10曲柄超過一定力量時,就會啟動該馬達20,且驅動該驅動件21及驅動套22同時轉動,該驅動件21帶動鏈輪14轉動,從而驅動自行車移動,其中該第一彈性件44頂撐第二傳動件40,且該第一齒31與第二齒42嚙合相接,而使得該第二傳動件40處于驅動狀態,同時該第二彈性件84頂撐第四傳動件80,且該第三齒73與第四齒82嚙合相接,而使得該第四傳動件80處于驅動狀態,借該馬達20的動力提供助動效果;當騎者停止踩踏,該心軸13就會停止轉動,且該馬達20停止動作,由于該馬達20的慣性動能,該驅動套22仍會轉動,就會推動該第二傳動件40及第四傳動件80逆轉,且配合該第三、第四齒73、82之間的斜面設計而產生脫牙,以及該第二彈性件84的彈性壓縮功能,使該第三、第四齒73、82之間齒面分離,產生有一間距L3,使該單向組件60具有逆止功能,該第二傳動件40逆轉時,且配合該第一、第二齒31、42之間的斜面設計而產生脫牙,以及該第一彈性件44的彈性壓縮功能,使該第一、第二齒31、42之間齒面分離,產生有間距L2,而不會將馬達20慣性動能回傳踩踏傳動裝置10而帶動曲柄。

本實用新型的該助動車傳動結構,于該馬達20一側設有驅動件21以驅動鏈輪14使自行車移動,該馬達20另一側設有驅動套22,該驅動件21及驅動套22套設于心軸13上,該心軸13一端與驅動件21之間設有第一傳動件30,且該心軸13另一端與驅動套22之間設有第二傳動件40,各該第一、第二傳動件30、40端面之間設有方向相反且呈斜向的第一、第二齒31、42,使各該第一、第二齒31、42嚙合相接,當騎者踩踏超過預設力量時,該馬達20就會驅動鏈輪14以達到助動效果,當騎者停止踩踏時,該心軸13及馬達20就會停止動作,由于該馬達20的慣性動能,該驅動套22仍會轉動,配合該單向軸承51的逆止功能,會推動該第二傳動件40逆轉,且配合該第一、第二齒31、42間的斜面設計而產生脫牙,使該第一、第二齒31、42間齒面分離,就不再驅動該第二傳動件40,而不會將馬達20慣性動能回傳踩踏傳動裝置10而帶動曲柄,也不會影響騎者雙腳的操作,整體構件動作順暢且強度好,具有實用性及便利性;而且,該驅動套22與第二傳動件40之間套設有第一彈性件44,并于該驅動件21套筒部212與驅動套22軸套221之間設有單向組件50,該單向組件50可為單向軸承51,當騎者停止踩踏,該心軸13及馬達20停止動作,由于該馬達20的慣性動能,配合該單向軸承51的逆止功能,會推動該第二傳動件40逆轉,且配合該第一、第二齒31、42間的斜面設計而產生脫牙,以及該第一彈性件44的彈性壓縮功能,使該第一、第二齒31、42間齒面分離,就不再驅動該第二傳動件40,借該單向組件50與第一彈性件44的設置,以達到該第二傳動件40呈轉動或停止轉動的效果,使其動作更加可靠。

該第一傳動件30可于第一套筒213與第二套筒214銜接處的端面上一體連續設有預設傾斜方向的多個第一齒31,使該驅動件21與第一傳動件30間為一體式設計者;該第一傳動件30與驅動件21之間也可為兩件式設計,該驅動件21于該第一套筒213內周設有第一結合部215,該第一傳動件30為一環件,其一端面上連續設有預設傾斜方向的多個第一齒31,遠離該第一齒31的另一側對應第一套筒213第一結合部215而設有第二結合部32,使該第一傳動件30套設于心軸13上并穿設于第一套筒213內,且使各該第一結合部215與第二結合部32相互嵌合,并使各該第一齒31與第二傳動件40的第二齒42嚙合相接。

該單向組件60由一第三傳動件70、一第四傳動件80及第二彈性件84組成,且各該第三、第四傳動件70、80之間設有相互嚙合的第三、第四齒73、82,且該第三、第四齒73、82都為斜向齒,當該第二傳動件40處于驅動狀態,同時該第二彈性件84頂撐第四傳動件80,且該第三齒73與第四齒82嚙合相接,而使得該第四傳動件80處于驅動狀態,當騎者停止踩踏,當該心軸13及馬達20停止動作時,由于該馬達20的慣性動能,該驅動套22仍會轉動,會推動該第二傳動件40及第四傳動件80逆轉,且配合該第三、第四齒73、82間的斜面設計而產生脫牙,以及該第二彈性件84的彈性壓縮功能,使該第三、第四齒73、82間齒面分離,產生有一間距L3,同樣可使該單向組件60具有逆止功能。

綜合上述,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助動車傳動結構”,提供一具有可快速分離的傳動件結構,該腳踏傳動裝置10的心軸13的一端與馬達20驅動件21之間設有第一傳動件30,且該心軸13另一端與馬達20驅動套22之間設有第二傳動件40,該第一、第二傳動件30、40之間對應設有且呈斜面相互嚙合的齒,并于該驅動件21套筒部212與驅動套22軸套221之間設有單向組件50,當騎者踩踏時,該馬達20驅動鏈輪14達到助動效果,同時該第二傳動件40呈驅動狀態,當騎者停止踩踏時,借該馬達20慣性,使斜向的各該齒相互分離,就不再驅動該第二傳動件40,而不會將馬達20慣性動能回傳踩踏傳動裝置10而帶動曲柄,也不影響騎者雙腳的操作,其構件動作順暢且強度好,使整體具有產業實用性及創新效益,且其構成結構又未曾在書刊上發表或公開使用,符合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條件。

需說明,以上所述乃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及所運用的技術原理,其他依本實用新型的構想所作的改變,其所產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說明書及附圖所涵蓋的精神時,都應在本實用新型的范圍內,在此說明。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山县| 潞城市| 施秉县| 忻城县| 福清市| 武邑县| 班戈县| 西盟| 元谋县| 上饶市| 台湾省| 石首市| 吴旗县| 休宁县| 平武县| 藁城市| 许昌县| 江达县| 和田县| 彰武县| 焦作市| 白玉县| 肥乡县| 天台县| 桂阳县| 毕节市| 福海县| 额济纳旗| 濮阳市| 石城县| 龙门县| 从江县| 兴义市| 娄底市| 平塘县| 本溪| 宁城县| 浙江省| 铜山县| 永城市| 田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