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后橋組件。
背景技術:
在大中城市中,道路經常出現擁堵現象,普通汽車公交車行駛緩慢,而小型電動車因其體積小巧,便于穿梭于擁擠的道路,且行駛速度較快,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小型電動車包括兩輪、三輪、四輪等多種車型。對于具有兩個后輪的車型而言,當采用后輪進行剎車時,現有技術中,通常是剎車線連接其中一個后輪的剎車組件,對其中一個后輪剎車,再帶動另一后輪剎車。但是,這種剎車方式存在剎車不穩,不能及時剎住車輛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后橋組件,可以實現兩個車輪的聯動剎車,使得剎車更加及時、平穩。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一種后橋組件,包括:后橋;兩個剎車組件,分別設置于所述后橋的兩端以分別連接兩個車輪;以及連桿,連接所述兩個剎車組件,所述連桿用于連接剎車線,以通過剎車線控制兩個剎車組件同時剎車。
于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連桿設有連接凸塊,剎車線連接于所述連接凸塊。
于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連接凸塊設置于所述連桿的一端,剎車線連接于所述連接凸塊的自由端。
于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任一剎車組件包括輪轂、兩個剎車蹄、活動銷及兩個復位彈簧,所述輪轂安裝于所述后橋的一端,所述兩個剎車蹄設置于所述輪轂的內側,所述兩個剎車蹄的一端相互鉸接,所述活動銷夾設于所述兩個剎車蹄的另一端,所述兩個剎車蹄之間通過兩個復位彈簧連接,所述連桿連接所述活動銷。
于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后橋組件還包括后橋底座及減震件,所述后橋底座安裝于所述后橋,所述減震件設置于所述后橋底座與所述后橋之間。
于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減震件為減震彈簧,所述后橋設有第一凸起部,所述后橋底座設有第二凸起部,所述減震彈簧一端連接所述第一凸起部,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二凸起部。
于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后橋設有第一安裝孔,所述后橋底座設有第二安裝孔,所述后橋組件還包括螺栓,所述螺栓穿過第一安裝孔和第二 安裝孔以將所述后橋底座安裝于所述后橋。
于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減震件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減震件對稱設置于所述第一安裝孔的兩側。
于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后橋組件還包括后橋固定架,安裝于所述后橋底座。
于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所述后橋組件還包括擋泥板,安裝于所述后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實用新型后橋組件包括兩個剎車組件和連接兩個剎車組件的連桿,剎車線連接連桿,在車輛行駛時,通過剎車線拉動連桿,連桿同時帶動兩個剎車組件,進而同時控制兩個車輪剎車。可見本實用新型后橋組件可以實現兩個車輪的聯動剎車,不會出現一個車輪先剎車再帶動另外一個車輪剎車的情況,使得剎車更加及時、平穩。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后橋組件的組裝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爆炸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后橋組件的部分爆炸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后橋組件的側面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后橋組件的后橋底座的底面視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后橋組件的擋泥板安裝于后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請參考圖1-6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后橋組件,包括:后橋1、兩個剎車組件2以及連桿3。兩個剎車組件2分別設置于所述后橋1的兩端以分別連接兩個車輪10,通過剎車組件2控制兩個車輪10剎車。所述連桿3連接所述兩個剎車組件2,所述連桿3用于連接剎車線9,以通過剎車線9控制兩個剎車組件2同時剎車。車輛行駛時,通過剎車線9拉動連桿3,連桿3同時帶動兩個剎車組件2,進而同時控制兩個車輪10剎車。可見本實用新型后橋組件可以實現兩個車輪10的聯動剎車,不會出現一個車輪10先剎車再帶動另外一個車輪10剎車的情況,使得剎車更加及時、平穩。
所述連桿3設有連接凸塊31,剎車線9連接于該連接凸塊31。剎車線9剎車時,牽引連接凸塊31即可帶動連桿3轉動,連桿3即帶動剎車組件2實現剎車動作。所述連接凸塊31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設置于所述連桿3,例如, 所述連接凸塊31可以和所述連桿3一體成型,或者所述連接凸塊31通過焊接、鎖合、卡合等方式設置于所述連桿3。本實用新型對此不作限制。所述連接凸塊31設有連接孔311,剎車線9通過螺絲連接于連接孔311處,連接方便。
所述連接凸塊31設置于所述連桿3的一端,剎車線9連接于所述連接凸塊31的自由端?!白杂啥恕敝傅氖沁B接凸塊31遠離連桿3的一端?,F有技術中,剎車線9通常直接連接于一個車輪10的剎車組件2,剎車線9的長度通常是具有一定規格的。而本實用新型由于剎車線9連接于連接凸塊31,而連接凸塊31設置于連桿3的一端,連桿3的一端靠近其中一個剎車組件2,也就是,本實用新型剎車線9的安裝位置與現有技術中剎車線9的安裝位置很接近,采用通用長度的剎車線9即可滿足要求,不需要另外調整剎車線9的長度,使用起來更加方便。剎車線9連接于連接凸塊31的自由端,則較小的牽引力即可帶動連桿3轉動,剎車更加容易。
請參考圖4所示,任一剎車組件2包括輪轂21、兩個剎車蹄22、活動銷23及兩個復位彈簧24。所述輪轂21安裝于所述后橋1的一端。所述兩個剎車蹄22設置于所述輪轂21的內側。所述兩個剎車蹄22的一端相互鉸接,所述活動銷23夾設于所述兩個剎車蹄22的另一端。所述兩個剎車蹄22之間通過兩個復位彈簧24連接。所述連桿3連接所述活動銷23。所述活動銷23呈扁平狀,活動銷23轉動時,兩個剎車蹄22朝外側漲開。行車過程中,連桿3由于剎車線9的牽引而轉動時,活動銷23隨著連桿3轉動,則剎車蹄22朝向輪轂21漲開,由于剎車蹄22與輪轂21之間的摩擦力作用從而實現剎車的效果。剎車動作完成后,活動銷23轉動回復原位,在復位彈簧24的牽引下,兩個剎車蹄22朝內收縮,斷開剎車蹄22與輪轂21之間的摩擦作用。
后橋組件還包括后橋底座4、減震件5及后橋固定架6。所述后橋底座4安裝于所述后橋1,所述減震件5設置于所述后橋底座4與所述后橋1之間。后橋固定架6安裝于所述后橋底座4,具體而言,后橋固定架6通過螺絲鎖合的方式安裝于后橋底座4,非常方便。后橋固定架6用于連接車架。由于設置了減震件5,可以減緩行車過程的震動,使得行車更加平穩,舒適度更好。
所述減震件5為減震彈簧。如圖2所示,所述后橋1設有第一凸起部11。如圖5所示,所述后橋底座4設有第二凸起部41。所述減震彈簧一端連接所述第一凸起部11,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二凸起部41。所述第一凸起部11和第二凸起部41分別對減震彈簧的兩端定位,安裝減震彈簧時,只要把減震彈簧兩端分別套于第一凸起部11和第二凸起部41即可,安裝方便,且安裝后,減震彈簧不會發生偏移。
所述后橋1設有第一安裝孔101,所述后橋底座4設有第二安裝孔401。所述后橋組件還包括螺栓7,所述螺栓7穿過第一安裝孔101和第二安裝孔401以將所述后橋底座4安裝于所述后橋1。后橋底座4的安裝方式非常簡單,且安裝穩定。
第一安裝孔101設置于后橋1的中心位置。所述減震件5的數量為兩個,兩個減震件5對稱設置于所述第一安裝孔101的兩側,則減震件5在兩側起到緩沖震動的作用,行車過程中車朝向任意一側的車輪10偏斜時,減震件5都可以很好地起到減震的作用,從而保持車平穩前進。
請參考圖6所示,后橋組件還包括擋泥板8,該擋泥板8通過螺釘鎖合的方式安裝于所述后橋1。擋泥板8罩設于車輪10的外側,防止泥水往上飛濺。現有的車中,需要專門設置安裝架安裝擋泥板8,而本實用新型直接將擋泥板8安裝于后橋1,結構更加簡單、緊湊,并且安裝也非常方便。
本實用新型的后橋組件適用于電動車中,尤其適用于小型電動車,可以是折疊式小型電動車或非折疊式小型電動車。
本實用新型雖然已以較佳實施例公開如上,但其并不是用來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圍內,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術內容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做出可能的變動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及修飾,均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