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KS-6方向柱,屬于摩托車配件領域。
背景技術:
方向柱總成是摩托車上的重要部件,關系到轉向的靈活性以及駕駛的行車安全性,現有的摩托車方向柱總成由方向柱、上連接板、下連接板和卡子等構成,在方向柱的下端設置下連接板,上端設置上連接板,并在下連接板上設有兩個左右對稱的卡子,由于方向柱下端與下連接板螺紋連接,螺紋產生氧化銹蝕后容易松動或脫落,使用壽命較短,連接的牢靠性及可靠性較差,承載能力有可能達不到騎乘的要求,方向柱立管一般為直筒型結構,剛性較弱,受力強度也低,因此,需要進一步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克服現有的缺陷,提供一種新型KS-6方向柱,立管本體的材質選用冷拔無縫鋼,且兩側均設有曲面型立管,增大了自身的張力,提高了方向柱的剛性,受力強度得到提升,而且提高了承載力,立管本體不易因受力變形而發生斷裂,立管本體與下連接板焊接在一起,使得兩者之間的連接更牢靠,通過卡塊與卡孔的嵌入式連接,能夠有效的防止上連接板滑動,可以有效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新型KS-6方向柱,包括立管本體,所述立管本體由冷拔無縫鋼管機加工而成,所述立管本體中心處設有直筒型立管,所述直筒型立管兩側分別設有第一曲面型立管與第二曲面型立管,所述第一曲面型立管一側設有下連接板,所述第二曲面型立管一側設有安裝座,所述安裝座兩側對應設有通孔,通孔內安裝有按壓塊,且所述按壓塊之間通過彈簧連接,所述按壓塊頂部設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一側設有卡塊,且卡塊一側穿過立管本體內腔,所述安裝座一側連接上連接板,所述上連接板上設有安裝孔,且安裝孔內腔兩側與卡塊對應設有卡孔。
進一步而言,所述第一曲面型立管通過焊接的方式與下連接板固定連接。
進一步而言,所述下連接板為鋼制模鍛成型件。
進一步而言,所述卡塊與卡孔嵌入式鎖緊連接。
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采用以上結構,立管本體的材質選用冷拔無縫鋼,且兩側均設有曲面型立管,增大了自身的張力,提高了方向柱的剛性,受力強度得到提升,而且提高了承載力,立管本體不易因受力變形而發生斷裂,立管本體與下連接板焊接在一起,使得兩者之間的連接更牢靠,通過卡塊與卡孔的嵌入式連接,能夠有效的防止上連接板滑動,安全性高。
附圖說明
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新型KS-6方向柱主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安裝座內腔結構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上連接板主視圖。
圖中標號:1、立管本體;2、直筒型立管;3、第一曲面型立管;4、第二曲面型立管;5、下連接板;6、安裝座;7、按壓塊;8、彈簧;9、連接桿;10、卡塊;11、上連接板;12、安裝孔。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圖3所示,一種新型KS-6方向柱,包括立管本體1,所述立管本體1由冷拔無縫鋼管機加工而成,所述立管本體1中心處設有直筒型立管2,所述直筒型立管2兩側分別設有第一曲面型立管3與第二曲面型立管4,所述第一曲面型立管3一側設有下連接板5,所述第二曲面型立管4一側設有安裝座6,所述安裝座6兩側對應設有通孔,通孔內安裝有按壓塊7,且所述按壓塊7之間通過彈簧8連接,所述按壓塊7頂部設有連接桿9,所述連接桿9一側設有卡塊10,且卡塊10一側穿過立管本體1內腔,所述安裝座6一側連接上連接板11,所述上連接板11上設有安裝孔12,且安裝孔12內腔兩側與卡塊10對應設有卡孔。
所述第一曲面型立管3通過焊接的方式與下連接板5固定連接,立管本體1與下連接板6焊接在一起,使得兩者之間的連接更牢靠,所述下連接板5為鋼制模鍛成型件,確保立管本體1安裝時的穩定性,以及達到良好的騎乘所需的承載力,所述卡塊10與卡孔嵌入式鎖緊連接,能夠將上連接板11進行固定,避免發生松動。
本實用新型改進與:采用以上結構,立管本體的材質選用冷拔無縫鋼,且兩側均設有曲面型立管,增大了自身的張力,提高了方向柱的剛性,受力強度得到提升,而且提高了承載力,立管本體不易因受力變形而發生斷裂,立管本體與下連接板焊接在一起,使得兩者之間的連接更牢靠,通過按壓按壓塊使卡塊收縮,將安裝座放進安裝孔中,松開按壓塊,卡塊伸入到卡孔中,將上連接板進行固定。
以上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方式,本實用新型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還能夠對上述實施方式進行變更和修改,因此,本實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凡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基礎上所作的任何顯而易見的改進、替換或變型均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