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自行車用具有緩沖作用的腳踏。
背景技術:
自行車是一種綠色的交通工具,隨著社會環保意識的不斷加強,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使用自行車。自行車腳踏是自行車的一個重要部件,是自行車的動力來源,現有技術下的自行車腳踏大多不具有緩沖作用,使用者在進行騎行時,舒適性很差,并且在遇到坑洼或是路面凸起的狀況時,自行車的振動作用會直接作用到使用者的身上,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腳踏的使用質量,在嚴重時,由于振動的強度過度會造成打滑的現象,造成使用者摔傷,具有一定的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行車用具有緩沖作用的腳踏,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自行車用具有緩沖作用的腳踏,包括腳踏本體,所述腳踏本體的一側中部連接有安裝軸,所述腳踏本體側壁的上端和下端對稱設有彈性槽,所述腳踏本體側壁上端的彈性槽底端貫穿設有通孔,且通孔延伸至腳踏本體側壁下端的彈性槽內腔中,所述通孔中插接有固定桿,所述腳踏本體的下部和上部均平行設置有緩沖板,所述固定桿的兩端均貫穿彈性槽的內腔并與緩沖板的內側壁固定連接,所述彈性槽的內腔在固定桿的兩側設有第一復位彈簧,所述第一復位彈簧的一端與緩沖板的內側壁連接,且第一復位彈簧的另一端與彈性槽的底端連接;
所述腳踏本體的上端和下端均開設有運動槽,所述運動槽的內腔中部安裝有固定軸,所述固定軸上套接有固定環,所述固定環的兩側傾斜對稱連接有套管,所述運動槽的內腔在套管外側設有支撐桿,且支撐桿的底端均插接在套管中,所述支撐桿的頂端均連接有套環,所述套管的內側壁上端均設有連接件,且對應的連接件之間通過第二復位彈簧連接,所述緩沖板的內側壁對稱連接有支腳,支腳的中部設有支軸,且套環套接在對應的支軸上。
優選的,所述彈性槽的內腔中部均設有固定塊,且均套接在固定塊固定桿上,固定塊的內側均設有橡膠墊,所述腳踏本體的上端和下端均設有彈性緩沖層。
優選的,所述第一復位彈簧呈對稱設置在固定桿的兩側,彈性槽沿腳踏本體的中心呈對稱設置,運動槽沿腳踏本體的中心呈對稱設置。
優選的,所述套管的傾斜角度大于零度且小于四十五度。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加入的第一復位彈簧與固定桿的配合作用,能夠使緩沖板與腳踏本體之間具有較好的緩沖作用,通過合理設置的第二復位彈簧、支撐桿和套管能夠進一步的提高緩沖板的緩沖能力,總的來說,本實用新型能夠提高自行車腳踏的整體緩沖功能,能夠提高腳踏的使用質量和舒適性,并且通過緩沖結構的設置,能夠避免振動強度過大而造成的打滑現象,對使用者提高了一定程度上的保護,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安全隱患,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套管、支撐桿與第二復位彈簧連接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支撐桿與緩沖板連接示意圖。
圖中:1腳踏本體、11安裝軸、2緩沖板、21支腳、3彈性槽、4固定桿、41固定塊、5第一復位彈簧、6運動槽、7套管、71第二復位彈簧、72支撐桿、73套環、8固定環、9彈性緩沖層。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3,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技術方案:一種自行車用具有緩沖作用的腳踏,包括腳踏本體1,腳踏本體1的一側中部連接有安裝軸11,腳踏本體1側壁的上端和下端對稱設有彈性槽3,腳踏本體1側壁上端的彈性槽3底端貫穿設有通孔,且通孔延伸至腳踏本體1側壁下端的彈性槽3內腔中,通孔中插接有固定桿4,腳踏本體1的下部和上部均平行設置有緩沖板2,固定桿4的兩端均貫穿彈性槽3的內腔并與緩沖板2的內側壁固定連接,彈性槽3的內腔在固定桿4的兩側設有第一復位彈簧5,第一復位彈簧5的一端與緩沖板2的內側壁連接,且第一復位彈簧5的另一端與彈性槽3的底端連接。使用者在進行騎行時,將腳放置在緩沖板2上,通過第一復位彈簧5的作用能夠向緩沖板2提供向上的支撐作用,使緩沖板2具有較好的緩沖能力,固定桿4能夠固定緩沖板2上下移動的路徑,并且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腳踏的整體結構穩定性。
彈性槽3的內腔中部均設有固定塊41,且均套接在固定塊41固定桿4上,固定塊41的內側均設有橡膠墊,通過設置的固定塊41,能夠對緩沖板2的上下運動路徑進行限定,進一步的提高了緩沖板2的功能性。
腳踏本體1的上端和下端均設有彈性緩沖層9,第一復位彈簧5呈對稱設置在固定桿4的兩側,彈性槽3沿腳踏本體1的中心呈對稱設置,運動槽6沿腳踏本體1的中心呈對稱設置。彈性緩沖層9的設置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緩沖板2與腳踏本體1連接處的磨損程度。
腳踏本體1的上端和下端均開設有運動槽6,運動槽6的內腔中部安裝有固定軸,固定軸上套接有固定環8,固定環8的兩側傾斜對稱連接有套管7,套管7的傾斜角度大于零度且小于四十五度。
運動槽6的內腔在套管7外側設有支撐桿72,且支撐桿72的底端均插接在套管7中,支撐桿72的頂端均連接有套環73,套管7的內側壁上端均設有連接件,且對應的連接件之間通過第二復位彈簧71連接,緩沖板2的內側壁對稱連接有支腳21,支腳21的中部設有支軸,且套環73套接在對應的支軸上。通過設置的第二復位彈簧71、支撐桿72與套管7的合理設置,能夠進一步的提高緩沖板2的緩沖能力,第二復位彈簧71能夠向兩個傾斜放置的套管7提供彈性緩沖力,當有振動的力傳遞到緩沖板2上時,支撐桿72能夠對緩沖板2提供向上的支撐力,進一步的提高腳踏的整體緩沖能力。
本實用新型通過合理設置的緩沖機構,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腳踏自身的緩沖能力,不僅能夠提高腳踏的使用質量和舒適性,而且能夠降低了腳踏使用的安全隱患,在面對較大的振動時,腳踏能夠很好的對其緩沖,避免出現打滑的現象,防止使用摔傷問題的發生,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廣泛的市場應用前景。
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